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理解语文统编版教材,提升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5月11日,宁武县西关小学一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王爱秋老师的主持下,教材解读活动顺利开展。</p> <p class="ql-block"> 首先,张俊香老师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整体解读,她紧紧围绕本单元的特点,从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建议四个方面进行解读。并从人文主题和语用主题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p> <p class="ql-block"> 陈红老师解读的是《古诗二首》,她首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解读,然后从朗读促理解,识字重落实、阅读方法指导这三个方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解读。</p> <p class="ql-block"> 王宝珍老师解读《荷叶圆圆》,王老师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从识字到读句子再到课文解析,对荷叶圆圆进行了一个详细的解读。最后整堂课以游戏结束。解读详实而具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王海莲老师解读的是《要下雨了》,王老师从教材目标出发,详细的对本课进行解读。王老师从阴沉沉导入,后抓住【闷】,让孩子们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在理解一主教材的基础上,再学新一篇课文。并学习相关谚语</p> <p class="ql-block"> 亢晓燕老师解读的是语文园地六,首先亢老师从整体解读了语文园地的作用,接着分别介绍了各个板块的内容。最后就每个板块采取的教学策略。</p> <p class="ql-block"> 在教材解读的基础上,下午第一节课,王海莲老师对《要下雨了》进行第一次授课。</p> <p class="ql-block"> 课堂在“阴沉沉”“轰隆隆”这两个与下雨有关的图片和词语中慢慢展开。</p> <p class="ql-block"> 在学会读词语的基础上,用自学提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览全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王老师从“闷”的字理出发,让孩子们理解“闷”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一主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引入两翼教材《水里的气象员》,通过《水里的气象员》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气象知识。</p> <p class="ql-block"> 通过熟读成诵背诵儿歌,让孩子从儿歌中学习天气知识。</p> <p class="ql-block"> 读说练习,老师出示一个语言训练点,谁正忙着干什么呢?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说一说,练一练。</p> <p class="ql-block"> 在王老师自己总结反思后,一年级老师分别针对这节课说了自己的听课心得。老师们对王老师的课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老师们纷纷提到:1、王老师创设的情境特别生动。2、“闷”的理解讲解的特别到位。3、带文教了很多关于气象知识。</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授课由孙雪琴老师和一(1)班的孩子们继续来学习《要下雨了》。</p><p class="ql-block">老师带领孩子们从复习词语导入。</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次授课的基础上,孙老师这几个环节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阴沉沉扩展到abb式词语的积累。</p> <p class="ql-block"> 在自学提示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孩子们说一说,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指导。</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授课后,一年级教研组教师针对二次授课进行点评分享,最后形成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认知。她们将回到自己的课堂,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设计落地。</p> <p class="ql-block">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教育教学是一门充满诗意的艺术,它除了要求教师要有理论的知识,还需要教育实践的智慧和能力,才能浸润学生的心灵,开出美丽的教育之花。西关小学的老师们一定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去感悟、去反思、去进步,努力打造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切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