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教学设计及反思

jingmoruchu

教学设计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琼海市实验小学 吴雪芳</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竞”等5个字。</p><p class="ql-block">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p><p class="ql-block">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p><p class="ql-block">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竞”等5个字。</p><p class="ql-block">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p><p class="ql-block">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p><p class="ql-block"> 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教学准备:教学ppt</p><p class="ql-block"> 课时安排:一课时</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p><p class="ql-block"> 1.揭题:王戎不取道旁李。</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大家一起背《精卫填海》。还记得学习像这样短小精湛的文言文的方法吗?</p><p class="ql-block"> (借助注释、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师板贴</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用这些方法继续学习一篇新的文言文,齐读课题。(25 王戎不取道旁李)</p><p class="ql-block"> 随文识字,指导书写:“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戎小时候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2.解题</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王戎不摘道路旁边的李子)</p><p class="ql-block"> 读懂了题目的意思,相信能把题目读得更好。(再读课题)</p><p class="ql-block"> 二、初读课文,读出节奏</p><p class="ql-block"> 1.检查预习,读正确</p><p class="ql-block"> ①检查注音:诸[zhū]儿竞jing走取之 多子折[zhé]枝 指导认识多音字:折</p><p class="ql-block"> ②检查注释:竞和唯 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p><p class="ql-block"> 2.读出节奏</p><p class="ql-block"> 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试着这样读,出示画上停顿。</p><p class="ql-block"> 25王戎| 不取| 道旁李</p><p class="ql-block"> 王戎 |七岁,尝| 与诸小儿 |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 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p><p class="ql-block"> 学生练读。</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咱们合作读。</p><p class="ql-block"> 男女生对读。</p><p class="ql-block"> 去掉停顿读。</p><p class="ql-block"> 竖着读。</p><p class="ql-block"> 三、读懂文意,感悟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 (一)理解句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1.借助注释,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同桌交流。指名交流分享</p><p class="ql-block"> 2.师点拨</p><p class="ql-block"> 理解“之”,并说说句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①诸儿竞走取之。②人问之。③取之。</p><p class="ql-block"> 生汇报</p><p class="ql-block"> 谁能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p><p class="ql-block"> (二)感悟人物形象</p><p class="ql-block"> (1)理解“多子折枝”,板书</p><p class="ql-block"> (2)扩展说话,看着这“千颗万颗压枝低”的李子,你想说什么?板书:竞走取之 不动</p><p class="ql-block"> (3)理解“此必苦李”:好的东西,肯定会为人所知,道边的李子如果成熟,自然会有人去试吃,如果好吃,必然很快被人们吃掉。</p><p class="ql-block"> (4)大家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善于观察 冷静分析)</p><p class="ql-block"> 四、借助注释,讲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你能用自己的话叙说这个故事吗?(一分钟准备)交流分享。</p><p class="ql-block"> 1.能完整地讲故事,得3颗星。</p><p class="ql-block"> 2.能生动地讲述,得2颗星。</p><p class="ql-block"> 五、背诵课文,拓展阅读。</p><p class="ql-block"> 1.填空背诵</p><p class="ql-block"> 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还想读更多这样的小故事吗?那就找《世说新语》吧。它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p><p class="ql-block"> 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p><p class="ql-block"> 多子折枝</p><p class="ql-block"> 诸小儿 竞走取之 </p><p class="ql-block"> 王戎 不动 </p><p class="ql-block"> 善于观察 冷静分析</p> 教学设计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少年中国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年级 陈芳芳</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2.能找出作者用哪些事物赞美了少年中国,并通过想象理解事物的象征义。</p><p class="ql-block"> 3.能结合材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p><p class="ql-block"> 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能找出作者用哪些事物赞美了少年中国,并通过想象理解事物的象征义。</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一、激情朗读,导入新课。 </p><p class="ql-block"> 1.导入:今日的祖国繁荣昌盛,但在一百多年前,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曾肆意践踏我中华大地。于是“少年强则国强”成了那个时代热切的期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再一次感受梁启超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2.全班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感知中想象、体会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p><p class="ql-block">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呢?(指名回答)齐读课文第一段。</p><p class="ql-block"> 2.师过渡:梁启超先生对建设这样一个少年中国充满期待,请你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_”标出作者用哪些事物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p><p class="ql-block"> 生读并勾画,师巡视。</p><p class="ql-block"> 生汇报,师标记。</p><p class="ql-block"> 3.师:课文借用这些事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这一句[学生读]“乳虎啸谷,百兽震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引导想象画面,开启学生思路,指名汇报。