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晋华博物馆开了,里面有母亲的照片,女儿们陪伴着老母亲来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四妹和小妹陪母亲在博物馆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在博物馆门前</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聚精会神看展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母亲又看到当年工作的环境,又仿佛回到过去的时光,她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不时的摸摸,很是感慨,与小妹谈论着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找到了,就这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2020年夏天拍的,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母亲和邻居们在小区的阴凉地乘凉,来了一位记者,和大家说起晋华厂,采访了母亲,采访结束后,记者试探地问母亲:还有上班时的工作服吗?母亲说:“有,我存着一套”。就这样,八十五岁的母亲又穿戴上自己珍藏的崭新的围裙和帽子,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那一刻母亲是自豪的,幸福的。母亲很少照相,穿工作服的这是唯一的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和自己的版面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在喷泉旁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到处招工,母亲是那时候找上工作的,她当了一名纺织女工。和母亲一起报名上班的邻居姐妹们,在后来的三五年间,或因为生小孩,或因为工作太累,或因为困难时期挨不了饿,陆陆续续都不干了,只有妈坚持下来,所以左邻右舍,只有我们家是双职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上班极少请假,即使生孩子,也是只休息国家法定的八周(56天)假期。这并不是因为母亲身体好,母亲年轻时候胃口就不好,有时候胃痉挛痛的喘不上气来,一旦发作,父亲手忙脚乱,我们小孩子都很害怕,很害怕!最后一次胃痉挛在上班时间发作的,工友们把她送到厂医院,遇上一个好大夫给她心口处扎了针,治好了这个胃痉挛,以后即使胃痛,胃痉挛也再没有过。</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上班时工作证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不但工作强度大,而且倒三班的工作违背人的生物钟,更使人劳累,特别是夜班难熬。人们常说“男不进钢铁厂,女不进纺织厂”道出纺织女工的艰辛。</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存的唯一一张母亲和工友们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母年轻的时候家里还很穷,他们都是走着上班,到了1963年家里有了一些积蓄,给爸爸买了一辆加重飞鸽牌自行车,母亲在自行车和缝纫机之间选择了缝纫机,一年添置了两大件,在家属院里引起小小震动。所以母亲继续快乐地走着上班。随着年龄的增大,母亲也就断了骑车上班的念想,不论酷暑严寒,也不论风霜雨雪,她每天上下班来回走九十分钟的路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是筒摇车间挡车工,在一排排机器旁脚不停地走动,手不停地工作,一天八个小时,也要走几十里的路。我记得母亲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有静脉曲张,腿肚上的筋疙瘩一块一块的,但是母亲从来没有把这当成回事。(小的时候不懂事,长大后想起母亲这么累,常感心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的工作一直是计件的,每天工作有定额,完成定额才能挣到基本工资,超出定额按计件得奖金。由于晋华厂的产品是出口创汇的,所以,即使在文革期间,厂里也没有停工停产,还一直是记件工作制度。母亲在工作上是一把好手,每天都能超额八九个件,每个月都能多挣十几元钱。她几乎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每年都有全勤奖。母亲的工作很普通,但她做的很好,在工作中她很自豪,累着,并快乐着。</span></p> <p class="ql-block"> 美丽善良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家因为是双职工家庭,又属于三代人(奶奶、父母和我们)同住,厂里分配给三套瓦房,连在一起大小共七个房间,我们住的是相当宽敞的,门前的院子也是很大。父母亲都是很勤劳的人,他们用泥土制成土坯,沿着院子的边缘建起了院墙,又在院子里栽上枣树,石榴,葡萄和无花果,还有种上豆角和西红柿,还有牡丹花,萝卜花,菊花,更不能缺少的是凤仙花,我们叫指甲草,这是给我们女孩子染红指甲的花草。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整个院子都是花香四溢,硕果累累,生机勃勃的,留给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我和姐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的时候总是觉得,母亲在家,家是温馨的,母亲上班去,家就是冷清的,母亲是家的魂。父亲是奶奶的独子,所以奶奶和我们一直生活在一起。