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之旅,敦煌之印象

乐游

<p class="ql-block">  旅行:不去前总是心心念念,回来后总是念念不忘,这就是旅行的感受。2021年大西北的六省我几乎游了一遍(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除新疆之前游过)印象最深的是甘肃省敦煌市的"莫高窟",堪称沙漠中的艺术宝库,以及鸣沙山永不干涸的月牙泉,堪称"第一泉",一窟一泉她们究竟有多少魅力,吸引无数的中外游人纷至沓来,游览参观,答案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的名城重镇。在历史上,它是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欧洲的唯一通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古老文明的汇流地,也是西域民族集散的大舞台,充满了异域风情和古老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尘封在历史中的"莫高窟",被称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和"艺术与信仰"的精神绿洲,是绝大多数旅行者造访敦煌的最大理由,莫高窟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因为这里蕴藏着深厚的悠久历史,辉煌的灿烂文化,极高的艺术成就,虔诚的信仰,被誉为"一生必来一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266年,历经北梁,北魏,西魏,北周,从隋朝到元朝营造了12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着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是地球上最大的古代美术博物馆。在莫高窟323窟的北壁,有最早的张骞出使西域的壁画,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派张骞,穿越大漠去联系西迁东亚的大悦之人,希望能够说服大悦之人共同对抗匈奴。张骞的两次西行虽然没有实现汉武帝的初衷,但他15年生死卓绝的奔波,踩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原为四层,晚唐(874一879)年间建造五层,宋初(966)重建,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巳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闻名遐迩,成了西北旅游中的热门景点,但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洞窟开放大体为40个,一般情况下只安排最精华的10个特窟,并配有专职的讲解员游览参观。</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瞩目的是第96号窟的一尊北大佛像,通高达35,2米,是莫高窟第一弥勒大佛。据介绍:北大像建于延载二年(公元695年)由灵隐禅师与居士阴祖共造。</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尊在158号洞窟中的卧佛泥塑像,也很受游客们的观赏,并认真吟听讲解员的精彩介绍,卧佛长达15,8米,造型优美,神态安祥,表示的是佛祖释迦摩尼涅槃(即为解脱轮回,跳出生死的一种境界,多数人将其理解为圆寂)时候的样子,卧佛身后的画像,画的是释迦摩尼的弟子们看到佛祖涅槃时的不同状态。</p> <p class="ql-block">  石窟壁画更是富丽多彩,每幅壁画都蕴含着佛经的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0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原现,雄伟瑰丽。它不仅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更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p> <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们的知慧和结晶,在欣赏这宏伟艺术杰作时,我在心里向那些创造出那些奇迹的工匠们道一声:"谢谢!不容易"。正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那些漆黑的洞窟里,默默无闻地工作,精益求精地创作,才做出了那些当时不起眼,不值得一提的,而今却是举世闻名的文化瑰宝,他们当之无愧地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划出了浓重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游完莫高窟后巳是中午,午饭后我们就前往月牙泉,它位于敦煌南6公里的鸣沙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四大鸣沙山之一,景区内沙峰起伏,每当刮起风,沙子就顺坡滑落,便会发出轰呜般的声音,由此,称为"沙岭青鸣"。</p><p class="ql-block"> 走进沙漠之中的鸣沙山,迎面看见金黄色的沙子堆滿了山丘,巍然耸立,连绵起伏,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金光闪闪,灿烂辉煌,犹如进入沙漠天地,金色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一队队的驼队向鸣沙山走去,它是沙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从古代丝绸之路上就成了沙漠之舟,是沙漠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今,在沙漠旅行中,骆驼同样也是一大特色,缺一不可。骆驼场在鸣沙山脚下,成群的骆驼每头都有一个编号,我看到的编号已在1千多号了。来到这里的游客都想骑一骑骆驼的乐趣,然后再往鸣沙山游一圈亲身体验”古代丝绸之路"的感受。骆驼队满五人为一组,每人100元一头,接着排起长长的驼队一队接一队,场景非常壮现。</p> <p class="ql-block">  骑上骆驼在鸣沙山绕了一圈又返回到原地,然后我们徒步向月牙泉进发。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长360米,宽30~40米,因其形酷似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称"药泉",一度被讹传"渥洼池",清代正明"月牙泉"。千百年,沙山环泉而不被掩埋,地处干旱沙漠而不浊不涸,实属罕见。泉内星草含芒,铁鱼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风光十分优美。</p> <p class="ql-block">  月牙泉其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由于月牙泉边巳建起了亭台楼榭,再加上起伏的沙山,清澈的泉水,灿烂的夕阳,景致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来泉边漫步,都会被驰怀神往,避思万千,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p><p class="ql-block"> 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当地有个故事:从前,这里既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拜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p><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寺庙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了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化成一湾清泉,术士变成一块黑色的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的,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佛祖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难辩故事的真假,也许是一个传说吧!此刻不仅让我想起了月牙阁上"鸣不虚传"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细细领悟其含义。"名","鸣",两个字虽然不同,但"名声","呜沙"意思相同。鸣沙山~月牙泉,她积淀的悠久历史,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7月的夏季黄昏,鸣沙山的日落奇观非常漂亮,这是来鸣沙山不可错过的景致。导游是当地非常友善,当晚又住宿在敦煌,时间安排比较宽松。西北时差比内地晚2个小时,随着西阳的陨落我们便开始登山。</p><p class="ql-block"> 登沙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又软又滑的沙子上行走,住往会上走一步下滑二步。为登山团队中的游客事前都做了准备,有的租用农田靴,有的租用塑料滑盆(在下滑用)有的爬沙梯。我因有新疆库木塔格沙漠中的经历,这次是赤脚爬山,把鞋子装进包内,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登上了山顶。</p> <p class="ql-block">  登上山顶,那一道道沙峰似如大海中的波浪,气势磅礴,美丽壮观。细看山坡上的沙浪,如轻波荡漾的涟漪,时而湍急,时而潺缓,时而那沙山下的一泓清泉,让人赏心悦目,心境自明,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好惬意!</p> <p class="ql-block">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所写,他赞美的是宁夏中卫沙坡头,既有江南的秀美景色,又不乏北国大漠风光之雄奇,集广袤的沙漠,波涛汹涌的黄河,挺拔的高山,苍翠的绿洲于一体景观奇特。我相信如果在今天看了鸣沙山的日落会写出更加灿烂的诗篇。因为鸣沙山除了拥有辽阔的视野和完美的沙脊曲线外,还有沙泉共存的奇妙景观。</p><p class="ql-block"> 是啊!日落西沉,俯瞰太阳和月牙泉构成了一幅壮美的大漠日落画卷!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山坡上传来了一阵驼铃叮咚响,原来是驼队下山回营地了,~仿佛我们听到了蒋大为《天边的骆驼》歌声,"驼铃声声响是它心中欢乐的歌~驼铃叮咚响给人们带来好生活"~随着驼铃渐渐地远去,我们也该下山结束了愉快的游程。</p> <p class="ql-block">  注:因莫高窟内部禁拍,部分图片和景点文字介绍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谢谢浏览,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