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的魅力 行走的诗吟

阿拉毛毛虫

<p class="ql-block">田园的魅力 行走的诗吟</p><p class="ql-block">--为大山先生《自娱集》(二)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月底夏季艳阳高照的一天,我们同学在新乡兴致勃勃聚会,大山先生见面笑着对我说:我要出续集了,到时你还得继续写序。我说:好,我也算最知你了。我现在就开始琢磨。</p><p class="ql-block">受人之托,兹事体大,笨鸟先飞,早作打算。</p><p class="ql-block">话余,我有些错愕。他的第一本诗集《自娱集》刚出不久,这就又要出了?真的是神速。有如神助。我不揣冒昧,勉为其难,刚刚为他诗集唠叨了一些外行话。这才没几天呀!</p><p class="ql-block">说到知,我也是对他一知半解,不甚了了。他写的诗,那么一个集子,我有几首读到了读深了读懂了?</p><p class="ql-block">说到愕,是真的惊愕。我被吓到了。他厚积薄发,几不可收。其背后是深深的积淀,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更非一日之寒。我想,他所用的脑筋,所下的功夫,所受的苦磨,所品的心酸,惟他自知。</p><p class="ql-block">有句行话叫做:玩诗易,做诗难。要想当一个作家诗家,从诗入门即可。弄几行字,便成了诗;再弄几首诗,就成了诗家。看起来并非难事,轻而易举。确实,小说不好弄,散文不好弄,戏剧更不好弄,看来只有诗好弄。堆砌几个文字,再分分行,跳跃一点,来点玄虚,似乎便成了所谓高雅的诗。</p><p class="ql-block">其实不然。有道是:诗好学,亦难工。诗是要讲求艺术的。古代诗难做。近体诗尤难。除了意象、意境等外,还要有对仗、押韵、平仄、用典等苛求。一般人都要望而却步。即使古风,即古诗、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也就是不大符合格律诗要求的仿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等。没有一定的诗歌基础,这也不好侍弄。说来说去,也只有现代诗好对付了。现代诗歌脱离了中国古典诗歌对偶押韵等束缚,并没有什么章法,创作起来相对容易。但创作门槛低也造成了现代诗歌普遍质量低,没有意境,内容空洞,形式怪异,晦涩难懂,甚至味同嚼蜡等。</p><p class="ql-block">大山先生的诗在形式上属于近体诗,这与他扎实的科班出身有关。但他也不完全拘泥,不以辞害意。窃以为,他在诗的内容上属于陶渊明派,即田园体。他的诗看上去质朴自然,平淡无奇,但是细读一番后,却发现意境深远,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考究一番,尤其是在田园诗的艺术特色上,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感觉。在艺术特色上,我觉得他的诗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平淡质朴,清新自然,富有韵味。语言质朴无华,自然平淡,仔细玩味,却韵味绵长,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感。所以他的表现手法大都是白描的。他用笔不假雕饰,尽量把客观的自然风物、生活情景以及主观的体验和感受,如实地真切是表现出来。这种高妙的白描工功,常常使人不感到文字的存在,而直接接触到诗中的情景与意境。二是意境丰富,情趣横生,诗中有画,语中有趣。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借景抒情,是在形似和神似高度统一的前提下,以写意为主。诗人往往突破景物外在形象的局限,不着意外形的摹拟,而是以神写形,着重反映诗人的气质和神韵。即使是诗人眼中实有的景物,一旦摄入笔下,也融入作家浓郁的主观色彩,使之成为“为化的自然”(马克思语)。情景交融,他的将景、情、理、趣融为一体,不仅以景悦人,以情感人,而且以理警人,以趣动人,给读者以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感受。这里诗人把对自然景物的观赏与自己领略的人生“真意”很自然地联想起来,即“意与境会”,于是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哲理境界,而且达到了景、情、理的和谐统一。他的诗的意境还充满了情趣。明胡应麟说主张说诗要“以趣为宗”。清温汝能也主张诗要“多有真趣”。因此,真趣标志着他的诗意境的重要美学特征。</p><p class="ql-block">说我知,我真的知道他爱骑车,爱步行,以步代车,特别注意锻炼身体,是个行者。而大山先生的诗,是田园的牧歌,是行走的诗吟,是行者的讴歌,均是他深入自然和生活的反映。他喜欢田园,喜欢行走在郊区或农村,也就是说,他喜欢亲近大自然和体验生活。在行走中他走走停停,思思想想,于是自然和心灵发生了碰撞,诉诸笔端,于是产生了诗一般的文字,于是与读者产生了共鸣,于是产生了神奇的魅力。</p><p class="ql-block">我高中有几个同学常对我夸赞说,大山先生的诗来得这么快这么好。是的,首先得承认大山先生勤奋,勤于练笔。他爱动脑子,爱动手,遇到事物,一有诗兴,立马就提笔成篇,稍加修改,付诸微信。这是他的习惯,也是长处。其次,是他有生活,有文学修养。他爱观察,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者这么一结合,自然佳作不断了。</p><p class="ql-block">山水田园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蔚为壮观的一个流派,非常体现中国诗歌的东方神韵之美。山水诗起源于南朝的谢灵运,田园诗起源于东晋的陶渊明,发展到盛唐诗歌中的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主要代表。山水田园诗歌的发展与壮大是与文人情怀与士子人格的成熟分不开的,我们都知道山水田园诗歌描写的是自然的山水风光,乡村的种种景物,但我们更应知道山水田园更是古代文人安放自己精神的灵魂归宿,当生灵涂炭的乱世与昏庸无道的君主以及黑白不分的世事被文人悟到之后,深知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格操守不能两全,于是美丽而灵秀的山水进入了他们的审美视野,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中国历来是农耕文明的农业国度。