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崖城—,寻找大云寺、再拜崖城学宫、走过骑楼老街,看一眼广济桥,2022.05.10

关山海

骑行崖城,寻访古迹大云寺,不忘游览孔庙,穿过越来越不像骑楼老街的骑楼老街,在清代的广济桥上走来走去。<div>每年都会骑车去一两趟崖城,最近两次是2021年2月13日;和2021年12月12日。每次都要去探访没有见过的古迹或古迹遗址,每次都有很大收获,每次都会在美篇里留下心得体会,崖城的美篇写了有好几篇了,一天100多公里的骑车行程,享受几千年的文化历史的熏陶,总是觉得还是看不够古迹风景,写不完的见闻笔记。</div> 今天主要是去看大云寺,心里充满对大云寺的憧憬和期待,毕竟是唐代时期的寺庙遗址,真想一睹其古风残景。其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毕竟年代已久,很多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此次骑行崖州有收获,也有一点点遗憾。<div>还是从崖城历史说起,大云寺是唐朝鉴真和尚修建的,这段历史很多人都很了解,但很多朋友们并不一定见过崖城大云寺,当你看到大云寺,看到宁远河,看到崖州湾,你会浮想联翩,1200年前的崖城也算是“发达地区”。</div> 在崖城众多的重要历史人物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有两位。<div>一位是:唐代高僧鉴真六渡日本传教,第五次遇飓风漂流到崖城,滞留在海南岛崖城和其他地方一年半期间,为崖州官员授戒,重修大云寺,传播中原文化。</div><div>鉴真法师第六次成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div> 另一位是:宋末元初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在崖城生活近40年,晚年前往上海,传播崖州的植棉技术和棉纺织技术,改革当地落后的纺织工具,从而推动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纺织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世界以巨大深远的影响。<br>这个美篇主要是写一点鉴真和尚的崖州之旅。<div>此番骑行,第一次见到了大云寺,又一次拜访崖城学宫,还有被替换的迎旺塔,越来越新颖的民国骑楼老街,走几步广济桥,最后看一眼三亚湾的新变化。<div>下图:一路风景随拍</div></div> 一千二百多年前,唐朝高僧鉴真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又遇到台风,漂船到海南岛上的振州(今三亚市)。在振州居留一年多时间,改由陆路抵崖州(今琼山县),再从澄迈县的石矍jue港(今马村港)渡海北上,辗转回扬州,继续第六次东渡,并获得成功。<br><div>注:唐朝时期,崖城即三亚地区行政建置叫振州,古书上记载称振州郡;而那个时候的崖州是在今天海口的琼山地区。</div><div>到了宋朝,海南岛行政建置将崖州建置改在了今天的崖城;海口琼山地区改为琼州。</div><div>这就是海南岛“琼崖”之历史称呼的由来。</div> 鉴真和尚是唐代佛教北派律宗的第三代传人,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经文译著家和旅行家。他的“东渡弘法”和玄奘的“西天取经”是鼎盛的大唐帝国民间对外文化交流的壮举。<div>他第六次东渡时,已是六十六岁高龄,双目失明,志同道合的僧友荣睿rui寂化,祥彦逝世,普照别去,这让他在精神上受到了巨大打击。</div><div>但是为了传授戒律,度人济世,“不惜身命”,表现了百折不饶的顽强精神。在日本国的一再恳求下,鉴真和尚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div> 他在日本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十年,为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中日交流和友好往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中日两国间的伟大和平使者,他的历史功绩和献身精神,备受中日两国人民普遍的、永久的推崇和爱戴。<div>唐广德元年(日本天平宝字七年公元673年),76岁的鉴真在日本唐绍提寺圆寂。该寺至今供奉着他的真身乾漆夹紵zhù像,日本举国上下视此为国宝。</div><div>凡是到过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都会去奈良唐招提寺游览,看一眼鉴真法师的寺庙和墓寝。