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何拍摄打鸟摄影作品选择镜头就非常重要。如常见的打鸟,选择长焦镜头不仅可以令你从远处拍摄,也可以令背景更加虚化,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画面效果。</p> <p class="ql-block">1、防抖</p><p class="ql-block">长焦镜头的轻微抖动都会很明显,所以要使用三脚架进行防抖,同时在使用三脚架时还要注意开启反光镜预升、关闭镜头防抖、使用快门线等方法减少画面的抖动。而如果条件所限必须要手持,机身或镜头有防抖的话请打开防抖,同时注意安全快门的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很多机型的像素都在3000w+,所以安全起见,应该使用安全快门的1.5~2倍的快门速度才最为稳妥。</p> <p class="ql-block">2、眩光</p><p class="ql-block">由于利用长焦拍摄,画面元素较少,因此杂光会对画面造成很大的影响,很有可能因为镜头边缘的光线而导致整张照片都是灰蒙蒙的,可以使用遮光罩减少杂光,必要的话,使用偏振镜(俗称CPL)进行拍摄。偏振镜可以减少天空射来的光线,以使天空变得更蓝一些,风景的色彩会更饱和,并且减少水面的反光,减小镜头眩光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3、对焦</p><p class="ql-block">选择长焦镜头拍摄运动中的动物,如常见的打鸟,是为了拍摄出清晰的画面,但是长焦镜头所呈现在取景窗中的画面是易晃动的,而且愈是大光圈的镜头景深将愈浅,尤其是当光圈全开的情况下,若摄影距离较短时,这情形将更严重,因此在对焦时必需尤其小心。在捕捉鸟类的实战的现场不一定有足够时间让拍摄者思考,机会通常是稍纵即逝,所以应在拍摄前预先做好对焦动作,在找到目标对象后立刻预测它的行进路线,先行测光与对焦,待它一旦进入有效范围,只需做对焦的微调动作,然后立即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4、光圈</p><p class="ql-block">光圈不宜太大,大光圈虽然可以拍出浅景深令背景变模糊,但在长焦下已经很容易令景深变浅,而且主体会移动,景深过浅很容易令主体变模糊,因此在拍摄时不妨使用 f/5.6 - 8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范围而又能突出主体。</p> <p class="ql-block">5、感光度</p><p class="ql-block">感光度肯定是越低越好,不过,使用ISO800或1600的清晰照片,胜过使用ISO200的模糊照片。而且现在相机内置或后期软件的降噪功能也很成熟,因此不要害怕使用高ISO。</p> <p class="ql-block">6、测光</p><p class="ql-block">测光时要根据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光比大小来决定测光方式和部位。如果光比不大可以使用中央重点或矩阵测光,如果光比较大最好使用点测。比如拍摄白色的鸟类要点测白色部位并适当增加0.3到0.7档曝光,如果拍摄深色鸟类则要减少0. 3到0.7档曝光,甚至加减曝光到一至两档。</p> <p class="ql-block">很多朋友会说,拍鸟该用速度优先啊,我刚开始拍鸟时,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拍久了,就发现还是手动最好。为何是这样呢,主要和相机的测光特性和鸟的特性有关。首先,鸟类摄影是所有摄影题材中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占比最小的。这和人像、风光摄影是最大的区别。而恰恰我们的相机是要适应所有拍摄题材需要的,所以,不论哪种测光模式,在拍鸟时的准确度都不高。因为鸟太小,即便用点测光(实际不可能是一个点,而是面积比较小的一个圆),一旦这个圆覆盖了部分鸟和部分背景,这时是取的平均值。这时,只有鸟的反光系数和背景差不多时,曝光参数才是准确的。但,有的鸟很白,有的鸟很黑,拍鸟的背景则经常是特别亮的天空或水面,这时相机所取得的曝光参数肯定是不准确的。想避免这个问题,只能是凭经验,再根据拍摄目标和环境进行全手动设置,才能保证出片的成功率。</p> <p class="ql-block">当然,也别忘了使用连拍模式,来确保“抓”到一张不错的照片。开始拍摄前建议先确认相机是否已经设为连拍模式。以上思路供大家参考,当然,还包括光影的运用、构图以及后期(裁切、降噪、调色)等,如果在拍摄中注意到这些思路,能灵活应用,相信实践出真知,只要勤拍多练,认真总结,悉心积累,总能拍出好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灰喉山椒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