</p><p class="ql-block"> [画面内容引导:小老虎在山谷中仰天长啸,其他猛兽吓得胆战心惊。]</p><p class="ql-block"> 师:[简要介绍背景]你认为“乳虎”是指?[少年中国]“百兽”是指?[帝国主义列强]像这样,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借助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文字背后深刻含义的写作手法,我们叫做“象征”。用上这一写作手法,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同法学习“红日”、“奇花”等</p><p class="ql-block"> 4.【分组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其余的事物,试着找到它们的象征义。师巡视指导。</p><p class="ql-block"> 5.交流汇报,师相机引导并出示每一种事物的象征义。</p><p class="ql-block"> 提示:①关注课本上注释的作用;②巧妙利用插图来想象画面;随机引导关注“潜”的读音。随学指导朗读。</p><p class="ql-block"> 将理解放入文中合作读一读[指名七个同学读前面七句,后三句全班一起读。]</p><p class="ql-block"> 6.引导发现这一段在语言表现形式上的特别之处:</p><p class="ql-block"> 师:这一段在句式和语言表达上也有它的特别之处,谁发现了?[四字一句、逢双押韵。]</p><p class="ql-block">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p><p class="ql-block"> 7.诵读中尝试背诵。</p><p class="ql-block"> 师:这样的构句形式,节奏明快、豪情万丈!孩子们能和老师尝试着背背这一段吗?注意事物的出现顺序,边背边想象。</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老师点拨引领的方式进行学习,老师在学生疑难处或教学关键点给予引领提升,帮助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理解文意,理解读,读,层层落实。)</p><p class="ql-block"> 三、学习第三段,探究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1.默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p><p class="ql-block"> 预设: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2.小组讨论:联系全文,你认为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 预设:中国少年是建设少年中国的生力军,中国少年要勇挑重担,少年中国才前程灿烂。</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我通过举例说明少年强则中国强,如,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然后联系实际生活再疫情期间国家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3.启发思考,梁启超为什么会认为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全在我少年呢?请看资料。</p><p class="ql-block"> 出示:</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看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p><p class="ql-block">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p><p class="ql-block"> 预设:少年人心中充满希望,有进取心,有雄心壮志。</p><p class="ql-block"> 4.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全班交流:在为实现中国强盛的历史过程中,有哪些中国人作出过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教师点拔:可以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介绍:一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浴血奋战的中国人的故事;二是为了新中国日益强盛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一次资料的补充,一次资料的交流,力图让学生通过对资料的选取和运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中思想感情的体会。)</p><p class="ql-block"> 5.小结:建设强大的中国需要自强的中国少年,自强的中国少年能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让我们带着这份历史使命感共同朗读《少年中国说》全文。</p><p class="ql-block"> 四.情境朗读,深化情感 </p><p class="ql-block"> 1.结合资料创设情境,引学学生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p><p class="ql-block"> 2.梁启超先生写《少年中国说》时,中国是怎样的境况呢?</p><p class="ql-block"> 出示资料:</p><p class="ql-block"> 昨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处处雀鼠尽,夜夜鸡犬惊。</p><p class="ql-block"> 十五省之土地财产,已为人怀中之肉;四百兆之父兄子弟,已为人注籍之奴。</p><p class="ql-block"> 国为待死之国,一国之民为待死之民。万事付之奈何,一切凭人作弄,亦何足怪!</p><p class="ql-block">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p><p class="ql-block"> 2.感悟梁启超写《少年中国说》时的情感,小组练习朗诵。</p><p class="ql-block"> 3.全班有感情背诵《少年中国说》。</p><p class="ql-block"> 小结:“少年强则国强”是梁启超先生的呐喊,更是中华民族的呐喊。这响喊经久不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少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我们要秉承先人的宏伟志愿,用自己实际行动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的最终落脚点是什么?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本课贯通文章脉络的的核心意向——爱国,结合资料创设情境,引学学生练习朗读,并熟读成诵。就是在读中,在交流中落实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五、布置作业(选做)</p><p class="ql-block"> 1.背诵课文。</p><p class="ql-block"> 2.以“我与祖国共成长”为主题写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3.搜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并制成一份手抄报。</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分层作业设计,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也让学生在充满智力挑战的愉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六、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 少年中国说(节选) </p><p class="ql-block"> 作者:梁启超</p><p class="ql-block">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关系 祖国前程美</p><p class="ql-block"> 少年责任重</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浓缩和精华,既能突出文章的重点,又能反映文章中心,本课板书结构清晰了,便于学生掌握。)</p><p class="ql-block"> 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一、品词析句,体悟情感。</p><p class="ql-block"> 抓住“少年中国的美好何在”启发学习,首先让孩子在课文中标出作者用哪些事物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然后通过扶放结合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作者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红日、河流、潜龙等具体事物来象征少年中国的磅礴气势,顶天立地。