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玉质花中王

北京牟牟

<p class="ql-block">  王玉梅老师是我表演艺术的导师,生活的榜样,为人处世的楷模,她的一生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梅香玉质花中王。</p><p class="ql-block"> 王玉梅老师和翟建平老师是我踏入艺术之路的引领和培育的恩师,1977年我18岁被翟老师在济南东郊公社王舍人庄小学考场外捡到的,我还是一个下乡不到一年的知青,因为从小家在部队,又住济南西郊辛庄地界,离城区远,从未看过话剧,对戏剧更是一窍不通,翟老师在学校的一个办公室里看到了我,劝我去考考试试,见那么多人围在教室门口我还以为大家都在闹着玩,没想到就这样被翟老师捡着去了山东省话剧团。所以他就是我的人生启蒙导师。</p><p class="ql-block"> 在院里第一次见到王玉梅老师,她笑容可掬主动招呼我:“你是小牟吧,听你翟老师说 你声音好,歌唱的好”我看到她气质那么好,说话那么亲切,才知道这就是王玉梅老师,是翟老师的爱人,我好幸运遇到了师娘…我真没想到我有那么大的福报,不到19岁啊,我的老师和师娘是最让我尊敬的的人,老天真是太垂爱我了。</p> <p class="ql-block">  1978年我参加的第一部话剧就是《决战》 角色梅梅是个很讨观众喜欢的人物,翟建平老师是编剧,在创作期间经常到我们宿舍去讲故事,我们宿舍的孩子们每次都会听出了神,经常被感动的流泪,而我有幸的扮演了梅梅。汇报演出很轰动,并受到好评,记得在一次演出结束后,王玉梅老师非常耐心的跟我说“梅梅出到生人家,要有拘谨感和怯生感,要用动作来表现,比如手紧张的拽衣角,四肢要僵直些…还有爸爸去世前让梅梅唱一首歌“野马河湾过了几道弯…舞台这么大,离观众这么远,光靠声音观众是看不到你的眼泪的,如果你忍着,再忍着,别让爸爸看到你哭,就是有泪也要往肚子里咽,如果流泪了,也要用手偷偷的擦,别让爸爸看见”就这几句话一下子让我抓住了角色的性格,王老师对表演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 ,获益匪浅。那年我不到二十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3年,我在王玉梅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电影《内当家》的拍摄,扮演李秋兰的年轻时代。而扮演李秋兰的正是王玉梅老师。</p><p class="ql-block"> 原定的角色是演员丛珊,因为她在法国回不来,所以解急,就在山东找一个人,王玉梅老师推荐了我,戏不多,三场戏,但是非常重要。那时候我和王老师住对门是邻居,王老师的儿子翟晓菲带着赵福余来到我家,然后由赵福余带着我去剧组。</p><p class="ql-block"> 剧组在山东栖霞已经组建,我先到烟台见到导演滕进贤,他很温和,试完戏,就赶往栖霞,住进了栖霞县招待所。见到王玉梅老师后她带我认识了剧组的很多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高保成 黄守凯等等…,因为王老师戏多很忙,我只能在拍摄现场见到她,王老师扮演的李秋兰,是电影中的女一号,戏特别多,因为先抢拍其他老演员的戏,所以我在剧组等了两个月,三场戏,台词背的滚瓜熟,就等着拍完就回去了,可这两个月好难熬,但是也是我了解电影拍摄和学习的最好课堂,每天去片场看王老师拍戏.非常佩服她的认真,王老师对角色的把握非常到位,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设计的,准确到位 ,就一个依在门框边剥蒜边对话的动作就要练上好几遍,把设计好的动作生活化,可见王老师用心琢磨的功夫了得。她把生活的积累融入表演中,再准确的把角色体现出来,王老师不放过一点一滴的瑕疵。她在每次创作中,从舞台到银幕对角色的创造都是独特的。</p><p class="ql-block"> 该我进片场了,夜景,晚上十点多,我准备好了,可现场还在在不停的变化,灯烤得炽热,心跳加速,越是想静下来越是静不了,咽炎犯了,咳嗽头疼,脸涨得通红,第一次拍电影啊,哪懂啊,戏不按照顺序,按机位拍,完全打乱了以往学过的表演,一场激情戏不连贯,对于初次的我来说的却乱了,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却也累了,谁陪着你这个电影圈不知名的小演员在这儿练啊,不耐烦了,特别是摄影师,心疼胶片,现在知道片比了,那时候哪知道开机一秒钱就没了,摄影师烦了,我更找不到北了。等待两个多月第一次拍摄就以失败告终。</p><p class="ql-block"> 我很乱,也很委屈,就找王玉梅老师说,我不适合拍电影,王老师你跟导演说说换一个人吧。</p><p class="ql-block"> 王玉梅老师笑了,她很耐心的跟我说:"谁都有第一次,你别着急啊”。我说“王老师我只适合演话剧,电影演不了,动作不连贯,情绪接不上~”王老师随后去找导演了,问明情况跟我说 “明天拍你戏,我跟你去…”王老师每天拍戏好不容易能休息一天,因为我又歇不了了,我又难过又感动。