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9月22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是我们当年杭州赴内蒙知青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br /> 四十五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71年9月22日,我们这些还未完成学业的青年在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热潮中,背起行囊,告别父母,离开家乡,来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北部边陲内蒙古屯垦戍边,接受再教育,经受反修防修的考验,磨去手上一层皮,炼就一颗红心……<br /> 南国的七月,骄阳似火,我和家人携孙女踏上了重返内蒙古我生活工作了42年的第二故乡。有生之年再次回到我的青春出发地牧羊海牧场,探访久违的当年连队和战友,将目睹的一切和我的心境、感悟、思索以纪念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7月20日应同学、战友凌金亮相约,我于下午13.30启程,乘坐二连浩特至包头的丅4204次快车,于当日17.29分到达乌兰察布市集宁下车入住宾馆准备第二天早晨乘座7.21天津到乌海西的1133次普快列车前往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五原县,然后转车前往四十五年来魂牵梦绕的青春出发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十六团二连。<br /> 第二天早晨早早起床在小餐店吃了两个素包子,一碗八宝粥,就往车站去。进站后,只听车站广播、电子显示屏通报因近几日京津冀受特大暴雨的侵袭,造成洪水泛滥,城市受淹,铁路中断,列车被迫迂迴运行、长时间晚点或停运。我所要乘坐的1133次列车通告大约晚点210分钟,等等看吧能不能赶过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消息,询问车站工作人员得到的回答是:"没影,退票或改签。"怎么办?这时在退票改签队列里有人提醒我上午10点钟有一趟集宁开往包头的动车。于是我决定改签由集宁南至包头的D6769次列车。又一个多小时的排队改签着实让我尝到了旅行的艰辛。坐上舒适的动车经过2小时23分的旅行顺利到达包头。下了车后没敢填肚子,咨询下午有否去五原的火车,一问答复"没有!"怎么办?难道还要在包头住一睌不成?这时我想到坐大巴去五原,汽车站在哪里?一问"在市区,从火车站坐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于是在广场坐上1路公交车直奔长途汽车站。到了汽车站一问有一趟13.30开往五原的班车,一看时间还有10几分钟,于是买了䅇就上车。经过2个小时40分钟的行程,终于到了五原县城,一看时间16.10分,在车站我咨询好了第二天去牧羊海牧场的车(车站工作人员答复我坐五原到中旗的车,在红旗村下车即是(牧羊海牧场)。这时,离与凌金亮约好在五原火车站会面的时间(21日晚8点多他从银川上车,22日凌晨2点多到五原)还有整整十小时。<br /> 五原县城离五原火车站(当地人叫刘召)还有30多公里。约好火车站会面,我坐上县城开往刘召(五原火车站)的短途客运汽车 ,(车票10元)40分钟到刘召,下车想找个干净安全的旅店住下等金亮,然而车站周围都是小招待所,进去被褥又脏又有味,又不安全。想洗澡都没有,怎么住,想好还是回县城,找到了一个干净、安全、又有卫生间能洗澡的隆源大酒店要了一个标间2床(100元)住下,给凌金亮发了短信后,方感觉到疲倦,冲了一澡休息了一会,在饭店吃了晚饭,在周边走了走后早早入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二连浩特开往包头的丅4204次特快。我13年退休时还设有开行,去年隔日开行,客流上来后,今年暑运改为每日开行。这样大大方便、缩短了去包头乘客的旅行时间和来二连浩特旅游、做边境贸易的客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位于集宁区的集宁南火车站。是沟通京(北京)包干线和集(集宁)二(二连浩特)国际干线的交通枢纽。是闻名的皮都和避暑胜地,夏季气温白天最高在27至30度之间,夜间在15至17度之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D6769次集宁南开往包头,二小时多一点就到包头,比普通快车缩短运行时间不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坐一坐草原动车,感受一下动车奔驰在草原的速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列车奔驰在京包线上,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着实养眼。</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列车经停卓资东、呼和浩特东、呼和浩特、包头东后驶入包头车站。95年至97年在包头上学,毕业后分配到二连浩特火车站工作,中间就去过一趟,如今变化真大啊!</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诺大的包头车站广场。与我当年在包头读书时的包头真是天翻地覆,历史的进步给了我对草原钢城新的看法和期待。</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坐上包头昆区到五原的大巴车,沿110国道向西真奔五原。</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110国道沿阴山山脉延伸经过乌拉特前旗,山脚下的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师部旧址清晰可见。</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阴山山脉岩石裸露,树木稀疏,与南方的山显得沧老但不失伟岸。</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南方的山因水滋养,树木繁茂,山青水秀;北方的山缺少水的滋润,山体岩石裸露,山上树木扶疏,难怪坊间有传南方出才子佳人,北方出将军这可能与地域和山势有一定的关系吧?</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京(北京)藏(西藏)高速乌拉山服务区。<br /></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情满旅途。对于我们曾经的兵团战士最急切的心情是多么期待投入牧羊海的怀抱,看看第二故乡这四十五年来的变化,看望留在那片土地上曾经患难与共的兄弟姐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进入河套地区,被眼前旧貌换新颜所欣慰,一个个农业观光园映入眼帘。</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干渠穿沃野伸向远方,一望无垠的河套平原给予了它新的变化和活力,当年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在农业科技的力量下已一去不复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中筑就了河套农民奔小康的宽广道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享誉中外的河套蜜瓜(华莱士)已形成它的产业,盛夏季节微风拂过,送来蜜瓜的清香,多想再尝一尝当年我们种过的"华莱士"。