</div><div>同样,来中国旅游的日本游客也不忘记去一趟扬州,和海南三亚崖城,探访一下鉴真法师的五次东渡日本的不幸遭遇。</div> <p class="ql-block">在鉴真失败的五次东渡中,漂流到海南岛的这次是行程最长、历时最久、遭受艰难险阻最多的一次。</p><p class="ql-block">他和同伴们在海南岛居住一年多,足迹遍及振州、万州、崖州三州。除了进行宗教活动之外,他还为地方办了不少实事,对当时的海南岛经济文化的开发建设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然而,自大唐以来,有关海南岛的史志资料,对这一重大的人文史实却阙而不录,这不能不让人有沧海遗珠之憾。</p><p class="ql-block">注:近见《中外交通史籍丛书》(中华书局版)刊印的日本古代文学巨匠真人元开撰写的《唐大和尚东征传》,对于鉴真一行五次东渡的情况,记载颇详。这一原始史料,对于我们研究唐代海南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很宝贵的参考价值。</p> <div>鉴真法师在海南岛经历了那些事情,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是一段很少有记载的历史故事。</div> 1、遇风漂船抵振州<br>《唐大和尚东征传》上记述:“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六月二十七日”,鉴真一行从扬州启程,“发自崇福寺”。同船的有日本遣唐学问僧荣睿、普照,以及鉴真的高足弟子祥彦、思托、神仑、光演、顿悟、道祖、如高、德清、日悟等僧俗14人、水手18人、其他3人、共35人。 <div>一路旅途艰辛</div>船经扬州新河、至越州三塔山(今定海县海面的小洋山)住一个月。“得好风,发至署风山”(今人考证指为舟山群岛),又停住一个月。<div>“十月十六日,直指顶岸山航行”,未久,突遇大风,帆船失控,“去岸较远”,“风急浪峻,水黑似墨”,“人皆荒醉,但唱观音”,情况十分危急。</div><div>当时为了安抚人心,鉴真、荣睿等分别编造了两个梦。一梦说,国神前来向僧道送行,东渡有望成功;一个梦说,天神托底,专门送水与众僧解渴。同时,又受益给船上的水手,编造出一个神话,说有四个神王,“着甲着仗,二在舟头,二在樯舳 qiang zhú”,着力保护航船的安全,使得众人听了“心里稍安”。</div> 推算起来,从阴历六月二十七日起航,至十月十六日遇风,历时110天。其中,停住两个月60天,实际航行50天左右,除去内河航行时间外,海上迷航当有40天。<div>遇风后,“三日过虵shé海,其长者丈余,小者五尺余,色皆斑斑,满泛海上”。虵同蛇,航船上遇到了群集回游的海蛇。</div><div>近有学者考校注释说:“虵为海鳗”,其实海鳗体灰色,色“色皆斑斑”的特征。</div> 又“三日过飞鱼海翳yi满空中,长一尺许”。这是现在南海常见的飞鱼群,是海景一大奇观。“一日经飞鸟海,鸟大如人,飞集舟上,舟重欲没”。这与西沙群岛一带栖息的鸟群相似,“鸟大如人”,当系展翅时形状,是较为夸张的写法。“其后二日无物,唯有急风高浪”。<div>风停后,再航行3天。“凡在海中经十四日,方得着岸”。</div><div>这里说的十四日指的是遇风漂泊的时间。抵岸时,已是冬十一月,但见“花蕊开敷”,树上果实累累,林间新生竹笋,景物无异于春夏季节。</div> 鉴真一行遇风后,第一次靠岸点是在什么地方,《东征传》没有交代。但对着岸情形,记述甚详:“众竞上岸头觅水,过一小岗,便遇池水,清凉甘美,众人争饮,各得饱满。”接着寻向港口。恰值四位经纪人(商人)警告说:“此间人物吃人,火急去来”。<div>此时船驶入一个港湾,“见一人披发带刀,诸人大饰,与食便去”。于是商人又引船连夜起航,“经三日乃到振州,江口泊船”。</div> 对此段记载,史学家江向荣先生考校指出:“靠岸后,又航行三日才到振州,有此可以推测此着岸处当为海中一岛”。但是,揆kui诸原著所述,着岸处有淡水,有土著居民,且有商人活动,按照历史地理常识,当时靠近振州岛南海诸岛是不可能具备这样的条件的。<div>所以,这第一次靠岸处,当是海南岛西部岛另一处海岸。可能那块地方当时尚未开化,故经纪人把航船引向州郡驻地岛宁远河口。</div><div>而且,这也许是鉴真一行提出的要求。其实按照木帆船逆风行驶的速度,3天也只能走几十海里,约略等于今昌江、东方一带到达三亚宁远河口的海路行程。</div><div>注:说到这里你会看明白,唐朝时期的海南岛西线东方、昌化一带也是较之东线地区要落后好多年。</div><div>下图:骑车来到崖州新城,现在叫科技创新城。</div> <p class="ql-block">抵达振州</p><p class="ql-block">鉴真在宁远河口舶船的准确地点,近人考察认为是大蛋港(今崖城大蛋村)。</p><p class="ql-block">该港和保港镇的港门港(也称保平港)并立于宁远河出海口的左右,在唐宋时期,曾是比较繁荣的商港,后因河水改道,泥沙淤塞港池而废置。