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历史宛若一条长河,河面时而开阔平缓,时而又跌宕起伏,长河两岸有无数历史名人以自己的成就与贡献筑成的一座座高峰。其中一座是“刚峰”,这是明代著名人物海瑞的字号,他以自己光明磊落坚韧清廉的道德品格而在此占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孤独的“故居” </p><p class="ql-block"> 海南省海口市东北部的红城湖路车流如水,路旁有一座饱含古意的建筑,灰墙灰瓦和挑高的房檐透露着海南建筑的特点。这是海瑞故居的原址,古称琼州府朱桔里海宅塘村。深棕色的门框虽然并不高大,但较之附近的民房还是明显不同。海瑞1514年在这里出生,一生经历了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被人称为" 南包公" 、" 海青天" ,是中国历史上清正廉洁、爱国为民的公正形象代表。</p><p class="ql-block"> 从故居大门走入,面前是一座四柱三迭的高大牌坊,上面刻着“南海青天”四个金色大字。穿过牌坊便是海瑞广场,正中矗立着一尊巨大的海瑞塑像,蕴含着现代人们对这位清官的崇敬与怀念。广场后部就是带有明代时期海南民居风格的居住区,分别有前厅、正堂、后屋、书斋、会客厅、杂用间及厨房等不同房间。由于海瑞出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加之他没有后人,随着年代变迁,同姓乡亲的搬离,他的真实故居早已荒芜。清代后期,人们出于对他的怀念,曾对其故居两度修缮,但抗战期间日本军机对海口狂轰滥炸,海瑞故居亦毁于一旦。解放后,经历文革等政治运动,其遗迹已慢慢淡出人们视野。然而,历史是有记忆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南省政府出面对海瑞故居再次进行了重建,虽然故居中的陈设早已没有了海瑞家的原件,但在书僮间旁边的一口水井据说还是早先的遗物,从井沿上还依稀可见古代的石雕痕迹。</p><p class="ql-block"> 海瑞的老家是在海南岛中部的屯昌,那里民风纯朴,现在还有民间自发保存下来的海瑞祖上遗迹。明代是科举制度达到鼎盛的时期,海瑞的祖父在年轻时就参加了考试,并在中举后担任了福建松溪县知县。他有五个儿子,其中一人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另三人也考取了“举人”。唯独海瑞的父亲海翰只是个廪生(享受政府膳食补助的在学生员),然而,谁能想到正是这个廪生的儿子后来竟官至二品,并成为历代官员的道德楷模。</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35岁的海瑞第一次参加乡试。客观地说这个年龄参加乡试已不算年轻。张居正是他同时代人,十五岁时已中举,二十二岁时已考中进士。海瑞在考策论时根据自己在海南对黎族的认知写出了《治黎策》,博得好评,如愿考中了举人。次年,他特意赴京参加会试,并再次以《平黎策》申发他的治黎策略,但却名落孙山。心有不甘的海瑞两年后再次赴京会试,仍然落榜。这时他已四十岁,遂决定放弃科举,听取吏部“谒选”,赴福建延平府任南平县学教谕(县里小学校长),由于工作出色被选调入仕途,继历担任了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的知县。</p><p class="ql-block"> 嘉靖四十三年,50岁的海瑞被选拔为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赴任北京。他的前半生到此没有大红大紫,但能入京做官也算有几分荣耀,至少能以一名京官身份写完自已的履历。然而,人生轨迹的折转有时可能超出任何人包括他自己的预料,个人具有的秉性学识与能力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创造出仅属于自己的决定性瞬间。</p> <p class="ql-block"> 备棺骂皇帝</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掌权的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他是明朝的第十一位当权者,也是明朝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当政初期革新时弊,推行改革,减轻赋役,整顿朝纲,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但后期的他似乎消极殆工起来,尽管还在皇帝位上,却开始沉迷方术,大兴土木,不仅对于聘道士献丹药的大臣大加封赏,还给自己加封道号为“万寿帝君”。在方士的蛊惑下,他一定要用宫女的经血来炼丹,为了采得足够纯净的炼丹原料,不仅强迫宫女们服用催经下血药物,甚至限制宫女们饮食,还要宫女们每天一早收集花叶上的露水给他用于炼丹。已到崩溃边缘的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在皇帝睡觉时用绳子套住了他的脖子,她们要来个一了百了。但慌乱中绳子被打成了死结,她们一起用力竟没能勒死皇帝。后果可想而知,这些宫女都被判处“凌迟”,这就是明代历史上的"壬寅宫变"。</p><p class="ql-block"> 此后,嘉靖即搬离了正宫,以怯病养生之名不再上朝。皇帝的消极令朝中大臣忧心重重。