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丁济仁

一泓

<p class="ql-block">巳故名中醫師丁济仁先生(1915-?),男,廣东东莞人,1933年師从傅念慈,1935年開業行醫,建国後先后任新成區第三联合诊所所長,靜安區张家宅地段醫院中醫內妇科醫師,及靜安區中醫帶徒班第2-4屆老師。1981年被聘為上海市中醫文献馆馆員,撰寫「平胃散的施治及隨症加減」等論文。</p><p class="ql-block">丁醫生擅長內、妇科,尤其是胃腸道各種疾病的診治体會尤深,并以平胃散加減方祛风化湿。妇科崩漏方,崩漏不癒,氣血兩虧,此方能补氣益血,收斂止血,標本兼顾。</p><p class="ql-block">我與同事有幸在1986年在中醫文獻馆問診中,結识到丁醫生,他對病人親切和藹,盡心盡职,不厭其煩地將脉理介紹得清清楚楚,用药配伍上因簡就簡,不搞煩琐。丁醫生除管好診治外,還重視心理衛生,他對我們说你們的病其實只是三成,還有七成是「佯」出來的,自吓自,吓死人。這話一点不錯,去除心理壓力后,慢慢就轉好了。</p><p class="ql-block">我的同事喜愛運動,丁醫生給他搭脈,脈像洪钟,那時他不過50歲出頭,丁醫生担保他活80岁沒問題,今天他巳86岁,健康快樂,預言成事實。</p><p class="ql-block">由于我消化力差,需常服「平胃散」,這药药性溫和很受用,丁醫生開玩笑道:「你面色很好,但外強中干,中焦阻隔,平時不能暴飲暴食」。遵醫嘱后,很少再犯病。</p><p class="ql-block">大約在八十年代末,我們与丁醫生已很熟絡,后转去丁醫生在富民新村的寓所就診,好像就在「勤余新」楼上。有次我问他「你和孟河丁甘仁中醫有何關係」?他笑答「一點關係也沒有,大概你連想到丁济萬,丁济華,济字辈」。谈话在愉快中进行,也加深了病家與丁醫生之間的關係。</p><p class="ql-block">丁醫生不僅精通中醫內、妇科,他對發熱症也專長,有一次女兒發燒不退,我連夜去丁醫生處開處方,天花粉這一味中藥小藥房無儲備,要去雷允上中药店才能配齊。丁醫生經常幫助病家解燃眉之急,還有一次我在香港,女兒患肺炎住院,高燒不退,情急之下电告丁醫生,他開完處方傳真給我,經連服幾剂后,慢慢退烧了。</p><p class="ql-block">丁醫生和許多上一代名中醫一樣,業余生活愛拉京胡,并能演奏鋼琴,有人会想中醫師怎能同钢琴扯上關係?丁醫生良好的教育背景,奠定了這一切。</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中期,丁醫生伉俪去美國探親,在洛杉磯時,當地僑界得知上海名中醫光临,爭相來看诊,連老外都來,當然他是遊客身份,不便應诊,挡不住的熱情之下,他只能有限度地接受義诊病人,還能以熟煉的英語向老外介紹脉理,令老外心服口服,真不容易!義症服務于侨界,這也是丁醫生的愛国情懷,回國后他感叹道:「国外無好的中醫,否則接診都來不及,這已不是錢的問題,是后繼無人」。</p><p class="ql-block">丁醫生在外是好醫生,在內是好男人,众所周知,開業醫生收入不少,外面的花花世界誘惑力不小,但丁醫生把錢都投入給家庭,從很早開始就儲錢給丁太太,以防他身后,可以應付家用。這些事他都讲給我們听。</p><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初他騎自行車出外应诊,不慎在巨鹿路口被个体戶泼在地上的油膩所滑到骨折,自叹缩壽三年,臥床期間,又被查出肺癌,平時他烟量很大,無奈之下只好戒掉。</p><p class="ql-block">有關更多的丁济仁老中醫資料,建议可循綱紅@洛城丁姐的自述中阅读,相關照片也摘自她的自述。</p> <p class="ql-block">丁醫生伉俪情比金坚,這是他們的結婚照。</p> <p class="ql-block">丁瑞芬與父母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这是丁济仁中醫師的處方保留箋。</p> <p class="ql-block">有關丁醫生的平凡事,全都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距今已逾卅載,回顾往事,仿佛如同昨天,願這些交集,能留給你我,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原创)。(部分照片來自网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