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粥/文:青青河边草</p> <p class="ql-block"> 客居他乡多年,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寻常烟火的日子。期间,虽也定期回去探亲,但常是蜻蜓点水,行色匆匆,家乡很多曾经熟悉的街、景、人都终究被埋在记忆的一个角落,被岁月之尘轻覆,不能轻易掀开。</p> <p class="ql-block"> 近日,长姐来访,多住几日。茶余饭后,得以有了碎碎念细细品的闲情,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谈雅致。不经意间,儿时的快乐随轻言碎语,在时光中逆流,往昔岁月渐渐浮现眼前……</p> <p class="ql-block"> 长大前,我曾是个淘气孩童。生为女儿身,小时候淘气可是我最大的本领,妈妈常为此又爱又恨。乖巧时,兜里只要有硬币,要么蹲坐小人书摊,憨看一本一本小人书籍,一个书摊一个书摊光顾,天冷了流着哈喇子都不肯离去;要么买1分钱2分钱的铅笔,在拿账本订制的积累本上抄诗文警句,附配临摹花盆笨花;要么带着妹妹,将小椅板凳围成圈,纱巾绑胳膊,学青衣甩水袖,口中哼哼着咿咿呀呀。淘气时,敢不听劝阻,在冰雹天气,跑室外给妈妈搬碳救火;敢和小伙伴偷跑到山上,放逐自己,任奶奶满世界找寻。下雨天更是我的欢喜天,接屋檐水,任雨水浇,哪儿脏去哪儿溜,哪儿坑深去哪儿踩。每日回家,必是最邋遢的那个,折腾个没完没了,让妈妈哭笑不得。有时放学,不着急回家,不是在学校大院里跳绳跳到举大臂,就是结伴到南门坡一个深胡同的大杂院,去看仙霞家的狗啃骨头。看狗啃得艰难时,小伙伴还为狗狗砸碎骨头。狗狗吃,我们围着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 我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遛胡同,胡同越长越喜欢!一边悠悠地走,一边任手指从墙上划过,抚着青砖,抚着岁月。到坑坑洼洼处,不时有墙灰被扒拉下来,灰色的砖土和着白色的腻子,啪啦啪啦,感觉像女人脸上掉下的脂粉。感觉不过瘾时,就停下来,用指甲再抠抠,掉得多,感觉畅快,十足的破坏分子!长胡同有繁华的地方,院落密集,不过都是寻常百姓的住处,不怎么精致,不是隔成小间做了裁缝铺,就是卖个杂货什么的。就算有土著人家,也只是看见简单的照壁,上面砖雕一个“福”字。走到胡同僻静深处,院落少的地方,地上的青石条虽然还是光亮,虽然还是一样坑洼有致,但心里会有隐隐地恐惧,就那么被一根细细的线悬着,悬着。书上的恐怖环节和场景在脑海千回百转,小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动,证明着它的存在,也表明它的惊恐和脆弱。心里默默像老和尚一样念着定定定,如果突然冒出个人或窜出个猫狗,一定会吓死我这个“权大胆”。就那么个窄窄细细深长幽暗的胡同,多年后还曾出现在梦中,还一样会被自己吓到。那时明知害怕还偶尔会去走,是为了寻求刺激?是为了练胆?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从南门坡下去,就是南关街,说是街,其实就是条略宽一点的胡同,北头向东钻进去,原先是南关妇幼保健站,再往里走是南关幼儿园,院子挺大的,小时候进去蹓跶过。再往前走,就到连着马路的一个胡同口,正对的就是上东方红小学的坡了。