港附近有地点“晒经坡”,相传为鉴真大师和尚当年晾晒经卷、衣物的遗迹。</p><p class="ql-block">注:骑车跑到崖城就是为了看大云寺,但是崖州新城还在修建,施工现场到处都是,有的地方交通堵塞,寻找大云寺费了点时间。</p> 2、鉴真法师在到达振州后住了大约一年时间左右,为振州做了几件事情:<div>设台受戒,讲律度人。</div><div>《东征传》说:大和上(大和尚)“所经州县,设坛授戒,无空过者,弘扬佛律,暂无停短”。</div><div>鉴真东渡时随带菩萨五顶像、宝像、金漆泥像,六扇佛菩萨障子等宝贝;另有金字《华严经》、《大品经》、《大集经》、《大涅盘经》各一部,杂经、章书等100部;还有大量佛装、供具,包括袈裟1000领,裙衫1000件,坐具1000床以及大量的珠幡、道扬幡、玉环手幡、铜盂、铜盘、铜碟、竹叶盂、藤簟dian (簟子:即蕲竹所制竹席)等。</div><div>注:这显然是准备了可供千人参加的大法会所需用手佛装、道具。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在当年在振州、万安州、崖州等地进行佛事活动的盛况。<br></div> 修建佛寺。<div>在振州,鉴真一行住在大云寺。该寺佛殿败坏,众僧人就施舍衣物造佛殿。</div><div>在崖州因佛寺被火烧,鉴真等应州游奕大使等要求,鸠工重造佛寺,并构建佛殿、讲堂、砖塔,又造释迦摩尼丈六佛像。</div><div>此事说明,在伴随鉴真的僧俗人员中,必有精通建筑、雕塑、绘画的艺术大师。他们在海南岛逗留那么长时间,造了那么多建筑物,把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原华夏文明传播给海南人民,对海南岛的宗教、艺术、民俗、医疗、建筑等方面的事业起到了启蒙作用。</div><div>注:鉴真法师落难海南振州,这的确是海南岛开发史上的一件大事,其历史功绩是永垂不朽。而且,这当中也包含日本僧友普照、荣睿大师的劳绩,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远古友谊的结晶,这又是值得永久纪念的。</div> <div>再说我的骑行</div>经过几次打听,终于找到了大云寺<div>第一印象我觉得这里这不像是大云寺,尽管高德地图显示叫“新建大云寺”,就只有一个院落不太大,一栋低矮瓦房三间套房。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寺庙的特征,不注意看,真不知道这里还藏着一个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大云寺。</div> <div>继续,振州别驾亲临码头迎接</div>当年,鉴真一行所携带的经书佛本被海水打湿了,众僧便将其搬到了大蛋港旁的海坡上晾晒,从此这片晾晒经书佛本的海坡被人们称作“晒经坡”,鉴真大师及僧人途经的稻田叫“和尚田”。<br>振洲别驾冯祟债听说高僧鉴真来到大蛋港,便亲自率领四百兵卒到港口迎接其进城,足以说明当时人们对于鉴真到来的重视和欢迎。<br><div>注:别驾,振州首领的职称,冯祟债是隋朝时期平定海南岛叛乱有功之臣冼夫人的后裔。</div> 我在大云寺看了许久,和这里居住的一位老乡聊天,向他请教,这里是新建大云寺,那么大云寺遗址在哪里?晒经坡在哪里?他十分肯定的说,这里就是大云寺遗址,晒经坡也是在这里。我有点蒙圈。高德地图显示的不是一个地方。 或许他说的是对的。<div>鉴真和尚在振州停留时间一年多,崖州人民至今仍缅怀他的历史功绩,永远怀念他。</div><div> 为了纪念1200多年前唐朝高僧鉴真大师在崖州传播道教、医学、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等中原文化的恩德,崖州地区的乡邻民众自动发起捐款募集资金,并于2002年12月,在大云寺遗址上重建了崖州大云寺。</div><div>现在这个庙宇已演变成当地民众祈求风调雨顺,佑保四季平安的一个九皇大帝堂。<br></div> 1963年为纪念鉴真逝世1200周年,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写下诗句,他热情讴歌了鉴真崇高的献身精神,高度评价了鉴真为促进中日两国佛教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所做的巨大贡献。<br><div>“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div><div>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br></div> 1991年12月,日本国高僧孝司专程从日本到三亚崖城,寻访佛教文化史迹,到崖州湾晒经坡凭吊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及其中外弟子,面对历史沧桑,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他凭吊缅怀,临风唏嘘不已,特地写了一首汉诗纪念鉴真:<div>“指船日本吹崖州,漂着鉴真上陆头。</div><div>滞在一年今留名,大云寺址哭游鸥。” </div> 九皇大帝堂对联:
