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春申君移花接木,昭襄王作别云彩

良民

<p class="ql-block">  楚国虽参与了邯郸的解围之战,并屡次与赵韩魏三家一起结盟骚扰秦国,但因其国政实体都迁移到了东部寿春一带,躲在赵韩魏身后,远离秦国,秦昭襄王也没办法劳师远征进行报复,楚国在东部疆域竟然越活越精神了。</p><p class="ql-block"> 西部楚军在景阳的率领下同秦国保持着既接触又脱离的游击状态;东部楚军在黄歇的调度下,继续拓展疆域。公元前256年,楚国伐鲁,一年后吞并鲁国,楚考烈王将鲁顷公迁往莒城,鲁国灭亡。</p><p class="ql-block"> 这个在春秋时期经常登上历史舞台的鲁国,进入战国时期如同在人间蒸发了一样,默默无闻。鲁国在春秋时期有大量的史实记录,虽然与孔子编纂《春秋》时的浓墨介绍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鲁国承担的角色有关。鲁国是替周王室守护执行周礼的诸侯,作为姬姓宗亲国,鲁国一直被视为恪守周礼的典范。所以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出镜率比较高。</p><p class="ql-block"> 进入战国时期,诸侯基本已经不拿周天子当盘菜了,纷纷僭越称王。鲁国在这种情况下,手捧着周礼就是最好的保护措施,不招事,不惹事,不称王。虽然周礼在诸侯眼中已经成为废纸,但周天子还在,碍于情面,也默许了与世无争的鲁国存在。秦灭周王室,既然天下已无周天子,那留着你这个守护周礼的鲁国还有何用?</p><p class="ql-block"> 鲁国自公元前1043年伯禽立国,至公元前255年,历经788年传25世共36位国君。鲁国最后一位国君鲁顷公被迁往莒城后,将周礼、仪礼藏于墙壁,于公元前249年去世。</p><p class="ql-block"> 楚国这一北扩,再吞费国,同齐国可就是全面接壤了,整个山东西南部及东至日照一带统统进入楚国疆域。</p><p class="ql-block"> 作为姬姓宗亲的老贵族,卫国也一直没有僭越称王,在战国时期老老实实趴窝。倚仗周天子还在的面子,再加上也是对外人才输出大国,从卫国走出的人才都给老家的国君留下赖以生存的空间。卫国的国君也配合,来往战事需要经过卫国地界的,卫国连个屁都不敢放,生怕惊动了七雄后挨揍。</p><p class="ql-block"> 楚国抢先下手吞掉了鲁国,刺激了赵国,赵国开始狂吃卫国的肉;魏国一看再不下手,卫国的土地就会很快被赵国吃完了,赶紧过来争抢,在公元前254年秋兼并卫国,但没有胆量灭掉卫国宗庙,保留了卫国国君卫怀君,让卫国成为附庸国。后来觉得不踏实,在卫怀君第二年过来朝见时,囚禁并杀了他。但魏国还是不敢灭嗣,另立卫怀君的弟弟为卫元君,将其变成自己的女婿,由此控制住卫国。卫国虽然存在,但已经没有主权。</p><p class="ql-block"> 记得鲁迅先生有一句话:“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楚赵魏三国就是这样一群货,打不过强者,抽刀杀向更弱者。</p><p class="ql-block"> 楚国灭鲁后,开始大规模开展房地产建设,新都寿春平地而起万丈,一跃成为战国末期东南地区的大都会。老年荀子第二次来到楚国,被封为兰陵令,享受着楚国荣光。</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春申君黄歇春风得意,手下门客激增,在数量上超越信陵君、平原君。这些被司马迁、贾谊奉尊的大贤人们有一个通病,就是相互攀比。黄歇的门客逞强好斗,奢侈浮华,赵国平原君表示不服。平原君派门客拜访黄歇,黄歇安排居住在豪华总统套房;平原君的门客想向楚国夸耀赵国的富有,特意在头上插上玳瑁簪子,亮出装饰着珍珠宝玉的剑鞘,前去拜见黄歇,而黄歇的门客都穿着镶嵌宝珠做的名牌鞋子,一双鞋就让平原君的门客自愧不如。司马迁在列传中用了一句“赵使大惭”来颂扬黄歇在攀比中获胜。</p><p class="ql-block"> 楚考烈王没有儿子,黄歇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子。赵国李园带着他的妹妹来楚国,打算把他的妹妹进献给楚王,谋个前程,听闻楚王不宜于生育儿子,恐妹妹得不到宠幸,谋前程的事也就黄了。</p><p class="ql-block"> 李园寻找机会做了黄歇的侍从,不久之后请假回家,故意延误了返回的时间。回来后,他去拜见黄歇,黄歇询问迟到原因?李园编了一套瞎话说齐王派使臣来求亲,要娶李园的妹妹,在家忙活这事,所以回来晚了。</p><p class="ql-block"> 黄歇精神一振,忙问李园收了齐国彩礼没有?当得知还没收订亲礼物之后,向李园提出要看看他妹妹长啥样?李园就把他的妹妹带来了。已过花甲之年的黄歇见到后,留置府中,老牛耕地育春芽,李园的妹妹怀了身孕。</p><p class="ql-block"> 李园得知妹妹怀孕后,让妹妹劝说黄歇把她进献给楚王,一旦生的是儿子,就等于是自己的儿子将来当上了楚王,可以让黄歇家族更加昌盛。黄歇认为说的对极了,将李园妹妹送出府外安置,一番布局之后,进献给楚考烈王。