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耆画马

红韵轩 徐红

<p class="ql-block">  马,是中国历代画家所最喜欢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这首先是由于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具有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和向上的精神,“龙马精神”、“一马当先”、“快马加鞭”等成语即是体现。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诗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唐 •韦应物《调笑令·胡马》诗曰:“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绘画史上,画马的名家辈出,他们将马的种种形态、姿势,乃至于将马的精神都通过画笔巧妙的描绘出来,从而达到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受了老师徐悲鸿的影响,在沙耆的画中最常出现的就是马,各种各样形态的马。他们或在草原上奔跑,或在林间小溪中饮水,奔跑的,停驻的,像是草原之上的精灵。他所画的马,身上既有徐悲鸿画的马中包含的那种洒脱奔放,又兼具一种独特的优美姿态。相比较于而言,虽然没有徐悲鸿画的马那样更加潇洒,但是却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美。是柔美温顺,还有自然之中独具一格的那种灵性,看起来就像是天地之间自然而生的那种的灵物。沙耆大师坎坷人生之路,漫长曲折的人生,画家笔下的奔马:既有画家正常思维下,天马行空且劈荆斩棘的精神风貌;催人奋进……又有画家在精神失常的梦胧状态下,常人及大众所不能理解的脱缰野马!其作品已经风靡全球价值连城!</p><p class="ql-block"> 耆,古同“嗜”,意为喜爱,爱好。沙耆原名引年,又名菖贤,“耆”字是族兄沙孟海为他起的艺名。而沙耆也用其一生诠释了他对绘画的热爱。1914年,沙耆出生于宁波市鄞州县沙村。儿时的沙耆便酷爱绘画,其族兄沙孟海发现了他的天赋,于1934年推荐至徐悲鸿门下学艺。1936年12月,由徐悲鸿推荐,赴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由院长巴思天亲自教授。在校期间沙耆成绩斐然,其油画、雕塑、素描皆获首奖,并获得艺术界不易多得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毕业之后,沙耆在比利时多次参加联展并举办个人展览,曾于1940年与毕加索一同参加“建国百年纪念馆联展”。其作品《吹笛女》被比利时皇太后伊丽莎白收藏。生前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其父沙松寿,字仔甫,年轻时从沙可庄(族兄沙孟海之父)学中医外科,历年行医、经商、执教,并擅长中国山水画。母杜氏生有二女一子。沙耆幼年羸弱多病,在私塾成绩平平,生性内向,唯爱画画,自小就显露出绘画天赋。沙耆,是中国一位传奇式的画家。他不仅是一位不该被社会遗忘的艺术家,而且是中国现代油画史上的一颗灿烂的彗星,为油画艺坛增添了一道耀眼的光华。</p> <p class="ql-block">周亚勤曰:“值得信赖和好评!沙耆这幅双马,画得比徐悲鸿大师好!(估计是画家沙耆在精神正常的状态下,所作的精品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