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邮票<力争上游>,纪55《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1958年10月1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3枚)中的第2枚,面值8分。此邮票的图案是在一条乘风破浪的龙舟上,来自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正在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力争上游,在船尾的中国鼓擂响了跃进的节奏,振奋人心!这是新中国邮票上首次出现打击乐器鼓的邮票,很有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二)邮票<举国欢庆>,纪7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第四组)》(1959年10月1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3枚)中的第1枚,面值8分。该邮票图案描绘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前载歌载舞,热烈庆祝建国10周年的欢腾场面。画面以雄伟壮丽的天安门为背景,一长列载歌载舞的群众,他们身穿不同民族的服装,跳着苗族芦笙舞、朝鲜族长鼓舞、藏族哈达舞和维吾尔族手鼓舞……人物数量虽然不多,可是给人的印象,却好像全国各民族的人民欢聚在天安门前,共同欢乐歌舞;中国民间最流行的狮子舞——狮子戏绣球,在画面上一展身手。既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又象征着东方的“睡狮已醒”。</p><p class="ql-block">值得注目的是维吾尔族手鼓舞的手鼓既是道具又是伴奏的乐器,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三)邮票<抗金兵>,纪94《梅兰芳舞台艺术》(1962年8月8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8枚)中的第2枚,面值8分。该邮票图案是梅兰芳在《抗金兵》中扮演梁红玉擂鼓助威的形象;画面上,梁红玉身穿女靠(古代将士铠甲),背后插着四面三角形小旗(称“靠旗”),英姿勃勃;在她的身前是战鼓,为助士气,长军威,她在山头擂鼓后,双手掏着五六尺长的雉尾翎子,注视着波涛汹涌的江面,准备下山参战,显得英武勇猛,沉稳善战。</p><p class="ql-block">战鼓大小不一,以鼓面直径而分,有27、33、40、46和54厘米五种规格,它们的鼓身分别高17、20、24、30和34厘米。制作战鼓用材与堂鼓相同,但鼓身也可用椴木制作,中部装有2—4个鼓环。用木棰演奏。</p><p class="ql-block">明代以来,战鼓已改变原来旧制,而成为扁圆形。鼓框多用椿、色、桦、桑、杨等木材制作,双面蒙以牛皮为面,皮边用单排鼓钉固定,鼓框两侧设有两个鼓环。战鼓规格不一,大小有别,鼓面直径52厘米~100厘米、鼓框高20厘米~34厘米,发音较堂鼓低,但很响亮。主要用于民间器乐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和锣鼓队中。但遇有庄严、隆重之场面,仍要使用长腔大鼓。演奏者技艺高超,可以边击边舞。</p> <p class="ql-block">(四)邮票<维吾尔族手鼓舞>,特49《中国民间舞蹈(第一组)》(1962年10月15日发行的)特种邮票(1套6枚)中的第6枚,面值50分。该邮票图案是两位维吾尔族青年正在表演“维吾尔族手鼓舞”。该舞蹈因以手鼓伴奏而得名。舞者随鼓点变化而舞,动作细腻轻巧,给人以欢快乐观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手鼓舞是一种表演性民族舞蹈。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进行。舞蹈的特点是动作敏捷、节奏多变,多用高难度的旋转与腰部技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邮票<手鼓舞(维吾尔族)>,编86-90《儿童歌舞》(1973年6月1日发行的)特种邮票(1套5枚)中的第4枚,面值8分。该邮票画面描绘了一个维吾尔族儿童正在跳手鼓舞的形象,表现出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技艺。</p><p class="ql-block">手鼓是维吾尔族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称为“达甫”。它有数种,但常用者直径约44厘米,在木框的一边蒙上羊皮,框内环列着小铜环,演奏时,用左手执鼓,右手拍击鼓面,同时摇动鼓身,使铜环作响,常用于合奏或舞蹈伴奏,极为热烈欢快。</p> <p class="ql-block">(六)邮票<欢庆>②,J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第四组)》(1979年10月1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4枚,版式为“四连票”)中的第2枚,面值8分。此邮票的图案是三名维吾尔族青年正随着欢快的手鼓节奏在跳着维吾尔族手鼓舞。</p> <p class="ql-block">(七)邮票<载歌载舞欢庆友谊>,J104《中日青年友好联欢·1984》(1984年9月24日发行的)纪念邮票(1套3枚)中第3枚,面值8分。 此邮票主图由八名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中日男女青年在翩翩起舞,舞姿优美,气氛热烈。其中我国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更是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八)邮票<维吾尔族>,1999-11M《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小全张)(J)》(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纪念邮票(小全张组合共56枚)中的第5枚,面值80分。其图案是两名维吾尔族青年正在表演维吾尔族手鼓舞。</p><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意为“联合”。旧时被称为回纥、回鹘,1934年,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此后就一直沿用至今。建国后,得到国家公认为单一民族,称为维吾尔族。人口839.94万人(2000年)。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以及河南开封、郑州等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人后,逐步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维吾尔文。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维吾尔族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民族象征图案为夜莺。</p> <p class="ql-block">(九)邮票<宣传鼓动>,特74《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8月1曰发行的)特种邮票(1套8枚)中的第8枚,面值8分。该邮票由连队官兵中的鼓手、锣手、铙钹手和军号手四人组成的简单的小乐队。在这个小乐队中,除了小军号外,都是打击乐器,而鼓在其中是起核心作用的。画面上的锣和铙钹都是首次在新中国邮票上亮相的,在新中国邮票上打击乐器比拔弦乐器和拉弦乐器先登方寸之门,但还尚末系统性登场。</p><p class="ql-block">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打击乐器可能是最古老的乐器,有些打击乐器不仅仅能产生节奏,还能作出旋律与合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鼓的种类主要有腰鼓、狼帐鼓、铜鼓、花盆鼓、渔鼓等等,简要介绍:1、腰鼓,是表演时挂在腰间的一种鼓;2、狼帐鼓,是由古代细腰鼓改良而得来的一种鼓;3、铜鼓,比起别种类型的鼓来讲绝对是体积最大的一种鼓;4、花盆鼓,因其外观与花盆相似故而得名;5、渔鼓,古时便有的打击乐器。</p><p class="ql-block">锣的种类:按照锣的形制特征可分为平型锣、脐型锣和乳型锣3类;按发音高低可分为低音锣、中音锣和高音锣3类;按演奏形式又可分为单面锣和组合锣两类。古代锣的大小不一,小的直径仅有几厘米,大的直径达1。5米以上。不仅它们的大小不同,而且音色和效果也各有特点。此外,锣的分类较多,较常用的锣可简单地分为大锣、小锣、掌锣和云锣4类。</p><p class="ql-block">铙钹是一对金属圆片,中间凸起,各有一条钹巾系在中央,演奏时手持钹巾将两片对击。铙钹的外形、尺寸与声调高低有很多种,管弦乐团多半使用直径35公分的铙钹(在我国京剧中有多种铙钹,最大的直径60公分,最小的直径只有5公分)。 现多用于民乐演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