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12日,我乘高铁去了余姚,这次主要想去宁波看看,我的童年和少年在宁波渡过,因为浙江只有余姚没去过,所以想先到余姚,再去宁波,现在有高铁很方便,到了余姚,出示行程码就0k了。</p> <p class="ql-block">上携程网上查下,发现这里有处古村落叫冠佩村,离余姚城很近,下了高铁乘124到余姚南汽车站,这里有辆522路直到,因为现在淡季,这个公交车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一班。因为离开车时间长,在附近走走看看,见到邮局和这家商店。</p><p class="ql-block">冠佩村由金岙、里冠珮和外冠珮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落依山而建,沿溪而居,溪村相融,溪山相映。自北宋熙宁年间兵部尚书朱廷碧来姚定居冠珮开始,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余姚南站522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是冠佩村。路上公交司机问我,住宿吗?我说肯定要住,他介绍了我一家,是他叔叔开的,因为淡季没游客。我就在这家农家乐住上了,很干净,就我一个人住。</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四明山麓的一条山谷中隐藏着一个古村,村子里有古树、古桥、古宅、古寺、古道,群山叠翠、溪水潺潺、飞瀑成潭,僻静而优美,因而被人们评为余姚市十大最美古村之一,获得好评无数。这个古村就是冠佩村。它到底有多美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走进了这个仿佛隐于世外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冠佩村是浙东是十大古村落之一。</p><p class="ql-block">冠佩村该村位于余姚郊区,处余姚南部的四明山区,始建于北宋年代,现已被名列为“宁波首批历史文化名村”。</p><p class="ql-block">农家乐对面就是一条古道,我放下行李,就独自去爬山了。</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沿山拾级,古村里还有二处</p><p class="ql-block">茭湖古道和上王岗古道,有体力的小伙伴可以徒步,我走了一段就回来了。因为进古道己近黄昏了,所以仅走了一个小时就折回了,听说翻过此山是另一个村庄。</p> <p class="ql-block">晚上在农家乐点了几个当地人菜,吃了瓶他们自己做的米酒。</p> <p class="ql-block">冠佩村和同在余姚四明山区的兰山村和石门村一样,都是处在一个狭长的山谷之中,只有一个出口。山谷之中有一条狭长而清澈的溪流,村路就依溪而建,路面不宽,第二天早上我开始了在古村落游玩。</p> <p class="ql-block">村周围竹海绿岙,峰高潭深,古风犹存,清溪淙然。村中古桥、古庙、古道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p><p class="ql-block">当天下了车就可以看到一个兴隆庙,它的门前就是清溪,第二天又特地去看看,这也是新建的古庙。</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有一家农家乐,比较大,也是老宅改建的。</p> <p class="ql-block">全村的建筑多为石块堆砌墙体,村里的古桥一座接一座,最有名的要数“双喜桥”,石板铺设,历经沧桑。</p> <p class="ql-block">整个古村翠竹遍野,溪流淙淙。竹海前的老屋,老屋前的曲径,曲径旁的清溪,清溪上的石桥。一幅看不到尽头古村风貌图,铺陈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进村不大,到达能够相对游览的村里,大概有1.5公里,中间一条溪流自上而下,整了村子都是咕咚咕咚的水声,沿岸是民宅,跟北方农村不相上下,除了少点山泉水,很多人依山自建房,也有好多无人居住的故居,多为老人留守,除了水声和少量寻访的游客,很安静!</p> <p class="ql-block">遍野翠竹,潺潺流水,没有喧嚣,只是古朴风貌。</p> <p class="ql-block">村里也不见一个游客,我独自来张自拍,旁边的溪上有一棵古树,溪畔还有一棵古树,两棵树中间夹着一条很窄的进村小路。这两棵树的枝叶都斜伸向溪面,早晨的阳光从树隙透过来,让树叶泛着明亮的光,散发着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相对而言,淳朴原始的背后就是些许的落后。</p> <p class="ql-block">这两棵树也是村子里比较有故事的树。据说从冠佩村的先祖朱公迁居于此到明代这几百年里,朱家的家风就是尊师崇孔,诗书之风盛行,其间有一个朱姓青年十年寒窗之后决定进京赶考,可是路途遥远不能与妻同行,于是夫妻二人共同在村头种下两棵小树苗以示爱情,然而青年屡试不中,直到第三次科考才金榜题名。待到青年衣锦还乡时,他的妻子因思念成疾,早已经命丧黄泉,他们当年栽下的小树已经长成大树,枝叶纠缠在一起,后人把它们称为爱情树。</p><p class="ql-block">相传男女同搂爱情树可以家庭和睦、夫妻长寿、婚姻美满、白头偕老。然而这两棵树之中靠近溪边的树叫糙叶树,仅有165年树龄。从树龄推算,它应该栽种于清朝咸丰年间,和传说中的明朝时期不符。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后人杜撰的。从这里继续往里走,你会发现更多精彩。</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这个古村落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在溪边见到一只白鹭。</p> <p class="ql-block">村周围竹海绿岙,峰高潭深,古风犹存,清溪淙然。村中古桥、古庙、古道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p> <p class="ql-block">冠珮村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又是“红色山村”,红色遗迹还保留完好。</p> <p class="ql-block">古村很宁静也很淳朴。</p> <p class="ql-block">古村、古庙构成了一幅田园诗歌画。</p> <p class="ql-block">游完了古村落我在13日中午离开这里去余姚市里。</p> <p class="ql-block">到了余姚南汽车站,我再换车去了余姚另一个古城-梁弄。</p><p class="ql-block">下了车就见到古城游览图指南。</p> <p class="ql-block">梁弄镇,据说是姓梁和姓冯的两位祖先最先到此定居,原名梁冯,以后不知何故就变成梁弄了。是个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梁弄,弄堂弯弯、流水潺潺、青瓦褐檐、九十九条小巷条条都通,她就象陈年佳酿,须细细品味,方能知其醇香。</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变化很大,老房子也不多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地名人住宅</p> <p class="ql-block">还能见到老宅门窗上石雕花纹。