以前的南关街很热闹,是我时常绕路也想遛的人间烟火。沿街有卖肉丸子的,有卖杂货的,有卖寿衣花圈的,有住家,有东倒西歪的荒芜的砖楼。胡同连着胡同,还辐射出很多条胡同,有的院子套院子,住着很多户人家,很繁华。</p> <p class="ql-block"> 那时节,生活相对平静单调,但凡哪儿出一点热闹,大家都爱凑一凑。我喜欢蹭的热闹,不是看犯人游街大喇叭一遍遍广播的那种热闹,那太吓人,我喜欢看新人游街结婚。每次看见敲锣打鼓结婚的游街队伍,我就忍不住停下脚步伸长脖子探望,心里还有点不好意思,好像是我结婚似的。心里总想着,我将来结婚时一定要旅行结婚去,可不能游街,丢死人了!结果真到我这个大龄女结婚时,却一路满心欢喜,任凭铺排。还一边走,一边张望,别人看我的热闹,我看路人看我的热闹。以前老话常说,一家女百家求。这几年我才明白,大张旗鼓办喜事,目的就是告诉全世界你结婚了,别人不能求了,哈哈。就这么个发现,让我足足得意了好几天。我还喜欢有人家办喜事时,一大早来敲门,爽朗地来一句,谁谁谁家送油饭(用糯米红小豆黑豆柿饼等做的稀饭,是甜的)和花帽(一种特质模具订制的带图案的大圆饼)啦。看着喜庆,吃着也喜庆。我自己结婚时,看人人都忙,我想搭把手亲自去送油饭和花帽,妈妈没让,笑我傻呼呼的,哪有新娘子去送的道理。其实妈妈哪里知道,我想看见别人因为我结婚派发油饭和花帽的那份欢喜呀。</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过年似乎是大人和小孩子都喜欢的事,好像一到过年,大家就都只剩穿新衣服吃好东西快乐玩耍了。 年前,早早地,妈妈就开始打扫屋子,擦玻璃,蒸馍馍。放学回来,看老妈忙,也不搭手。我是病秧子,老妈不敢使唤,生怕我让她的麻烦更麻烦。老妈蒸馍馍的时候,有人来帮忙,记不清楚都是谁了,反正有叔叔有伯伯,有婶婶有阿姨,一大帮。厨房里间的地面给腾得干干净净,铺上竹席子,厨房和里间都挂好布帘子,大人们对馍馍像对婴儿一样宠爱,好动的孩子一掀起门帘想偷看一下妈妈捏娃娃了没、捏的好看不好看,大人总会责备,说馍馍䞭了就不好看了。可见在大人眼里,馍馍不是拿来吃的,是拿来看的,拿来比的。贴对联的事自是孩子们负责,小时候还有爸爸领着,大了以后就是姐姐领着贴了,老妈就负责打糨糊和叨叨。当然,还负责发压岁钱和几粒糖,还给派发过灶王爷吃剩的攒到过年才给我们吃的糖瓜。过年了,拿出妈妈放在枕头下面的压岁钱,美美的穿上新衣服,认真地把压岁钱折好放进比较深的裤兜,那种美妙的时光过多少回都不够。过年才有的新衣服穿着,琉璃咯嘣吹着,冰糖葫芦啃着,流着哈喇子在院里院外捡拾其实根本不敢燃放的炮仗,跟在小朋友后面傻跑。晚上如果有老杆焰火或打铁花,就屁颠儿屁颠儿跟着大人去看。看绑在老杆上的孙悟空、猪八戒什么的噼里啪啦炸开花,看天上扬起的铁水形成耀眼的礼花朵朵绽放,偶尔落下的铁水会落在新衣服上,形成一个一个烧破的小洞。小孩子自己是没什么的,只是大人发现后会一通叨叨,尤其是妈妈,尽管她的衣服上可能也落下了洞洞。</p> <p class="ql-block"> 童年、少年的回忆总是那么甜蜜。那时的我们能够无忧无虑地成长,得益于爸爸妈妈羽翼般温暖的呵护。现在回想起来,那时他们也尚是青春初绽的年华,能对儿女这般恩宠细致,真是不易!回望故乡,承载我温馨回忆的山乡故土,它培养了我善良、质朴、乐观、健康的人格,时时萦绕我的情怀,鼓励我在他乡平安生活,为世间增添温暖。</p> <p class="ql-block">(原创作品,转载和使用请注明出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