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 感 录</p><p class="ql-block"> •胡 紫 熙 / 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些日子看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今日闲来无事,也想仿着大作家的口吻记些事。前不久的五一假期,横竖令人难忘。趁着几日闲暇。又看了一遍《觉醒年代》。才仿佛真的看懂了吧,心生欢喜,忙提笔记下,却不知从何写起。今日终下决心,多少也要费些笔墨,劳些心思吧!</p><p class="ql-block"> 《觉醒年代》乃当代青年应细细品尝的历史年代,就如民国间胡适先生所写的《文学改良刍议》轰动之大,乃乾坤之间的一股清香之气,引人入胜,回味无穷也。</p><p class="ql-block"> 《觉醒年代》里人物关系虽复杂些,却令人难以忘却,各位国学大师谈吐之气仿佛仍萦绕在身心之间,虽已是陈年往事,宛如当年的伯牙子期之交。世人皆敬守常、仲甫一辈。他们开启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新纪元,是乱世中的英雄。一直寻求着救国良药,如今这盛世,就是他们坚持革命的成就,应当我们铭记。</p><p class="ql-block"> 而复古派的国学大师也不容我们忘却,第二次看罢,才真正看懂了复古派的艰辛。他们同样拥有爱国的赤子之心,满腔热忱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回应,同是爱国,只是方法和思路不同。而且大多复古牌大师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对中国的文学、人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辜鸿铭是中国第一位把《大学》、《论语》翻译成英文的人。当时学术界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却不可不看辜鸿铭”。由此可见,他在中国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著名翻译家林纾把许多外国名著翻译成了中文,连接了中外文化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觉醒年代》乃当今社会之"良药"也,激励着青年不断奋进,续写时代华章!</p> <p class="ql-block">(随笔)</p><p class="ql-block"> 窗 外</p><p class="ql-block"> •胡 紫 熙 / 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窗外。教室里的聒噪溢出窗外,浸湿了一片寂静的天地。鸟鸣伴着虫奏萦绕在乾坤之中,孩童们此起彼伏的打闹声也成了独一无二的交响乐。</p><p class="ql-block">窗外,松柏青翠的枝丫随风摇曳;</p><p class="ql-block">窗外,缕缕斜阳衬着白云为嬉戏的孩童镶上金边;</p><p class="ql-block">窗外,余冬的残叶已被掩埋在散发着淡香的泥土之下了;</p><p class="ql-block">窗外,再无冬的凄凉、寂静,世间充斥着夏的生机与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笔二</p><p class="ql-block">今日天昏昏沉沉,晨曦间隐藏着阴霾之气,天地间苍苍茫茫,连太阳也没了影儿。空气中沾染着雨后泥土的清新,习习微风穿过高楼坠如衣裳,窗外白茫茫的天空勾勒出远方的世界,孤独的老树,歪歪斜斜的立着,枝丫懒懒地耸拉着,经历了雨水的冲刷,被浸湿了的残叶轻飘飘地飞下家园,散落满地。万物没有醒来,太阳陷入混沌,只有这张狂的雨水和狞笑的风儿逼近着。捏着手中的笔,仿佛还在梦境之中。大抵因为昨夜风风雨雨没有睡好吧。昨夜之混沉于今日之言,亦如尘埃一般,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紫熙,十二岁,曲江八小六•一班)。</p> <p class="ql-block">随感录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薄荷味的微风是夏的足迹;灿烂的斜阳是夏的生机;团团云朵飘在空中是夏的梦幻奇迹。</p><p class="ql-block">然而阴云密布,也是常态。都说六月的天气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翻翻日历,也只有五月下旬,天气都如此善变,人心亦是如此吧。由此想到大人们在生活中的许多过往、坎坷经历会不会也是这样呢。</p><p class="ql-block">历史长河里,怀才不遇的文豪千千万万,又有几个能真的释怀呢?大多还是忧郁至死罢了。毕竟人生少有的是《岳阳楼》的“荣辱偕忘”;《桃花源》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醉翁亭》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多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壮志。</p><p class="ql-block">从古至今,无数个能人志士写下千古绝唱,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情感,也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影射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6日于西安曲江八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评:</p><p class="ql-block">这段话是孩子语文考了96.5分后写的,感觉考的没有预想的好,故此有些小情绪。但没想到她能延伸到那么远,而且把过去看过的书,理解了一部分并应用到了随感里了,这些超乎了我的认知。毕竟才十二岁嘛,已超出了她这个年龄段的思维了。真是个有思想、有潜力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