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五十年代末钟楼根儿美术家协会的大院里。爸、妈、姐、哥加上我,幸福的五口之家一起度过了我美好的童年。时光荏苒,爸妈都已离我远去,唯有在心里他们的爱一直温暖和包裹着我。值此母亲节,我想讲述记忆中妈妈的三两事。</p> <p class="ql-block"> 文革前妈妈在西安美术家协会的图书资料室工作。我常常在院子里玩够了就到资料室去找妈妈。见到我来,妈妈就会搬过一把椅子在她桌旁,再拿出小人书、连环画给我看,印象最深的是一本外国漫画连环画,应该是一个著名漫画家的作品,其中有一幅是主人公把一盒冰球丢进赛场里令人哭笑不得。我一边开心的看,一边吃妈妈给我剥了壳摆成一溜溜的瓜子仁。我一个一个拈着吃,妈不停地磕着给我续着……</p> <p class="ql-block"> 60年代初的人们生活习惯和追求与现在大不相同,对孩子的爱也不体现在给予物质的享受上。那时候父亲的工资是103元,母亲是50多块,在当时这个收入生活应该不算差。可爸妈那么爱我,特别是爸爸眼中他女儿那么亲那么好看,也没有刻意收拾打扮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有一件枣红色灯芯绒衣服,新衣服刚买来就奇大无比,妈妈向上窝了个一寸多的边,第二年放下来,一直穿到小了妈妈又给接了一遛黑色的灯芯绒;衣服旧了也嫌窝边磨的难看妈妈又买了染料放到脸盆里煮染成暗红色,真不知道穿了多少年!我爸一直到老总会自豪地讲当年中国美协主席华君武在院子里看到我说:“这是谁家的小孩?是个中国古典小美女”。可当时我穿的,就是那件不起眼的枣红色接了黑边的灯芯绒衣服。</p> <p class="ql-block"> 很快,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全家被造反派遣送回山西老家。因妈妈坚持申诉,几个月后终于同意让她带着我们仨兄妹回到西安,留下父亲在老家当农民,一家人天各一方。做为最小的女儿,我在老家陪爸爸的时间最多。特别难忘的是一个春节:过年穿新衣服是每个小女孩的期盼。妈妈回不来,提前写信说给我赶做了一件新衣服。我天天盼,生怕过年穿不上。终于在大年二十九收到了!那是一件中式棉袄罩衣:天蓝色底子印着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图案,别说在大山里的老家,就是在西安这一定也是最时髦的! 我一下子就成了所有小孩最羡慕的!有多得意你能想象吧。</p> <p class="ql-block"> 文革中家家都很困难。做母亲的都想法给孩子们改善伙食。有一次妈妈给我们包饺子吃,她说把油条切碎放在韭菜里做馅比鸡蛋还好吃。我真的觉得很好吃!回想起才明白,那是因为家里没有鸡蛋妈妈生出来的招啊!</p> <p class="ql-block"> 童年再苦、再多坎坷都是幸福的快乐的,每每忆起心中都无限眷恋,那是因为有爸妈有哥姐,有满盈盈的爱。今天是母亲节,我以这点滴三两事的记述来纪念我亲爱的妈妈。</p><p class="ql-block"> 《小路》是妈妈喜欢经常哼唱的歌曲,所以选了它。</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