故国人对农田农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于是,诞生了田园诗派。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争霸,天下分分合合,战乱频仍。那些田园诗的初衷,就是为了躲避战乱,与世无争,向往和提倡归隐世外桃源。现代诗如何写田园,显然是需要探索的。经过新中国七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进入了现代化社会。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稳步推进。社会观念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古村落,记得住乡愁,已经深入人心。原来,农村人向往城市人,现在城市人倒留恋起美丽乡村了。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祖国的建设者和主人翁。我们不需要做那些消极的隐者。我们是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没有理由置身事外。这在大山先生诗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大山先生对田园诗有自己的见解,也进行了有益的可贵的探索。</p><p class="ql-block">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几首诗:</p><p class="ql-block">同窗聚首,招饮繁事,日前毕于一功。而心甚愉悦,遂闲悠乡间,目睹此景,偶尔得之--</p><p class="ql-block">《夏景》(2021-5-25):</p><p class="ql-block">布谷啼声远,</p><p class="ql-block">边村麦浪长。</p><p class="ql-block">榴花点点火,</p><p class="ql-block">沙杏累累黄。</p><p class="ql-block">紫燕迎风舞,</p><p class="ql-block">黑鸦振翅翔。</p><p class="ql-block">篱间听犬吠,</p><p class="ql-block">田垄看农忙。</p><p class="ql-block">在这首诗里,布谷、村、麦、石榴、杏、燕、鸦、篱笆、犬、田等意象,无不打上农村的深深的烙印。而杜鹃啼、紫燕舞、黑鸦翔、家犬吠等,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田园风光尽收眼底,一幅农村《夏景》图犹如画卷。诗中的远、长、火、黄、忙等炼字,个个传神。读来自然生动、幽默风趣。意境悠远,趣味耐品。不失为描摹田园风光的佳作。</p><p class="ql-block">《夜趣》(2021-5-27):</p><p class="ql-block">晚风拂柳动,</p><p class="ql-block">临水阵蛙鸣。</p><p class="ql-block">长岸灯明树,</p><p class="ql-block">碧天月映城。</p><p class="ql-block">青蒲藏暗草,</p><p class="ql-block">雚苇出高茎。</p><p class="ql-block">远处音清袅,</p><p class="ql-block">逍遥看素行。</p><p class="ql-block">大山先生喜欢晚上外出锻炼身体,这是难能可贵的。他自己曾说过:“无玩牌之兴,远垒城之群,茶余饭后,聊以破卷自乐,陪日出东方、月显苍溟,看云卷云舒,听雷鸣风吼,修心平如水,祈岁月静好。自长吟以怡情,赋短句以练脑。”故夜也成了他诗歌内容的重要一部分。城市结合部的夜景,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风、水、月、草、蒲、苇、柳等,或动或静,成了小夜曲的主角。夜不但清晰可见,没有大煞风景,反倒给我们的夜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尤其是诗末句,“远处音清袅,逍遥看素行”,给人以无限遐思。就好像到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绝妙意境。一个喜欢在夜里观景赏景的夜行人活脱脱呈现在我们眼前。不仅作者喜欢夜趣,连我们读者也不知不觉喜欢起夜景来了。这是潜移默化的手笔。</p><p class="ql-block">《暗湖夕照》(2021-6-4):</p><p class="ql-block">夕照高楼暗影天,</p><p class="ql-block">霞光染水见楼船。</p><p class="ql-block">繁音飘荡坐听远,</p><p class="ql-block">幽径漫游趋看偏。</p><p class="ql-block">青钿浮蟾钓翁晚,</p><p class="ql-block">白沙堆岸稚童怜。</p><p class="ql-block">星灯无语幻多意,</p><p class="ql-block">花草有情缘少年。</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大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反其意意境。读后并不觉得有暮气沉沉的感觉。大山先生诗多写景,以景生情,以情感人。情在景中,情景交融。这是他的诗一大显著特点。陶令有“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句。此诗亦有此情此景。看见暗、远、偏、晚、怜、无语等字,不免有些伤感。但面对“夕照高楼”“霞光染水”,听着“飘荡”“泛音”,“漫游”着“幽径”,倒也惬意,不觉忘了自己是“老翁”,回忆着“青钿”“白沙”“星灯”“花草”往事,仿佛自己成了童稚“少年”。世事本如此,往事不可追。回忆归回忆,唏嘘归唏嘘,我而无我,我故常在。应该振作起来,轻装前进,相信人生道路还长着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于郑斋</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纯蓝墨水,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