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石楼品读历史 回望来路筑梦前行——中共石楼县历史陈列厅参观记

解德辉~宁静致远

<p class="ql-block">  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欣闻石楼县历史陈列厅开放,辛丑之年,季冬时节,慕其名而走近之。漫步陈列厅,品读石楼史;穿越时空,回望来路;大美石楼,触目感怀。</p><p class="ql-block"> 石楼,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东依巍巍吕梁山,西濒滔滔黄河水,虽偏僻一隅,斗城僻壤,但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石楼东部有浩瀚无际的石楼山原始森林,精华蕴籍,汇聚了山川之神韵与魅力;中部有历经数载的团圆山人工林带,松柏常青,讲述着伟人之故事与情怀;西边有天造地设的马家畔黄河奇湾,蜿蜒流淌,彰显了历史之曲折与遥远;永由村有意象苍古、朴厚凝重的千年古槐,郁郁葱葱,诉说着石楼岁月之艰辛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石楼,因县东有通天山“石叠如楼”,故名。据《元和郡县志》,县因县东南有石楼山得名。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诉说着远古文明,石楼是全国最大的三个殷商青铜器出土方国之一,山西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龙形觥”等出土于石楼。夏为鬼方,商叫沚国,春秋称屈邑。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封武侯宣义为上军侯,继而汉武帝封代共王子郢客为上军侯,后于境内置上军县,县治设团城(遗址在团圆山东侧左家塌村)。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置岭西县(县治仍在团城),兼为吐京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改名石楼(县治在今县城),沿用至今。唐武德二年(619年),县境置西德州,领石楼、长寿、临河三县。后西德州废,长寿、临河并入石楼县。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平阳府隰州划归汾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县属山西省府。抗日战争期间,县先属第六政治区,后属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第二战区少数几个后方基地县之一。民国三十四年(1945 年)9月28日,石楼县人民政府在李家寨成立,先后属晋绥边区吕梁四专署、晋绥九专署、晋南行政公署。1949年10月1日改属汾阳专区。1951年3月改属临汾专署。1971年3月划归吕梁地区。2003年属地级吕梁市。县辖4镇5乡134个行政村,国土面积1808平方公里,总人口11.9万人。1400多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石楼人民,在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文厚土、绿色净土、红色热土、创业沃土上,书写着千古不朽的人文史诗,传承着红军东征的红色故事,描绘着青山绿水的绿色底蕴,打造着新时代的创业奇迹,彰显了一代又一代石楼人民之梦想与追求、担当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  石楼县历史陈列厅,孕育诞生于建党100周年,2020年10月筹建,2021年7月开馆,这是石楼县在县档案馆里最新打造的党史资料陈列、党史故事讲述和党史教育互动“三大平台”。陈列厅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大篇章组成,其中,又分为“红星初照”“抗日烽火”“黎明曙光”“艰苦奋斗”“动荡岁月”“描绘画卷”“圆梦小康”七大部分,以图文并茂、实物展陈之形式,集中展示了石楼县建立、发展、壮大之历程以及在新中国建设、改革各项事业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p><p class="ql-block"> 走进陈列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融合了石楼革命历史多元文化之大型浮雕“石楼忠魂”,镌刻有红军战士、红军东征纪念馆、政府首驻地李家寨、烈士纪念碑等多组图案,真实地再现了英勇不屈的石楼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对党忠诚、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敢于斗争之精神风貌。浮雕右侧图板上书写着248位革命英烈名字,默读间,脑海浮现了一幅幅壮怀激烈的画面: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一批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之歌,烈士们闪光的名字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 漫步展厅,观赏品读,一幅幅模糊泛黄的历史图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一段段凝结着历史风云的图文解说,仿佛将我的思绪带入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  【红星初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让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幕徐徐拉开。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1928年,红色的革命火种传至石楼,中国革命的版图又增加了一块阵地。20世纪前半叶,军阀混战、阶级压迫、外敌入侵,是中华民族黎明前的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谱写反抗阶段压迫、求得民族解放、走向光明与新生的壮丽篇章的伟大历史年代。