</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五原火车站座落在刘召镇,离五原县城30多公里,距临河60多公里。当年火车站的旧址上己建起了新的站房,虽然不大的候车室但很整洁,当年,我们就是在这里下车,穿上军大衣、棉帽子丶大头鞋,被"突突突"的拖拉机拉到团部,分到连队,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但旧景依然浮现在脑海。</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2号早晨一觉醒来巳经六点,冼漱、吃早点后即在宾馆门口迎金亮。7点40左右终于迎来了金亮,两人见面很激动,我让他赶紧冲个热水澡,休息一下,我们就打点行装到汽车站上了开往中旗的班车,半个多小时到了红旗村下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只见通往团部的大道囗,一座巍峨的门楼矗立横跨道路两侧,鲜红的"牧羊海"三个字镌刻在中央,沿大道两侧钻天的杨树形似站岗放哨的战士迎送着一批又一批祖国各地前来回访第二故乡的当年兵团战友。</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来到这里使我和金亮激动不已,心生敬意,四十五年后再次踏上这片故士,思绪万千,个中滋味涌上心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们俩迫不急待地在此留下自己的身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进入门楼后,通往团部的大道伸向远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重回第二故乡的凌金亮忘记了二十多天的新疆、甘肃、宁夏旅途的劳顿,兴奋的劲儿溢于言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也同样,忘记了身体,忘记了此次周折的劳累,让我有生之年再次走近了这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了近半个小时,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粉饰一新桔色墙面,锗红房顶的平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近一看"牧羊海"饭店。这就是当年的房子,一点没变,还是哪个样子,只不过装饰了一下,好亲切哦!</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中间那间是超市,走进去一看并无多大变化,只是早先的柜台变成了货架,里面商品也算丰富。</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屋内的顶蓬还遗留着当年的痕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当年团部服务社的正门门眉上醒目的雕刻着"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映证着当年兵团的性质和使命。</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服务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当年服务全团军人、知青和职工的宗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房还是过去的房,字还是过去的字,门还是过去的门,触景生情,记忆尤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来到团部前面的水渠,渠水已干涸,原先的木桥已演变成今天的钢筋水泥地面,木栏杆己消失在烟波浩瀚的岁月浪花中,换来的是更坚实的铁栏杆,当年渠伴栽种的杨树,如今高耸入云,伴随着如歌的岁月已长大成材,给后人以遮阳避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座小桥我们曾经走过多少次,无数知青的脚印留在了你的躯体之中;这座小桥上又留下了我们多少青春的倩影和梦想。抚今思旧,我们感慨万千。</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也许这是最后一次站在桥上和你亲密接触,也许我们还有见面的机会,也许有更多的当年知青踏上这神圣的小桥和你合影留念,因为你寄托了无数当年兵团战士的希望和梦想。</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放眼远眺,房舍依旧,似乎看到,听到了当年战友休息天结伴到服务社购买生活用品的情景和朗朗的笑声。</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过小桥,便来到了团部的大门,那高高矗立的门楼和那永远闪耀着历史光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六团"。兵团战士的屯垦戍边奉献精神与天地同在,日月同辉。</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走进团部便是一块影壁,上面书写着牧场的精神,然而原先上面书写的是"热爱农垦,建设农垦,奉献农垦,振兴农垦"。随着牧场的发展,兵团的精神与时俱进也在情理之中。</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无论牧场的精神如何变化,万变不离期中,当年屯垦戊边的精神𣎴能变,它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从影壁进入团办公区,三排旧房粉饰一新。左边是牧场办公地,右边是牧场招待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招待所主要接待上级组织工作人员和各地兵团战友回访的住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团部的房屋建筑仍保留着原貌,房屋上镌刻着身穿军装的毛主席肖像,他老人家手书的"为人民服务"格外醒目,使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个年代。</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似乎耳旁又听到了当年《兵团战士胸有朝阳》激昂高亢嘹亮的歌声,让我们的思绪又回到了屯垦戍边的岁月。</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往昔"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团指挥中心,今天显得有些冷清和安静。在团部我们遇见了原八连知青,现为牧场付场长王晓伟和原十连职工,现场部政工科李高星,虽然当年未曾谋面,今日互不相识,但一淡到我们是当年二连的杭州知青便有了一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情,一番话语后,便热情地用车将我们送到原二连连部。(回程中,我俩又搭乘热情好客李高星的车返回五原县城)</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到了连部,我们在一处玉树超市作短暂休息,李玉树一家和其他牧场职工一听说我们是原二连的杭州兵团战士,热情地让座,邀请我们吃中饭,并将二连老兵团战士齐金友介绍给我们(当年我从兵团走的早,齐金友并没印象)一说起他熟悉的战友便涛涛不绝,陪着我们去探访昔日的老营房。</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玉树家的饭菜虽然简便,烙的家常饼,烩的豆角土豆肉片大烩菜,我和金亮被这浓浓的的战友情和可口的饭菜所感动。</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