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9日,正值“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晋江一中、华侨中学初二年语文学科组举行了“回归线下课•日知春鼓楼”说课比赛。说课的课题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设计。帘外疏疏点点黄梅雨,室内字字句句扣声弦。</p> 直击“赛场” <p class="ql-block">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系演讲词的“活动•探究”单元,三个任务模块,一个单元整体的设计,不到五天的准备时间,初二年16位老师却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看——</p> <p class="ql-block"> 赛前,5月5日,周四,黄日丽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布了说课内容。同时贴心地发布了一系列说课比赛的参考资料及评分细则。日丽老师就像初二年语文学科组的大家长,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操碎了心。</p><p class="ql-block"> 赛前一天,恰好是母亲节,群里发“齐乐同乐红包”抽签排序,方式可爱至极,“第一次希望自己不要抢太多的红包”,有老师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5月9日,周一,14:10,铃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选手按照抽签顺序鱼贯上台:有对教材的精准把握,立足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坚持“教学评练”一致性原则,关注2022年版新课标,也着眼于中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有对学情的分条缕析,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始终以学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对教学内容的大胆取舍,以“1+X”群文阅读组织安排,勾连课外演讲素材,指向学生演讲能力的提升;有对单元教学内容的重构,打破教材界限,真正以“大单元”为设计视角,最大限度开发学习资源……一直到17:55,比赛才落下帷幕。日丽老师代表评委天团发言,评点选手表现,针对选手们存在的不足,切中要害地指出,并给出指导建议。最后,邓老师发言总结。</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几张图,装不下准备比赛的努力与汗水,装不下比赛时3个多小时的紧凑充实,装不下那么多跳跃着思想光芒的分量!只能是记录,记录了我们在台上发光的时刻!</p> 比赛结果 <p class="ql-block">评委老师:邓有金 黄日丽 林艳 苏城磊</p> 赛后感想 <p class="ql-block">【选手比赛感想】</p><p class="ql-block">朱宣凤:</p><p class="ql-block"> 准备不充分!教材得深钻研,概念得明确,逻辑得缜密,钻研得有所得,大局观得加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燕妮:</p><p class="ql-block"> 准备不够充分,心理素质太差,心里想的很多,一到上台,全部忘光,语言断断续续,不够流畅!对于生情沒有把握很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蔡婉如:</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触,对于说课比赛不太了解,没有充分准备,对于教材分析定位不准确。不过在本次比赛中,从其他前辈那学到了很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柳欣:</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接触说课比赛,今天有幸从其他选手的优秀表现和组长的深刻点评中学习了说课的要义,自身准备不够充分,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挖掘,需结合生情、学情更细致具体地说明教学意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华珍:</p><p class="ql-block"> 最大的收获是日丽老师说的演讲稿有两种类型“议论型”和“故事型”。理解这点对教学和指导写作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感受到同事们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择其善者而从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金聪:</p><p class="ql-block"> 看到好多优秀的同事精心设计的说课稿,带给自己很大的触动。最后日丽老师的点评也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对点去寻找自己的不足,这样,比赛才更有意义。成长,永远都是自己的事,也永远在路上。比赛已结束,但成长之路还在继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燕珊:</p><p class="ql-block"> 对于说课系统的认识较为含混,听了日丽老师的总结后觉得自身学识尚浅,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教材还须再钻研,吃透知识后再焕发独立思考,每个环节缺一不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还要多向各位优秀的老师们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娉婷:</p><p class="ql-block"> 下场后,一项任务完成,松了口气,但细细回顾,有许多遗憾和待改进的地方:准备了许多,但未能清晰地表达。说课节奏前松后紧。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对概念理解不到位,文本解读不深入,概念与文本之间有脱节。