李园妹妹不辱使命,果真生了个儿子,楚考烈王大喜,立为太子,封李园妹妹为王后,李园得以参与朝政。</p><p class="ql-block"> 这一段的详情,请看官们查阅《史记•春申君列传》品读,在此只做个上述简介。总之,为了不破坏黄歇在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司马迁在列传中泼洒笔墨,场景情节对话描写详实细致,拐着弯为黄歇遮掩。那意思是黄歇并非好色之徒,而是为国君没有生儿子发愁,只能亲自上马,为国效力了!将怀孕的李园妹妹献给楚王,也非黄歇本意,是李园想出的借种之计让黄歇上套,黄歇也是受害者。这样的受害者好性福啊!</p><p class="ql-block"> 如司马迁在列传中所叙,楚考烈王不能生育儿子,那么楚考烈王的四个儿子都是哪里来的?</p><p class="ql-block"> 长子熊启,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质子时,与秦昭襄王的女儿所生,在秦国被封为昌平君。难道这也是黄歇的?秦国灭楚时,熊启被楚人奉为末代楚王又是为何?</p><p class="ql-block"> 次子楚幽王,就是司马迁说的黄歇与李园妹妹之子。</p><p class="ql-block"> 三子楚哀王,李园妹妹次子,如按司马迁的说法,这个儿子还不敢确定是楚考烈王的。</p><p class="ql-block"> 四子楚王负刍,母亲不详。这是楚考烈王的?还是另有其人?按楚史记录,负刍诬陷楚幽王、楚哀王为春申君之子,发动政变篡位。这个史实,司马迁收录在《史记•楚世家》中,未敢胡编乱造。</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对君王裤裆之事格外关注,用心描述,不能不说心理扭曲至极。或许这也是汉武帝为何要割司马迁小丁丁的缘故吧!同样的移花接木故事,对吕不韦用的是阴谋论,只有司马迁一人知道,后人都是从司马迁这里知道的;对黄歇用的是受害论,当时大半个楚国都城的人都知道,只有后世司马迁说黄歇是受害者。</p><p class="ql-block"> 所以说,拿司马迁的列传散文当真史,并奉为主臬,该是多么地荒唐!在今世,黄歇与宣太后青梅竹马一起长大成人,本是互不相干的两代人硬整成生死恋,成为正面讴歌的历史人物,今世编剧比司马迁更厉害!不过,黄歇与宣太后有一点相似,宣太后睡了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姓了赢姓的姓;黄歇睡了李园的妹妹,生了两个儿子姓了熊氏的姓。在骄奢淫逸这方面,黄歇与宣太后可谓是知己相通。</p><p class="ql-block"> 齐国对自己眼皮子底下发生的事无动于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不骚扰齐国,楚赵魏请随意。韩国已经被秦国拿捏得死死地,根本不敢乱动,韩恒惠王力求不被灭国,公元前254年亲自前往咸阳朝拜秦昭襄王,以表臣服顺从之心。</p><p class="ql-block"> 信陵君窃符救赵后一直留居赵国,赵孝成王为感激信陵君的义举,想封赏五座城邑作为酬谢。信陵君听闻,颇有得意之色,门客见状,赶紧劝言:“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些事情却不能不忘记。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公子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兵权来救赵国,对赵国来说是立了大功,但对魏国来说就是逆臣了。公子如认为立下了不世之功,那就错了!”信陵君听后自责,无地自容。</p><p class="ql-block"> 赵孝成王召开盛大宴会,亲扫殿堂台阶,亲自到门口迎接信陵君,想领着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信陵君一再推辞谦让,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之上,信陵君称说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德可言,这让赵孝成王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信陵君避免了背上卖国求荣的恶名!</p><p class="ql-block"> 魏安釐王念及同胞兄弟之情,把信陵邑又奉还给信陵君,也没留下什么明确的态度,信陵君心里忐忑,仍然不敢返回魏国。</p><p class="ql-block"> 赵国有两个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从政。一位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位是薛公,隐没在酒肆里。信陵君打探他们的藏身之处,悄悄地步行去寻访这两人,相识一见皆为乐,彼此情趣相投。</p><p class="ql-block"> 平原君知道后,向夫人抱怨这个小舅子,说这个弟弟太不像话了,堂堂一个王族公子,竟然跟些赌徒、酒店伙计交往,简直是无知妄为!