20、30年代的石楼,在阎锡山长期的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凋敝,阎锡山为参与军阀混战,加重对人民之压榨与盘剥,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27年10月12日,清涧起义爆发,打响了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陕北的中共党组织逐步发展,苏区日益扩大,土地革命运动蓬勃开展,为扩大革命区域,不断派遣党员干部到晋西进行革命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陕北早期的共产党员王怀德、王文良、黄石山、张应考、王怀安等,为开展石楼革命斗争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他们虽为陕西清涧人,但他们是石楼共产党种子之播种者,也是红色石楼之奠基人。与陕北苏区一河之隔的石楼县,受陕北土地革命之巨大影响,在一些地区发生了反抗间锡山统治的革命斗争。1931年10月,白乙明秘密加入了共产党,成为石楼县境内目前已知的第一位中共党员。1936年红军东征期间,革命活动遍及石楼。红15军团进入石楼,大批工作人员深入广大农村发动群众,李富春、胡耀邦、王达成等倾力于地方工作。在短时间里,广泛发动群众,成立了一批党、政、军、群组织。其中,石楼成立了3个党支部,15个乡村苏维埃政权,3支地方游击队。 </p><p class="ql-block"> 石楼是红军东征首战地、主战场,毛泽东曾3次率部转战于此,在石楼7个村庄战斗和生活过19天,指挥了关上和蓬门战役。东征期间,召开了规格最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晋西会议,并在石楼写下了气贯长虹的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叶剑英围城借道,陆定一在石楼城下创作了《红军东征歌》,胡耀邦在义牒扩红、筹款、赤化工作,朝鲜籍将领毕土悌在指挥红军渡河作战中壮烈牺牲。如今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留下了永久的红色记忆。 </p><p class="ql-block"> 【抗日烽火】1936年9月,山西牺盟会成立,阎锡山任会长,薄一波任中共山西公开工作委员会书记。1937年7月,山西省牺盟总会委派共产党员许琦之任石楼县牺盟特派员,成立石楼县牺盟分会,发展牺盟会员1000多人。1938年4月1日,侵华日军兵分三路,分别从中阳暖泉、今交口石口、隰县蓬门三个方向进攻石楼。同年6月,中共晋西南省委派组织部长王达成到石楼组建了中共石楼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青年工作委员会3个工作部。县委下属一区(岔沟)、二区(义牒)、三区(坪底)3个中共区委。1939年12月,阎锡山突然命令19军68师进攻石楼,大肆抓捕枪杀共产党员、牺盟会工作人员,“晋西事变”爆发,石楼县牺盟分会撤销。晋西事变之后,石楼县委撤销。随后,石楼划分为阎锡山驻防区。奉中离地委指示,石楼县、区、村党的组织全部撤销。从1940年4月至1945年8月,石楼县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属中共晋西四地委、中共沿(黄)河地委、中共沿(黄)河工委、中共晋绥三地委、中共河东工委领导。期间,石楼县党的特派员和联络员,认真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16字方针,长期进行着隐蔽斗争,直到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黎明曙光】1945年9月,石楼县委在李家寨村恢复成立,10月,石楼县政府也随之成立。直到1946年11月石楼县全境解放后,县委、政府才移驻石楼县城。1949年9月,中共汾阳地委成立,中共石楼县委改属中共汾阳地委领导。石楼县委、政府成立后,主要开展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援大西北,派遣远征担架队随军参战;二是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进行反奸、清算、反封建的斗争。候建文任石楼县委第二书记,1948年6月任中共石楼县委书记;1949年6月带队西调。白炳炘任石楼县第二任县长。从石楼县第1次党代会(1955年1月9日)到第15次党代会(2021年3月30日),66年中,全县党员由986名发展壮大到6565名。</p><p class="ql-block"> 【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楼县所属的行政区屡次更改。1949年10月至1951年3月,属中共汾阳地委领导;1951年3月,中共石楼县委改属中共临汾地委领导;1958年10月,石楼县同永和、大宁、隰县、蒲县合并为吕梁县,撤销中共石楼县委。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开展了整风和反右派斗争;1958年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9月,临汾地区与运城地区合并,撤销中共临汾地委,石楼县委属中共晋南地委领导。1959年10月,恢复中共石楼县委,辖区未变。在此期间,石楼县开展了“三反”和“五反”运动。1961年纠正了“共产风”解决了“一平二调”等问题,全县经济很快出现好转。1964年至1966年,开展了“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战斗英雄王虎元,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1949年12月至1952年6月郝世山任中共石楼县委书记。石楼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54年7月9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县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过渡形式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遂告结束。1952至1956年,对全县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10月,撤销中共石楼县委,石楼县同永和、大宁、隰县、蒲县合并为吕梁县,吕梁县人民委员会将原石楼县所属的城关人民公社改称压西人民公社,罗村人民公社和龙交人民公社合并为东方红人民公社,义牒人民公社和和合人民公社合并为红旗人民公社,小蒜人民公社和裴沟人民公社合并为超英人民公社。1958年,是解放以来石楼县第一个丰收年。