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好!<br> 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部六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特别推出“六省共读一本书”活动,我们共同为大家分享麦家、苏童、阿来、马家辉合著的《好好读书:名家给年轻人的读书课》。<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光荣与梦想》</b></h1> 今天,由山西省图书馆馆员闫丽蓉,为大家分享书中对经典著作《光荣与梦想》的导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不是一本书</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是一个时代</b></h1><br>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屈指可数的超级大国之一,是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国家之中,唯一一个不仅经济没有衰退,反而更加兴盛的国家。那么美国是如何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全球经济危机中一步步向前,成为如今的超级大国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去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中寻找。<br>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的40年断代史,勾画了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40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br> 《光荣与梦想》的开篇是从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说起。<br> 1929年到1933年发生的世界大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波及最广的世界经济危机。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后波及了全世界。<br> 当时美国的总统叫胡佛,在经济危机之下,胡佛政府无法支付一战老兵的抚恤金和补偿金,导致了“抚恤金事件”,也就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退伍军人想要马上拿到服役时该给却没给的薪资,但是被政府拒绝了,于是开始聚众闹事,最后导致军方介入而造成的流血事件。这批闹事的人叫作“退伍补偿金大军”。<br> 这支“退伍补偿金大军”影响了一批不久就在世界舞台上起重要作用的大人物——包括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乔治·巴顿、杜威·艾森豪威尔和爱德加·胡佛,还影响了1932年的总统大选。<br> 1933年的情人节,胡佛卸任总统。3月5日,罗斯福成了美国第32任总统,正式开启了他的总统生涯。上任三个月后,罗斯福废除了金本位制。美国经济开始逐渐缓和。在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他在美国小学生的心目中,比上帝还受人爱戴,而且就投票数来看,远远超过人们对上帝的期待。<br> 罗斯福执政期间,加大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出台了一系列法案,提高了劳动人民的地位,缓和了社会的矛盾,加快了美国工业的发展,使美国的中产阶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而在这个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世界都需要美国的产品,供应和产出出现了正向循环。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伤痕累累,而美国却从中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原因。<br> 罗斯福是高瞻远瞩的,他看得太远,超过了当时很多人的视野。和罗斯福相比,杜鲁门就显得平凡得多了,至少他不可能再获得比上帝更高的评价。如果罗斯福是应运而生,那么杜鲁门就是勤能补拙了。<br> 杜鲁门在任期间,经历了战胜纳粹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冷战开始、北约成立以及朝鲜战争的爆发等诸多世界大事。<br> 美国的自豪和自尊日渐衰落,民主党的连任却受到严重的阻碍。而此时,美国国内却正经历着一次周期性的道德败坏。出现了“五厘掮客”的恶名,即为他人谋取国家合同而从中获利5%的人。迫于压力,杜鲁门成立了总统委员会调查联邦政府贪腐问题。可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带领这个委员会。这场闹剧愈演愈烈,杜鲁门决定,自己将不再竞选总统。<br>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之后,共和党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胜利,艾森豪威尔时代来临。<br> 从1953年朝鲜停战到1957年秋的这段时间被称为“艾森豪威尔的假寐期”,美国人故步自封,然而苏联逐渐壮大,渐渐蚕食着美国。<br> 这是一个物欲横流、追求享受的年代,大众社会分崩离析、随波逐流、毫无个性、道德败坏,整个社会笼罩在无聊厌烦和恶俗的氛围当中。但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数目繁多,如中央吸尘器、乙烯基塑料地板、按键式电话、立体声调频收音机等。新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此时,“大萧条”早已渐行渐远。<br> 层出不穷的发明,道德败坏的社会,追求享受的年代,这就是真实的美国。曼彻斯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描写美国的生活,所带给我们的,不是美国的一个方面,而是它的多个方面。