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宁城县第三中学,在"双减双新”政策引领下,走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积极落实学共体的“十大行动”,让学共体的文化从课堂向课堂外漫溯,以滴灌式慢慢浸润学生的心灵,内化行动。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突破口。学校从内部挖掘资源,以心理健康教材为读本,以学校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卜玉芬和陈玉新为主力,有计划,成系列的搞好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外请心理健康专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教会孩子简单减压技法,最大程度的预防各种心理问题发生,让孩子从小搞好心理建设,追求高品质的快乐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教师卜玉芬,利用间操课给部分初一学生上课——走进心理健康课堂。</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听的特别认真,触动他们内心的迷思。心理健康讲座和孩子内心许多想法产生了共鸣。看到他们专注的表情和明亮眼神,孩子听懂了很多,理解很多。教会他们找到合理渠道,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内心更舒服,姿态更舒展,样态更阳光。</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校第三次请宁城县中医中蒙医院张云河主任讲座,历时2个小时。主题是《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也很有实效性。是对我校所有任课教师一种技法培训。目的是给一线教师科普一些心理学知识,让老师发现识别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以预防为主,做到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当下,解决在萌芽之中。减少孩子内心的损伤及社会性功能退化。</p> <p class="ql-block"> 张主任引用李大钊的话“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告诫老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希望。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积蓄强大心理能量,系好人生第一颗钮扣。为青少年幸福而有责任担当的人生奠基。</p> <p class="ql-block"> 国民心理现状调查与分析,青少年心理现状问题不要忽视。作为孩子们身边人——教师。你的育人能力涉及千家万户,影响到国家民族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焦虑,是对胁迫性事件或情况的预料产生一种焦虑不安的状态。担心、不安、紧张等表征情绪过强,过长都会影响到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被人控制或长期在别人期待中生活,心理就不舒服。人是需要自由的,自己成长才是真正的成长。他不想成长时就耐心等待,就像一颗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成长是有自己的节奏的,不是谁跑的快谁就优秀,谁坚持到最后谁才最精彩。我们老师有了正确的认知,是孩子心中的太阳,向师而生的孩子才不会焦虑。每个教师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一我和家人去道须沟游玩,同行一共是四辆车。开始我是头车,我自由的开,我掌握着车速和路线,特别舒服,全身有带领他人,被释放的感觉。回来时,我成为二车,夹在中间被前车和后车控制着,不断切换自己的思维,顺从他人的想法和意志,心理特别不舒服,时时有不良情绪冒出来……为此我想到了班级的学生,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扰,实实在在的说,我们教师知道多少。当下孩子怎样成长才适合未来社会得需求?没有现成的答案,但作为有经验有阅历老师,扪心自问,我们有责任,有本事,帮孩子设计未来吗?</p> <p class="ql-block">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是各种心理疾病多发期。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等。这些问题出现与家庭养育环境和校园学习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人性的弱点和龌龊遮蔽很多真实的现象。在欣欣向荣的校园里,也有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蛆蛆虫在蠕动,这是优化校园环境文化必须关注到的。最近我亲属家初二孩子突然不想上学了,问也不说原因,只是哭。后来才知道同宿舍人霸凌,每周让她拿奶,不拿不行,不拿这个牌子的都不行。由开始语言恐吓到身体的疤痕累累……最后到一回宿舍就哆嗦的条件反射……对方多人多次频繁恐吓。并放出狠话,你告诉家长或老师就让你跪一宿……最近我看《少年的你》这部电影,镜头触目惊心,我们校园真不太平静,国人素质不一手齐,家庭教育水平不一致,孩子的价值取向不一样。受网络血腥暴力,黄赌毒得影响,校园欺凌,霸凌现象时有发生,不及时制止,极易蔓延,必须引起管理者关注,铲除毒根,刻不容缓。</p> <p class="ql-block">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是一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表面特征是心境低落,快乐感丧失,生活乐趣消失,做事动力不足等……所有老师们都要时时观察,积极发现,沟通家长,探究原因,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情,把孩子在校在班价值感,存在感提升到高位。</p> <p class="ql-block"> 真实的案例给我们教师很多启示!每个生命都要珍惜,每个孩子都值得去爱,做一个都不少的真教育不是挂在嘴上,是落实在理念和行动上。</p> <p class="ql-block"> 青少年自杀不是小概率事件,自杀前都有自杀念头和征兆,我们老师要留意,留心。只有及时关注,才能及时救助。这也是教师必备的教育能力!