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母亲走后的第二个母亲节,因为母亲是去年的4月20号离开的,所以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没来得及掉入失去母亲之痛的悲伤之中,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这种欲罢不能的思念和不舍常常唤醒着我对母亲的那份依恋和深爱之情,现在越来越理解了当老妈患上艾尔斯海默综合症之后,只有每每回忆起他母亲的一些生活琐碎时,感觉老妈才是最理智和最清醒的时候,除此之外就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样随时有可能制造闹剧,寻求关注。想象不来我到了老妈那个年龄会是怎样的状态…..因为纵是时过境迁,但深入骨髓的母爱代代相续永不间断啊……</p><p class="ql-block">是啊……当一个女人第一眼眼看到那个藉由自己的身体而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小生命时,伴随着自豪感而来的,是那份融入生命源源不断的母爱,它有时如涓涓细流滋养了孩子的每一个细胞,有时如波涛大海容纳着孩子的成长点滴……然而初为人母的她欣喜之后是无时不在的担心和牵挂一直伴随着她之后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小的时候怕孩子不够健康,不够快乐;长大后,怕孩子不够懂事儿不够招人喜欢;成人了,怕孩子没有能力照顾好自己;成家了,怕孩子经营不好自己的家庭……渐渐的母爱被母怕深深地淹没了,就这样母子之间,分歧有了,隔阂产生了,相互陌生的,孩子心中那个曾经视他为掌上明珠美丽温柔的妈妈去哪里了,妈妈心中那个曾经和她小手拉大手,交流甚欢调皮可爱的孩子怎么找不到了…….原来母爱是亘古不变的,但母爱的方式是需要成长的。</p><p class="ql-block">台湾作家金惟纯在他的自传中说,他一直很记恨他的母亲,因为他的母亲一直是用棍棒对他的,直到母亲去世的十几年后,他在反思自己小有成就的人生时才与母亲有了和解。书上这样写道“我现在的谦卑和自律的品格都是那时候母亲有意给我培养出来的,作为当时只有二十岁而生下我这个遗腹子的她,只能用那样的方式才养育我这个调皮倔强的男孩子,因为担心我不听话,长大后像父亲一样上战场丢了性命。”</p><p class="ql-block">有位心理学家曾这样说“哪有什么隔辈儿亲,只是母亲看到了你的孩子就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你,他们只是想用现在的方式再爱你一次,所以才千万般的宠你的孩子,他们是在用这种方式来弥补那不够完美的爱你方式而已……</p><p class="ql-block">经典上有句话“天堂在母亲脚下”,祝愿每一个人好好爱自己的母亲吧,因为他们是这世上唯一终其一生爱你的人;如果母亲已去那就好好爱自己吧,因为回报母爱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天堂的母亲放心安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