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秦三贵/秦云龙

黄建中

<p class="ql-block">抗战老兵秦三贵</p> <p class="ql-block">1951年秦三贵和妻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稷山县蔡村有位抗战老兵叫秦三贵,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在对日作战中出生入死,累立战功,不愧是勇赴国难的中国军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秦三贵原名祝三贵,祖居陕西省洛南县胡河乡闫沟村,生于民国五年(1916)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去世于1989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享年74岁。秦三贵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由于家境贫寒,从小给大户人家放羊。193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不久调往第二战区,先后参加绥远抗战、中条山会战等,在此期间多次参加对日作战。</p><p class="ql-block">1941年中条山会战役失利后,秦三贵与大部队失散,辗转流落到稷山县蔡村。由于秦三贵性格耿直、吃苦耐劳、深通武术、与人为善,因此留在蔡村不久,就被当地村民秦步箕看中,经中人作保被收为养子,名字由原来的祝三贵改为了秦三贵。从此娶妻生子,扎根于蔡村。</p><p class="ql-block">南粮北运开始后,山西省南粮北运督征处军需官王子贤(襄垣县人氏)在蔡村设立管理站,驻扎在秦步箕家的场厦内。王子贤得知秦三贵的情况,就将他重新整编入队,作为副官跟随自己管理粮食运送。当时驻西埝村保护南粮北运的是34军44师217团2营的第4连和第5连,约300多人,由王子贤负责联系。</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晋南是山西省的粮食基地。永济、临晋、猗氏、荣河、万泉、河津等县的公粮,全部通过南粮北运送往克难坡。稷山县汾南的蔡村、东蒲、底史、东位等地都设有粮仓,随收随运。从绥远抗战到南粮北运,秦三贵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和民族立下了重大功劳。</p><p class="ql-block">1943年夏,驻翟店镇的日伪军多次骚扰周边各村。杀人放火,抢劫财物、牲口、布匹,掳掠妇女,无恶不作,村民叫苦连天。一天,一股伪军蹿到蔡村堡子,行凶作恶。秦三贵得知消息,急忙报告王子贤,让他调兵。虽然二人心急如焚,奈何驻西埝的军队马上来不了。恰有在村南地里干活的村民报告:村南地内圪梁下,有过路的中国军队在休息。王子贤振奋起来,立即派秦三贵联系。原来是国军一部,带队的是一位姓武的连长。得知敌情后,武连长毫不迟疑,由秦三贵带路,从村南水漫地西头直下,经翟家道跑步前进。不多时,武连长的部队即将堡子里的伪军包围,开始围剿。除少数逃窜外,一共抓获伪军八人。经审讯,得知都是罪大恶极的兵痞,决定立即枪决。于是将其扭送到村后崖沟沿边跪倒,当毙倒七人后,剩下的第八人突然一个侧滚翻,跌落到二十多米深的沟中,忽又站起向北逃去。村民贾富贵见状,立即持枪跳下悬崖,急速追赶半畛地,将其推倒枪决,终于保护了村民安全。随后,秦三贵等人将武连长和部队安全送走。</p><p class="ql-block">时间不长秦三贵又智擒了一名汉奸。当时村民秦徐庆在蔡村开了个馍铺,经营馒头、烧饼、麻花等食品。1943年的一天,一个身穿白衣的陌生中年人来到蔡村馍铺,声称自己是做买卖的。但是此人身材消瘦,鬼头鬼脑,不谈生意,却探听军情。秦徐庆遂使眼色,向西摆头,即有村民领会其意,即刻报告了王子贤。王子贤即告来人马上回馍部,稳住白衣人。来人即回馍铺,秦徐庆会意,给白衣人烧了一碗麻花烩豆腐,拖延时间。</p><p class="ql-block">王子贤马上派副官秦三贵,会合村中青年贾富贵二人处理此事。贾富贵先去探视情况,隔窗观察后不敢惊动,给秦三贵说:“此人结实高大,恐怕会功夫,不好收拾。”秦三贵告诉贾富贵紧随自己,看眼色行事。贾富贵、秦三贵两人来到馍铺前,秦三贵先进去,假装不在意,慢慢走近白衣人时,趁其不备,突然猛力出手一掌,砍在白衣人右臂上,白衣人的右臂当即无力垂下。