<div>大云寺院气势长存威海外,</div><div>
晒经坡庙声名远播振天涯。<br></div> 皇母娘娘堂对联:<div>
香客千求万祈千条万条应,</div><div>
世人虔诚实意好心自好报。</div> 鉴真佛祖堂对联:<div>
如来佛祖菩提常绿下琼南,</div><div>
鉴真高僧矢志不渝渡众生。</div> 重建开元寺铭记<div>大云寺后来改名叫“开元寺”,现在还是称“大云寺”。</div><div>这可能是我所见到的最有名气的,历史最永久的,但面积最小的一座古迹寺庙,新建有20多年的历史了,原来大云寺是个什么样子,没有查到任何相关资料。</div><div>过一会儿我们去崖州古城里看一下迎旺塔,有170年历史,但却是无奈的到了“更新换代”的新塔。和大云寺一样的命运。</div> 接着还是继续说鉴真法师在海南岛上<div>离开振州经万州到崖州回到扬州</div><div>3、旅行采风</div><div>鉴真一行从振州北上崖州取陆路,其目的之一显然是趁此机会开展社会采访。</div><div>他们从振州到万安州走了40余天,实际路程是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的,可能是边走边停,一边传教,一边调查各处的经济产物和社会民俗。《东征传》中,对采访见闻有几段这方面的精彩记述,足资为证。</div><div>注:唐朝时期海南岛行政建置有三个州,振州(现在的三亚、乐东,昌化,东方,通什即五指山);万州(现在的万宁,陵水,琼中,屯昌,琼海等);崖州(现在的海口,文昌,定安,儋州等)。</div> 4、鉴真在海南岛备受地方官员的青睐与崇拜<br>鉴真在海南岛上接触的第一位重要人物是振州别驾冯崇债。<div>他能偶擅自决定派出400名甲兵到港口迎护鉴真一行,又派800甲兵护送到崖州,可见其权力之大,行为之专断。也可能振州守牧出缺,故冯氏以佐官身份,操全州军政大权。<br></div> 第二个人物是万安州大首领冯若芳。<div>鉴真一行抵达万安州时,不住官衙、佛寺,却在冯若芳家中做客,接受“三日供养”而带兵与鉴真同行的又是冯崇债本人,足见两冯之间关系密切。也证明冯若芳在当地有独一无二的社会地位。</div><div>《东征传》说,冯若芳每年都要劫取波斯船舶二、三艘,“取物为己货,掠人为奴婢”。</div><div>在万安州境内“东西五日行,南北三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住处也”,又说“若芳会客,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他的宅第后院,“苏芳木露积如山”。他所拥有的其他财物,也同样是富家一方,无与伦比。</div><div>香类在唐代即是生活奢侈品,食品添加剂,又是贵重药材。</div><div>鉴真一行东渡日本,随船所带有十二种香,约六百余斤,而若芳一烧就百余斤,且又是价值昂贵的“乳头香”。</div><div>这除了反映若芳的生活糜烂无度之外,也说明当时的海南岛香木生产之富饶。</div><div>注:海南历史上有所谓三宝一说,一是黄花梨,二是沉香,三是南海珊瑚。沉香现在市场也有卖的,很贵的。</div><div>“一次烧100多斤是什么架势”,可见古时候海南三亚等地的沉香是何等富饶。</div><div>下图:大云寺广场前的一面“九皇大帝”的旗帜,鉴真法师为什么被称为“九皇大帝”不得而知。</div> 第三个是崖州游奕大使张云。<div>他亲率全体官佐拜鉴真为师,皈依佛门,执弟子之礼甚恭。</div><div>据史书记载,唐代贞观元年在崖州置都督府,督崖、儋、振三州,设招讨游奕大使。贞观五年以后,加督琼、崖、振、儋、万五洲,称五州招讨游奕大使。故这位张云系当时海南岛最高军政长官。</div><div>下图:本人在大云寺前留影</div> 鉴真自振州北上回抵扬州,所经历州、郡凡20余处。每一处都是当地的最高官长,诸如大都督、将军、太守、大使、经略等亲自迎送,并接受戒律,无一例外。<div>唯独振州、万安州不见守牧,而由冯崇债、冯若芳为主出面招待。这两冯可能就是冯盎的后人,冯盎为谯国夫人孙,武德五年归唐时,立儋、崖、振三州,是古代经开发营海南岛的先驱之一。他的族人多豪侠,又振州在隋代为临振郡,乃谯国夫人汤沐邑。故冯氏子孙散处海南岛,世袭为地方大首领,独霸一方。<br>现在,我们查阅新旧《唐书》、《广东通志》、《琼州府志》、《正德琼台志》以及琼、崖、万等县志,均不见张云、冯崇债、冯若芳等人名录。</div><div>故《东征传》所记述的人物故事,确实填补了地方志的某些空白。