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中央公园

Gala

<p>疫情中不知不觉已过了三个年头,星期天我们去曼哈顿中央公园走走。中央公园位于曼哈顿中北部,南启59街,北至110街,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0.8公里,面积约341公顷,是纽约市最大的都会公园。公园最早于1857年開放,后经数十年的设计开拓,现内有几个人工湖,兩个滑冰场,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有漫长的步行道,有多处草地,还有儿童游乐园。园内树木水草丰美茂盛,是很多鸟类的栖息地。中央公园是一块充满富贵吉祥的宝地,它的东面为第五大道,沿街的公寓楼是纽约最贵最时尚的住宅区,一套公寓动徹上千万美元,宋美龄最后的年月就安居于此。中央公园也是纽约的文化中心,它的东边有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西边有自然博物馆,还有林肯艺术中心。林肯艺术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艺术会场,是纽约古典音乐界的中心,是所有艺术家憧憬的舞台,它由剧院、歌剧院、音乐厅、室外音乐厅组成。公园南边两条街上就是卡内基音乐厅,它由慈善家卡内基出资建于1890年,是美国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界的标志性建筑。另外还有“广场酒店”(The Plaza),它是美国最著名最豪华的酒店之一,于1907年10月1日开业,无数的电影里都有它的声影。中央公园就是镶在曼哈顿岛上的一块翡翠,既珠光宝气又文脉灵动。</p> <p>曼哈顿的中央公园</p> <p>高楼如林的曼哈顿</p> <p>卡内基音乐厅</p> <p>豪华的广场酒店</p> <p>我们坐地铁到57街下来,路过卡内基大厅,墙上的广告栏里已经展示着从四月底到六月初的音乐会广告,疫情之下会有多少观众?我怀疑,起码我还不敢冒这个风险。走在7大道上抬头忽见一束碧蓝色的光芒直冲云霄,哇!是一幢新建的高楼!那幽幽的蓝光来自现代风格的玻璃墙。整幢楼从侧面看去薄薄的,就象一把带齿的西歺刀。再向西边看,又是一高幢,那逼仄突兀的高度,让我不自觉地抓住头上的帽子,生怕它掉下来。没想到才几年时间,在这寸金寸土的57街,竟然长出了这么两个高个子。到公园里应该看得更清楚,我们不觉加快步伐。</p> <p>疫情中乘坐纽约地铁</p> <p>卡内基音乐厅的广告栏</p> <p>“西歺刀”大楼</p> <p>中央公园大楼</p> <p>看见公园入口处那些打扮亮丽等待拉客的马车了,还是那样特别的装扮,正如狄更斯笔下行走在伦敦狭窄街道上的马车,非常古典。公园里人不少,环园道路上有骑自行车的,跑步的,登滑板车的,骑载人三轮车的,当然,最神气的就数坐马车的了。我们沿着中间一条道往里走。</p> <p>拉客的马车</p> <p>纽约的春天来得晚,四月底才春意盎然,樱花开了,各种树枝上开始冒出如烟似雾,轻柔如纱的新芽。走到一处开阔的地方,我们迫不及待地向南望去,只见天空中耸立着几条蓝色长条,像巨形的烟囱,也像孙大圣的金箍棒,或者神话中的倚天剑,巍峨挺拔,全是新盖起来的大楼!看着这陌生的天际线剪影,我们惊叹不已,我们刚才在街上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二!赶快上网查找,看到这样的字句:“2019可能是纽约市新摩天大楼最活跃的一年,有16座超过500英尺(152.4米)的高楼将于这一年完工。” 而其中有六幢就建在靠近中央公园南边的街区,这些大厦都是公寓楼而非办公楼。那座我称为西歺刀的,高1428英尺(435.25米),2020年刚完成,它的公寓房卖价每平方米53000美元。而西边的那座叫“中央公园大厦”,高1550英尺,(472.44米)完成于2021年12月30日。这些直冲云霄的公寓大楼是金钱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近些年来发明了更结实的水泥、更快更高效的电梯以及更成熟的电脑建模系统,使开发商能够在占地面积更小的工地上建立更高的建筑。而海外资金的涌入,特别是俄罗斯的大款们和中国的富豪们对豪华公寓楼的投资热潮,加上纽约市宽松的城市规化政策,都鼓励开发商把楼建得更高。