让学生通过按事物顺序朗读、分角色朗读、半填空式读背,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p><p class="ql-block"> 二、补充资料,了解现状。</p><p class="ql-block">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和本文有关的人物、事件资料,课堂上结合语境,适当补充《少年中国说》相关诗节,借助资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汇报机会,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三、熟读成诵,丰富语言积淀。</p><p class="ql-block"> “学生积累越多,感受会越深,表达会更得心应手。在指导背诵时先引导观察写作特点,再以补充填空的形式呈现,学生背得兴味盎然,而且速度非常快,准确率也很高。今天的积累,也为口语交际的交流夯实了基础。</p> 教学设计三 <p class="ql-block">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4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司马光 (第一课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琼海市实验小学 林恋 </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指导写“司、登”两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p><p class="ql-block">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3.初步感知文言文语言简练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参考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全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教学课时】 一课时</p><p class="ql-block">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 1.初识文言文</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 这有两句话,谁能读一读?</p><p class="ql-block"> 出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p><p class="ql-block">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读得真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p><p class="ql-block"> 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司”,学习复姓。</p><p class="ql-block"> 师:“司”是这节课要会写的字,读sī,半包围结构,从外到内写。(板书)司马是复姓,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编写《资治通鉴》。请同学们齐读课题。(齐读课题)</p><p class="ql-block"> 二、范读课文,感受古文的节奏美。</p><p class="ql-block"> 师: 请孩子们轻轻翻开书102页,眼睛看着书本,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师配乐朗读,稍微夸张一点,创设读古文氛围)</p><p class="ql-block"> 初读课文,检查正音</p><p class="ql-block"> 1.(出示原文与导学提示)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学生自由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2. 检查朗读:</p><p class="ql-block"> ①检查注音:注释和拼音这两个小老师同学们都用好了吗?老师来考考你。请你来读读屏幕上这带有注音的词。出示“ jiē qì </p><p class="ql-block"> 众皆弃去</p><p class="ql-block"> chí wènɡ</p><p class="ql-block"> 光持石击瓮破之”(指名+齐读)。去掉拼音(小组读)</p><p class="ql-block"> ②检查注释:瓮和皆</p><p class="ql-block"> 拼音小老师用好了,谁说说这两个字的意思。瓮,口小肚大的陶器,像插图里的这样,文中指的是大水缸。</p><p class="ql-block"> 谁能说一说带有瓮的四字成语?瓮中捉鳖 请君入瓮(齐读)</p><p class="ql-block"> 皆,注释告诉我们是全都的意思。谁知道带有皆的四字成语?比比皆是 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 借助拼音注释,扫清了字词的障碍,谁能一下子把课文读正确?课文果然读正确了,厉害。</p><p class="ql-block"> 三、朗读背诵</p><p class="ql-block"> 1.师范读,生跟读。</p><p class="ql-block"> 师:读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请同学们拿起笔,像这样,在文中划下停顿。画好了,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师读一句,你们跟一句,读好了停顿,就读出古文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p><p class="ql-block">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p><p class="ql-block">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p><p class="ql-block"> 较慢的速度范读,生跟读</p><p class="ql-block"> 师:跟着读,非常认真!老师语速稍快点,你还能跟得上吗?</p><p class="ql-block"> 正常的语速范读,生跟读,读流利。</p><p class="ql-block"> 师:这回读得很流利!现在老师读上一句,你们读下一句。比比谁读好了停顿。</p><p class="ql-block"> 2.师生合作读</p><p class="ql-block"> 师:群儿/戏于庭,</p><p class="ql-block"> 生:一儿/登瓮,</p><p class="ql-block"> 师:足跌/没水中。</p><p class="ql-block"> 生:众/皆弃去,</p><p class="ql-block"> 师:光/持石/击瓮/破之,</p><p class="ql-block"> 生:水迸,儿/得活。</p><p class="ql-block"> 3.生生对读</p><p class="ql-block"> 师:不错,停顿读好了!谁来试试?</p><p class="ql-block"> 4.男女生对读</p><p class="ql-block"> 师:你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古文的停顿(味道)。现在换成男生女生读。女生先读。</p><p class="ql-block"> 5.你问我答读</p><p class="ql-block"> 师:越读越有滋味。现在我来问你来答,看谁能答对。</p><p class="ql-block"> 读:群儿干什么? 诵:群儿/戏于庭,</p><p class="ql-block"> 读:一儿干什么? 诵:一儿/登瓮,</p><p class="ql-block"> 读:发生了什么? 诵:足跌/没水中。</p><p class="ql-block"> 读:其他小孩子的反应如何?诵:众/皆弃去,</p><p class="ql-block"> 读:司马光又是怎么表现的?诵:光/持石/击瓮/破之,</p><p class="ql-block"> 读:事情结果怎么样? 诵:水迸,儿/得活。</p><p class="ql-block"> 师:都答对了!你知道吗?古代的文章都是竖着写的,像这样多有意思,谁来试试?</p><p class="ql-block"> (指名)</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指名+齐读)</p><p class="ql-block"> 6.记忆比拼读</p><p class="ql-block"> 师:这次老师去掉半句,你们还能读吗?也要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律美哦!</p><p class="ql-block"> 群儿 ,</p><p class="ql-block"> 生:一儿 ,</p><p class="ql-block"> 师:足跌 。</p><p class="ql-block"> 生:众 ,</p><p class="ql-block"> 师:光 ,</p><p class="ql-block"> 生:水 ,儿 。</p><p class="ql-block"> 四、理解句子的意思,感知课文内容。</p><p class="ql-block"> 师: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背下来了,真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一)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句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三组课文里没有注释的词语,(出示)如果把它们的意思也弄懂了,我们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开始吧!