</div><div>注:谯国夫人就是冼夫人,是隋朝皇帝受封的宰相级别的官职。</div> 离开新建大云寺,按照高德地图,寻找大云寺遗址。<div>结果找了老半天也么没有见到大云寺遗址的踪影,哪怕是一块石碑,一块牌子,什么都没有看见,只见一大片工地,荒草。问过几位当地的老乡说,这里就是大云寺遗址,早就被推平了,那边有一个新建的大云寺。我说我刚去过。</div> 这里就是高德地图所显示的大云寺遗址所在地,地图上明确显示新建和遗址是两个地方。<div>我想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告知一二,说得清楚,打电话咨询崖城县旅游局,想弄明白,不曾想网上提供的电话很不靠谱,居然打到崖城司法局去了,问我有什么案子要告吗?<div>再说,1200年了,有没有必要继续保存遗址,还是个问题,如果这在一二线城市,古迹会有结果的,可能会视为宝地,这么重要的一处遗址。但在这里怕会成为永远的不解之谜。</div></div> <p class="ql-block">崖城大云寺坐东朝西,门前几十米远就是宁远河入海口,崖州湾近邻眼前。大蛋村,大蛋港就在这附近。</p><p class="ql-block">1200年前,鉴真一行就是在这里登陆的。</p><p class="ql-block">崖州湾是海南一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因古郡崖州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在近2000年的历史上,崖州湾(大蛋港),一直是中国最南端的通商口岸,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和补给的重要港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和补给的重要港湾。</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汉朝汉代的路博德、马援“两伏波”将军曾往来于崖州湾,抚定珠崖、交趾(今越南北部),调立城郭,在崖州湾坚起“铜柱天南”的开疆标记。其大蛋港历史作用十分重要。</p> <p class="ql-block">崖州湾是海南岛古代的海上门户,是三亚市崖城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先决因素。</p><p class="ql-block">没有崖州湾,就没有崖城,就没有三亚乃至海南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印记。</p><p class="ql-block">古时候的崖州湾与大蛋港息息相依,因为有了大蛋港才有了今天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大蛋港位于崖州区宁远河流入南海的出口,是中国最南端的通商口岸,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湾。</p><p class="ql-block">当年中外商人、中原文人名士、朝廷命官、贬谪官员都通过大蛋港进出古崖州。</p><p class="ql-block">宋末元初中国伟大的棉纺织改革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古代世界级科学家黄道婆,来时从崖州湾登岸,归日又从崖州湾离去。</p><p class="ql-block">这一来二往的人中,便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历史故事,其中我国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时漂流到海南岛的故事就发生在大蛋港。虽然目前的大蛋港已经不复当年重要港口的繁华之景,但这片凝聚了千百年古崖州历史文化的土地依然有很多的人文积淀,值得人们去挖掘,以得到良好的保护、传承和弘扬。</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大蛋港被宁远河积淤的泥沙所淹没,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宁远河不断改道,也不断地改变历史。</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港门码头,崖城渔港中心码头,两个码头一东一西,守护着崖州湾的两端,继续发挥当年大蛋港的历史作用。</p> 大蛋村的故事<div>大蛋村在崖州湾顶,在宁远河入海口处。</div><div>大蛋村因北傍宁远河,南依南山岭,西有大蛋港、东南临崖州湾,是一个山清水秀、古朴优美的乡村。距崖州古城约3公里,距三亚市城区约48公里。</div><div>大蛋村目前管辖4个自然村,分别是三村、四村、头塘村、其林村。全村共1278户,总人口5250人。<br></div> <p class="ql-block">大蛋村村名的由来
