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返延安

铁甲骑兵

<p class="ql-block"><b>刘少奇在新四军(十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奉命返延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放军) 陈 兴 刘新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1年9月26日,一道红色电波由延安传到华中局:中共中央同意刘少奇回延安休养。</p><p class="ql-block"> 这时,刘少奇胃病复发已多日,经常疼痛,食欲不振,面容消瘦。就身体状况,确实需要休养。可是思量再三,刘少奇觉得还有些事情需要办理,不能马上就走。预定到华中党校讲的课还设有讲完,准备找彭雪枫、黄克诚两人沟通思想,但还没有机会谈。特别是需要召开一次华中局扩大会议,总结过去工作,部署今后任务,这是走前必须要办的事。</p><p class="ql-block"> 10月3日,毛泽东又致电刘少奇询问:“中央决定你来延安,谅已收到电报,并希望你能参加七大……何时可以动身,盼告。”</p><p class="ql-block"> 10月4日,刘少奇复电毛泽东:华中领导是能担当完成各种任务的,但目前“华中工作还有些困难,须要进一步解决,请中央考虑我可否暂缓回延安”。</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即来延安,既于目前工作不利,自宜缓期。”“七大大约还需等半年才开,甚望你能到会。请与陈、姚(指陈毅、饶漱石——笔着注)各同志商,能否在两三个月内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两三个月后动身来延安参加七大。七大后你在延安休养,即在延安指挥华中”,“似对华中工作不会有大损失,而你的身体得到休养。则有大益”。毛泽东这一电报,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刘少奇的理解、关切和厚望。</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为什么甚望刘少奇参加七大呢?这与刘少奇在中央的声望密切相关,从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也可以看出。这次会议,是讨论党的历史上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路线问题。会议对土地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犯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的问题,基本上取得了一致认识。与会同志除一致拥护毛泽东为党的正确路线代表外,还提出刘少奇是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王稼祥在发言中说:“过去中国党毛主席代表了唯物辩证法,在白区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唯物辩证法。”陈云发言指出,过去10年白区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在刘少奇、刘晓(当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笔者注)同志到白区工作后,才开始改变。刘少奇同志是代表了过去10年来的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的。任弼时等同志在发言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就不难看出,毛泽东甚望刘少奇参加七大,是希望他挑起比华中局书记更重要的担子,在中央担负更重要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接到毛泽东11日来电后,将需要办理的事尽量朝前安排,争取在3个月后能够成行,陈毅等也尽量减少刘少奇的负担,让他集中精力办理要办的事,于是华中党校将他需要讲的课程全部安排在3个月以内。</p><p class="ql-block"> 华中局扩大会议如何开?刘少奇在他主持召开的华中局会议上谈了自己的打算:会议的任务主要是总结华中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讨论研究今后的工作方针任务;各区党委、各师、各军区负责人共约100人参加;从12月20日开始(后因故推迟——笔者注),时间约1个半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备会议,由各单位汇报工作,交流情况,沟通思想;第二阶段,举行正式会议,由自己作总报告,陈毅作军事报告,饶漱石作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报告。陈毅提议,自己侧重讲军事,拟着黄克诚专讲部队政治工作,作为自己的副报告。刘少奇十分赞成。当日,华中局下发了召开扩大会议的通知,要各单位作好充分准备。同时,华中局将开会计划报告了中央。</p><p class="ql-block"> 1942年1月20日至2月8日,华中局扩大会议举行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华中局委员和各大单位负责人(鄂豫边区党委、第5师和第7师因路远交通不便,未能参加会议),共94人。彭雪枫因战备需要,未能参加会议。</p><p class="ql-block"> 2月15日至3月5日,华中局扩大会议举行正式会议。15和16日,刘少奇作了《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会议经过认真讨论,作出决议,完全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并作为今后的奋斗目标与行动路线传达下去。</p><p class="ql-block"> 3月5日,刘少奇对华中局扩大会议作总结。会议结束时,刘少奇向与会人员宣布,中央决定他回延安,并决定在他走后,由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治委员,由陈毅代理新四军军分会书记。</p><p class="ql-block"> 3月19日,由独立旅第1团派1个连护送,刘少奇从苏北阜宁县单家港出发,踏上返延行程。随行去延安的有100多名干部。</p><p class="ql-block"> 阳春3月,苏北平原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夹衬着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到处飘溢着花草的清香,到处充满了生机。然而,刘少奇从苏北返延安,要通过日伪军很多道封锁线、漫长的征途,险象丛生。</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虽已踏上返延安的征途,但新四军的事仍在他的心中。首先想到的是第5师问题。第5师距军部较远,指挥联系不方便,最好由中央直接指挥。于是,在3月24日晚上,他就拟写了一份致中共中央电,其中说到“5师地区在战略上极重要,与湘赣边区均能联系,目前鄂西、豫南、皖西秘密的领导与交通均靠5师掩护”,建议中央派人加强第5师的领导,并建议“5师及鄂豫边区党委由中央直接指挥较为方便”。</p><p class="ql-block"> 3月31日,刘少奇在同一些干部交谈中得知,现在正是春荒季节,青黄不接,征粮、购粮都很困难,刘少奇觉得这是个大问题。