导学提示: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生交流,先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出示)群儿①戏于庭,一儿②登③瓮,足</p><p class="ql-block"> 跌④没水中。众皆弃⑤去,光持石击</p><p class="ql-block">瓮破之,水迸,儿②得活。</p><p class="ql-block"> 儿①儿② 登③跌④ 弃⑤</p><p class="ql-block"> 生交流</p><p class="ql-block"> 师:各组热烈讨论,肯定收获不小。哪组先说?</p><p class="ql-block"> 生汇报:</p><p class="ql-block"> 第一组 登③跌④(指导书写:登)</p><p class="ql-block">这两个词语,你解决了吗?(真厉害,这组的代表说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 第二组 弃⑤</p><p class="ql-block"> 解决了吗?(孩子,你理解得非常正确,意思也说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第三组儿①儿② </p><p class="ql-block"> 三个儿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其实,像这样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有,在现代文也是常见的。</p><p class="ql-block"> 谁能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 (你理解了全文的的意思,了不起!)谁还想来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我们班的孩子都理解了,厉害。)</p><p class="ql-block"> (二)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1.师:孩子们,当同伴跌落水中,真是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司马光(出示“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齐读)板书:持 击</p><p class="ql-block"> 当别的小朋友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齐读。</p><p class="ql-block"> 孩子,如果加上动作来读,就更好了!齐读</p><p class="ql-block"> 2.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p><p class="ql-block">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出示:学文言文的方法。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 </p><p class="ql-block"> 板书设计:24 司马光(文言文)</p><p class="ql-block"> 持 </p><p class="ql-block"> 光------儿得活</p><p class="ql-block"> 击</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改变了以前教学文言文时直接讲解课文含义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归纳为“两个亮点、两个不足”。</p><p class="ql-block"> 两个亮点:</p><p class="ql-block"> 1.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在朗读感悟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首先由学生自读,其次跟着老师读,接着师生对读,最后学生间比赛朗读的。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不仅没有对课文的朗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通过这些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读出古文的韵味,节奏,熟读成诵,进而感悟了课文的大意。</p><p class="ql-block"> 2.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交流课文的疑难词句后,我改变了原来的继续讲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而是开展“讲故事比赛”。生动的故事语言配上精彩的动作,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升华。</p><p class="ql-block"> 两个不足:</p><p class="ql-block"> 1.在对课文进行感悟时,横向指导不够。学了课文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通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局限于:我们遇到危险时,要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遇到危险要急中生智,想个好办法;遇到危险....现在回想,我觉得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的安全知识教育。也就是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不要忘了对学生传递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p><p class="ql-block"> 2.学完课文后,没有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进行总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课文的学习都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样,通过对学法的总结,可以为教师轻松教学下一篇文言文做准备。</p> 教学设计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伯牙鼓琴》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琼海市实验小学 程净</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1.会写“哉、巍、弦”3个字。</p><p class="ql-block"> 2.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p><p class="ql-block"> 3.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教学重难点</p><p class="ql-block">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并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 教学准备</p><p class="ql-block"> 多媒体课件</p><p class="ql-block"> 教学课时 </p><p class="ql-block">1课时</p><p class="ql-block">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板块一 音乐激趣,揭示课题</p><p class="ql-block">1.导入课题。</p><p class="ql-block">(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p><p class="ql-block">(2)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p><p class="ql-block">2.理解课题。</p><p class="ql-block">(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p><p class="ql-block">(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p><p class="ql-block">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在优美的古琴乐曲中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引人入境,舒缓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抓住课题的易错字与难理解的词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p><p class="ql-block">板块二 自由朗读,读通课文</p><p class="ql-block">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读课文。</p><p class="ql-block">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p><p class="ql-block">用“/”画出长句子的停顿,多读两遍。