  </p><p class="ql-block">大蛋村原称大疍村,因大疍港而得名,据说主要是因疍家人曾生活在此,所以取“疍”字为港口名,亦为村庄名。由于人们对疍民世代居住于此的历史知之甚少,且“疍”字较生僻,极少使用,再因读音相同,所以被写为大蛋村。</p> 大蛋村党群活动中心 大蛋村村委会 大蛋菜市场 村里几百年前的大榕树,两棵榕树在村街道两旁,这是其中一棵。我估计这里应该是古代大蛋村的村中心位置。 村里的稻田 <div>离开大蛋村骑车去崖州古城,看一眼崖城学宫,迎旺塔,还有骑楼老街,广济桥。都是以前游览参观过好多次了。</div><div>下图是宁远河,远处那尊高塔,就是崖州中心渔港的灯塔,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三亚“丝路之塔”,塔高99米低于108米的南海观音。<br></div> 迎旺塔到了,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的迎旺塔被拆除了,又重新建了一个新塔,其主要原因是原来的塔已经倾斜。几年前来此参观还是可以随便进入,围着塔转几圈,钻进塔内看个详细。<div>后来近几年已经封闭谢绝参观,不可靠近,可能是考虑其倾斜带来的危险,干脆重修一个新塔好了。</div> 迎旺塔至今有170年历史了。<div>迎旺塔是位于海南三亚市崖城镇城西,是一座历经170年风雨洗礼的古塔,有“南海第一塔”之称。<br></div><div>迎旺塔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为崖州知州徐永铭同州人捐建。<br></div><div>注:知州,官职的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市长</div> “迎旺塔塔高有10余米,共七层相叠,由下而上逐层逐级变小,至顶时成尖顶形状。每层由向外伸出并环绕塔外身的三迭檐分隔样式。三迭飘檐下有二层花边彩绘,分橙红色和灰黑色打底。所绘花纹图案现已斑驳迷蒙,隐约可见。”<div>重建的迎旺塔大体上和原来的一模一样,但是毕竟是新建塔,其历史价值被“清零”。实在有些遗憾。</div> 这座新修建的迎旺塔怎么看都不是那么真实,建造工艺,外表装饰,古风犹存的意喻,怎么看都假,不顺眼,没有原来的迎旺塔那么受看,“不速之客”的感觉。<div>但是有没有别的选择,古城“文明门”是刚修建完成的,崖城学宫也是建国后重修的,就连清代广济桥也是“赝品”。</div> 海南三亚还有古塔吗?没有了。<div>据史书记载:古崖州曾有三座塔:文峰塔、西关塔和迎旺塔。文峰塔和西关塔随岁月变迁及历史原因,至今已不复存在,只有咸丰元年由知州徐咏韶同州人捐建的迎旺塔,成为唯一尚存的塔。<br></div><div>原来与其遥遥相对的一座名叫文峰塔的古塔,建于清乾隆戊戌年(公元1778年),1980年已被当地的群众炸毁。<br></div><div>儋州,定安还能看到明清时期的古塔。我的美篇里都有记载。</div> 我觉得在北京有很多明清时代的古塔,保存的都很好,很有欣赏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比海南的古塔要高多了。还是文化上的差异。有机会您可以到北京游览一番。也可以看我的美篇。 路过一个胡同,看见“陈氏宗祠”进去参观了一下。 崖州古城“文明门”,走到这里仿佛闻到了古色古香的气味。<div>文明门走进去就是孔庙,即崖城学宫。</div><div>每次来崖城都要到此一游,这里是古城崖州的文化中心。孔庙即是烧香拜府,祭奠孔夫子的庙宇,也是传播儒家思想文化的学堂。</div><div>每次来拜访孔庙都会留下许多照片,就像背课文一样,对这里的一切都能说上几句。</div> 凝固的乡愁塑像群雕,布置在古城墙下的广场上。 水南村农夫 轿夫铺轿夫 打铁街老铁匠 鳌山书院老先生和学生 东门街药童 臭油街粉汤娘 古城门守卒 走进崖城学宫<div>崖城孔庙建于明朝,庙中建有大成殿、文明门、崇圣祠、尊经阁。其时进庙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遵圣道而振文教,贤流接踵,善俗日兴。</div><div>尤其是著名的唐高僧鉴真和尚留下了一批准备带去日本的佛教经典,这是崖州文化史上带有神奇色彩的宝物。<br></div> 冼夫人 黄道婆 民国骑楼老街<div>这是崖州古城一条老街,街道两旁有许多民国时期的西洋风格的楼房建筑,我曾在十几年前来过这里,还能看到大部分老旧的骑楼风景,而现在这条街上大部分房子都被新式楼房所替代,老房子在逐步被拆除,更新换代在所难免,骑楼老街的风貌过不了几年就只剩下这块石牌矗立在街道旁。</div><div>所以看一眼就少一眼,就像大云寺,迎旺塔,文明门一样,“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政府是不是可以出资帮助一下,要么如何抢救这些老宅,以保持“民国”时期的一线风彩。