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事故乡情系列之22 萱草花 ——怀念我的母亲

小桥流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文字:小桥流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小桥流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故乡事故乡情系列之2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萱草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冰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在这浅夏的千娇百媚中,有一种花,自然清新,朴实亲切,它就是萱草花,一种象征母爱的花🌸 。母亲的爱,就如温暖的萱草花,散发着淡雅的香,柔柔的,浸入心扉。无论开在任何地方,都尽量开满,纵使零落成泥,亦护花。无论相隔万水千山,母亲的呼唤总能给我们家的眷恋,有母爱的地方便是温暖,有母亲的地方便是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母亲节,这一天,做儿女的如果离母亲比较近,就送给母亲康乃馨。但其实,送康乃馨乃是西方的习俗。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面前的花瓶中,有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就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的花🌸 ,受到人们的敬重。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前年母亲节那天,我和爱人到中原银行取钱,大堂经理就亲自送给我爱人一束康乃馨,并祝母亲节快乐,让我们很感动,也很温馨,感到银行工作人员所做很暖心。其实,在中国,真正的母亲花并不是康乃馨(以讹传讹),而是萱草花。但无论是康乃馨还是萱草花。都表达了对母亲的一种感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什么萱草花是母亲花呢?让我慢慢为您道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诗经•卫风•伯兮》诗云:“焉得諼(xuan)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ei)。南宋理学家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这句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到哪里弄一枝萱草,种在北堂前,好忘却忧愁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诗经疏》称:“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北堂是母亲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萱草花,别名:忘忧草、金针、黄花菜、疗愁等。古称母亲居室为萱堂,母亲生日为萱辰,母亲的别称为萱亲,故萱草花为母亲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家最熟知的歌颂母爱的诗,莫过于孟郊的《游子吟》,但孟郊还有一首《游子》,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母亲苦苦的惦念远游的儿子,无论用什么外力克制办法,也不能减轻她的思念和担忧。这首诗是儿子孟郊想象母亲忧心地倚门望子归的亲情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元末明初王冕《 墨萱图二首•其一》:“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何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这首诗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萱草花开在五月,花期长达一个多月,它金色或者黄色,形如百合,在初夏时节开花,中间的花茎亭亭玉立,针型的花芽通常生成一簇,花开舒展,和百合非常像,微风吹过,无数的花朵摇曳,大方舒展,如同母亲的爱,如同孩子的笑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萱草具有食、药、观赏价值。作为草药,萱草可以安神消肿,有解毒解郁之疗效;作为食物,它的嫩花苞是爽口清甜的时令菜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黄花菜;作为观赏,它点亮了沉闷多雨的夏天,那金黄色的花朵让人感到清新,调节视觉和心理,所以萱草又叫忘忧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你看那萱草,虽是小小草本植物,却枝枝挺拔,无论是贫瘠还是膏腴的土地上,它都有自己独特的姿态。在无数的乱叶和蓬草中,萱草开着最明丽鲜艳的花朵,笃定情深,那是母亲的爱,牵挂孩子,并以牵挂为动力,开出最美丽的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由萱草花想到了小时候的囧事。大概在我刚记事不久,母亲在生产队锄地,记得当时的玉米苗很矮,母亲和社员们在东山脚下锄,我和本村的一个小姑娘一起到山上采野花、捉蚂蚱。当我们在半山腰采了许多花儿和捉了许多蚂蚱,正准备下山时。我们从一块儿大石头往另一块儿大石头上跳,就在两块大石头中间,一条一米多长的蛇忽地探出头来,吐着红信子,吓得我俩“哎呀妈呀”一声大叫,撒丫子往山下跑。也顾不得扎脚还是硌脚,等哭着找到我妈时,虽然手里的花还攥着,但一只鞋啥时跑丢了根本不知道。我妈看我哭的挺伤心,鞋也没了,摩挲着我的头,安慰我:“三儿,摸摸头,吓不着。走,领妈去找鞋去。”我破涕而笑,我说:“妈,你低下头,我把这束花插到你的发髻上。”母亲笑着说:“都老太婆了,戴朵花那不成老妖精了?”我说:“不吗,你戴这朵花好看。”母亲连忙说:“好,好,我老儿子给我戴的,好看。”,真的,我觉得那时我妈戴着花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那是我儿时最温馨的场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领着妈重回山上,找到了我丢失的那只鞋,不过再也没有见到那条蛇。清楚的记得,那条蛇是雪白雪白的,虽然以后看见过许多次蛇,但是全身雪白的蛇只看过这一次,这蛇🐍是不是白娘子变得我不敢说。