</p><p class="ql-block">同桌互相听读,修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和不恰当的停顿。</p><p class="ql-block">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p><p class="ql-block">(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p><p class="ql-block">提示:“少选”的“少”读shǎo,不要读成shào;“汤汤乎”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以为”的“为”读wéi;“复为”的“为”读wèi。</p><p class="ql-block">(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准节奏。</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p><p class="ql-block">(3)指名赛读,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中的“乎”。</p><p class="ql-block">(4)全班齐读课文。</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文言文简洁凝练。读好语气词和停顿,不仅能体验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意的初步感悟。</p><p class="ql-block">板块三 借助注释,知晓文意</p><p class="ql-block">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p><p class="ql-block">2.交流句子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p><p class="ql-block">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p><p class="ql-block">(1)教师引导:谁能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2)指名交流。</p><p class="ql-block">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p><p class="ql-block">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p><p class="ql-block">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p><p class="ql-block">(3)理解词语:请结合图片,说说“巍巍乎”“汤汤乎”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预设:“巍巍乎”,(山峰)巍峨高耸入云。“汤汤乎”,(流水)浩浩荡荡,奔腾不息。</p><p class="ql-block">(4)引导:谁能结合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指名说)</p><p class="ql-block">预设: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高山。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p><p class="ql-block">(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读好“善哉乎”“巍巍乎”“汤汤乎”。</p><p class="ql-block">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p><p class="ql-block">(6)表演体会“破琴绝弦”的意思。指名学生说说“破”“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预设:破,摔碎。绝,扯断。“破琴绝弦”意思是伯牙摔琴断弦。</p><p class="ql-block">(7)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预设: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p><p class="ql-block">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预设: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高山。”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结合图文等多种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进而读懂文言文的大意。</p><p class="ql-block">板块四 品读“鼓琴”,体验“知音”</p><p class="ql-block">1.朗读课文,圈画语句。</p><p class="ql-block">自由朗读课文,用“____”画出描写伯牙鼓琴的语句,用“”画出锺子期听琴的句子。</p><p class="ql-block">2.汇报交流。</p><p class="ql-block">(1)指名朗读,相机出示句子。</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p><p class="ql-block">(2)引导:读着句子,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p><p class="ql-block">(3)教师引读,学生接读。</p><p class="ql-block">教师:伯牙鼓琴,锺子期痴迷地听着。伯牙想着高山弹琴,锺子期情不自禁赞叹道——</p><p class="ql-block">学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p><p class="ql-block">教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忘我地听着。伯牙想着流水弹琴,锺子期情不自禁赞叹道</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学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p><p class="ql-block">3.想象拓展。 </p><p class="ql-block">(1)引导:伯牙的琴声不仅表现了高山流水,还表现了哪些美丽动人的场景? </p><p class="ql-block">杨柳依依 炊烟袅袅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明月皎皎 波光粼粼 金光闪闪</p><p class="ql-block">(2)引导: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模仿句式,想象写话,体验知音心有灵犀一点通。 </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皑皑乎若白雪。”</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p><p class="ql-block">(3)小结:我们一边读句子一边想象画面,可以像锺子期一样,感受伯牙心中所念,感受乐曲的变化。不管伯牙的琴声在表达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他俩?(板书:知音)</p><p class="ql-block">4.教师引读课文,体验知音心心相印。</p><p class="ql-block">教师:伯牙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p><p class="ql-block">学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p><p class="ql-block">教师:伯牙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p><p class="ql-block">学生: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p><p class="ql-block">教师: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伯牙、锺子期真是——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想象。本教学板块以读代讲,指导学生读出音韵美,读出画面美,读出情感美,在诵读中感悟知音那份真挚的友情,在想象中体验知音那份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质朴纯真。</p><p class="ql-block">板块五 研读“破琴”,读懂“知音”</p><p class="ql-block">链接“资料袋”,体验伯牙痛失知音之“悲痛”。 </p><p class="ql-block">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p><p class="ql-block">1.指名读。提问:锺子期死后,伯牙是怎么做的?</p><p class="ql-block">2.追问:你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情?</p><p class="ql-block">3.引导:他为什么这样做?