<br> 美国在这个时期已经显露出它超级强的影子,这多亏了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结束了朝鲜战争,且没有让美国陷入越战;坚定地维护美国利益;美国最终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取得了胜利,现在成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br> 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总统之后的大选,民主党的肯尼迪战胜了共和党的尼克松,现在看来,那是一场悲剧的开启。所谓盛极必衰,美国虽然没有走向衰落,内部却依旧问题重重。<br>艾森豪威尔卸任之后,肯尼迪接过了总统的大任。肯尼迪在任期间,进行了两次主要的政治行动,第一次是增兵越南,第二次就是他制订了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将人类送至月球的计划。在空间探索领域与苏联的竞争使得美国筋疲力尽,耗费了巨额的资金。<br> 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乘坐敞篷轿车驶过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迪利广场时,遭到枪击身亡。随后,林登·约翰逊在“空军1号”上宣誓接任总统之职。<br> 约翰逊总统将美国带入了越南战争的大泥潭中,美国人民迫切地需要有人将他们带出这种困境,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尼克松的头上。<br> 说到尼克松,大家一定会想到水门事件,水门事件轰动美国朝野内外,至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现在也常用“xx门”来代表政治丑闻。 <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 17px;"> 为什么水门事件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span><br></h1> 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br> 其实整个水门事件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在当时,水门事件并没有对大选产生影响,1972年,尼克松在大选中一路高唱凯歌,最终赢得大选。<br> 那么它是怎么演变成一件闻名世界的政治丑闻的呢?<br> 起初,水门事件并没有受到新闻媒体的过多关注,可是《华盛顿邮报》却发现,水门事件可能和白宫有关,并于10月10日宣称,水门窃听案是“白宫官员和支持总统连任委员会策划的大规模政治间谍和蓄意破坏行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民主党在深入调查此事时,牵扯出越来越多的人,最后,揪出了尼克松幕僚团队的人——迪安。<br> 更为致命的是,尼克松在白宫安装了一套自动录音系统的事被曝光,水门事件委员会要求尼克松交出有关的录音带和文件资料。<br> 最终,水门事件渐渐演变成为震惊朝野的宪政危机。1974年8月8日晚上,尼克松不得不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因丑闻而中途下台的总统。<br> 到这里,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就全部结束了。<br> 威廉·曼彻斯特用他独特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在这40年间,方方面面的演变,从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动乱,以及农场主、工人、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到美国人民的精神生活、阶层生活,甚至性观念、教育观念、音乐电影等,都进行了详尽且有趣的叙述。《光荣与梦想》可谓美国自罗斯福上台以来的社会百科全书。<br> 在他的描述下,我们认识了平庸无能的胡佛、传奇人物天才罗斯福、勤勉却姿态不高的杜鲁门、稚嫩的肯尼迪、守成有余的艾森豪威尔、有野心却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尼克松、“网红”将军麦克阿瑟等人。<br> 我们不禁想问,对于这个年轻的国家而言,光荣是什么,梦想又是什么?在这40多年间,美国经历了风风雨雨,各路人马热闹上场,吵闹下场,有过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最终都化成了这个民族的财富,推动这个民族不断向未来迈进。<br> 由山西省图书馆馆员张䶮,为大家分享阿来对经典著作《光荣与梦想》的解读。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用一种全面的眼光看待世界</b></h1><div><b><br></b></div><div><b><br></b></div>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的一本历史书。除了这本历史书,20世纪80年代我还读过另外一本书,就是写德国的《第三帝国的兴亡》。<br> 这两个国家都是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走向强盛,最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一胜一败,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我看完这两本书以后,觉得自己脑子里有了一种对历史全新的认识和看法。<br> 我们读《光荣与梦想》,可以看到——美国当时已经陷入经济萧条,积聚了很多社会问题。因为国家经济不好,退伍军人没有得到安置,底层很多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这些人都涌到城市里,国家又没有力量去救济他们。<br> 这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国家要调整政策,来解决这些老百姓的问题,就是所谓的社会问题。