</p><p class="ql-block"> 片场很热,屋里大灯烤着,脸上的汗直流,王老师给我扇着扇子,非常耐心贴着我的耳朵悄悄的跟我说要注意什么,导演说这个镜头演员眼睛里要有眼泪 ,天哪,太糟糕了,怎么也哭出不来,王老师说来喝点水 ,王老师很心疼我, 给我递水过来,小声地跟我说“情绪是对的,别着急,你盯着一个地方看,别眨眼,保持好情绪,一直看……我按照王老师指引,1秒2秒3秒…</p><p class="ql-block">导演一声“开始”我的眼泪夺眶而出…</p><p class="ql-block">导演喊“停,过了” 我下意识的跑到王老师跟前,扶在她肩上真的哭了,王老师轻轻的拍了拍我的背,安慰我说“挺好的 挺好的”</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对王玉梅老师有了更进一步了解,她对年轻演员耐心温柔,好有爱啊,就像一个母亲慈祥暖心。</p> <p class="ql-block">  王玉梅老师是严师也是慈母。</p><p class="ql-block"> 1984年春节,在部队大院长大的我,要离开父母第一次在我的小家里过年了,栖霞的一个妹妹邱淑琴来我家一起过年 ,那时我和王玉梅老师是邻居,大年初一到王玉梅老师家拜年,我跟王老师说,拜完年,我去市场买馒头, 王玉梅老师笑了,她说:傻孩子,大年初一谁还买馒头啊,你自己年前没买啊”说心里话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年,还真不知道提前准备,以为有市场哪里都有卖的,所以没想到,到了市场都关着门不营业。</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里真是很尴尬,家里来客人过年,大年初一就断粮了…正在家想办法呢,有人敲门 ,打开门竟然是王老师,她手里端着盆,上面盖着洁白的蒸布,她说,“我就知道你买不到,我今年蒸的多,给你”盆里装着十几个精致的馒头和豆沙包,那都是她自己蒸的,说句心里话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感动的不知说啥好,1984年的春节每每想起,都垂涎欲滴,那馒头和豆沙包咋就这么香呢…好想念王老师</p><p class="ql-block"> 和王玉梅老师做邻居非常荣幸,经常去串门,有时还去蹭饭,王老师面食做得好, 翟老师做菜做的好,到现在我的西红柿炒鸡蛋还是翟老师教的。他们把对生活的爱都融入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在他们家经常听翟老师和王老师的对话,听他们就艺术作品和创作的交流,就像我们深处在一个温馨的艺术沙龙里,难怪翟晓菲十几岁能写剧本,在家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真是胜读十年书啊。</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王玉梅老师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去日本访问,我把在日本的同学引荐给她,她们有很好的交流,我同学回中国说,她很激动见到了那么多中国的电影艺术家,很多都是她小时候崇拜的人。可见王老师大事小事都尽心尽力。</p> <p class="ql-block">  1992年,山东省话剧院又招进了一批学员,我有幸成为学员班的老师,和王玉梅等老师带班授课,又见王玉梅老师对年轻孩子的严格教育与慈爱关怀,她的家里也常常聚集孩子们,就像当年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  1996 年我离开山东省话剧团,前往北京,没过几年翟老师和王老师就在青岛定居了,我们经常有电话联系,还去青岛看过他们,翟老师身体不是很好,但他依然睿智,气质儒雅</p><p class="ql-block"> 2003年在北京又见到了翟建平和王玉梅老师,我做为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的编导采访翟建平老师,谈剧作《迎春花》的创作,王玉梅老师静静的坐在边上 ,采访完后,我们一起去的同事张西义是参加越战立过二等功的,见到王玉梅老师,激动地叫她梁妈妈,他们手拉着手那个亲啊,他说“王玉梅老师扮演的梁妈妈给了我们感动与力量,王老师就是我们的妈…”工作完毕,王玉梅老师把我拉到她和翟老师中间,拍下了这张那么温馨珍贵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在艺术的百花丛中,王老师的艺术之花开的奇葩而艳丽,她是我心中的花中之王。</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一听说翟老师和王老师来了,我们同学都会相约去看望他们…</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见到王老师,是在青岛他们的家里,翟建平老师去世了,我从北京前往送行,在列车上一路泪水相伴,当见到王老师她神情憔悴万分时,心疼之至,有千言万语说不出,泪洒灵堂…</p><p class="ql-block"> 不出几天,我爸爸也走了,爸爸和翟老师都属羊是同龄人…</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想去看望王玉梅老师,因她病重不便探视~今天惊闻王玉梅老师仙逝,痛之又痛 ,恩重如山,今生永念,来世还要一起走。</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翟建平老师和王玉梅老师 ,我爱你们!</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我们相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