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p><p class="ql-block">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吕氏春秋》《列子》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p><p class="ql-block">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p><p class="ql-block">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p><p class="ql-block">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p><p class="ql-block">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王安石《伯牙》</p><p class="ql-block">(1)同桌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2)指名交流。</p><p class="ql-block">4.点拨:“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知音已逝,再没人听得懂伯牙的琴声了。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全班齐读)</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用墨极其简练,但极富视听冲击力,想象空间丰富。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联系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伯牙痛失知音锺子期的悲痛绝望之情。</p><p class="ql-block">板块六 拓展延伸,升华情感</p><p class="ql-block">1.链接资料,加深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教师引导: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课件出示短歌,配乐诵读) </p><p class="ql-block">伯牙诵云:“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p><p class="ql-block">2.诵读课文,体验情感。</p><p class="ql-block">引导: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请齐读课文。</p><p class="ql-block">3.倾诉心语,升华情感。</p><p class="ql-block">引导: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学生自由表达,交流展示)</p><p class="ql-block">4.配乐背诵,回味“鼓琴”。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学生试着背诵课文。</p><p class="ql-block">5.练写生字:哉、巍、弦。</p><p class="ql-block">提示:“哉”是半包围结构,要写好关键部件“戈”,保证字的重心稳定。“戈”的笔画顺序是先撇后点。“巍”是上下结构,要注意写好“禾”的点和“女”的撇点。“弦”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右比例。</p><p class="ql-block">【设计意图】链接资料,诵读体验,倾诉心语,配乐诵读,旨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语感。</p><p class="ql-block">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21 文言文二则</p><p class="ql-block">伯牙鼓琴</p><p class="ql-block">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文言文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p><p class="ql-block">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阅读这个文本,把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初步感知和对故事本身的体味上,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走进这场悲剧,理解这个寓言,聆听这声叹息,见证这种寻求,向往这份美好……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讨论,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同时,我以“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不再弹琴了呢?老师相信继续学习课文大家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一个问题激疑,设置悬念,之后在理解完课文后再向学生问:“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教学中,我也注重了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指导学生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p><p class="ql-block">教学中,进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p><p class="ql-block">俗话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我不敢说这节课我有什么闪光点,让我感到很遗憾的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会给人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有些语句处理的有点浅显。</p> 教学设计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囊萤夜读》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琼海市实验小学 黄晓莉</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1.认读“恭 勤 卒”等4个生字,会写“囊 萤 逢 卒”等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等词语。</p><p class="ql-block">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p><p class="ql-block">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4.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p><p class="ql-block">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1.认读“恭 勤 卒”等4个生字,会写“囊 萤 逢 卒”等字,正确读写“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等词语。</p><p class="ql-block">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p><p class="ql-block">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 1.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p><p class="ql-block">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课时:2课时</p><p class="ql-block"> 第一课时</p><p class="ql-block">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p><p class="ql-block"> 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课件出示:图文】匡衡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一个洞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还有一位热爱读书的人,他是晋代车胤,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p><p class="ql-block"> 2.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个小故事。(板书:囊萤夜读)</p><p class="ql-block"> 学生齐读课题。</p><p class="ql-block"> 3.