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普,用科学养生的重要性!

罗蕾美篇

中医三招养神 <p class="ql-block">中医养生的各种方法中,我们既要保养身体,也要保养神志。大家都明白身体和心理是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并且时刻影响着彼此。所以,当我们实养生的方法的时候,要从学会正确怡养情志开始。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养神的具体方法,用你的生命力带动你的身体吧!</p><p class="ql-block">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所具备的神,是指人的生命活力及其灵性和生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p><p class="ql-block">精神稳定乐观,神思就稳定:神思稳定,气血就平和:气血平和,就有利于保护脏腑功能:脏腑功能正常,人就远离疾病和衰老。</p><p class="ql-block">情志是指人在智,情,意,行方面的精神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医养生历来强调情志养生法,并列为诸法之首。因为人为“万物之灵”,具有很高的思维能力,人的情志状态如何,决定整个机体的平衡和失调。所以,中医药学非常强调精神情志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而不良的精神情志刺激可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而情志养生最为关键的便是保持生命活力一一养神。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所具备的神,是指人的生命活力及其灵性和生机。养神是人对自身认识的一种回归,是一种精神,意识,情感和思维方面的修炼活动。古人认为神浊刺骨老,多情则骨衰:神在于养,情在于节,其要律在此。</p><p class="ql-block"> 一般情况下,情志健康,有所寄托的人,也是生理上能保持健康的人。精神稳定乐观,神思就稳定:神思稳定,气血就平和:气血平和,就有利于保护脏腑功能:脏腑功能正常,人就远离了疾病和衰老。若是生活无目标,无信念,精神萎靡不振,无以激发身体各部位的功能,久而久之就会减弱原本强健的脏腑功能,使气血运行失常,精神和身体得不到有益的滋养,疾病将随之而至。而精神不空虚,意志不消沉,可使神有所依,志有所靠:神与形俱,才能尽享天年。</p><p class="ql-block"> 安心养神</p><p class="ql-block"> 养生者应心情安闲,心想若定,心除杂念,心清如镜,以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处生,形体劳作但不致疲倦,身体健康而无疾。</p><p class="ql-block">养成理智和冷静的态度,凡事从容对待,冷静思考,学会“处变不惊”,泰然处之。</p><p class="ql-block"> 正如养生格言所说:“既来之,则安之。”《千金方》中有:“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友渔斋医治》云:“遇逆境,即善自排解。”这说明人们只有改善并及时排遣忧患,才能保证安心养神。古人的一些“排遣”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典故,就是告诫人们,世事皆有隐忧,如意处常有大不如意之变,要辨证地看到事物的两面性。</p><p class="ql-block"> 休眠养神</p><p class="ql-block"> 休眠养神是指通过睡觉,使大脑处于休息状态,同时使身体内各部位的神经,关节,韧带,肌肉和器官无负荷或少负荷,进而达到积蓄精力,恢复体力,因此,生活中应劳逸结合,保证每日睡眠6~8小时。而过多的思虑则伤神气,损寿命。《万寿丹书》谓“多思则伤神”,因为神为心所主,养神必先养心,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故此,要养好神,好的办法是保证每日睡眠,摒弃杂念,以此养神则长寿,反之,多思则心动,心动则伤神。</p><p class="ql-block"> 清静养神</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心静神自安。《黄帝内经》也有“静则神藏,躁则神亡”之说。如果一个人终日心神不安,思虑万千,哪有不生病的道理?要保持身体健康,必先保持心理健康。而要做到这一点,好的方法就是恬谈,清虚,使外邪不入,内心安定。</p><p class="ql-block"> 静志安神,清心静养,古人把养生摄神总结为要坚持“十二少”一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戎除“十二多”一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如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爭,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昏错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煎熬无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