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朗诵:李海英</p> <p class="ql-bloc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河流数量多,据统计,共有河流570多条(不包含山泉、大河支流)地表水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多条。</p> <p class="ql-block">一、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p><p class="ql-block"> 塔里木河,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发源于天山山脉及喀喇昆仑山,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穿过阿克苏、沙雅、库车、轮台、库尔勒、尉犁等县(市)的南部,沿最后流入台特马湖。</p> <p class="ql-block"> 塔河主干最早曾注入罗布泊、后由于河流水量减少、河道摆动而改道。1972年以前尾水可达若羌县城北的台特马湖、后终点进一步退缩到铁干里克的大西海子水库。21世纪初开始全流域治理后,开始有水流复达台特马湖。塔里木河,是南疆地区的母亲河,天山以南的绿洲基本都是靠塔里木河水灌溉。</p> <p class="ql-block"> 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千米。全长2179千米(还有2327、1321之说,若以最长支流和田河为源,全长2376千米),其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和黑龙江,居全国第4位,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为世界第五大内陆河。</p> <p class="ql-block"> 塔里木河是一条古老河流,公元6世纪史书记载,塔里木河谓计式水,此名一直沿用到唐代前期。《水经注》称为“南河”,《西域图志》“额尔色郭勒”,系蒙古语“漫流的水”之意;以后又名计戍水、计首水,都是译音之异。又据《清史稿》记载,清初河名为塔里木河,维吾尔语意为无缰之马,形容河流经常改道像一匹野马。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徐松编写的《西域水道记》中称:“回语(维吾尔语)谓‘可耕之地’曰塔里木,言滨河居人以耕为业。”11世纪中国维吾尔族著名语言学家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大词典》中注释:“tarrm”为突厥语,“注入湖泊或沙漠的‘河水支流’之意。” </p> <p class="ql-block"> 塔里木河,由和田河、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和阿克苏河于阿瓦提县肖加克附近汇流而成。四河汇合处的中间为一小岛,清代的《河源纪略》里记载为“会处四水交贯,形若牛栏”。故塔河干流始于阿瓦提县肖加克,东流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到群克附近折向东南,最后流入若羌以北的台特马湖。根据新疆地情网资料,塔河流域总面积102万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 塔里木河流域,是新疆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之一。考古证据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区域,曾发现有为数甚多的石器时期遗物,如石斧、石刀、石锉、石矢、石镰等,磨制颇精的石器,以石英、碧玉和燧石为原料打制而成。在它们分布之地,还偶见有夹沙陶片,说明它们曾延续相当长的年代,其中的细石叶石器,是中国细石器文化中具有特征性的文物,与欧洲的几何形石器有显著区别。</p> <p class="ql-block"> 处在东、西方交流中心的塔里木河流域,自古以来,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舞台,民族迁徙和交往活动十分频繁,居民的种系族属和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并由此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在塔里木河的养育下,频频经历了大分化、大融合的各民族,组成了和谐的大家庭,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 号称“无缰之马”的塔里木河流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河道含沙量大、冲淤变化频繁、河流经常改道、在中游地区造成南北宽达百千米左右的冲积平原、河道曲折、汊流众多、芦苇水草丛生、浩浩荡荡形成一派“水上迷宫”景象。塔河两岸胡杨林浓荫蔽日、形成天然绿色长廊、沃野千里、大型国营农牧场连片,是新疆重要的棉、粮、蚕桑和瓜果的生产基地、号称“塞外鱼米之乡”。如今这里已成了中国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塔里木河漂流探险自古至今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探险旅游者。</p> <p class="ql-block"><b>温馨提示:原创作品</b></p><p class="ql-block">文章来源: 网 络</p><p class="ql-block">朗诵/美篇:清秋海英</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苹果遇上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