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汪海

<h3>  去年老父亲走后,母亲比我们想象的坚强。父母相伴走过六十多年的坎坎坷坷,相濡以沫,感情笃深。特别是父亲住院这最后四年,老母早晨四点起来熬汤做饭,五点打车去医院陪在父亲身边,春夏秋冬,无论风雨。最近一个流行的电视剧《父母爱情》,许多情节好像都有我父母的影子。大概是那一代人的故事。</h3> <h3>  前不久,老家的哥哥和妹妹带着一帮孙辈,重孙辈的孩子给老母亲办席作寿,我打电话去祝贺。母亲说:“过去都是和你爸一起过生日,如今你爸走了,我本不想再过生日,但大家都说今年我过了八十四岁这道坎,应该庆祝一下。”我老家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电话中,听的出老太太很高兴。<br>  八十有五,但我心里总觉得她没那么老。耳不聋,眼不花,整日照常操持家务,有时间还要画上几笔国画,还能帮大孙子照顾已上小学的重孙子的生活和学习,从来停不下来。</h3> <h3>  母亲是位教师,教过小学,幼儿园,一辈子教书育人,喜欢孩子。在她过去生活的小城里,不少人祖孙三代都是她的学生。每次回家随母亲上街,总不时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热情地喊着老师送上问候。母亲也不时停下来问长问短,并向我介绍这是她什么、什么时候的学生,现在又怎么样、怎么样了。我感觉到,这是她最满足幸福的时刻。<br> 当老师为人师表,母亲一辈子把学生的事看的比什么都重要。记得我小时候,下午放学后常随母亲到学生家家访。每到一家总要讲讲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告诉家长如何配合搞好教育。有时还会帮学生家长调解家庭矛盾,往往天黑才能回家吃饭。吃完饭还要坐在油灯下批改作业,直到深夜。 <br>  有的学生家庭因难,母亲会时常将他们带回来和我们一起吃饭,并为他们洗头、剪指甲,缝䃼衣服。现在经常有一些也已退休的学生来看望她,有的还会在我家住下来,陪着老人住上几天。每当这种情况,母亲都会在电话里告诉我:“儿子,放心吧,这几天有你某某大姐在家陪我”。这种师生情谊让人觉得很温暖,很珍贵。</h3> <h3>  母亲善良。从小教育我们别占他人和公家的便易,能帮人做什么就做点什么。我们家四世同堂,老人儿孙十几口子,每个孩子的事她问的都很细。对我这个多年在外孩子一家更是异常牵挂。另外,学生、同事和亲朋好友,谁家红白喜事,谁到该找对象的年龄还没对象,谁困难点,家常理短,大事小事,她总热心张罗,有操不完的心。有时候,我们怕她受累,劝她少管闲事,她总会不高兴,埋怨我们不近人情。<br>  记得五十多年前有一年,春节后大雪,有一名农村产妇在我家附近天寒地冻的路上突然临盆。按照老家风俗,接待临盆产妇到家是大忌中大忌。母亲听说后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将产妇孩子接回家,安腾好一切,母子平安。二十多年前我有一次探亲回家,一个面生的大小伙子见我就喊哥,母亲告诉我,这就是那个“路生”的兄弟。<br>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父亲在县水泥厂当厂长、书记。那时候厂里年轻人多,每天都有几个来我家蹭吃蹭喝,赞美我母亲做了一手好菜。母亲也乐此不疲。后来人们都说,你母亲这辈子是积大德的。</h3> <h3>  2000年,我利用“五一”小长假回老家,本打算陪陪久病住院的老父亲。无奈医院实行封闭式管理,未能如愿。和老母朝夕相伴了六天,细算下来,这是我离家工作后和母亲单独待一起最长时间。临别前母亲拿出一大包为孩子们打的毛衣要我带上,其中一件是我的。我担心母亲受累,让她不要整天打毛衣了,穿的机会不多。母亲说:“给你就打这件了,以后我走了,留个念想。”听罢,我赶紧找个借口避开,潸然泪下。<br>  今天又是母亲节,遥祝家乡的老母亲节日快乐,健康长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