<br> 不同的利益集团,不同的党派,不同的人,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要实行这种种方案,就要先掌握国家权力。于是,他们开始竞选总统。而竞选总统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些社会问题做出回答。因为总统是要靠选民来投票的。<br> 民意影响高层政治,高层政治又会顺应民意来改善这个社会状况,这本书把这种政治互动写得很好。<br> 罗斯福总统上台,他把这些失业的人组织起来,国家给他们付工资,搞基础建设,修公路,现在很多时候化解诸多社会难题不也是通过大规模基建吗?这样,既建设了国家,又解决了失业人口的问题。<br> 这样的书是对社会全面的描写:既有站在中心舞台上的大人物,也有处在不起眼的角落里的小老百姓。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全面地理解美国那时的艺术是什么样子,科学是什么样子,工业、农业、旅游业是什么样子,各阶层人的想法,不同党派人的想法,当然也有阴谋,也有钩心斗角,但它不是历史的主调。<br> 历史进程中,人类每天都在增长的知识,我们每个人没有办法完全理解和接受,那我们该读什么书呢?<br> 我觉得是要学到好的思想方法,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果我们总是读话本历史小说,读演义体的历史书,阅读的内容都是关于后宫、皇帝、大臣、太监,那中国的历史是没有办法前进的。所以我觉得像《光荣与梦想》这种书,读了就可以知道当时美国社会的情况,它教会我们用一种比较全面的、丰富的、生动的历史观来看待世界。我们社会今天正在发生的变化,它都是历史前进的一个部分。<br> 现在的读书人,尤其是已经走上了社会、离开了学校的读书人,应该不再是以吸取知识为主,而是应该以学习方法、学习思想方法为主。因为我们将来还要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要学习面对新东西的思想方法与态度。现在我们要了解,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在我们写的不少历史书里往往找不到。因为很多历史书就是爱写皇帝、高官,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找找国外的书来看。因为那个时候,一百多年前,两百多年前,就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了,他们很用心地把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状况认真记下来了,用相机将中国社会的各种事物、人物拍下来了。而现代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需要我们有全面的历史观的时候了。所以我们读书的领域要扩大,会对我们有更多的帮助。不只是这本《光荣与梦想》,其他的也可以读一读。当然这本《光荣与梦想》也很好看,也有点像看外国的纪录片一样,是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丰富而且充满细节的呈现。<br>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读到,各大工厂的装配线夜以继日地转动,为苏联、英国、自由法国的军队和美国的武装人员提供装备,准备1944年的决战。连打字机工厂也在制造机关枪,汽车工厂在制造轰炸机;在康涅狄格州,伊戈尔·西科斯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生产直升机的装配线;同样是在康涅狄格州,斯特拉斯福德的工厂制造了6000架以上的海盗式战斗机。<br> 过去说打仗,都说前线战斗。但这本书是从制造兵器说起,我们读中国历史,过去的兵器——戈、矛、刀,也是从后勤部门制造出来的,而且也是要有技术发展,才能支撑这场战争。<br> 《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就可以把这种看历史的方法、观察历史的方法改正过来。在历史的进程中,好像看起来每一个人都微不足道,但是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人都有小的力量,小的力量汇聚成大的力量,就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会决定历史的方向。<br> 这本书的第一个关键词是立体,它是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一个单薄的皇宫。<br> 第二个是宽广。宽广不是说因为写的东西多就叫宽广,而是眼界的宽广。写历史不是把历史全着眼在几个人的身上,而是从其中看到了整个社会,还看到了历史的未知、未来。<br>欧洲古典哲学当中就有一个词叫作“历史的意志”,历史的意志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到一定时候是发挥作用的。早期美国人不想参战,但发展到后来,美国愿意投身于这场战争。照理说有些战争跟美国没什么关系,但后来美国确实加入了这场战争,而且美国的加入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决定了历史的方向。<br> 第三个是生动,有细节。像前文提到的那么多退伍军人都跑到城里,他们不是一来就冲进去,而是先在城里的公园里安营扎寨,住下来。他们都是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讲,随便一翻,就可以发现他们写小人物也写得很生动。<br> 查尔斯·施瓦布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小人物,这位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说,资本主义正在经受考验,西方文明前途如何,取决于这次考验的结果。他是一个小人物,但他说出了很多反响很大的话。《耶鲁评论》《哈泼斯月刊》《大西洋月刊》都登载了他的这篇文章。<br> 所以只要观点好,就会引起反响。查尔斯·施瓦布说出的话,一下子就被美国很多著名的杂志转载了,这就是反响。这本书是用具体事例,用细节来证明的。<br> 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我们的文学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