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棉袄之感悟

梦歌

<p class="ql-block">  我的妈妈出生在一个还算比较富裕的家庭,用她的话说,虽然算不上大家闺秀,但在娘家也没有吃过什么苦,受过多少累,因此在农村妈妈算是个不会做针线活的人,小时候我们穿的衣服虽然大多都是妈妈亲手做的,但遇到像做棉袄、剪布鞋样子这样“高难度”的针线活,有时她也要去请邻居的巧手帮忙。</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底我参军入伍到北京部队当了兵,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的穿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家庭条件好点的也有了缝纫机,有的小青年穿上了“制服”,十八岁那一年,父母为了让我也穿的体面一点,到供销社裁了几尺蓝色“的卡”布,找我们村唯一一家有缝纫机会做衣服的人给我做了一件中山装制服,这是我的第一件最好的服装,在当时村里也算是有点脸面的了,这件衣服在我当兵时父母给我装进了背包带回了部队,至今还保留着。</p><p class="ql-block">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我二哥在上海通过“关系”托人也为我们家买了一台“蜜蜂”牌缝纫机,由我二姐使用,说起这台缝纫机,还有一段至今让我懊悔不已的往事,九十年代初期,我刚成家不久,生活比较拮据,可能是因为我家属的奶奶、姑姑都会做衣服的缘故,有一次我家属和我说:“你们家里不是有一台缝纫机吗,反正闲着也没有多大用处,你回去弄来我也做衣服吧”,那时候给别人家做衣服可以挣点钱,听到她说出这个话,当时我的心情真是五味杂陈,我知道这台缝纫机是我们家里的唯一值钱的高档家俱,我怎么下得了狠心好意思的去占为“私有”呢?但又考虑到我这个小家的现实情况也确实需要它,自己又买不起,如果家里不是必须能不能借来临时用一下,到时候再还回去,由于有了这种私心杂念,再加上耳跟子太软,第二年回去探家就硬着头皮和父母提出了这个要求,父亲是个比较顾家会过日子的人,但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也是关爰有加,而且也有“偏心”之嫌疑,就同意了,临走时我就顺便把这台缝纫机搬到了自己的小家,虽然用了时间不长又把它送回老家去了,但这件事回想起来内心感觉非常愧疚,后来也不知道这台缝纫机身在何处?</p><p class="ql-block"> 回过头来再说说这件棉袄的故事。一九八七年冬回去探家,妈妈看我穿的少,怕冻着我,就悄悄的给我做了一件棉袄,那个时候估计她可能还是不怎么会裁样子,或是怕做的不合适,又找别人裁好布,拿回家一针一线的缝起来,而且用的是最好的新棉花,外面这个布料至今我都叫不出什么名字来,里子用的是纯棉的布,钉的是“暗扣”,一件暗红色的对襟小棉袄就做好了。</p><p class="ql-block"> 游子吟</p><p class="ql-block"> [ 唐 ] 孟郊</p><p class="ql-block">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p><p class="ql-block">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p><p class="ql-block">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p> <p class="ql-block">慈祥善良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妈妈亲手为我缝制的这件棉袄,至今保存的完好无损,每当看到,就想起来您那慈祥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一针一线无不凝聚着您对儿女的牵挂和关爱!</p> <p class="ql-block">当年使用的这种扣子不知道是叫“暗扣”还是“按扣”?“暗”意思是从外面看不见扣子,“按”意思是按一下就可以扣上了,从两个字面上怎么理解都对。</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母亲节,穿上35年前妈妈做的棉袄,虽然体型比当年胖了,穿着不够合体,但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无限牵挂和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陪父母在部队营区内合个影(秦德禄摄)</p> <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日新月异,现在的服装已经五艳六色,丰富多彩,我们的生活也今非昔比,虽然在工作期间穿着的机会很少,退休后也没有更多的机会穿着,当年穿着非常合体的时候没有完全体会到妈妈的那种慈爱之情,甚至连声谢谢也没有表达;如今穿着它虽然不够合体,但每当看到它就想起来我那慈祥善良可爱的妈妈,穿上它顿时感觉内心无比温暖,感觉永远像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这件棉袄陪伴我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时间,当兵时军装换发了无数次,平时各式服装也购买过无数件,有的款式新颖,花样繁多,但在我的心目中都没有妈妈亲手做的这件棉袄好看,有的布料高档,做工精致,价格昂贵,但在我的心目中都没有妈妈亲手做的这件棉袄值钱!一件棉袄寄情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