要么在建新的的楼房时,是不是也有一些“民国”时期的风韵才是。</div> 海口民国骑楼老街保持的就很好,无论是老宅还是新建,整条街道依然还是大概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尽管不是那么“原汁原味”,但是总给人留下一种思念。<div>崖州的民国骑楼老街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走一步看一步”,“残阳西日,命数已尽”,但愿不要如此。</div> <p class="ql-block">宁远河畔正在晾晒的稻谷。</p><p class="ql-block">看到此景,不免想起最近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的“青贮小麦饲料”热播。各司理论,争执不下,孰是孰非,怕是自有公论。</p> 宁远河畔看风景 水南村<div>崖城水南村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古崖州文化的发祥地。有"海南第一文化古村"的美誉。是我国古代著名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学艺和生活的地方。</div><div>而且,自唐代起,不少朝臣名仕曾流放于此,包括唐朝宰相裴度、李德裕,宋朝名臣卢多逊、胡铨、赵鼎等。因而又有"幽人处士家"之称。<br>卢多逊曾赋诗赞美水南村:</div><div>"琼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div><div>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div><div>鱼盐家给无墟市,禾忝年登有酒樽。</div><div>园科仗藜来住熟,却疑身世在桃源。"<br></div><div>村里古迹很多,民国老宅也很多,“盛德堂遗址”印象深刻。</div> 广济桥<div>这是第二次来到广济桥。在明朝,这里是一条乡间小道,一条叫“官沟” 的小河沟挡住了出门的市民,尤其是孩子们进城上学受阻,一位和尚出资兴建了这座石桥。距今已有340多年了。</div> 广济桥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原为木桥,后清康熙年间僧人募修为砖石拱桥,崖州知州张擢之等为之刻碑作记。广济桥又称为“状元桥”,古时,村里凡赶考之人必须穿过此桥,久而久之,村民称其为“状元桥”。<div>这是一座后来重新修建的石桥,于2016年8月份竣工。</div><div>广济桥是三亚现存的古代单孔桥,为研究海南岛古代桥梁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br></div> 现在的广济桥几乎看不到有人从桥上走过,不再是人们出行的必经之路,这里几乎就是崖州城的荒野角落,周围全都是庄稼或者野草沟壑,广济桥静静地横跨官沟之上,向世人述说着340多年前曾经这里发生的一切。 查三亚文史资料得知,崖州古城内有六座古桥,有几座是大型的实木砖混结构的桥梁,有的横跨在宁远河上,现在只剩下广济桥这个“古代新桥”了,就像前面看过的迎旺塔一样,人们不会在乎原来的迎旺塔或者广济桥是个什么样子,只知道这里有一段历史故事,甚至桥的历史再现不再现都不重要了。 就在马上要离开崖城的那一刻,自行车前胎爆胎了,这是我骑车遭遇的第三次意外爆胎。后两次是我一个人处理的,只可惜很少能遇到这样的事情,经历很少,手法拙笨,器具又不全,一个简单的补胎过程,害的我足足干了快40分钟,还要临时找店买东西。<div>最后好歹还是完成了。</div> 经过南山文化风景区<div>上两个骑行崖州的美篇里就写了关于“南山”、“佛苑”,以及“寿”字石碑的有关连想。</div> <p class="ql-block">这个“寿”字石碑矗立在南山景区大门口的马路上,将意味着南山寺的文化内涵已经发生了一点小变化。</p><p class="ql-block">人们求“福”,求“寿”,求“财”,求“禄”的心里是当今这个社会的主要潮流。</p><p class="ql-block">“寿比南山不老松”之意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寿”字石碑的落款题刻人“谢尔”,谢尔是谁,没有查到相关信息。</p> <p class="ql-block">看三亚湾变化,不到半年时间,三亚湾就有新变化。</p><p class="ql-block">一是御海路的海边增加了帆船训练基地的牌子;二是三亚湾新建完成了24个临时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亚湾的尽头,御海路路口的海边,这座小房子原来只有一个牌子“三亚自行车运动协会”。