看着那些高耸入云的楼层,我但愿那些住在琼楼玉宇中的富人们,不要有“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或者“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凄凉!</p> <p>自娱自乐的小乐队</p> <p>人们都说曼哈顿岛是一大块坚硬的岩石,所以在它上面才可能盖这么多摩天大楼,中央公园印证了这个说法。公园里到处可以看见突起的岩石,大的岩石如一座座假山,这可是“真山”,把公园分隔成一片片引人入胜的天地。有的岩石小如牛羊,伏臥草丛中,形态可爱,有的像一只巨大的石龟……,那岩石中一定含有矿物质,在阳光下能见星星点点熠熠发光。</p> <p>在石山下美美地睡一觉。</p> <p>以“西歺刀”为重心</p> <p>我们走至画廊道(the Mall),名字缘于夏天路两侧的榆树枝桠相拱,形成一长条綠色天穹,就象露天的迎客走廊。它又叫文艺走廊,因为道两旁立着十多座诗人或作家的雕像。现在季节还早了点,枝头依然萧疏。道上摆着几处画摊,有的卖画人本人即是画家,走过一处,见一个儒雅的中年男子正神情淡定地向过路客介绍着自己的画,他的手不停地翻着那一厚沓涂满了色彩的画布。过去这条道两旁有很多坐在小凳子上的画家,专门替游人画肖像,五美元一张,他们在周围摆些自己的作品,有名演员的肖像,有漫画的展品,夸大脸部的某一部分,比如大鼻子、大下巴,大嘴巴等,就像哈哈镜中出现的模样,让人看了禁不住莞尔一笑。现在可看不到几位了,可能是受疫情影响吧。这些画家从世界各地漂泊过来,靠此谋生。记得1991年曼哈顿曾发生过一个悲剧,一位从上海来的34岁的画家林凌,深夜在中央公园附近的街上摆摊卖画时,被一伙黑人青年挑衅侮辱,那些小混混向他们扔鸡骨头,林凌的夫人气得把一杯水泼向他们,林先生也站起来,要他们离开。其中一个走开了,可几分钟后他却拿了一把手槍走回来,对着林的胸部开了一枪。林当场喋血倒地身亡。此事在世界日报上发表,让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海外留学生们唏嘘不已。据当时一个新闻记者的报道,“过去 5 年(八十年代中期)在纽约地区有数十名——也许是数百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他们离开中国,希望到纽约来学习艺术并发挥自己的艺术才华。这些街头艺术家中有许多是训练有素的画家、雕塑家和艺术学生,白天他们学习,晚上他们就到百老汇附近的街道摆摊,替游客画像赚钱。由于他们没有在街上摆摊需要的执照,只能在夜晚11点等大多数警察下班后才去摆。这些可怜的艺术家在充满危险的街道上勉强生存,骚扰是家常便饭,”“为了生活在纽约,我们必须在危险中冒险,”一位非法工作的艺术家说。警方也承认:“如果发生犯罪,这些艺术家不会报警。” 因为警察会在办案的同时,也给受害的艺术家递上一张罚单,“无照摆摊”,甚至会没收他们的画具。林凌1985年来到纽约,就读于视觉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他还在SoHo 画廊举办了他的第一次单人展览,同年他获得了 Pollock Krasner 基金会的 12,000 美元资助,正当他欲振翅高飞时,却不料折羽死在一个小混混手里,真令人扼腕。纽约啊纽约,你既是艺术的殿堂也是暴力的地狱。不禁想起“北京人在纽约”每集片头都有的那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p> <p>还未绿树成荫的廊道</p> <p>跟诗人合个影</p> <p>疫情中立起的女权运动先驱像</p> <p>画廊道上的卖画摊</p> <p>一位画家正坐在小凳上为游客画肖像</p> <p>在艺术走廊里,我们看到</p><p>一位黑人艺术家在吹萨克斯风,灰白色的头发在帽沿下隐隐颤动,那悠扬婉转的旋律如诉如怨,让人想到“老黑奴”那首歌。再往前去是几个黑人青年表演翻跟斗,业余水平罢了,倒是那位解说员的喇叭声震林木,给游人带来一点热闹喧嚣。</p> <p>坐在长椅上休息的游客们观看黑人小伙们表演</p> <p>再往北就到了贝赛斯达平台(Bethesta Terrace)及贝赛斯达喷水池。贝塞斯达平台有两层,上层是马车圆环路,下层是一个美仑美奐的拱廊,由14000块彩釉砖镶嵌而成。从平台上层望去,只见圆形的喷水池中心站立着双翅张开的“众水天使”,在她的脚下一层,环着代表自律、纯洁、健康、和平的四位天使。“众水天使”一手拿代表纯洁的百合花,一只手伸向水池,意喻赋于这水能治百病的神力。