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课文<div> 教师引语:上节课,我们从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中体会到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充满强烈好奇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今天,我们继续抓住第三部分(印证猜想)和第四部分(传播观点)的关键语句了解人物的特点。</div> 二、品读第三部分:印证观点(10-19自然段)。<div> 1、请自己读读10-19自然段,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相互交流)</div> <h5> 请同学们自由说说上面的两个句子,作者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孩子。</h5> 2、请同学交流一下,第三部分还有哪些句子与思考练习题句子相关的语句。 3、请同学们找一找父子间的对话,了解为什么“我”为什么会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 <h5> (1)请同学们自由说说其中原因。</h5><h5> (2)父子间的对话,我们把它叫做人物的_________描写。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5> 4、完成以下练习 <h5><font color="#167efb"><b>词语积累</b></font>:(对知识渴望的词)如饥似渴、博览群书、不耻下问、勤学好问、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废寝忘食</h5> 三、自读第四部分:传播观点(20-21自然段) 思考以下问题: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div>(1)这样的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是在_________的时候才不再说了。</div><div>(2)为什么我后来不说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 教师引语:是啊,因为”我“已经长大了,知道表里面并没有什么生物,知道了表里的声响是因为机械转运的声音。就是因为我长大了,失去了幼儿里的稚嫩,不再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问题了,才让”我“后来不再说这样的话了。 <h5><b><font color="#167efb">名言警句</font></b>:在成长的时间里 我们学会慢慢长大。</h5> 四、总结全文。 完成以下练习(选词填空)。 五、拓展延伸。<div> 1、思考: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div> 2、人物描写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div>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遍。</div><div>2、抓住人物的品质和特点进行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