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风轻

<h3> 睡梦中被水声惊醒,看看时间,凌晨四点二十,立马思路清晰地意识到:我睡在租住的房子里,这水声是房顶下水管排水冲击地面的“哗哗”声,听来雨还不小。西安应该也下雨了,女儿今天上班该知道多穿件衣服带把伞吧?山西也应该下雨了,儿子今天在宿舍上网课应该没事。小儿子这周去学校忘带伞了,今天要冒雨去食堂打饭了,下周一定记得叮嘱他带一把伞备着。河南今天要下雨的话,老公在洞子里应该能上班,不碍事的。我一会起床去把那件运动服褂子穿上,儿子穿小的那双鞋放哪了呢,一会儿起来找出来穿上去上班,路上有水,那鞋防水还行,……唉!什么乱七八糟的要想这么多,可还是要继续比这想的还要多,有什么办法呢?从小到大,走过四季的雨,脑子里已经形成一种对雨的防犯意识的习惯了,追起原因可能是吃了雨太多亏才变得这么警惕的,至于脑海里那些写雨的诗词只是用来背的,下雨了一点儿也派不上用场,那些豪放的,温婉的,离愁的,浪漫的,只属于诗人自己欢乐自己忧,老百姓眼里的雨只是雨,地上流的只是水,该防的防,该用的用,只在心里祈祷能风调雨顺就好。</h3> <h3>  小时候怕雨,特别怕夏天的暴风雨,一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不管在哪都要拼命往家跑,那时候上学是跑学,没有伞也没有帽子,找不到屋檐躲雨就只有光头欻,每个孩子都练就了一身光脚飞奔的本领,弄湿了衣服和鞋不光要挨骂,还没得换,整感冒发烧了还得硬抗,最主要的是还要记得家里场上晒东西了要奔回去抢收,特别是收麦子的时候,抢场都要挣掉半条命。有时侯是收的麦捆在场上晒着,变天了,赶紧往堂屋里搬,麦捆都是大人背的大麦捆,搬不动也得搬,还要会搬,搬散伙了就挼到场上了,那正叫一个争分夺秒的拼命。有时候正铺了一大场麦子在场上晒着打了一半或没打,又要抢着捆又要抢着扫抢着往屋铲,恨不能长出三头六臂来,那时候邻里关系都好,帮忙的人也多,老老少少都能上战场,抢场激烈的堪比冲锋陷阵。至于打好的现成麦子晾晒任务就是孩子们的任务了,负责往出盘,负责用钯子哈,负责看鸡,负责收,不敢出差错,不敢离左右。新麦子要晒够七个太阳才能晒干装起来,有时候忙假都收假了,麦子还没晒干,家里是不准让孩子去上学的,孩子们都知道饭碗比上学重要多了。我父亲长年在外地工作,屋里就只有我娘们四个,我姐妹仨还小,那些年里,由于下雨,地里麦没有及时收回来在地里出过芽,割倒的麦在地里没有及时捆烂在地里过,麦捆淋了雨码在堂屋麦子烧烂过,场里的麦子让水冲走过,麦子没太阳晒有烂麦子还不上公粮为难过。耳边除了听到妈妈的骂声和哭声,还看见妈妈脸上的泪水,都是下雨惹的祸。这雨真是太害人了。</h3> <h3>  天有不测风云,人们无法与雨较量,只能靠防雨来尽量减少损失和伤害。在风雨洗理的过程中长大,遭的罪远不止这些。雨天上学,找个烂草帽戴上,再有一张化肥袋子里边拆出来的薄油纸披上就是最好的装备了,多半都是只有个草帽或只有一张破油纸,帽子之能顾个头,身上总会淋湿再自己暖干。油纸就投降一样高举两手左右捏个角,挽高裤子,一双鞋提在手上在耳边晃荡着跑快一点,让油纸在头顶飘起来遮住雨,像现在的蝙蝠侠在雨中穿行。最要命的是路上有一种铁线虫,一不小心就粘到脚上往肉里钻着吸血,听说要是钻进血管就浑身跑,是要命的,踩到了赶紧找石头或棍子刮走,马上就会被吸个红点子,害怕的要命。去学校要过小河过大河,老师或个别家长一拉一长串捞河,一个不小心就扑嗵到水里了,穿着湿衣服还要上一晌午课,踫上连阴雨,这样一天往返两趟上学,一整半个月,可遭罪了。最不喜欢下连阴雨上坡打叶子了,衣服湿的透透的,手脚泡的白花花的,穿个破草鞋不小心就被刺扎到脚,有一次一脚踏个蜂子包,吓得没命的跑,滚了好几丈远,让蜂子蛰了好几口,还把挎篮叶子倒完了,气的张嘴大声叫唤,还得打叶子,要不然回家猪没得吃。为了搞副业挣钱,冒雨择金银花,冒雨挖药材,一双脚被雨水泡多了,就有了顽固的脚气,奇痒难耐。那时候受了雨的罪,我们唱一首歌:天皇皇,地皇皇,不怨天,不怨地,不怨爹,不怨娘,只怨自己命不强。</h3> <h3>  自从有了收音机,再后来又有了电视机,知道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了,一些农事就能根据天气情况安排了,人就少受了很多罪,收麦子扯一张大油纸,雨来了一盖就没事了,但心里还是惧怕下雨。特别一下连阴雨就怯火。八五年发大水那夜,我们在铜塔沟看电影,摸过大河时,上面水头就下来了。第二天整个碥头溪一片汪洋,我大叔家被大水冲走了。整个田里都打黄露了的麦子全被沙埋了。八七年涨的大水使我们这通县公路全部冲毁,交通瘫痪近十年。亲眼目睹山顶的半边坡的泥石流涌下来,把我门前一抱粗的大槐树瞬间卷走,声音振耳欲聋,地动山摇。九七年七月整整下了一个月雨,一个月洪水没退,长江决堤,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灾,牺牲了多少热血青年。这些都是天灾,天意难违,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你能感受到国家的强大,能感受到大爱无疆,能感受到众志成城,能得到暖心的救助,冲毁的家乡却需要我们自己去恢复建设去改变模样。</h3> <h3> 现在人到中年,经历的风雨多了,对雨的态度便同风花雪月一样看的自然了,该来的总是要来的,该面对的也是逃僻不了的,喜欢苏轼的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再漫步在四季的雨中,还会去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情感,默念几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r>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r>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r>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br> 七八个星外天,两三点雨山前。<br>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br>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br>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br>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r>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br>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r>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br> 正所谓: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br> 而今听雨僧庐下。<br>  一路风雨走过,早己不畏风雨,祈祷年年风调雨顺,自己早已被风雨洗理成了那个自带风调雨顺的人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