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宁:“胜利日”,我曾在俄罗斯

李小宁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有三个节日和我们一样:新年(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几个关于二战的节日:2月23日卫国战士日,又称男人节;5月9日胜利日;6月22日卫国战士纪念日。</p><p class="ql-block"> 最为隆重的“胜利日”,是苏联为纪念战胜德国法西斯而设立的纪念性节日。这一天,德国投降书生效,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俄罗斯独立之后保留了这个节日,也称为“胜利节”,全国放假一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17年5月9日“胜利日”上午,我赶到了伊尔库茨克市中心广场,男人、女人、孩子,军人、学生及老人们,胸前戴着8字形黄黑相间的乔治丝带,面带笑容地相互祝愿,握手问好,热情洋溢,喜形于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两天后我又赶到了莫斯科,“胜利日”的气氛仍在延续。</p><p class="ql-block"> 这位举着斯大林肖像的老奶奶,腋下夹着挂着几枚勋章的牌子,或许当年曾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位先生举着父辈的照片,神情凝重,上面记载着父辈牺牲的时间是1941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两位大嫂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等候着参观克里姆林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们胸前佩戴的乔治丝带,实际上源自沙皇俄国军功章圣乔治勋章的装饰带。从叶卡捷琳娜二世起,乔治丝带成为了沙皇俄国的军功最高等级奖励,还有乔治旗,乔治喇叭,乔治刀以及各种勋章,这些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乔治丝带作为装饰带!</p><p class="ql-block"> 1917年十月革命后,乔治勋章被取消,而这种双色丝带更名为近卫军丝带,后来用以表彰卫国战争时期的功绩。1994年俄罗斯总统令中提到,国家奖励体系中要保留军事奖励乔治勋章,乔治丝带也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05年起,俄罗斯大学生社团为了吸引更多民众关注卫国战争,发起了乔治丝带的发放活动,从此俄罗斯“胜利日”前夕及期间,俄罗斯各大城市的公共场所都能领得到,形成了特有的传统。</p><p class="ql-block"> 乔治丝带的特殊意义,使免费发放活动从一开始就成为了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人们佩戴乔治丝带除了追忆为胜利付出生命的人们,还成为了国家精神团结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是二战纪念场所和活动最多的国家,很多城市都有胜利广场、胜利公园,伫立着石碑,摆放着枪炮。</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来到了新西伯利亚鄂毕河左岸的二战胜利公园。</p><p class="ql-block"> “西伯利亚”的名称来自“西伯利亚汗国”,几种说法:古突厥语中是“宁静的土地”;鲜卑族说是“鲜卑利亚”;蒙古语称“西波尔”,意为“泥土、泥泞的地方”;俄罗斯人来时,将此音译为“西伯利亚”。总之,名称源自中国。</p><p class="ql-block"> 公园敞开式的大门气势恢宏,一列9块巨碑上镌刻着二战的时间跨度和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新西伯利亚籍的官兵名称。迎面,一队身披二战苏军披风的孩子,迎风肃立。</p><p class="ql-block"> “战斗民族”就是这样,从每年5月9日的莫斯科红场阅兵,到全民的纪念活动,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强化危机意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碑身后面便是无名烈士墓,长明火提醒人们“勿忘国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俄罗斯的战斗意识,一直都是“从娃娃抓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虽然西伯利亚并未遭受二战战火,但却在战后成了日军的梦魇之地。</p><p class="ql-block"> 美国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以及之前的东京大轰炸,都造成了数以十万计的贫民伤亡,日本至今对此耿耿于怀。但是有一件事,它的伤害人数不亚于原子弹和大轰炸,甚至让日本感到万分丢脸却很少提及,那就是战后被押送到西伯利亚的60万日本战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许多城市都有“胜利公园”,陈列着一些二战苏军重型装备。</p><p class="ql-block"> 二战末期,苏联以150万精锐部队进攻盘踞在中国东北的70万日本关东军。短短一周,苏军便将日军瓦解,俘虏了60万战俘。苏联及沙俄与日本在近代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战争,除了二战中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战役大胜外,1904年发生在中国旅顺地区的日俄战争,最终沙俄战败,被迫将库页群岛的南部割让给日本。</p><p class="ql-block"> 由于苏联与日本一直存在着宿怨,战后苏联统帅部决定将日军战俘送到西伯利亚,修建公路和铁路,开采矿产资源。从1945年9月末开始,苏军通过火车和步行押送,将60万日军战俘全部押运至西伯利亚上千个战俘集中营。从此,这些人开始了地狱之旅。</p><p class="ql-block"> 西伯利亚以寒冷著称,气温经常达到零下三四十度。战俘们常常穿着一件棉袄从事采矿、修路、建房、建厂、伐木等体力工作,即使暴风雪来临,也不能休息。同时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房或者窝棚,结果第一年冬天就有5万战俘因此死亡。</p><p class="ql-block"> 据后来回到日本的战俘回忆:曾有一次,西伯利亚那边的苏军要接收200名俘虏,但是送过来的却是500名,这样一来,粮食就不够吃了,于是,苏军就直接将多出的300人枪毙了。剩下的200名战俘目睹这一幕,深感绝望,为了活命,只能老老实实地服苦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位娃娃站在“胜利公园”记述苏军二战历史的牌子前。</p><p class="ql-block">  日本多次提出归还战俘的要求,直到两年后的1947年,苏联才将活下来日本战俘的归还。但在归还战俘的人员数字方面,双方有着巨大差异:苏联方面称是51万,日本方面称是37万。</p><p class="ql-block"> 令我感到诧异的是,屡屡提及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和东京大轰炸的日本,却对西伯利亚战俘的遭遇很少谈到。记得苏军元帅朱可夫曾对美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过一句话:“像日本这样的民族,你如何能保证他们以后不再发动战争?首先要做的,就是让他们从肉体上感受到疼痛”。</p><p class="ql-block"> 70多年过去了,不管是过去的苏联还是现在的俄罗斯,都时时刻刻不忘卫国战争。我从图中这个娃娃以及前面那些穿着军服的孩子身上,深深感受到了这个“战斗民族”的精神储备是多么的丰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文背景音乐为俄罗斯歌曲《Берёзы (白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文完——节选自李小宁七卷系列散文集之第一卷《海洋没那么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小宁七卷系列散文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洋没那么宽》-散文集一卷</p><p class="ql-block">《建筑没那么美》-散文集二卷</p><p class="ql-block">《岁月没那么久》-散文集三卷</p><p class="ql-block">《楼市没那么善》-散文集四卷</p><p class="ql-block">《传媒没那么真》-散文集五卷</p><p class="ql-block">《山水没那么奇》-散文集六卷</p><p class="ql-block">《舞台没那么炫》-散文集七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小宁近三年创作的七卷系列摄影散文集(计1500幅摄影作品、50万字散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1)朝鲜、越南、老挝》</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2)缅甸、泰国、柬埔寨》</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3)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4)以色列、土耳其》</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5)南非、摩洛哥、埃及》</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6)俄罗斯、英国、爱尔兰》</p><p class="ql-block">《域外众生相(7)匈、捷、奥、巴尔干四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李小宁,建筑专家、作家、摄影家、文艺评论家、旅行家。设计建筑近百栋,计50余万平方米。出访近百国,达数百座城市和地区。已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图书31卷,全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累计发表著述1000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