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芳华》及往事中,似乎有自己的影子

禺草号汉阳

<p class="ql-block">应梁西皮老师多次相邀,前天(5曰2日)终于得以相见,其困难的阻扰者,就是这该死的疫情。全是疫情惹的祸,让大家窝在家中不得动弹。来其欢聚的朋友有:久违挚友南山枝叶、实为神交的梁西皮兄、一见如故的朋友夏钢;可惜,裴公(高才)因疫情受隔。前段时间,轻轨一号线因疫情,中断了汉口北往来车次,使诸多的黄陂朋友望路兴叹。只得自嘲惋惜道:“来日方长,来日方长……”梁西皮兄特意拿出他主编,武汉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员会、长江报业集团、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三家一同编撰,并由武汉出版社刊行的《十八芳华》(前后卷)赠予我,拜读此书,仿佛看到无数自己的影子,书中的那些事,似乎均与己相关。</p><p class="ql-block">“……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这首梁启超的《水调歌头》说出古稀之年的感叹......有人说:回忆好似一壶好茶,只有用沸水去冲去沏,茶叶才会在壶中翻滚起伏,方可冲泡出芳香四溢,无愧茶农的辛勤劳作所出的好茶。欢聚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平静湖面激起阵阵涟漪……人生如戏,“万物看开,得矢随缘”平淡恰栝美。</p><p class="ql-block">同龄人读《十八芳华》感受颇深,灭烛荧光满,披衣觉露滋,全是书的味道。《十八芳华》似乎涵盖我儿时的憧憬和大辈子的人生。诸多诸多的幻想,已消磨尽矣…… 往事多样,但并不乏味,冲沏所激起阵阵思索,烦恼愉悦翻转不断,尽管惬意之事多余虚幻,生不逢时的遗憾总爱藏于其中,不时还会冒出那一丝一毫。谁说回味是对心灵的慰藉;只有那些温暖,美妙的光亮,才是值得回忆和追求的!只有愉悦之事,才可让心脏激发出更多的肽液,消灭癌细胞,促进身体健康。</p> 梁西皮兄在微信中说:“应裴公之邀,到新成里慧林坊看看,原“黄陂前川中学办事处”(遗址)。”陈年旧事,自然是越详细越好,仅凭浅薄的记忆,那是远远不够的,我得提前做功课。说起功课,脑海中立马呈现当年先母教我的那句话:受人之托,忠人之事①,现知道,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下联:为皇之有,义皇之心②。横批:踏实做人。此联说的是“礼义仁智信”中,信誉的“信”字。从小常听父母说:“五常之道,是立身做人之本,切记,何时何地均不可,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家母常会追加一句道:“凡答应下来的事,一定设法去完成,这就是诚信。”有诸多大径相同的对联:“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床之在,大床之心。”等,也同出一輙。只不过,出自不同人之口罢了。扯远了,一些题外话说多了,还是回到正题为妥。 <p class="ql-block">接到梁西皮兄的微信后,根零星记忆,开始做功课。我特意去拜访涉事较深,久居新成里的好友:吴振新、王海文、王志吾、吴卫生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住进新成里慧林坊,今年年方七十有三的吴卫生回忆道:“听老人讲慧林坊7号原存在一个什么办事机构,是不是“黄陂前川中学办事处”,就不太清楚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父辈购屋搬进新成里的吴振新(71岁)回忆道:“该办事处的胡老头我见过,我懂事时,“黄陂前川中学办事处”已早撤,我看到的胡老头时,是他最倒霉的一段日子,成天好像无所事事,给人一种心思重重愁眉苦眼的样子。胡老头书不释手,写的一手的毛笔字……说话间,老吴突然想起道:对了!前天老街坊(老友)传来一张旧照片,问我认不认识其中的人?我一眼就认出照片中的胡老头和他的堂兄胡默然……”老吴边说边打开手机,手指不停地上下翻阅,寻找那张照片。(照片前左二胡老头,左三胡默然)</p> <p class="ql-block">说着翻着,老吴突然说道:“问办事处的事,最好去问23号(原慧林坊7号)楼上的海子(王海文),他爸爸王崇旺,当年在办事处负责!同时,他还是胡秋原的秘书,据说关系很铁,常在外人面前称兄道弟。