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小讲师

清苑区实验小学五四班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莫负春光,打开一本书</b></p><p class="ql-block">打开书</p><p class="ql-block">像是打开了一道面朝大海的门</p><p class="ql-block">文字是浪花</p><p class="ql-block">岛屿像图片</p><p class="ql-block">知识是惊起的波澜</p><p class="ql-block">神奇的梦</p><p class="ql-block">在字句之间</p><p class="ql-block">凝固成高耸的山峦</p><p class="ql-block">我乘着目光</p><p class="ql-block">扬起了帆</p><p class="ql-block">将企盼绘满蓝天</p><p class="ql-block">用双手拨开生活的片段</p><p class="ql-block">用生命触摸智慧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走近作者</p><p class="ql-block"> 《十万个为什么》,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 米·伊林 于1929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非常简短,约5万字,这本书并非真的有十万个问题,在俄语中,“十万”用以形容数量之多。这个奇怪的书名不太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并不是译者所加,但也非伊林原创,它最初出现在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句诗中:“五千个在哪里?七千个怎么办?十万个为什么?”伊林便从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中截取“十万个为什么”作为这本书的名字,其本意是假指有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我们的小读者去发掘。</p> <p class="ql-block">《十万个为什么》采用了"屋内旅行记”的方式,在屋子里设置“站台”,每到一站就要对于"本土”的各种事物(日常生活事物)提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喝水?有没有硬的液体?穿三件衬衣暖,还是穿-件三倍厚的衬衣暖?对于那些我们原本并不知晓的现象,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学识:对于那些我们“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的现象,他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奥妙。</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小讲师就把这些无声的文字转成有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p> <p class="ql-block">伊林家的东西可不简单。他家的餐桌、碗柜、衣柜等,都让他联系到了很多问题。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如此丰富有趣,读这样的书,真是带劲儿!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不仅能读到科学的奇妙,更可以学习伊林善于思考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读书吧!</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快乐的读书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让我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让我们继承前人的智慧,在科学的海洋中泛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