这里借鉴了圣经里的一个故事:在耶路撒冷的狮门附近,那里有一处叫贝赛斯达的泉水。有一天耶稣基督路过那里,看到一个瘫痪之人躺在地上一块垫子上。耶稣关切地问他:“你想好吗?”那可怜人答道他已经瘫了38年,没人愿意帮他。于是耶稣说:“起来,背着你的垫子走吧。”这个瘫痪人果然能站起来走了。这个故事于1868年被一个名叫爱玛·斯特宾的女艺术家借鉴到中央公园,她设计了这个贝赛达斯水池,用五年时间完成了这座塑像,让她成为当时纽约市第一位接受公共委任的女艺术家。看着那栩栩如生的美丽天使,我多么希望她脚下满池的清水就是那能治百病的圣水,救我蒼生出瘟疫。</p> <p>站在贝赛斯达平台上远眺贝赛斯达喷水池</p> <p>贝赛斯达平台下层的拱廊(网络截图)</p> <p>这位音乐家演奏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让我们惊诧不已。</p> <p>“众水天使”塑像</p> <p>再向前就是一个湖,水上飘着几叶小舟,舟上的人悠闲地荡着双槳,不禁想起了中学时期昆明的翠湖、大观楼。岸边一块石岩上蹲着一位女孩,正拿手机给她的狗狗拍照呢,看来她也想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时刻为狗狗留下一张倩影。纽约的很多年青人都养宠物作伴,特别在这疫情之中,情意更浓。</p> <p>湖上荡舟</p> <p>给狗狗留一张倩影</p> <p>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弓桥(Bow Bridge),这是中央公园36座桥与拱门中最长的一座,长18米,跨度27米,真像一把漂亮的琴弓,横搁在水面上,湖是琴杆,潺潺的流水就是弦,小船的拨水声,鸭子的凫水声就是那奏出来的音乐,只不知这弓的主人是何方圣贤?这座1862年建造的铸铁桥是美国第二座最老的铁桥,它不只坚硬,更具柔软,多少年来,无论在银幕上还是在现实中,它是许多浪漫爱情的发生地,情侣们最想往的约会点,它成就了数不清的“人约黄昏后”,见证了道不尽的海誓山盟,就像“天仙配”中的那棵老榆树,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爱之桥”。可惜我们身在桥上时还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只顾着看水里的鸭子和西边美仑美奂的楼房了。</p> <p>我们随意地在小径上走着,走到绵羊草地 (Sheep Meadow)了,只见草坪上铺着各色各样的垫子,毯子,人们一群一群地或围坐在垫子上聊着、吃着,笑着,或闭上眼睛躺着晒太阳,孩子们和狗狗玩得最欢,厚厚的草地任他们打滚跳跃,大家都在尽情享受这花红草绿阳光温暖的春日。从这里向南看到的摩天大楼剪影最清楚,可不管怎么看,我都觉得不顺眼,你觉得呢?</p> <p>你喜欢这个剪影吗?</p> <p>还是喜欢这个剪影?</p> <p>我们找到中央公园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爱丽丝梦游仙境》。这座大型青铜雕塑位于温室水北端的露台上,是1959年一位慈善家为了纪念他死去的妻子而委托雕塑家何塞·德·克里夫特(José de Creeft)塑造的。这个孩子们最爱的童话故事被生动地表现出来,爱丽丝和她的小猫黛娜坐在一个巨大的蘑菇上,周围环绕着她的仙境朋友:柴郡猫、疯帽子、睡鼠和白兔。孩子们像猴子一样在雕塑上攀爬,这是当时设计时就考虑到的,让孩子们也加入这个难得的聚会,跟心中的偶像一齐梦游。</p> <p>南边的剪影,像一个个大烟囱。</p> <p>东边的剪影,多么古典高雅。</p> <p>我们穿过草地,往东南方向去寻找那座有名的盖普斯托小桥(Gapstow Bridge),就在小湖(the Pond)上。这座弓型的石桥建于1895年,它俊俏的身姿与周围的绿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湖水轻盈恬静,水波粼粼,背景是那些富丽豪华的曼哈顿摩天大楼,真个是:綠染半弓月,波吞云霄楼。多年来这娇羞的小家碧玉名不让弓桥,也是中央公园的标志,很多电影中都有她的身影,画家们也对她情有独钟,春夏秋冬对着她画个不停。</p><p>我们在公园里游荡了三四个小时,才逛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部分留待下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