于是他立即停下,坐在田埂上拟写了两份电报,着机要员立刻发出。一份是给陈毅、饶漱石的,一份是给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的。电报指出:“现在华中各根据地须用大力克服粮食困难”,“要在一切地方干部中说明帮助部队解决一切困难,从各方面帮助部队,为一切地方机关与地方干部的天职,不可以任何理由推辞”。希望各根据地尽快征借粮食、油盐、公草柴禾等供应部队,保障部队给养。</p><p class="ql-block"> 4月3日,刘少奇一行顺利穿过陇海铁路,安全到达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115师师部驻地山东省临沭县朱樊村(今属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乡)。</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顾不上一路劳累,稍作安排后,就先后找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副书记黎玉、第115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等个别谈话,深入干部、群众中调查访问,并查阅、研究山东分局有关材料。</p><p class="ql-block"> 原来,早在刘少奇出发之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多次致电刘少奇说,山东分局在执行政策及主力部队与地方部队关系、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关系、外地干部与本地干部关系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要刘少奇路过山东时帮助解决。</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了解,基本掌握了山东各方面情况,对如何解决山东问题,心中也有了谱。4月26日,刘少奇召集山东分局委员开谈话会。会上,刘少奇充分肯定山东地区坚持敌后抗战所取得的成绩,明确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提出了今后任务和具体要求。在山东分局委员认识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接着又召集山东分局和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会上,根据刘少奇的提议,决定:(一)建立山东有力的政治军事统一领导中心,一切领导集中于山东分局,下设一个军政委员会。(二)第115师师部、山东纵队司令部同山东分局合并办公,朱瑞、黎玉均驻第115师师部,与陈光、罗荣桓一块办公。三个机关原有直属队共万余人,缩减至3500余人。(三)加强第115师机动力量、充实地方部队。山东纵队第1旅和胶东第5旅均拨归第115师建制、山东纵队其他各旅均拨归各军区,分散插入各地方独立团、独立营。(四)改造政权,使之真正成为抗日各阶层联合民主政权。4月28日,刘少奇将在山东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电报中共中央。</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一边检查处理山东问题,一边仍关注华中问题,并根据山东地区发现的问题,发出一系列电报和信件,及时提醒华中领导注意。现从中摘录几件如下:</p><p class="ql-block"> 4月27日,刘少奇致电华中局,指出:“在群众运动中,我们所害怕的是我党政干部左倾、脱离群众的少数人的左倾行动。如果是真正群众运动的左倾行动,只要我们干部不去加油,我们是不怕的,也是不要紧的。”</p><p class="ql-block"> 5月8日,刘少奇写信给陈毅、饶漱石等人,提出应以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机警,最正确的政策,来实现巩固华中各根据地的任务。信中特别指出:“在部队团以上干部中关于中国革命的战略策略的教育必须加紧,这件事仍有要党校写一个大纲,给你们审定后签发各地讨论之必要。这是一切政策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刘少奇给陈毅、饶漱石、曾山、赖传珠写了一封1万多字的长信,提出了克服困难,准备反攻,为战后建立新中国创造条件的宏伟任务。信中指出:要把我们现在的工作,今后两年的工作,与将来的反攻斗争,战后新中国建设,紧密联系起来。“要在克服困难、渡过今后两年的观点上,同时也在准备将来、准备与战后新中国斗争的观点上,来进行我们现在的一切工作。”信中根据华中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修明政治,生聚教训、整军经武,严修武备”等一系列方针政策。</p><p class="ql-block"> 在刘少奇的直接帮助指导下,山东分局原来存在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各方面关系逐渐融洽,领导核心基本形成。7月下旬,刘少奇告别山东分局,从朱樊村出发,经临沂、费县、滕县、枣庄、在沙沟至临城(今薛城)间的干沙河段由鲁南铁道游击队护送越过津浦铁路封锁线,经鲁西南,前往冀鲁豫边区。9月中旬,到达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p><p class="ql-block"> 9月21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安抵129师,无限欣慰。望休息短期然后来延,并对华北工作加以考察。”“来延路上安全保障,请商刘、邓作周密布置。”</p><p class="ql-block"> 这时,刘少奇根据毛泽东7月9日关于山东重要性的指示,反复思考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可能的战略布局,国共之间可能争夺的主要地区,以及新四军的主要发展方向。经过多日分析思考,一个战略决策酝酿成熟。10月15日,刘少奇用绝密电致陈毅、饶漱石、曾山、赖传珠:“目前,我党正争取在战后继续国共合作的前途,竭力避免内战的前途。因此,新四军在反攻与战后时期,亦不会主动采取向长江以南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防止蒋介石在反攻时期以重兵出山东,截断新四军与八路军联系,乘机打击围困新四军之阴谋起见,在目前努力巩固与加强山东阵地实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因此,新四军今后的战略方向应该是山东,应该背靠山东,努力协助山东阵地的加强与巩固。否则,山东如被国民党控制,则新四军将处于危险困难地位。”这是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为抗战胜利后新四军胜利北上,粉碎国民党南北夹击消灭新四军的阴谋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刘少奇经过9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穿越日军103道封锁线,于1942年12月30日安全回到延安。</p><p class="ql-block"> (连载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责编:兴 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