他俩一起去过上海,抗战期间还一同上过重庆,胜利后又一道返汉,创建办事处……”我俩边说边往慧林坊走,一会,来到23号大门口,振新对着二楼窗户喊道:“海子、海子”历来外出钓鱼的他,那天正巧在家,一听有人在喊,夫妻俩赶忙答应,并应声下楼,问找他有何事。得知寻问“黄陂前川中学办事处”的往事后,他自负说道:“你们算找对人了,我父亲王崇旺曾是胡秋原的秘书,1946年胡接手“黄陂前川中学”,担任校长后,所创建的驻汉办事处设立在此;还委派先父在办事处里负责。当年的办事处,占有,楼下双开间的堂屋和前后左厢房。”他还补充道:“当年父亲和胡秋原在重庆时,一起滚办工桌(指亲密无间,同吃同住。),回汉后,他两又同住慧林坊7号(指这幢房),此房,好像是胡秋原找韩惠安租聘的。他还饶有兴趣指着墙上的电表箱道:“你看,现23号所用供电的局这块“总表”,仍沿用胡秋原的名字”。 随着房客猛增,用电量的增加,各家陆续安装了各自的电表,所以电表数众多,以致几块并成一箱。我眯着眼仔细一看,当中那块电表上的标签,赫然写着胡秋元三个大字,只是胡秋原的那个“原”字,错写成元旦的“元”字。七八十年公司换届,政权更迭,这电表的注册名字从未变更,实乃是十分稀罕和值得庆幸之事。</p> <p class="ql-block">办事处1946年成立,那年正遇上胡秋原接手校长一职,将父辈捐资创建的“黄陂前川中学”,进行大面积的修缮。大量建材、水泥、洋灰、木料、钢材等纷纷由办事处购入,及日后学校所用的笔墨纸张、日常用品等琐碎物资,均由办事处负责,统一造册进行采购,再一并租车运往黄陂学校。办事处除了集中采买外,听父亲说,他们时常要去“广雅”二中“上智”(六中)“博学”(四中)“汉口市立女子中学”十六中“圣若瑟”(十九中)“汉阳省立高中”(三中)“圣罗以”(二十中)等学校互通教学信息,交流经验及借调师资力量等。“黄陂前川中学”所获令名,与办事处的日常琐碎工作分割不开。</p> 办事处还同时负责接待往返的师生,或去学校中途暂住的人员。据我妈说,当年办事处的工作杂而不乱,但忙得很…… 家父在办事处一直干到解放初,新政权成立后,校方及新成立的教委,才逐渐将失去功能作用的办事处,并将其工作逐渐停了下来,不久就被裁减并撤销了。据父亲回忆说,那,多半是1949年间发生的事。<br>上世纪初的新成里气派得很,鸟瞰绿荫中粉墙红瓦排列有序,洁净的巷道主次有别。特别是翘首巷道中的慧林坊,清水墙和庄重的大木门与原本神秘的新成里格格不入。慧林坊典雅气派,高高在上雄视全里弄,在穿斗式砖木结构的石库门中独有情趣。新成里大门口那两扇褐黑色沉重的大铁门,与隔壁的华商旅店(太平里的口那栋三层楼)霓虹灯广告牌相映生辉。不同的是,新成里有枪兵大狼狗把门,一个排的兵力进进出出,人们对这神秘而深邃里弄避而远之;而华商旅店则门庭若市,车水码龙热闹得很。 <p class="ql-block">新成里在一九五七年以前,早晚还常见士兵们列队出操。教官那纯正的河南话,士兵扛着汉阳造或三八大盖,一二一行进在巷道间,其景仍记忆犹新。那时住户少,出操又是在早晚,所以全无有碍住户出行之说。第四条大巷子是司法科,也是士兵训练的主要之地,在教官的指引下,二人一排,对着一墙之隔的太平里那排红色瓦房,作出匍匐和下蹲等射击动作,教官检查觉得符合要求后,用极粗犷的嗓音吼道:“红房子,四八个,放!”命令中红房子(目标)和放的意思都很清楚,至于那“四八个”仅是凭音记忆的,至于喊的是什么意思,是口语,还是……全然不知。我曾问过当初一起见过的小伙伴,他们也只知道教官这么喊,同样不知道喊的是什么,更不清楚喊的啥意思。看来,只怕这一辈子也无法搞清了。</p><p class="ql-block">一天偶遇已过花甲的王志吾,他回忆道:“胡老头后来就住在办事处的厢房中,是前方还是后房记不清了。只记得老头子霉得很,寡言少语,常呆在家中写大字。从小,我就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是一位文化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没有正式工作,好像五八年后进的街办厂,与王凤娟、韩淑珍、毛驴等那批人一块建厂的。”(友益街上原华商旅店)</p> 零星记忆,外加他们所提供的线索进行拼凑,得知当年胡秋原是将自己的住宅-慧林坊原7号(现23号)腾出来做办事处。白驹过隙,岁月不居,新成里类似这样的机构,原来还有好几处:原5号韩氏诊所、18号工商管理科、原21号安陆驻汉办事处、原35号37号市公安局司法科,至于里弄中单位宿舍有:湖北大学、新华书店、长江航道局、公安局、文化局、教育局等。<br>吴振新还回忆道:胡秋原除委派秘书王崇旺在此负责外,并聘请其兄胡默然和堂弟胡某某(邻居称谓胡老头)等人到办事处帮忙。他们几位共同负责处理校方在汉待办事宜。