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5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的口号;1968年,毛主席再次发出指令,“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由此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至1981年全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基本结束。全国有近二千万城镇青年毅然而又难舍地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城市,奔向祖国的山区,奔向祖国的边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 <p class="ql-block">最高指示</p><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們去。</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杭州二十多万中学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奔赴宁夏川、北大荒、大兴安岭、内蒙古、杭嘉湖的广阔天地。在那里,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代青年与大自然抗争的“革命之歌”。</p> <p class="ql-block">1969年,杭州老三届知青从闸口火车站乘专列奔赴祖国的北大荒,开垦囤边。</p> <p class="ql-block">数万人挥洒热泪送别亲友。</p> <p class="ql-block">我们亲自赶过去送别亲爱的同学踏上北征的列车,他成为一名支边的兵团战士。</p> <p class="ql-block">(戴文义同学遗照)</p><p class="ql-block">戴文義同学在边疆扛上枪,入了党。1976年病退返城。为减轻家庭负担,在杭州剪刀厂寻得一份零时工作(装卸工)。在一次去萧山运煤的途中,发生车祸,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p> <p class="ql-block">不是每个年青人都能过劳动关的!</p><p class="ql-block">知青上山下乡,第一要务是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而参加生产劳动则是必经之路。刚到农村的知青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他们与当地的农民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一天三晌披星戴月,一年四季不管是凌冽的寒冬还是似火的酷暑,犁田播种、施肥打虫、养猪种菜、开荒平田、筑路伐木………!</p> <p class="ql-block">到了农村首先要过思想关</p><p class="ql-block">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国家的宣传、学校的教育都要求知识青年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树立扎根农村不动摇的决心。为此,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针对知识青年的忆苦思甜运动,使知青“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促进他们脱胎换骨地改造世界观。</p><p class="ql-block">送书到工地,雷锋精神代代传!</p> <p class="ql-block">生活关是当时最具挑战性的。</p><p class="ql-block">在十六、七岁的花样年华,懵懂的城镇少年来到农村,首先要过的就是生活关。尤其是那些到北方的知青们,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生活习惯,与江南地区有很大差异。他们不仅要独自面对因水土不服而带来的各种不适或疾病,还要与农民一起起早摸黑地干活。而插队落户的知青,一天劳作回来还要自己生火做饭、挑水砍柴,常因做不了饭而忍饥挨饿。</p><p class="ql-block">十八岁的大姑娘,立誓把青春献给党!把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1970年6月1日我接到的通知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兵团战士。</p><p class="ql-block">光荣证YY同学XX中学校六六届初中毕业生,在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全面胜利的战斗时刻,坚决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立志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干一辈子革命,已被光荣地批准到农村插队落户,在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光辉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以实际行动捍卫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对此表示坚决的支持,并发此证,以资鼓励。</p><p class="ql-block">浙江省杭州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小组</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乔司劳改农场,就是改编后的“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我被分配到一团二营七连,从此开始了可歌可泣的十年兵团生涯。</p> <p class="ql-block">今天再次踏上这片热悉的土地,一切都变了……52年后再回到美丽的“月牙湖”畔,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p><p class="ql-block">我不会忘记52年前,我们一批青年男女,满怀美好的激情,身戴大红花,告别亲朋好友,在“红太阳”广场登上了去“浙江兵团”的解放牌大卡车,来到乔司这块广阔天地,改造世界,战天斗地。52年前一个时代的过往,52年后一个久远的回忆。知青岁月是首难忘的歌,是热血和青春谱写的歌。我们有热血,有憧憬、有追求、有理想。我们有艰辛,有快乐,但更多的是悲哀和困惑……</p> <p class="ql-block">遍地稻花香,万亩棉花白……在那个不寻常的年代,我们付出了,我们经历了,至今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也有许多位老同学去萧山头蓬插队落户。</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学友在劳作之后意外的献出了宝贵生命。</p> <p class="ql-block">一封家书抵万金</p> <p class="ql-block">可怜天下父母心,牵肠挂肚盼家书。</p> <p class="ql-block">如今,意气风发的青年已是花甲之年,“上山下乡”、“知青”等历史词汇,在他们身上却成了一个个鲜活、曲折、动人甚至悲壮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历史如烟云般逝去,历史也如金石镂刻般长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成了历史,但它留下的史训仍值得后人去思索铭记。</p> <p class="ql-block">最美不过夕阳红!老战友相聚时刻。</p> <p class="ql-block">不忘根本。</p> <p class="ql-block">活出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