</p> <p class="ql-block">洞门井,也是老物,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老宅很少了,这处算好的。</p> <p class="ql-block">上百度查了下古城五桂楼。</p> <p class="ql-block">五桂楼位于宁波市梁弄镇学堂弄。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是诸生黄澄量的藏书楼,聚书五万余卷,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黄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举,故称“五桂楼”。建筑占地面积10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间二层楼,通面宽10.30米。勾连搭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间起防漏作用。风火山墙。楼前有庭院,深8.6米。四周围以高墙。五桂楼建筑蓝图详记在一根固定在众字形屋顶内的长竹竿上。1981年部分屋顶塌落,按原样修复。</p> <p class="ql-block">五桂楼位于宁波市梁弄镇学堂弄。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是诸生黄澄量的藏书楼,聚书五万余卷,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黄氏上代有兄弟五人,同科中举,故称“五桂楼”。</p> <p class="ql-block">门庭大梁</p> <p class="ql-block">有老木雕实物也有新的。</p> <p class="ql-block">推开门又是一个天地。</p> <p class="ql-block">庭内院子。</p> <p class="ql-block">石雕也很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五桂楼有五马山墙以防风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围墙,围墙东西两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进门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绿荫婆娑,花香袭人,灰尘不蒙,市声不喧,显得幽静,古朴、清雅。楼下为三楹统间前后分隔,前厅为讲学会文之所,后厅是楼梯,楼上有书橱二十四架,藏有5万多卷古书善本,名画碑贴和手抄本,有木雕板近百块,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阁,明看二层,实为三层。</p> <p class="ql-block">砖雕是它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介绍栏</p> <p class="ql-block">五桂楼内砖雕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木雕也一样。</p> <p class="ql-block">五桂楼占地面积10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间二层楼,通面宽10.30米。勾连搭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间起防漏作用。风火山墙。楼前有庭院,深8.6米。四周围以高墙。五桂楼建筑蓝图详记在一根固定在众字形屋顶内的长竹竿上。1981年部分屋顶塌落,按原样修复。</p> <p class="ql-block">2005年3月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位于慈溪)与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姚梁弄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旧址等合并,更名为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梁弄镇横坎头村。</p> <p class="ql-block">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抗战时期是四明山革0据地的心脏,历史上还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李白、皮日休等渚多诗人驻足于此。镇内有五桂楼、宋墓石雕、马蹄形街等历史古迹和浙东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革命胜迹,自然人文,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浙东区委旧址,位于梁弄镇南2千米的横坎头村,该处曾是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心脏,内设浙东银行、浙东新报社。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4月,随着姚南梁弄重镇的收复,中共浙东区委即迁址梁弄横坎头,梁弄成为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建国后,为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历史业绩,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原浙东区委旧址建立“浙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王芳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镌该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中国共产党浙东区委会旧址”的题字。纪念馆为木结构清末民居,正楼座东面西,七楼七底,左右厢房各两楼两底,中间为庭院,旧址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p> <p class="ql-block">内景</p> <p class="ql-block">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仿建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基本上都是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地上见到老实物。</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见到过去的旅店。</p> <p class="ql-block">当地的邮局</p> <p class="ql-block">过去书店旧址</p> <p class="ql-block">古城另一个进口处。</p> <p class="ql-block">离开梁弄古城见到树上柿子。从梁弄古城到余姚市车较多。</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余姚南汽车站见到有辆公交车可以去河姆遗址,就跳上车了,这里公交车很便宜,都是一元,不管路程,到了河姆渡遗址,当地人说,过去这里有渡口,现在停了,过不去,需重新回余姚市再转车,那边没公交车直到,需叫车,想想也太烦了,就在这个河姆村看看,也没什么老房子,又回余姚市了。