贾富贵立刻上前,二人捆住白衣人,押解到贾巷祠堂榆树下交村公所审问。白衣人不经拷打,便交待自己是皇部(驻稷山县城日军总部)派出的侦探,近日在汾南各村活动,并要求松绑。村长秦捷福立即安排秦三贵、贾富贵二人将敌寇处决,村民多人相随,将其押到后村北端的铡子刃(地名)上枪决。</p><p class="ql-block">在那民族危亡的抗战时期,秦三贵饱经艰难困苦。他生前回忆:在绥远抗战时,由于部队补给困难,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一次部队没有了粮食,只好从老百姓手中买了些牛,宰杀后每人分到十几斤肉。由于牛肉无法长期保存,大家只得晒干后磨成牛肉粉随身携带。吃饭时用水和成小团,大约一个鸡蛋大小即是一顿。不能多吃,不然会胀破肚子。</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艰难抗战,终获胜利。王子贤调回老家襄垣县任职,想带秦三贵走。但秦三贵看到日寇投降,觉得国家和平了,并且家中还有老人小孩,不愿再外出了,便婉言谢绝了。从此退伍为民,辛勤劳作,种地养家。秦三贵打仗能行,做农活也是一把好手。他善于动脑,体力超强,和人共事,从来不让别人吃亏,因此大家都愿意和他搭伙。队里铡草时,由他领头干活,受累少,还能分到“铡草麦”。原来队里铡草时,麦草堆的最下边经常有落下的麦粒,但不好搞出来。秦三贵就使簸箕,把麦粒簸出来。麦子簸出来后,由他公平分配:用一只鞋装满麦子,轻轻用手一抹,算是一份,不偏不向,大家心服口服。</p><p class="ql-block">秦三贵武术很好,但深藏不露,从不恃强凌弱。有一次村里人和邻村寺庄争着浇水,打起了架。寺庄人多,把蔡村的好几个小伙子撂倒了,当时在场的贾福贵,急忙叫道“三贵,还不动手?看咱人都顶不住火了!”秦三贵无奈,觉得如果不制止,可能要出事!他立刻出手,尽管留有分寸,但还是三下五除二,一个人就把一群寺庄的小伙子都放倒了。随即又耐心说理,双方心悦诚服,一场争斗就此消除了。</p><p class="ql-block">他的能干,还体现在一些人所不能的细节上。比如生产队的大车,更换车轴时,常常是四五个小伙子配合,不然抬不起来。然而,秦三贵经常是一个人就完成了,或许是他当过兵,体力好吧。他特别能受苦,夏天打麦时,晒了一天的麦子,碾了一遍后要翻场,日头非常暴,其他人都避到屋里乘凉,只有他经常顶着烈日,独自在场里翻麦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无可讳言的是,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秦三贵因为当过国民革命军,而长期遭受到不公正对待甚至残酷批斗。每次运动来了,都说他是国民党的残渣余孽,要他天天到大队写材料交待历史。秦三贵不识字,只好央求别人代笔写交待材料。他悲愤地说:国家都要亡了,我是一个军人,服从命令打日本是我的天职,要是打日本不对,这还有天理吗?我从老家洛南出来,一次都没有回去过,但是出身贫苦,你们随便调查。薄薄的几页交待材料,写满了他九死一生的抗战经历,让那些审查他的人目瞪口呆下不了台。加上众多村民一致证明秦三贵抗战有功,这就使得每次运动对他的批斗都搞成了虎头蛇尾,由开始时的声嘶力竭,到结束时的不了了之。看到坏人当道,英雄蒙难,善良的父老乡亲无不叹息:老天怎么就不睁眼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秦三贵总算摘下了那顶戴了二十多年的“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帽子。改革开放后秦三贵带领全家勤劳苦干,养牛、种地,日子越过越好,终于安渡了晚年。1989年农历五月二十七日,抗战英雄秦三贵溘然长逝,享年74岁。他长眠在了抗战时期自己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的后稷大地上,而没有回到家乡陕西省洛南县。</p><p class="ql-block">秦三贵虽然只有一子秦占克,但是孙辈有两男两女,重孙辈有四个男孩两个女孩。晚辈们先后成家立业,奋战在教育、税务、金融等各条战线上。大家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家族繁盛,足以告慰老人家在天之灵以及抗战初衷了。(秦云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