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的理念与追求——栖霞市实验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道法课程解读专题活动纪实

孟相妤

<p class="ql-block">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的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指挥棒和方向标。</p><p class="ql-block"> 为使教师全面透彻了解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并实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根据市教研室要求,栖霞市实验小学于5月11日下午,组织全体道德与法治教师共计68人,通过线上直播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讲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理念与追求”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韩震教授从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念、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编写要求五个方面解读了道德与法治新课标。</p> <p class="ql-block">  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p><p class="ql-block"> 韩震教授强调新课标要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p> <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包括道德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人格修养、责任意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相互交融、但都有侧重,不可相互替代,涵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课程内容,既突出了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特征,又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保持衔接。体观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一致的一体化设计。</p> <p class="ql-block">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p> <p class="ql-block">  韩震教授告诉我们:新和旧不能完全对立起来,是一种历史的延续,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观念也要有所突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是育人的,我们要重视对人的培养。过程性评价和实践性评价比考试更重要。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应落后于时代,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教材编写做到了“一个坚持”、“五个体现”。</p><p class="ql-block"> 一个坚持:</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p><p class="ql-block"> 五个体现:</p><p class="ql-block">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p><p class="ql-block"> 2.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p><p class="ql-block"> 3.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p><p class="ql-block"> 4.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5.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p> 道法教师学习掠影 <p class="ql-block">  新课标的制定为我们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老师们将根据新课标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们学习的精彩瞬间吧!</p> 道法教师学习记录 <p class="ql-block">  教师要把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在每节课中,致力于创造更加高效充实的课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们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感受与体验吧!</p> <p class="ql-block">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分享,道法全体教师将怀着对教育的热爱与赤诚,带着信念与初心,擎着梦想与火把,笃力前行,步伐坚定的走在新课标的学习与教研的路上!</p>

法治

新课标

课程

道德

课程标准

素养

教师

时代

韩震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