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孟子·公孙丑下》有一段话,阐述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与战之胜负的关系。其间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几个字。有人将它译为:三里内城七里外城。我认为这是显然的误读。</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八个字道出了古代城郭的形制。</p><p class="ql-block">郭就是城市的围墙,围墙和围墙之内,就是城。</p><p class="ql-block">郭外就是城郭之外,出了城门就是郭外。</p><p class="ql-block">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意思应该是:三平方里的城,城郭周长是七里。算术告诉我们:正方形的面积是3,其边长约为1.73205,其周长约为6.9282,加上城墙的厚度约0.009,外廓的周长正是7。</p><p class="ql-block">无论古时候1里是多少米,当边长为1.732里时,其面积为3平方里,外廓边长为1.75里,1.75-1.732=0.018,则城墙厚度0.009里,其郭周长1.75*4=7(里)。</p><p class="ql-block">由此也可见,城是正方形的,内方面积是三平方里,外廓周长是七里。</p><p class="ql-block">说明两千多年之前,古人对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正确认识。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先民,已经将古代的算术普遍应用于城市营造。</p><p class="ql-block">想到这些,很是欣喜和崇敬。再细想一下,不对啊,殷商的青铜器已经铸造得非常精美。当时的算术和计量,应该已经非常发达。对几何和算术的认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应该已经很精确了。看来出土的青铜器应该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重新膜拜一下。</p><p class="ql-block">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两个数字的对比,要强调的是:攻三平方里的城市,首先要攻其七里长的城郭。</p><p class="ql-block">城市是有维度的,三平方里的面,对应的外围轮廓线是七里之长。城市里还有守护的军民,人心有向背;还有地势之利,除此之外还有,阴晴冷暖风霜雨雪之天时之变。城市的攻与守,都要充分考虑天时地利人和。</p><p class="ql-block">一个城市不光有其形制和表象,还有山水之胜,营造之精妙,人文风俗之浓郁。更有那里的人们,骨子里的理性、包容,和不可磨灭的天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