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空谷鸣琴 部份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望着母亲佝偻的背,我的眼前总是一次又一次浮现出母亲年轻时的样子,在我有记忆的回忆中,母亲的身材总是苗条而笔挺的,秀气的眼睛、秀气的鼻子以及一付金丝眼镜恰到好处地勾画出作为知识分子的母亲的文雅,母亲的头发总是黑亮亮的,无论是年轻时的两条长辫,还是年老时喜欢时髦的短发,总是一丝不乱。。。。。。</p><p class="ql-block"> 什么时候,母亲的背成了现在的样子?是在我每年寒暑假不曾回来的时日?还是在岁月风霜中我每次不经意的回眸中?每次望着年轻时总喜欢时尚而漂亮的母亲,如今弯成弓的背,还有虽然比同龄人年轻却已经布满风霜的脸庞,我总会有淡淡的辛酸!</p><p class="ql-block"> 记得9岁时第一次被母亲从成都的爷爷奶奶家接到父母身边,在我陌生的眼帘中,母亲总是以严厉的形象出现,那时丝毫感觉不出母亲的温柔与慈爱,母亲总是板着脸说:“你外婆说,爱孩子不能爱在表面,而应该爱在心里”,那时年幼的我,总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总是怀念成都爷爷奶奶温暖的怀抱,而母亲却从未将我揽到过她的怀里,即使是在我最害怕的雷雨天,从小怕雷的我吓得直打哆嗦,母亲也始终不曾像爷爷奶奶一样,常将我揽在怀里,而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打雷下雨是自然现象,不能娇气!让我始终与母亲隔着一个怀抱的距离,以致后来长大后自己成了家,有了女儿后,我总是喜欢将女儿搂在自己的怀里,也许这就是那时母亲传统母爱的表达方式让我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吧?以致后来女儿长大了,面对我的拥抱,女儿总会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了,不要把我当小孩子搂吧”。这时,我才明白,我和母亲隔着一代,而和女儿又隔着一代的距离。我不明白在传统封建大家庭的氛围中长大的母亲,当年是怎样在外公的公馆中受到外婆严厉的家庭教育,外公在刘文辉创办的济康银行担任总经理,解放后将学道街现在省科委所在地的他家公馆捐赠给了成都市政府,因此母亲当年是在学道街公馆的大家庭里长大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觉得应该把大家庭的严厉教育转赠给我,</span>而我在这种看似冷漠的教育中产生的逆反心理,又造就了与女儿这一代隔着爱的表达方式的差距,因此,我总在想,母爱的表达方式到底应该怎样,才适合自己的下一代呢?</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母亲,表面总是很是严厉,毫不留情的检查我的作业,错一道题挨一个手板心;逼着年幼的我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袜子;而寒暑假还必须学着做饭;而对于与弟弟或者同伴们玩耍,母亲也总是说:女孩子必须文静淑女,不可以与男孩子们一起疯玩。其实长大了才知道母亲的良苦用心,母亲是用她的传统道德观在塑造她的女儿,如今的喜欢安静与什么事都无法难倒我,也是那时拜母亲所赐,逐渐养成的一种一切靠自己的良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年幼时的我,始终无法理解与感受母亲的爱,其实现在想来,母亲在很多方面是默默用她的行动而不是语言在诠释着母爱的温暖,这种爱表现在我每次需要帮助时,母亲总是毫不犹豫地全力帮助我。</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难忘的记忆是十岁时,我患了黄疸性急性甲肝,母亲一刻不停地碾转于医院和家里照顾我,那时还是物质相对匮乏时期,为了给我补充营养,母亲几乎跑遍了全城的饭馆,央求人家在杀鸡时将鸡肝卖给她,而她几乎天天给我做鸡肝汤,那时我几乎吃腻了,但一想到瘦弱的母亲天天不辞辛苦地为我买到的鸡肝,我定会以全部吃完来默默感谢亲爱的妈妈。至今每次看到鸡肝,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想起那份无言的伟大母爱......</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学五年级时,担任班级文娱委员的我,需要自己编排舞蹈参加学校的演出,当我愁眉苦脸地回到家告诉母亲,我还不会编这个新舞时,喜爱舞蹈的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一切事项,全力帮我编排舞蹈,直到教会我跳为止。尽管母亲总是严厉的,让那时的我即使学会了跳,也总是埋怨母亲在教我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敲打我的脑袋时的严厉。母亲总是用她那双灵巧的双手,为我织各种花色好看的毛衣,在她的理念中,总认为女孩子必须要穿得整洁、漂亮,因此,在我和两个弟弟中,我总是穿得像公主一样,让两个弟弟总是羡慕加嫉妒,而母亲总是告诉弟弟们,姐姐是女孩子,女孩子在穿着上不可以随便。中学时的一次演出需要绿色的毛衣,母亲用了一个晚上就将一件精美的花样毛衣给我织了出来,当担任主持人的我穿着那件毛衣上台,感受到来自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时,我才感到母亲其实是在用另一种方式表达那份深切的母爱!其实,那时的我不懂父母是在用他们无声的行动说明一个道理,不论何时,女儿都需要富养,尽可能地提供较好的物质条件给女儿,让女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衣食无忧的家庭,这样即使在以后的岁月中,遇到什么样的诱惑,女儿都可以毫不受到引诱而逆自己的良心行事,因为别人能够提供的,家里都能提供。事实也是如此,在成年后不论是在任何环境中,我都始终未曾因物质条件的丰厚而出卖自己的灵魂,也从不羡慕任何富裕或者权力带来的物质上的欣喜。</p><p class="ql-block"> 而对于母亲在我成长道路上最大的那次分歧,直到我成年都始终耿耿于怀!而这样的耿耿于怀,是直到女儿长大,到了应该谈恋爱的时候,我才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第一次恋爱是在十八岁时,不理解为何父母坚决反对我的恋爱,母亲认为那小伙子的外貌与内在都无法与我匹配,从而坚决反对,而我对母亲的反对却怀着深刻的逆反心理,让一直还算文雅的母亲那次竟然咆哮了起来,第一次摔了镜子砸我,让我负气在读书的学校中一连几个月不回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几个月父母在经受着怎样的煎熬!后来虽然我还是听了父母的话,而与那个并不适合我的小伙子分手了,但却一直认为是父母霸道,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女儿。但却毫不知晓父母的良苦用心。直到女儿长大了,到了该谈恋爱的时候,当我和爱人为女儿是否该谈一场恋爱而茶饭不思时,我才深切感受到当年的父母,为我这唯一的女儿,曾经操过多少心,度过多少不眠之夜!</p><p class="ql-block"> 也许只有当自己做了父母,遇到相同的境况,相同的教育子女的责任与方式时,我们才能感受到父母当年曾经为儿女付出了多少!而作儿女的是否又理解当年的父母呢?在父母已成弓的背上,有多少关于儿女的负重啊,而做儿女的,是否在这张年老的弓上感受到一份浓重的爱的崇高?</p><p class="ql-block"> 空谷鸣琴写于2011-05-0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