平原君的夫人借此训说信陵君。</p><p class="ql-block"> 信陵君一听就不让呛了,愤而直言:“我听闻平原君贤德,才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如今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为显耀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并不是真正的求取贤士人才。我在大梁的时候,就常常听说毛公和薛公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我都怕这两人不愿意同我交往,而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耻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信陵君向姐姐请辞,整理行装准备离去。</p><p class="ql-block"> 平原君夫人再把话传给平原君,听闻小舅子动了真气,平原君赶紧去向信陵君脱帽谢罪,坚决地挽留信陵君。属下的门客听闻此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信陵君,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到信陵君门下。因此失势的平原君在郁闷中渡过几年后,于公元前251年离世。 </p><p class="ql-block"> 在秦国,老迈的秦昭襄王在熬死六国十五位君王之后,也终于走进了生命的尽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时年七十五岁。子嬴柱嗣位,是为秦孝文王。</p><p class="ql-block"> 究其秦昭襄王一生,年少时在燕国为质,继位后做了四十一年傀儡王,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情仇,练就了钢铁般的隐忍腹略,在其独立驾驭朝纲的十五年间,任用范睢、白起等人,不仅将秦国从宣太后萎靡的泥潭中拉出来后突飞猛进,更让自己成为了秦国发展壮大的决胜人物。灭东周,让秦国成为天下共主,时不我待,留给后世子孙所要做的,就剩雷霆一击了!</p><p class="ql-block"> 秦国忙活国葬这段时间,按理说是六国合纵反击的一次机会。但燕王喜做了一件吸引各国眼球的事,不得不惊叹秦国最终能统一六国,与这群货们的相互成全是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燕王喜派国相栗腹与赵国结盟,将五百金赠送赵孝成王作为酒资。栗腹返回燕国禀报燕王喜:“赵国的年轻力壮者,都在长平之战中战死,他们的孤儿还未成年,可以趁机攻伐。”</p><p class="ql-block"> 燕王喜召昌国君乐间咨询此事,乐间回答:“赵国是四面作战之地,百姓们已经养成了熟习军事的习惯,不可以攻伐。”燕王喜听乐间如此夸赵国,心想找你来是商量怎么打,不是征求你意见是打还是不打。燕王喜发怒,遂不理乐间。</p><p class="ql-block"> 燕国调动两军,二千辆兵车,栗腹率领一部攻伐鄗邑,卿秦率领一部攻伐代邑。大夫将渠进谏:“与赵国互通关卡结成联盟,将五百金送给人家的君王饮酒,使者返回禀报后,就回头攻伐人家,这么做,不讲究,这战事发动的太盲目了。”燕王喜不听,亲自率领偏师随后进发。将渠拉着燕王喜腰间的印带阻止,被燕王喜用脚蹬开。</p><p class="ql-block"> 结果是遭到赵国痛殴!廉颇率军在鄗邑击破栗腹之军,斩杀栗腹;乐乘在代邑击破卿秦之军,俘虏卿秦。廉颇追逐燕军五百余里,包围燕国国都,公元前250年,燕王喜割五城请求讲和。啥叫偷鸡不成蚀把米?燕王喜就是!看到燕王喜这德行,乐间、乐闲等乐毅后人干脆离开燕国,投奔赵国而去。</p><p class="ql-block"> 此战胜利后,赵孝成王赏尉文之地给廉颇,封为信平君,并任假相;加封乐乘为武襄君。</p><p class="ql-block"> 在这期间,不仅无人敢打扰秦国,赵国为了应对燕国,派人将子楚夫人和政儿送归秦国示好,时年九岁的祖龙返归宗庙,名嬴政。</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在继位大典三天之后暴毙而亡,时年五十四岁。这个岁数在当时的各国君王中,也算是高寿了。熬了一辈子的太子之身,最终把自己也熬死了,算算他的主政时间不足一年,只戴了三天王冠就撒手人寰,也真够令人唏嘘的!</p><p class="ql-block"> 关于秦孝文王的死因,后世众说纷纭,有说是老病而死;有说是纵欲过度;有说是兴奋过度…更扯淡的是信奉司马迁阴谋论的,说是吕不韦毒杀,此时无官无爵的吕不韦有这种能力吗?再着急也不差这三两天吧!</p><p class="ql-block"> 子楚太子继位,是为秦庄襄王,秦庄襄王尊养母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继位元年,任命吕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