10月13日、16日,《山西日报》头版突出位置以“石楼县粮食一步登天”做了报道,12月,获国务院奖励锦旗和省奖汽车一辆。1959年10月,因不少干部群众对石楼县1958年的千斤县提出质疑,1964年3月,石楼县先进单位称号被撤销,锦旗和汽车等奖品全部上交。</p><p class="ql-block"> 【动荡岁月】1967年3月30日,中共石楼县委被造反组织夺权,党的组织生活被迫停止。4月经中共晋南地区核心小组批准,成立了中共石楼县核心小组,行使中共石楼县委职权。与此同时,石楼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71年4月,中共石楼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1971年5月,恢复和建立了14个人民公社的党委。县委书记李梦熊,代县长石玉书。1973年7月杨开元任中共石楼县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描绘画卷】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石楼县委于1986年10月至1987年10月对全县党的各级组织分三批进行了整顿。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1980年8月石楼县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开始设立常务委员会,作为闭会期间的常设机关。1981年6月,中共石楼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1984年1月,中共石楼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升格为中共石楼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成为县五套领导班子之一。在此期间, 2007年底石(石楼)清(清涧)二级公路竣工通车;2011年11月20日,黄河大桥竣工通车;2014年12月30日山西中南铁路,于正式建成通车。第一轮退耕还林(草)至2008年历时9年,全县共实施造林面积67.1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0.7万亩。灵泉镇薛家垣村党支部书记梁宝荣获2011年“感动山西”十大人物之一,“当代吕梁英雄”和吕梁市第二届道德模范。</p><p class="ql-block"> 【圆梦小康】1986年,石楼被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石楼被确定为全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20年2月27日,石楼县与全省其他16个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2021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21.01 亿元,是“十二五”末的2.4倍,较“十三五”末增长2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较“十二五”末增长38.5%,较“十三五”末增长8.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0元,是“十二五”的1.9倍,较“十三五”末增长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3.9 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7%。</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的是石楼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集聚的是滋养世世代代石楼人民的精神财富。石楼作为红军东征首战地、主战场,拥有众多革命文物和丰厚红色资源,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红色基因。石楼大地上遗存的一处处红色遗址,就像一座座永远的丰碑,铭刻着石楼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石楼人民“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p><p class="ql-block"> 初识石楼,我只知道它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全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穷落后是其代名词;走近石楼,我更敬佩石楼人民精准扶贫、靶向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豪情壮志;品读石楼历史,折服于它历久弥坚、沧桑厚重之历史气息,延续文脉、蕴涵深厚之文化气息;伫立陈列厅前,回望这方人文厚土、绿色净土、红色热土、创业沃土之沧桑历史,淋漓尽致地铺陈眼前,仿佛在诉说着石楼之历史过往和风云轶事,不禁令我触目感怀,也许人生追梦之路自古即今都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解德辉,1962年生,交口县人。网名“宁静致远”。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吕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北武当山文化研究会顾问等。喜欢访古问道,感悟山水人文,爱好文学写作,传承历史人文。1989年以来,在《学习与研究》(中央)《光明日报》《中国乡镇论坛》《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前进》《山西工作》《山西农经》《政府法制》《山西法制报》《吕梁文学》《百年红印》(灵石)、《吕梁日报》《吕梁晚报》《文化晋中》《掌上吕梁》《吕梁发布》等报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个人出版《红色吕梁》《印象离石》2本书,其中《红色吕梁》一书收藏于《晋绥兵民博物馆》里;《云梦风雅》一书(新华出版社)收录其撰写19篇文章。《吕梁市志》“艺文篇”,收录其撰写的《品读碛口古镇》一文。开办《行走大美吕梁》(个人)微信公众号,已发布原创文章260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