</p><p class="ql-block"> 也被同仁们的精彩表现惊艳,多学习,多请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曾叶群:</p><p class="ql-block"> 听了各位老师的说课内容以后,才发觉自己是泛泛而谈,没有沉入文本之中,深刻把握文章精髓。对于比赛应准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日丽老师分享的点评,清晰明了,使我对说课,对比赛,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一次自己的准备还不够充分,姿态也不够自然大方,希望接下来能跟上各位老师的步伐,一起努力进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林淑婉:</p><p class="ql-block"> 本次说课比赛让我受益匪浅,组内老师们对第四单元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都非常精彩,而这建立于他们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之上。在这次比赛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一是准备不够充分,不够用心,上台紧张,说话断断续续。二是对教材把握不够精准,部分概念没有解释清楚,没有将整个单元进行整合。三是对于说课的各环节和要求不够了解。四是教学重难点的设定没有建立于本班的学情之上。今后还须多钻研教材,多去思考,多向各位老师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帆:</p><p class="ql-block"> 最后日丽老师总结的每一个问题(如各部分鉴定不清晰,未从生情出发确定重难点,基本概念不清晰教资教态等)自己都有,羞愧到不好意思抬头,也有认真记录下来并反思。一方面第一次接触说课,对每个步骤的详略把握没有清晰的认知,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自己重视度、准备度不够,本来作为新老师的自己在思想性、教材解读能力等各个方面就很有欠缺,又不够刻苦努力,坐在台下听各位前辈老师的说课,既佩服又越发惶恐羞愧。今后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多思考多钻研,脚踏实地,像各位老师们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杜亚南:</p><p class="ql-block"> 这次的说课比赛对我而言,既是锻炼,也是挑战!如何在短短的十分钟里把整个单元设计系统有序又精准高效地说出来,很考验老师们的功力。老师们的精彩解说让我学到很多,最后日丽老师的点评更是一语中的,直击要害。比如说要关注到说课与讲课之间的区别,对教材的剖析不能单纯地,孤立地,局限在这册教科书里,甚至放在本学段看也不够,还要前后勾连,从小学到高中,这样对我们进行备课是有极大帮助的。还有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统整,“大单元”“大概念”的“大”要怎么解读,如何确定整体设计的落脚点,出发点,如何针对学生特点分层设计任务,都是我接下来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美丽:</p><p class="ql-block">1.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精准,只看到一个单元在一册中得地位,勾连远见不足!</p><p class="ql-block">2.准备不够充裕,口语化影响思维深度!</p><p class="ql-block">3.生情分析与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不够紧密。</p><p class="ql-block">4.目标预设中,缺失学生能力的养成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许燕瑜:</p><p class="ql-block">1.准备不充分,不够用心,没有摆好比赛的认真态度。</p><p class="ql-block">2.对于说课比赛不了解,也没有去和同事们沟通,去问询前辈老师。</p><p class="ql-block">3.思维逻辑不严密,缺失自圆其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小美:</p><p class="ql-block">1.突破瓶颈,打开新思路</p><p class="ql-block">2.大单元的教学,整合意识的发展启发受益</p><p class="ql-block">3.学习之路除了阅读,有自己的理念思考专研才能成长。</p><p class="ql-block">4.吃透教材、理解词语需由心多去思考,方能提升</p><p class="ql-block">5.同伴彼此较量、彼此照亮,何其有幸。</p> <p class="ql-block">【评委观赛感想】</p><p class="ql-block">林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才华的比拼,更是一场思维的交流。赛场上建构知识,碰撞思维。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个性化的风格和建设性的建议,彰显团队的力量的魅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躬耕石鼓,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邓有金:</p><p class="ql-block"> 大家那么用心准备,的确感动了我。互相学习,交流共鉴,挺好的。每个年轻教师,以后都应珍惜每次教学比赛,因为是淬炼本领的好机会。</p> <p class="ql-block"> 比赛落幕,从来不是教研的结束,不是思考的结束,反而是新征程的开始!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报道:许娉婷</p><p class="ql-block">摄影:林 艳</p><p class="ql-block">审核:黄日丽 林艳</p><p class="ql-block">供稿:初二年语文学科组各位老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