</p> <p class="ql-block"> 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扣动扳机打不响无药的枪,任何不良情绪的爆发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家长和老师不要随意指责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更应考虑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多么错位,不是漏气就是漏水或者跑风。一切根源都在家长老师学校,因为他们是孩子成长环境的主动控制者、营造者。</p> <p class="ql-block"> 自杀的“小弟”叫自伤,没有生命危险。老师必须明白,用这种极端方式能暂缓症状,但不能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自伤有自救的意思,是痛哭和呼救。自伤者想从可怕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想从困难的处境中逃离出来。老师和家长接到这种信号,必须挺身而出,不能袖手旁观。</p> <p class="ql-block"> 自伤有割伤,过量服药,打自己等,还有过量运动,暴食,拒食,飚车,熬夜等。老师和家长要有安全意识,警戒底线。学会瞭望,学会充当教练的角色,站在圈外带领孩子,向着正确积极思考。</p> <p class="ql-block">自伤的青少年,渴望一段被关注的关系,希望被理解,被重视,被认可。他们希望像成人一样被人尊重,获得自由。但在社会层面就是一个孩子。总想做主,又常常出错。</p> <p class="ql-block"> 青少年自伤,有时候是向同龄人和成人宣告,我勇敢,我长大了,我成熟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成长不是一天的事,成长是有层次的,要有训练过程,失败和成功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双重重要,不可或缺。</p> <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抑郁如果是病理性因素,一定到专业机构评估治疗,相信科学,配合药物。</p> <p class="ql-block"> 自伤有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矛盾,社会挫折,人格特征三个方面</p> <p class="ql-block"> 自伤预警信号我们必须了解,理解,常用常熟,对症下药。</p> <p class="ql-block"> 自伤的信号父母一般看不见。一是父母想不到,二是孩子不给看,伤害处很隐秘。</p> <p class="ql-block"> 男女自伤有区别,男的选择高危行为,女的选择偷偷的自伤。老师在识别时注意侧重点,分性别对待。</p> <p class="ql-block"> 如何帮助自伤的青少年——改释关系。父母要学会闭嘴,视而不见。当发现孩子不想说时,不告诉你时,父母要欣然接受不知道。要建立信任关系,要温柔而亲近的和孩子对话。学会和青春期孩子对话,也学会视情况而闭嘴。</p> <p class="ql-block"> 父母老师都要学会说话,说话是艺术,也是智慧。怎么和青少年说话,交流,沟通才有效果,值得深思,必须学会,勤练。</p> <p class="ql-block"> 不要这样说话,这样说话叫审讯,不利于问题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升级。警惕啊!</p> <p class="ql-block"> 父母遇到此类问题要冷静,要主动改善亲子关系。片子中妈妈的表达值得效仿。看到的要默念三遍。读着简单,用起来可难了。有时你想过吗,说了一辈子的话,我们话没有说好,走了一辈子的路,步没有走对。学习是终生的事情,不是对孩子,是活着或者说想活好的每个人。</p> <p class="ql-block"> 教会青少年自我关照,自我管理,避免和减少伤害。通常采取延迟,转移注意力,写日记的方法。减少冲动冲突,避免自伤事件的发生。自我关照就是让青少年好好爱自己,关心自己,接纳自己,悦纳自己,在乎自己,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比谁都重要。</p> <p class="ql-block"> 学生有自伤倾向时,学校和心理咨询师有不可取代作用。家长要敞开心扉,让专业人员积极介入,利于孩子成长和积极配合的治疗。</p><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班级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学会用孩子语言说话。心理健康教师理解的生命意义:让每个当下都美好,让每个遇到你的人都感受到美好!</p> <p class="ql-block"> 有时孩子不需要他人或陌生人的介入的,我们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工作,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接纳专业人士的辅导和治疗。科普一些心理学知识,早日帮孩子从阴霾走向光明。</p> <p class="ql-block"> 教师了解记住:特殊孩子身上一些自伤预警信号。</p> <p class="ql-block"> 父母老师遇到有自伤问题孩子时,不要放弃,不要躲避。相信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每棵野草都向阳而生,何况人呢?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终究是向好发展,向阳而生。</p> <p class="ql-block">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青少年心身健康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我们宁城第三中学老师要携手专家,扛起责任,一起行动起来,为三中孩子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同三中的所有家长一起托起孩子美好的未来。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孩子内在成长积蓄蓬勃向上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看似无心插柳,其实是水到渠成。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吃的苦。”</p><p class="ql-block">这段话摘自我校赵连峰书记在学共体群得一段随笔。此时我写在这里,是因与我此时的心情共鸣。教育需要慢功夫,</p><p class="ql-block">教育工作是育人养心的工作,我们看到了,想到了,就要做到位。一切期待都有无限可能,一切美好都会如期而至。相信孩子的成长是流动的变化的,每个孩子的生命密码都是独一无二的,速度有快慢,花期有长短,相信都有绽放的季节,都有花满枝头那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