父母上班后,奶奶照看我们,她很辛苦,但是脾气不太好,孙子们都有些怕她;父亲很爱很娇惯孩子们,但是父亲不善言语,孩子们也很少在他跟前撒欢;只有母亲,总是面带微笑,细声慢语,尤其到了晚上,她忙完了家务,坐在床上,拿起针锥和麻绳开始做鞋,孩子们围在旁边,她一边干着活,一边给我们出谜语,让我们猜,或者讲神仙的故事......那是幼年最美好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长大后才知道妈妈原本是识字的,她是旧时高小毕业生。我们家没有多少闲书,幼年所受的启蒙都来自妈妈的故事。我们不仅听过“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画中人”“牛郎织女”和聊斋,而且听过“豌豆公主”和“青蛙王子”,在那个没有童话的“破四旧”年代,母亲的故事給了我们多少美好的遐想......</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姐弟六人小时候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家比起邻居来显得更加干净整洁,衣着光鲜,这全来源于母亲的要求和勤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候晋华厂洗澡堂周日免费对家属开放,每到周日奶奶和我们几个小孩早早去洗澡,换下一周的脏衣服,母亲就用搓衣板在大铁盆里洗全家人从里到外的衣服,院子里扯着两根长长的铁丝用来晾衣服,刚到中午,铁丝上就晾满了衣服。除了衣服,经常清洗的还有床单和被单等,我们家就是周日大洗,平时小洗,每天都在洗洗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爱美,但她很少装扮自己,把爱美之心全部用在家里,用在家人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心灵手巧,花草鱼虫随笔画来栩栩如生。小时候睡觉的枕头和现在的不一样,是两头有方顶的柱体,枕头的方顶都是母亲画上图案,再用丝线一针针绣出来的,很是精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家人的衣服都是母亲做的。奶奶的大襟衣服上缀着盘扣,黑丝绒帽子上暗色刺绣都很讲究;爸爸夏天的衬衣,冬天的中山装和大衣,都是展展挂挂的;我们的泡泡袖荷兰服,弟弟的小军装也都是母亲的作品......母亲看到什么好看的式样,回来琢磨琢磨就能做出来,穿到家人身上她就很有成就感,她常说“男人往出走,带着女人的一双手”。直到现在我们几个姊妹都没有学会这本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虽然很忙碌,但对孩子们的娇惯一点不少,当凤仙花盛开的时候,母亲摘下很多花朵,加上明矾和食盐,捣烂成泥,晚上我们姐妹几个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母亲将捣好的凤仙花泥细心地覆盖在每个女儿的指甲盖上,再用豆角叶子包扎好,我们将双手举过头顶,稳稳放在枕头上睡觉,到第二天早上,指甲就染红了,这样连续三天,指甲就红艳艳的,很是漂亮。</span></p> <p class="ql-block">吃苦耐劳,对儿女充满慈爱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每天忙着上班,忙着做家务,睡眠不足,有时候吃饭吃着就打起盹,熬不住了就说“我眯个十分钟”,放下碗躺在床上就睡着了,过十几分钟她就自己醒来继续忙碌。家里的事情确实太多了,她想做好,只有牺牲休息时间。到了1970年以后,我和姐姐都长到十几岁了,在做饭洗碗清扫方面可以帮上母亲,她才轻松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是母亲轻松的时间并不长,1976年大姐找到了阳泉的工作,1977年底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大学也离开了家,奶奶已经很老了需要人照顾,年龄小的弟弟妹妹们学习都很努力,也要考大学,父亲母亲为了照顾家里,他们轮开三班倒上班,你上班我在家,我上班你在家,保证每天每时父母有一个人在家里,家务活又全部落在父母身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我们的记忆里,父母没有怎样教育过我们,我们像是自由自在长大,但姐弟六人都成长得很好。正直善良、勤劳吃苦、充满爱心的父母是我们最好的榜样。除了大姐在高考前参加了工作没有参加高考外,其他的弟妹在几年后都相继成了大学生,在当时的晋华厂传为佳话。父母累着,并骄傲着。</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长大成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父母在家里和工厂两边忘我的劳作中很快到了1985年,母亲五十岁了,年底到了退休年龄,母亲虽然不想退休,但是也做好了退休的思想准备,可是年底并没有接到退休通知,母亲就装作不知道,继续上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直到1987年底,管理员才和母亲说:“杜师傅:车间主任说通知您明天参加退休职工欢送会,是不是搞错了?”母亲笑笑:“没有错。我明天去开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纺织厂挡车女工工作到快退休的时候,大部分人身体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然后开上医院证明,被照顾到辅助岗位,不再挡车,像母亲这样挡车到退休的最后一天是很少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晚退休两年,也许因为她满头乌发,精力充沛的样子,让人忘了她的年龄,不去查阅档案;也许是领导不想放走这样一个好劳力,想让她多干两年。而母亲是稀里糊涂的多干了两年。</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母亲退休时的照片,那时52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退休后也没有闲下来,家里一直有小孩,五个外孙,少则一年,多则几年,都在姥姥家住过。 老母亲看外孙比女儿更有时间,更用心。