也没有见到三亚自行车有什么活动在这里举行。</p><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的是又增加了两个牌子,都是有关帆板,浪板运动协会的招牌,并且看见大海里,海岸上到处都是帆板的影子,男男女女玩海上冲浪活动大有人在。</p><p class="ql-block">这片海域从此成为三亚湾冲浪帆板运动又一个基地。</p> <p class="ql-block">三亚湾一夜之间增设了24个海边停车场,平均不到一公里一个,大大小小的停车场,有的可以停三十多辆,有的只能停不到十辆,全都在椰梦长廊里面,自动扫码缴费,无人看管。从海月广场一直到御海路。</p><p class="ql-block">这就方便了三亚旅游高峰季节来三亚湾游玩的外地游自驾游客临时停车的需要。</p><p class="ql-block">同时你会发现,三亚湾的海鲜酒楼也比过去增加了不少。</p><p class="ql-block">椰风婆娑,大海浪涛,鱼虾蟹蚌,对酒当歌,神仙一般的三亚湾之旅,期待您的到来。</p> 请您欣赏大云寺视频 崖城民国骑楼老街一景 <p class="ql-block">崖州湾,宁运河入海口风景,崖州湾包容了宁远河,崖州湾、宁远河孕育了崖州城。</p><p class="ql-block">古时候这里十分繁华,从唐朝开始,特别是宋朝时期,这里的繁华程度可以用“发达地区”来形容。</p> <p class="ql-block">路上随拍,芒果园的芒果熟了。</p><p class="ql-block">这种小芒果是当地普通的芒果,几乎买不上价钱,如果离城市较远的地方,还够不上人工费和运费的成本,所以来不及采摘就会烂在地里,尤其是今年遭遇疫情,三亚很少有游客,出岛物流又不是很迅达,其结果令人堪忧。</p> <p class="ql-block">今天骑行114公里,天气很热,喝了能有5、6斤水。崖城之旅还是有收获的。</p><p class="ql-block">崖州有23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还有许多古迹没有去过,如:</p><p class="ql-block">"鳌山书院",是不是在大小冬天景区里,有的说是在崖城中学院内;</p><p class="ql-block">"玉井温泉",有5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明朝正德年间曾砌石保护,久而倾倒,到清朝光绪十五年,知州唐意源重修,建筑“既济亭",而今亭废泉在,仍是玉井如镜,四时皆宜沐浴。”</p><p class="ql-block">下次去崖州一定前去看一下。</p> <p class="ql-block">崖城是历代封建朝廷贬谪、流放"罪犯"之地。先后贬逐到这里的朝廷官员有40多人,仅皇子、宰相和内阁大臣就多达14人。著名的有唐高祖第十九子李灵夔、唐相韦执谊、李德裕、宋相卢多逊、赵鼎、丁谓和名臣胡铨、元代参政王仕熙等。贬逐官员之多,官阶之高,名气之重,这种历史现象在全国十分罕见。</p><p class="ql-block">其中唐朝宰相李德裕被贬谪、流放到崖城后写了一首被后人传颂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p><p class="ql-block">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就是这首诗编成的《德裕的崖州城》歌曲,您是不是觉得很好听,有一种思乡之情不禁跃然在乐谱之中。</p> <p class="ql-block">本美篇有关鉴真法师以及大云寺的有关资料摘自于:《鉴真在海南岛上》一文。</p><p class="ql-block">该文章收集于:《三亚文史资料选辑第五章:人物撷彩》。</p><p class="ql-block">感谢您和我一起阅读唐朝文化,学习崖州历史,了解鉴真和尚在海南岛的行踪足迹,以及给海南岛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p><p class="ql-block">我们又一次走进崖城,终于见到了大云寺,“走丢了”大云寺遗址,没想到还“遗失了”古迹迎旺塔,拜访了崖城学宫,穿过骑楼老街,走过广济桥,感受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在海南的影响。</p><p class="ql-block">感谢您关注我的美篇,</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光临,我们下一个美篇再见。</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0日于海南三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