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国金融工会女工委《关于开展“玫瑰书香 悦读畅想”读书活动的通知》要求和总行工会统一部署,省行工会(女工委)决定在全行女职工中开展“玫瑰书香 悦读畅想”读书征文活动。哈尔滨南岗支行工会结合省行“喜迎二十大•巾帼绽芳华” 主题活动相关要求,组织女职工积极参与,鼓励女职工发表读书感想,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引导女职工在读书活动中提升文化底蕴,培养学习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书写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 读《断舍离》有感</p><p class="ql-block"> 综合管理部——秦晗</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听到《断舍离》这本书,我以为是单纯地引导人们去整理物品、处理掉无用的物品的一本书,这对那时候有攒东西习惯、什么都不舍得丢掉的我来说,是非常值得去认真学习的。但读到后面越来越发现,“断舍离”的不仅仅适用于物品,更适用于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掉进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记了东西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品味,很多时候只想到它确实便宜,没想到即便买回去了,它会不会有使用的价值,还是买了回去之后一直积堆在那儿。这也正是我们考虑问题的所在,很多时候很多想法只是一时冲动,不分轻重就去做了,然而当问题与结果出现分歧的时候,才发现当初怎么会这么做呢?《断舍离》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要以“总有一天会用得上”之类的借口,就那样把东西放在一边不去处理。而是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p><p class="ql-block"> “断舍离”是认识现状,停止自我否定。很多女性容易陷入自责的脑回路中,把自己定义为“不会整理的废柴女”,主要原因是她们把收拾家务等同于“理所当然应会的劳务”,这让女性陷入“完美主义陷阱”,只有摆脱这种自罚性的思维倾向,不再自我否定,才能实现思维观念上的断舍离。现在是一个信息泛滥的社会。固然,信息不足并不好,但是,如同物质过剩扰乱我们的思维一样,信息泛滥也会引起思维混乱。这要比缺乏信息更遗憾和不幸。并且,信息并不像物品一样,能从视觉上感受到空间压迫感,因此就更需要警惕信息过剩。面对新信息时,首先应该想到“不信、不疑、亲自确认”,包括那些可疑的信息,亲自确认信息的来源根据,就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面对不确定信息,无论是选择相信还是怀疑,都很有可能出现问题。</p> <p class="ql-block"> 其实与物质一样,我们应该和信息本身保持一定的宽松距离,在必要时刻获得必要分量的必要信息。我深感这种距离感是现在这种信息泛滥时代,每个人都需要的东西。现实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注定不是一路坦途的,所以要学会运用“断舍离”的智慧,首先提高自己的品味修养,从源头开始从选择开始,选择此时最适合最优的东西来为我所用,运用“断”功。而这就需要花时间丰富自己的阅历,需要智慧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需要经历不断磨砺自己的性格,在工作生活上适时做做减法,时不时地用“舍”功,摒弃一些没用的东西或者思想,让我们工作生活的环境更加自如轻松。</p> <p class="ql-block"> 品读《人生海海》,走出深渊的指明灯</p><p class="ql-block"> 财务会计部——杨贺然</p> <p class="ql-block"> 我承认,我不是被书名打动的,而是被那句“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深深吸引住的。乍然感受到的辛辣感促使我立马买下了这本书,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阅读。</p><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看到书名时,只知道“人生海海”取自闽南方言,有人生如海,变幻不定、起落浮沉之意。作者麦家对其解读是:“既然每个人都跑不掉逃不开,那不如去爱上生活”。结合主人公上校传奇而跌宕的一生,相信大家更能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主人公“上校”是麦家最擅长塑造的英雄人物。他走路的样子有些大军官的派头,腰笔直,脚生风,昂首挺胸。他是全村最“谜”的人,人们背地里都叫他“太监”。作者以少年“我”的叙述视角,通过对爷爷、父亲、林医生、老保长等参与者的零碎叙述,拼凑出了上校与众不同的一生:“第一,他当过国民党军队的上校,是革命群众要斗争的对象。但大家一边斗争他,一边又巴结讨好他,家里出什么事都去找他拿主意。第二,说他是太监,可我们小孩子经常偷看他那个地方,好像还是满当当的,有模有样的。第三,他向来不出工,不干农活,天天空在家里看报纸,嗑瓜子,可日子过得比谁家都舒坦。还像养孩子一样养着一对猫,宝贝得不得了,简直神经病!”就是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上校”却因为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秘密隐匿在村落中,这个秘密不仅撩拨着书前你我的心弦,更刺激着书中每个存在的角色。想要发现秘密的人和隐藏秘密的人都竭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故事也在窥探和藏匿的欲望中推拉前进。“上校”的一生就如同大半部中国现代史,作者麦家利用自己擅长的叙事风格将上校在上海的特务行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的故事做了连贯的正面描写。尤其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在极端的“文革”之后,主人公饱受时代之“苦”,最终逃往异国他乡的“流亡”经历,更为上校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借用苏东坡的一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作为我读后给出的答案。相信大家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会同我一起感叹“上校”蒋正南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获得常人无法企及的荣耀的同时,也可能体味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那么只希望你明白: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p> <p class="ql-block"> 读《我们仨》有感</p><p class="ql-block"> 个人金融部——付佳</p> <p class="ql-block"> 初次看到这本书时,我就被这书名给吸引了,简简单单的三个字,究竟是描述了什么故事呢?我们仨,这三个人,杨绛先生,钱钟书先生和她们的女儿钱瑗。</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内容分为三部:第一部我们俩老了;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让我犹为印象深刻的是第二部,我们仨走散了,主要写了杨绛先生回忆起一家三口生活的点滴,在梦里,在生活里,书中的内容平凡朴实,写出了在这简单平凡的日子,珍惜彼此幸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看完这本书,似乎对杨绛先生的内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书中的内容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的事情,却又在这样平凡普通的日子里,送走了自己丈夫,女儿。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仨就此散了,就这样轻易地散了,现在,只剩我一人。”在几句话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万般不舍,显得悲凉。</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在杨绛先生下笔回忆起这段回忆时,一定是很怀念的,在梦里回忆起美好的时光,内心也是快乐的。而我更多的体会是不舍,更多的是体会到一个对离去的人那种思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