</p> <p class="ql-block">从余姚南汽车站到余姚老城很近,没几站就到了阳明古城。下车就见到古城上古桥。</p> <p class="ql-block">从古桥上看余姚夕阳下美景。</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查了携程上找了当地这家宾馆浴室,很便宜,里面也不错,主要是图方便,离古城很近,当晚就住下了。</p><p class="ql-block">推开房间窗见到一大片老宅,查了百度,才发现这里就是余姚老街。</p> <p class="ql-block">放好行李,出门就见到余姚老街。</p> <p class="ql-block">在夕阳下窜窜老街,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纪念广场。</p> <p class="ql-block">从广场到阳明古城也很近。因为是旅游淡季,游客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跟全国仿建古城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好听的店名</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书店</p> <p class="ql-block">秋雨书屋</p><p class="ql-block">余秋雨是余姚人,余姚博物馆也是他写的馆名。</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三味书店。</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酒吧</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一处保持完好老宅。</p> <p class="ql-block">路边演唱者。</p> <p class="ql-block">14日早上我再次来到老街。</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人说,老余姚的底蕴就藏在街头巷尾。对于余姚这座城市来说,老街一直都是特别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白墙黑瓦青石板,也有悠长的历史。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穿梭在安静或喧嚣的旧街巷,体验时光的打磨</p> <p class="ql-block">武胜门路位于余姚市古城西北片的虞宦街以西、龙泉山以北、武胜门以南。</p><p class="ql-block">街巷里弄有武胜门路、太守房路等。以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十一月,高雅之败孙恩于此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其中倪家民居、太守房、史家旧宅、霍宅、武胜桥、古井等为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这里分布有明、清官宦人家传统住宅建筑和大量的民居建筑,街巷里弄空间尺度和整体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整</p> <p class="ql-block">满载着岁月痕迹的斑驳街区,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色,它串起了这座城市的现在和过往,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p> <p class="ql-block">枝叶在季节里变化,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浅唱轻吟</p> <p class="ql-block">武胜门还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往里走竟还藏了一座清代晚期的民居建筑——翁家墙门(翁氏民居),该建筑坐北朝南,由穿堂、正厅、后厅组成两个小院落。</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我们熟悉的房子或街道,会完全消失。</p><p class="ql-block">明礼部侍郎倪宗正故居位于武胜门路78号、82号,由武胜门路78号的倪宅和82号的清晖佳气楼组成。清晖佳气楼于清康熙元年(1662)毁于大火,现存的建筑是倪宗正七世孙遂安县训导倪继宗在原址上重建的。该楼坐北朝南,结构尚完整,部分构件损坏、腐朽较多。尚存的“清晖佳气楼”木匾,相传为王阳明书赠。楼前的庭院中立有一碑,上镌:“明万历三年,礼部侍郎倪文节故里,知余姚县李时成立。”</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日新月异,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我们熟悉的房子或街道,会完全消失。</p> <p class="ql-block">如同这一条历经风雨的老街,虽寒碜,但质朴;虽陈旧,却亲切。</p> <p class="ql-block">很快就见到王阳明故居。</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故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厨房</p> <p class="ql-block">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设计和营造上反映出明代浙东官宦建筑的一些典型特点,用材粗壮、气势恢宏,各幢建筑结构严谨,按中轴线对称分布,主次建筑分布有序,饰件素雅。整个故居既给人以庭院深深之感,又不失端庄和典雅之气度。</p> <p class="ql-block">当年书房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现存王阳明故居并非明代故居,乃是后世在寿山堂(清朝中期建筑,桥梁专家叶樊(字季卫)所建)基础上重修的。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诞生于故居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p> <p class="ql-block">其中王阳明的故居“瑞云楼”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保护点,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王阳明广场。</p> <p class="ql-block">阳明古城上保持完好周家老宅。</p> <p class="ql-block">周家介绍牌子</p> <p class="ql-block">古城上不少老宅改为不少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古城更美了。</p> <p class="ql-block">古城邮局和改建中老宅</p> <p class="ql-block">离开阳明古城,结束了我的余姚古城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