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隆冬将至,想起儿时的热炕头

福全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怕冷的我早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我却并没有感觉到久违的温暖,那种浸透骨髓的温暖,恐怕只有儿时的热炕头能够带给我。</p><p class="ql-block">小时候,父母上班忙,还得带弟弟,理所当然地,我是在爷爷家和姥姥家长大的。按现在的说法,应该是最早一批的留守儿童了。</p><p class="ql-block">但离开父母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冰冷。那时虽没有暖气,可家家都有几盘大火炕。在每个屋子的靠南边,从西到东一大溜都是火炕,特别宽敞,一家人打横睡都可以。</p><p class="ql-block">一到冬天,地里也没啥活儿了,到了农村人最惬意的猫冬时节。在漫长的寒冬里,火炕给劳碌了一年的庄稼人提供了温暖的时光。这时也不用起早贪黑了,用柴火把炕烧得热腾腾,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唠个家常,打个小牌,喝几口小酒,再睡上一觉……别提有多舒服了。</p><p class="ql-block">有的炕是单独烧的,柴火直接塞进炕洞里,点上火,就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伴随着袅袅的青烟,火炕就以臀部可知的速度,逐渐地热了起来。还有的火炕是和堂屋的灶膛连着的,借助做饭时的火力,火气在炕体里一路走过,饭熟了,炕也热了。这种智慧可能就是最早的节能措施吧!</p> <p class="ql-block">骤雪初霁,冬日里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地清晰,但阳光的温度却好像被冰雪冷却过似的,怎么也热不起来了。我们一群小孩子,却不知道冷,在外边打雪仗,堆雪人,咯咯的笑声响彻天宇,震得树梢上的雪簌簌落下来,钻进我们的手套里,大棉鞋里,湿了一大片,但我们也感觉不到冷。</p><p class="ql-block">回到家里,免不了被大人们一顿教训,扒下湿漉漉的衣物,焐在烧得烫手的炕头上,人也坐在炕头任凭火气顺着脊背蹭蹭往上走,驱走雪地里带回来的寒气。被冻得红肿的小手,伸进炕头褥子底下烤着,一会儿就好像被烤化了,发出噬心的痒,那感觉就像千万只蚂蚁在咬你的脚心,无比酸爽!</p><p class="ql-block">每当这时,我就会从炕头褥子底下摸出爆米花、大米花或者炒豆子,那是姥姥怕它们受潮焐在那里的,有时候有小半口袋之多,那是我的秘密宝藏。有时睡觉前,关灯了,被窝里还传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每每姥姥都说,小老鼠又出洞了。</p><p class="ql-block">寒冷的夜晚,几个小伙伴聚在谁家的炕头上,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视机也很少见,可我们却很快乐,折纸,玩牌,讲鬼故事,吓得满炕上跑,大人们不免要吼几声,“不要跑,炕要塌了!”但我好像从没见到谁家的炕塌了。几个人玩得累了,倒头就睡,也不管是在谁家的炕头上,外面的风呼啸一夜,却冻不透热炕头上孩子们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早晨热炕头上醒来,大人们已经做好了早饭,而我们还是不愿起,有人做伴理直气壮,也是贪恋那温暖的热炕头。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再大的风,再冷的空气也和我们无关,感觉无比地幸福。躺在火炕上,还能欣赏到形状各异的窗花,“昨夜未曾剪窗纸,何来琼花满牖棂?晶莹剔透冰刀镂,亦真亦幻绣玲珑。”一个窗格一个世界,像一个个世外桃源,玉树琼花,总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魔幻又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等同族的叔叔婶子搬来了炕桌,喷香的饭菜也终于把我们叫出了被窝。围着被子坐在炕桌前,毫不客气地大吃起来。其实想想,那时谁家也没啥大鱼大肉,甚至没有像样的炒菜,就是腌萝卜、腌白菜、蒸地瓜、馒头、玉米粥……而我们却吃得津津有味,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有时,爷爷不许我去别家玩,拘着我老老实实在家待着。昏黄的灯光下,老猫咕噜咕噜地蜷在炕角瞌睡,胡子还一颤一颤的。爷爷抽着烟,坐在炕桌边上教我认字,教我看地图,看着我画各种不知所以的画。奶奶就坐在我身后的炕头,纳她的鞋底,绣她的鞋垫,当时我就很佩服她,没上过一天学,绣起花来竟那么惟妙惟肖,婀娜的莲花,富贵的牡丹,戏水的鸳鸯……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放下鞋垫,睡前奶奶还要在炕桌上把红薯削好皮,不用案板,拿在手里就用菜刀去剁,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很熟练地把红薯剁成均匀的一块一块的,方便第二天拿来熬玉米粥。</p><p class="ql-block">最无聊的是陪着奶奶去别人家炕头上看牌。那是一种类似麻将规则的长条形状的纸牌,印刷得很粗糙,但丝毫不影响老太太们高昂的玩性。</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有一张叫“八万”的牌,画着一个嘴咧得像抛物线的人物,真像一个“八万”。我坐在奶奶身后的炕头上,温暖又无聊,看不懂奶奶们打牌的套路,又没有其他和我一起的玩伴,只能枯燥地坐着打盹。炕头的热气熏着我的全身,也逐渐地模糊了我的意识,朦胧中,我又去会周公了。等被奶奶叫醒,准是到了非走不可的吃饭的点了。奶奶摸摸我在炕头上睡得通红的小脸,解下她的头巾裹在我的头上,踮着她三寸的小脚,牵着我的手回家了。</p><p class="ql-block">年少时在火炕上长大玩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火炕也逐渐改良,从简陋的土炕,到红砖砌成,再到抹上一层水泥,贴上漂亮的瓷砖,后来终于被铁床、木床所取代。很多人家的火炕完成了历史使命,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里。</p><p class="ql-block">但我仍庆幸自己的童年有亲切的火炕相伴,她就像母亲的怀抱温暖了我的懵懂时光。那热腾腾的触感,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记忆。那氤氲着土与火的香味儿,也将陪伴我踏过漫漫人生路。当我面临生活的考验,面对人生的寒风,相信在我心中的某一隅,一定有那么一片暖意,就像人生的热炕头,永远带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梅花笛(笔名),河北衡水人,在职中学教师,业余爱好写作生活点滴、情感小故事、教育问题小分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