采了一大把花,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花儿,只觉得非常好看,后来读书了,才知道这是萱草花。同样,那时也没有母亲节这一说,但冥冥之中,是巧合还是天意,我不知道,也许天知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生我那年已经42岁了,打我记事时起,母亲常年就在脑后梳个疙瘩揪,然后用个黑网一兜,用簪子一别,就是一个中老年妇女的打扮,一农村的典型小老太太。可总是忘记她曾经也是一个花季少女。也许我是她的老儿子,也许我比较听话,母亲更惦记着我。我外出求学,每次上火车站,母亲都要送我,我都这么大了,五里的山路,母亲踮着小脚,还用送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每次从家里返回城里上班,母亲都执意把我送到火车站。特别是我89年到河南之后,路途远,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更是往我包里塞这塞那,亲自送我。我家离车站五里路,尽管我不让送。但母亲还是坚决把我送到火车上。我不让送,倒不是嫌弃母亲,而是每次送的时候,母亲转身走时都要哭鼻子,整得我心情也不好受,本来离开家心情就不好,母亲这一哭,我禁不住也掉下泪来。当时我很不理解,怎么母亲那么好哭啊?眼泪窝那么浅?我又不是上刑场。那时站台外面总有卖时兴水果的,每次送别,母亲都要给我买些,让我路上口渴了吃,结果转过身,母亲又偷偷抹眼泪儿……直到多年之后才明白:母亲盼我们长大,盼我们有出息,真的有出息离开母亲了,母亲又是那么的不舍,这就是普天下所有母亲的共性吧?那是母亲对儿子远行千里的一份牵挂,一份不舍。当时我很不理解“年少不懂父母恩,懂时已是中年人。”尽管我已长大成人,但在母亲的眼里,我永远都是他最牵挂的小老儿子。当然,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母亲引我以为自豪(尽管我并不优秀)。在母亲眼里,他的儿子永远都是最棒的那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说,告别母亲,走出家门,意味着我们的成长;那么抱着拳拳之心,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意味着我们的成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是“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是“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没有母亲的爱广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地,没有母亲的爱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万物,没有母亲的爱珍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毛说:“每个人的身世都有两个可爱的守护天使,一直默默地为他们守护着的孩子遮风挡雨,不求回报。”他们的翅膀不是用来飞翔,仅仅是用来遮挡风霜。因为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直至孩子们离开他们的羽翼,他们的翅膀已经僵住了,无法再收起来。你曾经不理解母亲的想法,当你长大后才发现,母亲所做所想都是为了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南京那个男孩儿,也许有人困惑,这个男孩儿为什么要凌晨出门儿?而男孩儿的这句话,就使人破防:“我就是想去妈妈的坟上看看。”当时的民警一时愣住了,哽咽道:“走,大白天的你去,哪有半夜三更去看人家?”河南商丘的女孩儿哭坐在坟前,应该是最重要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今天就是母亲节了,但我的母亲已在12年前就去世了。她和父亲,长眠在老家的东山脚下,向南守望着(因为他们的儿子在南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去了,再也没有人送我到车站等车;再也没有人问我想吃什么;厨房再也没有她的身影;再也没有人为我做豆腐……以前她总是在电话那头不停的说,我在电话这头仔细的听;现在呀,我在坟墓的外头含泪的说,她躺在冰冷的坟墓里头默默的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遥遥的天之涯,萱草花开放。每一朵可是我牵挂的模样,让它开遍我等着你回家的路上,好像我从不曾离开你的身旁。”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倒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当昨天看完《你好,李焕英》听到这首《萱草花》歌,想起母亲生前的许多好处来,禁不住又潸然泪下,哭得稀里哗啦的。在泪眼婆娑中,仿佛母亲向我走来,对我说:“三儿,都当爷的人了,还哭鼻子,多让我重孙子笑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说:“人死后会化作一颗星星飞到天上去。”那只是一句假话,但我却十分相信这句话:“在失去亲人那一刻,无人不悲伤。”但请不要悲伤,因为她真的不想让你悲伤,她想让你乐观的活着。Life is long l likesee stars and dust(人生漫长,我见星辰,也见尘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和儿女的纽带是来自血脉的,想妈妈了就摸摸自己的肚脐儿,因为那是曾经和母亲相连的地方。所以,无论我们走得多远,走得多久,我们都会忍不住回望出发的起点。那是孟郊心中的三春之晖;那是杜甫梦里的香雾云鬟; 那是王冕笔下的萱草花生 。千百年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母亲的样子,从来就没有改变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月这个特别的节日,我望穿了泪眼,也等不来你的一声呼唤,执笔纸上,将我内心这些年对你的思念,慢慢搁浅在明媚的五月,不能落笔成诗,没有悲伤渲染,只写内心最沉痛的怀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用爱和思念,用泪和深情,写成了此文,献给我的母亲及普天下所有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母亲、小姨、我爱人和我外女的合影留念。</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