他们串联起二百多人开始集体向皇帝进谏,其中包括相当于现在部长级高官的九卿、翰林等数十人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声呼喊哭泣。然而明世宗不为所动,还令锦衣卫立即捉拿。一时间左顺门前风云突变,朝中官员一百三十余人被逮捕,八十余人待罪。朝内太仆卿杨最为此上疏,指出皇帝求仙之荒谬,结果龙颜大怒,差点将杨最活活打死。既此,朝中万马齐喑,再也无人敢议论朝政。</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刚入京为官不久的海瑞对皇帝的荒诞之举实在看不下去,他主动去谒见首相徐阶,劝其再向皇帝进谏。然而,朝中大臣对此已噤若寒蝉,即使徐阶有心也不愿去触这个霉头。既然如此,一向刚正梗直的海瑞索性自拟了给皇帝的奏本《治安疏》。在文中他心怀悲愤地列举世宗嘉靖迷信巫术,冤弃忠良,不理朝政的弊行,写道:陛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并在文中苦口婆心地劝诫皇帝“一振作而诸废俱举,百弊铲绝”。</p><p class="ql-block"> 海瑞自知这篇《治安疏》无疑是惹火烧身,他做好了必死的准备。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他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将家仆佣人全部遣散,把自己的身后家事也托付给朋友。然后向朝庭呈上了《治安疏》。返身回家穿上孝服,静等朝庭来人捉拿。他要以死谏唤醒已经昏庸的皇帝。</p><p class="ql-block"> 当明世宗接到这位不起眼的六品官呈上的奏本十分诧异,而读到文中如此冷峻尖锐的文字瞬间怒火中烧,他猛然把《治安疏》摔在地上,对左右侍从大声吼道:“速将此人捉拿,切勿使其逃脱。”</p><p class="ql-block"> 一旁的宦官赶忙上前秉告:“此人不会逃脱。听说他上疏时,自知悖逆当死,已买好了棺材,并和家人诀别,奴仆们也被遣散没有留下来的。他已在等待皇上的捉拿了”。明世宗听后反而沉默了,并没有马上去抓海瑞。一天里反复多次看这篇《治安疏》。这篇奏疏虽然用词犀利,但写得有理有据,字字出于海瑞忧国忧民的一片忠心。数天后,明世宗又把奏疏取出,边读边大声长叹,并把它留中不发。嘉靖曾与自己心腹说:“此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这篇备棺进呈的奏章被后人称作《天下第一治安疏》广为传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复生后的刚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瑞上疏后,朝中先是有阁臣看出皇帝的心思,主动提出对海瑞应处以绞刑,但被首相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压了下来,悄悄地保护海瑞免遭一死。而这时户部有个何姓官员,揣摩皇帝本意并非要诛杀海瑞,遂上书建议将海瑞释放。这一下点燃了明世宗正无处宣泄的怒火,命锦衣卫立即杖责这位多嘴之人一百大棒,并关押起来。</p><p class="ql-block">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毁誉参半却对海瑞刀下留人的嘉靖帝驾崩。狱中最先知晓的是诏狱的主事,他清楚海瑞的为人,认定后面登基的皇帝不仅不会杀海瑞,还很可能会重用他。于是自办了酒菜来款待海瑞。自知重罪在身的海瑞面对丰盛的菜肴,意识到这大概是自己被斩首前的最后晚餐,好在已有思想准备,他索性恣情吃喝起来。酒足饭饱之际,久待一旁的主事过来悄声对他耳语:“嘉靖皇帝已驾崩,您不久就会出狱受重用了。”海瑞大吃一惊,当确认皇帝已死后他竟然悲痛得大哭起来,刚才所吃东西也全被吐出,哭号悲泣一夜难眠。他憎恨嘉靖皇帝的迷恋丹药,不理朝政,但他又对嘉靖皇帝惜才明理的不杀之举感恩戴德,忠诚之心可昭日月。</p><p class="ql-block"> 继任的皇帝是朱载垕(明穆宗),年号隆庆。上任伊始,便颁布了《世宗遗诏》,对嘉靖年间得罪的谏言诸臣予以大赦,海瑞也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后又分别到兵部和大理寺任职,被提拔为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 印鉴的官员),并相继在通政司任左通政、右通政之职。</p><p class="ql-block"> 隆庆三年(1569年)夏,海瑞升调应天(今南京)巡抚。他所辖区域多为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包括应天、苏州、常州、松江、徽州及安庆等十余州府。而这时海瑞嫉恶如仇清极峻严的威名已为官场共知,其推行政令气势之刚猛,使所属官吏皆心存余悸。在任内他兴利除弊,平反冤狱,并主持疏浚吴淞江、白茆河,“活饥民十三万,垦江河两岸熟田40万亩。”此外,他还强力推行“通征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的“一条鞭法”,将贫苦百姓被富豪兼并的土地尽可能夺回来交还原主。</p><p class="ql-block"> 徐阶是海瑞的老上级,对海瑞有保命之恩。但海瑞在推行“一条鞭法”政令时涉及到徐家私人田亩时也不循私情,一视同仁地将徐家不当所得田地予以收缴。这使海瑞深受百姓的爱戴,称他为“海青天”。