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雅馨 <p class="ql-block">25年前,1997年5月13日,是我的预产期。5月12日爱人下班回家,全家吃罢晚饭,他提议去医院待产,婆婆收拾好脸盆毛巾之类的东西,叫上一辆天津大发黄面的(俗称黄蛋子),这就到区医院住院了。因为没有任何临产征兆,晚上并未做任何检查就住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病房住三个产妇,中间拉上帘子,就是条件最好的“家化病房”,普通病房住的人更多,也没有帘子阻隔一屋子那么多人的视线。或许受同屋那两户刚刚生下孩子的人家影响,听到婴儿的哭声、新手妈妈喂奶的声音,似乎一下子激发了我体内的母性,慢慢地我也有感觉了。</p> 天亮主治医师上班一检查说我血压高,担心妊高症,那样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就给我输降压药。体内顽强释放的催产素与这强加的抑制相斗争,让我的产程十分漫长……往事历历在目,九死一生,不堪回首,不想再诉诸文字。一直到13号晚上20:15分,我的宝贝终于降生了,她是个急性子,一出生就哇哇大哭,高亢嘹亮。<div><br>这么快吗?转眼已经25年了。回首过往,她让我生气绝望的时候,我似乎完全失去生机,变成行尸走肉。</div><div><br></div><div>但那样的时候不多。<br></div> <div>如果让我挑选此生最满意的事,我一定毫不犹豫地说:“此生最满意的是生养了一个孩子。”</div><div><br></div><div>如果让我排列一下最让我走向成熟、获得进步,让我的生命最充盈的人,我还会脱口而出:“是我的孩子。”</div><div><br></div><div>二十多年的岁月,我们一家人互相打磨,所幸都成了更好的自己。<br></div> <div>今年,2022年3月17日早上六点多,我们小区突然被封,小区内有一例阳性,封控14天、管控14天。三个人各有各的房间,各有各的电脑,爱人新开了玉文化的公选课,是他们大学首创,他整天埋头整理资料、做ppt,一周上一次网课。</div><div><br></div><div>我一周上六次网课,也重编自己的教材,每天上课、备课、做饭,整得满满当当。</div><div><br></div><div>更主要的是,孩子硕士论文准备预答辩,博士入学考试也同时进行了。</div> 这个时代最烦人的是遇上疫情,最庆幸的是网络发达,这一切我们都在家里进行。工作、学业一点没有耽误,而且全家人同心协力,陪伴孩子一起完成了两项重要大事:硕士顺利毕业、获取博士入学资格。<div><br></div><div>这期间,还有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爱人的工作有变动,我一直不羡慕虚名权势,但有个舞台让理想抱负、学问见识尽情展现,这让我由衷替他高兴。<br></div> 我们也支持孩子租房子,让她逐渐体验独立的感受。她总算感悟到了人活着是要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更有价值的人生的。这场疫情让不同的人群出现了严重分化,不储备知识技能、提前透支,让很多人生活难以为继,而体制内的国企、高校等则影响较小。<div><br>一个人的人生航向与自己的努力奋斗分不开,也与家长的能力和支持分不开,多少本科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以前英语五十分左右就合格,现在七八十分的考生比比皆是。</div> 年轻人越来越优秀也越来越难了。硕士毕业找工作依然连连碰壁,根本没有预想中天之骄子的优越。这个时候,来自家庭的亲情、恋人的爱情、朋友同学的友情,哪怕是好心长辈的理解与关心都是极其宝贵的力量。<div><br>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要有硬件,也要有感情这样的润滑剂。</div><div><br>一个人的成功与幸福,更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顺应时代大潮,把自己与国家融为一体,坚持本心,用知识、良知充实支撑自己,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要被风暴拍在沙滩上。</div> 在外面,我们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不要做别别扭扭的人。<div><br>对家人,我们要做一个开朗温和的人,不唠叨找茬,不自怨自艾。</div><div><br>这些话,是我对自己的鞭策和提醒,因为我总是犯错,尽管我都五十开外了。</div><div><br>这几年,我个人干了些啥呢?</div> 我也有正事,只不过从2016年受过一次伤后,工作上不再那么拼,不再追名逐利,就一门心思上课,不和领导同事有啥合作、瓜葛。<div><br>对我影响较大的是2018年醉心美篇的那段经历,似乎唤醒了尘封已久的什么情愫,或激发了什么从未有过的感觉,让我习惯于文字表达、情感流淌,记录了不少苦辣酸甜,也留下了不少游历的文字,那段蜜月期从2018年6月到12月底,那一年我的孩子正在备考硕士。而今年,她又备考博士,这么快吗?已经过去三年多了。</div> 2019年底我开始玩头条,2020年获得过些奖项,挣了几万块钱,我没有钻到钱眼里,只是觉得那是对我价值的认同,让我也获得了自信。我不会去刻意讨好平台和粉丝,也不管啥垂直不垂直,发文也不固定,并没有刻意经营。<div><br>2021年五一起,我开始着手写了家乡家族的资料,竟然整出了27万字,自己觉得受到了教育,也做了有益的贡献。</div> 2022年,上课有些多,还要重编教材,专业领域内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整理,又忙得不亦乐乎。其实我对这样的自己也是满意的,有寄托、有提高、有价值就好。<div><br>这几年,老妈的身体仍是老样子,我平时仍陪在她身边,好在她能动弹,能自己吃饭上厕所,我应该感到知足。</div> 这几年,原本健康、精神的公公婆婆却相继去世了,2019年春天公公先行离开,此后婆婆身体总是不好,还严重骨折过,她发愿多陪孩子们两年,眼见她日渐消瘦憔悴,2021年11月,婆婆也离开了,由于疫情,我和孩子竟然无法去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div><br>生活总是带来诸多的甜蜜和伤痛,亲人的离世,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疫情带来的艰辛不易,也该让我们倍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安宁。</div> 我有很多错误和局限。孩子说,五十岁也可以是人生的起点,爱人说,以后不用我多操心,保养好自己、开心健康就好。<div><br>很感恩命运给予的一切,万千道路,我走向了这一条,有这样的家人,这样的孩子,是我的幸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