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与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 题纪:文章这个命题是在发表之前临时更改的。文章原题目是《改变人生的一件小事》,因文章内容与命题不致,故认为不好。后又考虑到民间有“人生的命运与人的官运”之说,又将文章的题目暂定为《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件小事》,又感到不妥,因为命运一词,是并列式的两个词语。且每个人的一生命运与结局是个不等式,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各种因素的影响,故又将文章命题为《人的命运》。这样仅限于对某一事情的发生与事情发展的结局给于叙述,有一定局限性,不作为人生命运结果的定性。是否妥当,望读者给予指导。</p> <p class="ql-block"> 我至今仍记得父亲生前曾讲过的一件小事。他讲的是他在部队服役期间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件事。这也让我终生铭记在心,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干干静静做事,清清白白做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每个战士每月仅有六元津贴。有个小战士每月都会将节省下来的钱定期存在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隅一个银行的网点上。时间久了,银行网点上的工作人员都和小战士熟悉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连队班长检查内务,发现寝室的地上有个存柝,就捡了起来。随后他到银行的网点上支取现金。那天银行的网点上有位女同志当班,借故没有让他支取,并尾随观查班长是那个部队的战士。后来那名小战士向连队反映了丢失存柝这件事。连队领导很重视,组织人员展开调查,银行的那位女工作人员到部队指认了班长的行为,并说明因持柝人与实际存款人不符,故没有让班长支取现金的事情经过。班长受到了纪律处分,团部并将此事记入个人档案。</p> <p class="ql-block"> 期役期满,班长得知自己将退伍的消息,即找到在团部任干事的老乡,并下跪肯请他将其个人人事档案中那不光彩的一页给予删除掉,便于日后回到地方好安排工作。那位干事念及老乡和战友之情,隐去了档案中的那一页。上述这一情节是在若干年后,父亲在一次战友的聚会中,那位干事问我父亲班长如今生活的怎样时,才透漏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父亲曾挽惜的说到“班长其它方面表现及条件都很好,有文化,入伍时又是个党员,家庭出身也好,在部队军事素质过硬,如不发生那件事,可以说前途无法估量。然而确为了一时之贪念和私欲没有把控好自己的行为,毁了他一生的锦绣前程。是自己把自己看轻了,自已把自己给毁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同时感叹到“解放初期国家是多么需要有文化,有政治背景的年轻人呀!所以说干部能力大小,不能在经济上和生活作风上犯错误。”同时,父亲他又讲到假如那个小战士没有定期存钱的习惯,不发生存柝丢失那件事;假如银行的那位女工作人员原则性不强或那天她不当班。那么班长的人生结局又会怎样?假如、假如,然而現实生活中没有假如,即咱老百姓说的那“没有卖后悔药的”。故人生如同搏艺,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所以人在生活中不能迷失本性,本性即所谓的良心,眼起金光雾、财迷心窍、利令智昏、鬼使神差,即自已不能主导自己的行为,其实质是不自在,故自在,即自己能正确的主导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不会做出有违常理的事情,话又说远了。</p> <p class="ql-block"> 当然存柝丢失是诱发事件的起因,关键在于人要自制能力。即任何时侯不能放松警惕,不能因诱惑或失去监督而放任自已的行为,因而迷失心性。父亲曾多次讲到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人们也常说“好事不出门,赖事传千里”。我已临近“花甲”之年,也俗称望棺之年。回想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勤勤恳恳,谨慎从事,虽没有建丰功伟业,然而自感问心无心愧,决不能因为年龄大了,而放松对自己制约。从而依老买老,不自重、自律,自己毁了名誉。失去做人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将近三年了,每每想起父亲生前的教诲则会令人肃然起敬。父亲在生活中言传身教于我如何做人。同时受组织培养教育多年才成就了我今天的业绩,如果将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做以比较的化。我则测重于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可能让人受益终身,然而精神财富不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重要的是能引导一个家庭兴旺持久地法宝。</p> <p class="ql-block">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是说河南省林州市(过去曾名林县)。在上个世纪中叶物资极度匮乏时修建“引彰入林”红旗渠时,民工在工地使用废旧炸药箱,用来疗放个人物品。工地指挥部规定每人限购一个旧炸药箱,且做价6元人民币。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有的爆炸物品,建筑材料,施工設备等没有岀現任何差错。也许有人会说,那个时代人的觉悟高。我则不那样认为,我认为是一个时代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严积的制度与科学管理水平。才造就了红旗渠,同时塑造了“红旗渠精神”,而这种精神营响着几代林州人。从改革开放之初,三十万林州工匠出太行从事建筑施工;到首创全国首个流动党支部以加强党性教育、牢記党员义务。到如今红旗渠成为“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而“红旗渠精神”弥久逾新。同时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玩强拼搏,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途中发挥着不可抹灭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老子李耳在其所著《道德经》一文中讲到“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朝。”父亲也曾讲过“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官久自富。”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都说明任何事情有个发展过程。也正因为如此,我认为不能放松对自己世界性与人生观的改造。以上算作个人的日常修行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家乡的老君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