但由于他的变革触及到了江南大地主们的切身利益,同时,由于他为官严谨,近乎刻板,坚守规则,不留情面,逐渐被官场同僚视作“古怪”的官员,这些使海瑞受到了责难与弹劾,并导致海瑞在巡抚任上被罢免,回籍候听调用,这年他已五十六岁。</p><p class="ql-block"> 明神宗朱翊均登基成为万历皇帝后,始终器重海瑞的名望,在海瑞告退16年后重召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检察院和中纪委官员,官阶升至正二品,这时他已72岁。上任后他仍身体力行,以肃清吏治反对贪污为已任,颁布了《禁革积弊告示》,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勒索受贿。朝内官员偶尔戏乐,海瑞也要按明太祖法规给予杖刑,引起百官惊惧不已。他还建议皇帝采取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严刑竣法惩治贪污腐败,将重罪贪污之人剥皮制成皮囊,以儆效尤。并建议修改法律,对枉法达八十贯以上的人员判处绞刑。这些做法引起了争议,有人甚至以此弹劾海瑞。但明神宗认定海瑞的忠诚,不仅对上疏请求退休的海瑞予以慰留,而且免去弹劾者的俸禄。</p> <p class="ql-block"> 哀荣身后事</p><p class="ql-block"> 海瑞墓位于海口市东部龙华区的丘瑞大道,古时属琼山府滨涯村,距海瑞故居大约七八公里的样子。上世纪80年代,海口市人民政府对这座海瑞墓园进行了重新修缮,使它在一定程度上重现出当年万历年间官方出资为海瑞置办墓园的原貌。如今已是2022年的4月,仍可见工人们正在对大门前广场进行修整。</p><p class="ql-block"> 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明朝甚至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转折点。这一年的十月十四日,一生公正清廉,敢以命进谏的海瑞在南京的任上去世。他虽然曾有过三子三女,但不幸均因病早夭,竟没有一个能长大成人为海瑞送终,有人推测这可能与遗传缺陷有关。</p><p class="ql-block"> 海瑞在官舍去世后,跟他一道在南京做官的同乡苏民怀来帮他料理后事。当他来到海瑞住处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海瑞虽是朝庭的二品官员,但他家里竟出人意料的简陋,全部家当只有八两银子,两丈麻布和几件旧袍。床上竟是用葛布制成的帏帐,桌椅已有开裂和摇晃,破旧的竹器和凉席是连贫寒的文人也不再使用的,所有遗存还不够殓葬之资。海瑞的清廉苏怀民早有耳闻。按照当时官场的风气,新官到任,旧友高升,总会有人来送些礼品礼金,以示祝贺,这已是人之常情。而海瑞却公开贴告示说“今日做了朝廷官,便与家居之私不同”。然后把别人送的礼品一一退还,连老朋友从远道送来的礼金也不例外。至于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占。海瑞临终前,兵部送来的柴金多算了七钱银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念及海瑞一生刚正不阿,克己奉公,晚年却清贫至此,苏民怀不禁悲泣不已。为办理海瑞丧事,同道官员纷纷凑钱解囊。有人评价海瑞:“不怕死,不爱钱,不结伙。”这九个字概括了他不平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海瑞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万历皇帝下诏南京、北京二都举行公祭,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指派在行人司的海瑞同乡、学生许子伟护送海瑞灵柩回老家琼州安葬,并负责修建海瑞墓。当海瑞灵柩上船回乡之日,农辍耕、商罢市,在金陵码头两岸早已站满了自发来相送的人们,甚至船行百里仍可见岸边有祭奠哭拜之人。</p><p class="ql-block"> 当海瑞灵柩抵达海南时受到家乡人的隆重迎接。据说当众人抬着海瑞的棺椁走到滨涯村时,系棺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认为这是海瑞在自选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p><p class="ql-block"> 海瑞的学生徐子伟尽心尽责地主持修建了海瑞墓园。今天仍可看到大门处青灰色石牌坊上镌刻着“粤东正气”四个大字。整个墓园绿草如茵,葱郁苍翠的椰树、松柏、绿竹四季常青。陵园正中,一条宽阔的麻石甬道直通墓冢。甬道两旁还有幸存下来的石羊、石马、石狮和石人。一只朴拙的石龟庄重地趴在圆形墓冡跟前。墓前竖立的石碑上以端庄酋劲的书法写着“明皇敕葬资善大夫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忠介海公之墓”,这是许子伟的亲笔手书,也是有幸保留下来的四百年前原物。</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海瑞精神已化作反腐倡廉的动力。每年阴历2 月20日是海瑞的祭日,他受到人们的祭祀与缅怀,并将在人们的记忆中永存。</p><p class="ql-block"> (2022.4.28 写于琼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