莫看办事处人不多,可为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至解放后新政府成立,此办事处才撤离。其兄胡默然后任汉口铁中第二任校长。说话间吴振新还翻出胡默然、胡老头及其朋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张合影,照如其人,不由得思绪万千。 关于两岸破冰之旅的胡秋原,有关资料上这样记载: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东三省后,胡秋原毅然放弃官费留学生学业,留在上海以文学作刀枪力主抗日,任上海大学教授、翻译。同年底,胡秋原主编《文化评论》,在创刊号上发表《阿狗文艺论》一文,宣称“文学艺术至死又是自由的、民主的独立主张。1933年,参加"闽变"失败后去香港,被香港政府逮捕驱逐,遂经南洋、印度、埃及到英国、苏联和美国。1936年回国参加抗日,投身国民党官办文宣事业。1938年,任国防部最高委员会秘书厅机要秘书。1939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2年任《中央日报》主笔。1945年当选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6年当选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任暨南大学历史教授。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49年,去香港。1950年任《香港时报》主笔。1951年去台湾。继续任"立法委员",历任台湾师大、世新、政战学校教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员。2004年5月24日,因心肺衰竭病逝台北县新店耕莘医院,享年95岁。当年参与文化论战的李敖表示胡一生“此人立场反反复复,但他的妻子却是极好的人。”1988年10月5日,胡秋原首访大陆时亲自回母校旧地重游,并题诗留念。诗云:<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别校园四十年,欣看黉宇兴倍添;</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勤仁诚勇当年训,地隔时移心自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注:<br>1. 受人所托要忠人之事,语出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br>2. 义皇指的是三皇之一的伏羲,他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皇、帝、王古代统治者的称谓,皇特指三皇实为大治、帝指五帝为中治、王乃部落首领其小治也。为皇之有,义皇之心。身为皇帝者,就应有伏羲的爱民之心。<br>3. 胡秋原(1910年~2004年5月24日),男,原名胡业崇,又名曾佑,笔名未明、石明、冰禅。湖北省黄陂人(今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下大胡家湾村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地区民意代表,《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曾任上海东亚书局编辑,同济大学教授,《文化批判》、《思索月刊》总编辑、参加“福建事变”(又称“闽变”)出任福州《人民日报》社长等。 生平著作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时年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为纪念胡秋原、敬幼如夫妇,武汉大学设立有“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胡秋原•敬幼如藏书室”。 前川中学首任董事长黎元洪系首义都督、民国大总统,第二董事长夏斗寅亦为武昌首义功勋,后任湖北省主席、陆军上将,1949年曾在汉欢迎解放大军进城。首任校长胡康民是首义后湖北都督府的首任审计科长、继任黄陂教育会长与劝学所长。抗战胜利后,胡秋原返乡复校并任校长、作校歌,还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校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