</span></p> <p class="ql-block"> 母亲抱大一个,又来一个小的。她还是累着,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外孙们逐渐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外孙们在这里肆意玩耍,快乐成长。</p><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姥姥家共同生活、逐渐长大的过程中,他们成了亲兄弟姊妹。</p> <p class="ql-block">这是外孙们小时候在姥姥家</p> <p class="ql-block">他们在亲密无间中渐渐长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他们都长大了,但还像小时候一样亲密无间,无所顾忌。</span></p> <p class="ql-block">哥哥还是拿妹妹没有办法</p> <p class="ql-block">他们都是美女帅哥</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今他们都记得许多姥姥画的画,讲的故事,唱的歌谣,和他们猜过的谜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噢,噢,噢,觉虎儿来,俺孩睡觉来,铺什呀?铺羊皮,盖什呀?盖簸箕,枕什呀?枕棒槌,咕噜了棒槌换炕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门门,白院墙,里边住着个巧大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到地底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左一边,右一边,两个小姐不见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黄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他们现在有的在国外,有的在南方,有的在北京,有的在本地,不论在哪里,都会隔三差五问候姥姥,给姥姥买保健品,抽时间回来看姥姥。</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灿灿从德国回来探亲和姥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是琪琪带着孩子糖豆来到姥姥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正在本地工作,看姥姥最勤,他的女儿融融也是经常来看老姥姥。</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融融小时候和老姥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这是融融现在和老姥姥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母亲很喜欢重外孙融融,给她画画,讲故事。有一次融融沉思良久和我母亲说“老姥姥,我觉得你没有教育好你的孩子,你的孩子都没有学会画画。”老母亲说“是呀,我得检讨一下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母亲最近给融融画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不仅对家人充满爱心,对邻里也是经常给予帮助,对小动物也是如此。这只鸟当时腿受了伤,脚趾少了两个,妈妈养起来,咨询养鸟知识,细心照料,养得小鸟似乎能够和母亲沟通交流,它在我们家活了十三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光阴似箭,如今我们也相继退休,情不自禁常去看望母亲,陪伴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一生辛劳,如今八十八岁了,依然满头黑发,皮肤白皙,思维敏捷,语言幽默。</span></p> <p class="ql-block">和儿女们聊天</p> <p class="ql-block">眺望窗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母亲确实是老了,有时候看到她力不从心时不由得悲情涌起,但是母亲坚持劳作,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她常说:你们不要让我完全歇下来,歇下来可能就再也动不了了。</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厨房做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依然带着老花镜做针线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母亲空闲了喜欢看看电视,看看书,还喜欢写写毛笔字,画画花鸟,还经常和儿女们唠唠家常,她很满足现在的晚年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看电视</p> <p class="ql-block">画画</p> <p class="ql-block">写毛笔字</p> <p class="ql-block">读书</p> <p class="ql-block">经常在玻璃上画画,真是童心未泯!</p>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五元宵节出去看灯。</p> <p class="ql-block"> 琪琪完婚的时候我们照了一张全家福,母亲坐在中央,小时候的六个儿女依然在母亲的周围,成为一个大家庭,她还是我们家的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看到母亲,内心就感受到孩提时期的幸福和甜蜜。母亲在,这里就是我们的家!愿老妈妈身体健康,福寿延年,长长久久陪伴我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