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思念》

素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字、诵读、摄影、编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素香</b></p> <p class="ql-block"><b>  每到母亲节来临之际,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啊!我的母亲是1976年离逝的,那时中国沒有自己的母亲节,西方的母亲节传到中国最初是1988年在广州、杭州兴起的,后来慢慢的遍及全国家喻户晓。妈妈在生前没有享受过母亲节这一待遇,对我来说便成了终身的遗憾。</b></p> <p class="ql-block"><b>  算一算妈妈离开我们已经是46个年头,今年应该是90岁高龄了。每到母亲节或者是妈妈的忌日,我就会更加心神不宁,纷纷的乱绪在脑海里缠绕,一种对妈妈无法排遣的思念就会无边无际的蔓延开来······</b></p><p class="ql-block"><b> 想写点什么,又不知从何下笔。今天终于下决心定下神来,给朋友们分享一下妈妈和我们从前的往事。用文字留下难以忘却的纪念,也算是这个母亲节对妈妈一种亡灵的慰藉吧。</b></p> <p class="ql-block"><b>  还清楚的记得一九九一年农历正月十八,那是妈妈仙逝十五周年的日子,那天我仍是浑浑噩噩,没有心思工作,在办公室里我伏案写下一首诗:</b></p><p class="ql-block"><b>“德才兼备好妈妈,沥血呕心为大家。</b></p><p class="ql-block"><b>义善仁慈留美誉,贤良恭俭众人夸。</b></p><p class="ql-block"><b>相夫教子门庭秀,赶日追星卧病榻。</b></p><p class="ql-block"><b>只恨终年多舛命,一花落去百花杀。”</b></p><p class="ql-block"><b>这首七律是作为一个女儿对妈妈平生的真实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只不过这本书,有写的很精彩,有写的很平庸,有写的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更有写的跌宕起伏,催人泪下。而妈妈这本书让人看了会有一种“细雨隐含轻催泪,苍天默默痛自藏”的感觉。妈妈为我们子孙后代撰写了一本传奇的风雨人生教科书。她将永远激励我们把奋发向上,质朴善良,尊老爱幼,坚强乐观,清白做人,勤俭持家的作风一 直传承下去。</b></p><p class="ql-block"><b> 妈妈出生于一九三一年农历二月十七日,仙逝于一九七六年正月十八,享年四十五岁。妈妈走的时候我也二十刚刚出头,这个年龄是人生中最依恋母亲的阶段,也是记忆最强最深刻的年龄。因此,妈妈和我们的许多往事,妈妈的喜怒哀乐,妈妈的一笑一颦都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里。尽管46年已过,可这永不磨灭的印记却深深的烙在我的心里。</b></p> <p class="ql-block"><b> 一、 红颜薄命</b></p><p class="ql-block"><b>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妈妈讲她小时候的故事,那时候妈妈家里很穷,孩子又多,外公外婆都很重男轻女,积攒下来一点钱要供舅舅读书,女孩子是摸不到书本的。可妈妈非常喜欢读书,又生性聪明伶俐,所以就跑到舅舅读书的私塾窗下偷听。即便这样,也是受益匪浅的,学到了不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这对我和哥哥的努力学习,是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b></p> <p class="ql-block"><b>  妈妈十七岁经过老人的包办,便嫁给了从没有见过面的爸爸。爸爸也是苦命人,从小没了父母,说是跟着大爷大娘为生,倒不如说是他们的童工。虽然爸爸从十二岁就开始做事,可所赚工钱是一分也得不到的,要偿还无休止的抚养费。和妈妈结婚后,他们家又多一个长工,全家十几口人的家务都落在妈妈一个人的身上,这还不算,妈妈还要挨打受骂,冬天零下四十几度的天气房间里四面大墙挂满了寒霜,没有取暖,妈妈穿着过门时外婆家陪嫁的一双过膝袜子一过就是三冬啊!</b></p> <p class="ql-block"><b>  炕上凉的拔透了骨头,这还不算,妈妈还要受尽百般凌辱与刁难。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妈妈生产下了哥哥,当时哥哥的体重只有二斤八两,妈妈又没有奶水,哥哥是喝着人家剩下的饭米汤一点点长大。是苍天有眼,养活了我的哥哥。可哥哥的体质至今还是不好的。当时由于妈妈受传统的三从四德的影响很深,一切为事计从,不声不响的默默做事。</b></p> <p class="ql-block"><b>  这样的日子过了四年,实在难以忍受当时非人的折磨,更加看不了的是哥哥受的委屈。有压迫就有反抗-妈妈要造反了,她想:“人活着要是不活出人样来,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要跟着受罪,莫不如死了算了。”于是妈妈终于拿起了为自己争取做人权力的造反武器,与他们据理力争,动辄还要飞刀輪斧。一个二十岁的弱小女子在那种旧的势力压迫下经过单枪匹马,浴血的奋战,终于赢得了权力,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新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一九五三年,妈妈借了一百元钱,买了一间半平房,和他们提出分家,另挑炉灶。第二年,妈妈生下了我,没过多久妈妈开始做苦力赚钱,还饥荒,日子越过越红火。从此,我们的家里开始有了笑声,有了温暖,真正的像个家了。</b></p><p class="ql-block"><b> 没有妈妈的努力便没有我,也没有我们这个家。所以,今天我要大声的告慰妈妈:“托您老人家的福,我们一切都好,咱们的家也越来越好。”</b></p> <p class="ql-block"><b> 二 孝敬父母</b></p><p class="ql-block"><b> 妈妈从小就是个孝顺的孩子,外公外婆尽管偏疼偏爱,可妈妈从不计较,总是用一颗慈善的心去体恤老人,外公外婆在儿子家日子过得很不开心,妈妈看在眼里,一直为这事而担忧着父母。买了房子以后,妈妈第一件事就是把外公外婆接过来一起过日子。后来外公外婆就一直住在我们家里,直到妈妈去逝。而那么多年外公外婆的户口始终在舅舅家,过来的人都知道在当时没有户口是没有口粮的,布票,棉花票之类的都没有,妈妈还要费尽心思让老人家吃好穿好,自己却省的不能再省,节俭到了极点。</b></p> <p class="ql-block"><b>  记得外公的身体一直不好,当时又没有什么好吃的,还要给外公增加营养,怎么办?妈妈就经常带着我到我们家西边的一条小湖(现在叫落马湖,当时叫西大泡子)去钓鱼。每次钓到鱼时,尽管很小,妈妈都会高兴的手舞足蹈,一路唱着笑着回家来。为了让老人能吃的更好,让孩子的身体快快成长, 妈妈养鸡,养鸭,养猪夏天挖野菜,秋天拾草籽,冬天去菜窖里捡菜叶,春天走出很远的地方上山刨树根,回来省下买柴钱。就这样我们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从不知道什么是吵架。正因为妈妈的影响,我们三个孩子从小至今都没有拌过嘴,什么事情有均有让,而且对双方老人都很孝顺。妈妈,谢谢您,是您给了我们良好的教育和影响,才使您的儿女们都有一颗慈善的心,知道怎样做人,妈妈您放心吧,我们会继续教育您的孙辈们让他们懂得孝道,更好做人。</b></p> <p class="ql-block"><b>  本文是素香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刊发其它公众平台,严禁盗用,请尊重作者,维护版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