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课件出示】</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并且适当补充扩展文言文的文体知识,达到扩展课外知识面,传承文化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p><p class="ql-block"> 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课件出示】</p><p class="ql-block"> 囊、萤、恭、勤、博、贫、焉</p><p class="ql-block"> 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p><p class="ql-block"> (1)注意读准前鼻音“勤 贫 焉”,后鼻音“囊 萤 恭”。</p><p class="ql-block">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p><p class="ql-block"> 重点指导“囊 勤 焉”。</p><p class="ql-block"> “囊”上中下结构,笔画较多,写的时候要注意写扁一些,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p><p class="ql-block"> “勤”左右结构,注意左边的部分,下面是两横一提。</p><p class="ql-block"> “焉”上面是个“正”,下面的部分不是“与”。注意把字写得扁一些。</p><p class="ql-block"> 3.师过渡: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出示再读要求: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p><p class="ql-block"> 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划分节奏。</p><p class="ql-block"> 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6.点名读,齐读。</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检测学习字词的目的。再通过书写指导解决课文中的难字,扫清学生学习的障碍。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有层次地提高难度,促使学生做到读顺、读好、读出文意。</p><p class="ql-block"> 三、理解文本,探究交流。</p><p class="ql-block">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p><p class="ql-block"> 先来看一看词语的意思:【课件出示】</p><p class="ql-block">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p><p class="ql-block"> 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肃敬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p><p class="ql-block"> 以夜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p><p class="ql-block"> 2.师: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理解了词语。(出示学习要求)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p><p class="ql-block"> 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 【课件出示7】</p><p class="ql-block"> 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3.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同学交流。</p><p class="ql-block"> 4.预设交流【课件出示8】</p><p class="ql-block"> (1)我读懂了“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告诉我们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p><p class="ql-block"> (板书: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p><p class="ql-block"> (2)我读懂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p><p class="ql-block"> (板书:囊萤夜读 夜以继日)</p><p class="ql-block"> 5.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课件出示9】</p><p class="ql-block"> (1)我觉得车胤真的很聪明,遇到困难很好地解决困难。</p><p class="ql-block"> (2)我读懂了车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读书的条件,但是车胤绝不放弃,努力给自己创造条件。</p><p class="ql-block"> (3)我们这些有条件读书的人,应该珍惜读书的机会,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通过注释理解文意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处先通过老师示范如何理解文意来引导学生使用同样的方法去理解文意,做到即学即用,激发学生的思考力。</p><p class="ql-block"> 四、读写训练,朗读全文</p><p class="ql-block"> 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p><p class="ql-block"> 2.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p><p class="ql-block"> 设计意图:写出感悟感想,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化。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不仅能检测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也能激发学生读书感悟。</p><p class="ql-block"> 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 囊萤夜读</p><p class="ql-block">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p><p class="ql-block"> 囊萤夜读 夜以继日</p><p class="ql-block"> 作业设计:</p><p class="ql-block"> 1.背诵文言文</p><p class="ql-block"> 2.工整书写本课生字</p><p class="ql-block"> 3.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请你找几篇读一读。</p><p class="ql-block"> 4.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p><p class="ql-block">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p><p class="ql-block"> 囊萤夜读( )</p><p class="ql-block">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p><p class="ql-block"> 以夜继日焉( ) </p><p class="ql-block"> 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 这篇课文比较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的又少,能做到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教学中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把句子读通顺。教学中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我还注意了以下问题:</p><p class="ql-block"> 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性,教师范读课文本身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更是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p><p class="ql-block"> 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还有意地传授了一点儿文言文知识,以后对孩子的学习是有帮助的。</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p><p class="ql-block"> 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自主理解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意思,而不是采取填鸭式教学。</p>

伯牙

鼓琴

课文

锺子期

少年

学生

文言文

教学

朗读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