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往事 (6) 教育九连冠

刘玉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些事怪的不可思议,你越是看不上,不喜欢的人,却成了你对象,而你喜欢的人,却避你远去。父母越是不得意哪个孩子,到头来还是靠这个孩子养老送终,而父母喜欢的孩子却不肯靠前。老师最称心的学生,毕业后如同陌路,而被老师天天批评的孩子,却和老师亲密无间。你喜欢的职业,却与你无缘,你当初不喜欢的职业却从事终生,你说怪不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时候很讨厌医生和教师的职业,有过师范院校工农兵学员推荐的资格,我都放弃了。可是到头来却自投罗网,自己报考了老师的职业。那是1979年,文革的重灾区教育要振兴,教师队伍却青黄不接,东方红林业局只得从社会上招老师。我都记不得是怎么报的名,只记得考试那天早上我还在贮木场归装装早车,都7点了,同寝室的朋友赵爱国装完车后,走过来对我说:你不是今天考试吗,我来替你,你快吃点饭去吧。考场设在一小学附近的教师进修学校,考完后我似乎就把这事给忘了,几个月之后突然通知去教育科报到。我开始了犹豫,去不去呢?去找指导员(党支部书记)袁维冲商量,他对我说:你什么时候去考的?我怎么不知道。既然考上了,就去吧,在这里什么时候转正,谁都说不准,老师也许会快些。就这样我踏进了上图中这所中学的校门,开始了以前所不喜欢的职业。人不服命运不行,我们一同进校的有3个青年人,宋书典被分到进修校语文班学习,赵长轩被安排找进修校程利田老师跟师学艺。唯有我进了校门就在初三教政治课,而且他俩都有机会到北京师范学院进修过。我一个工人第一次走上讲台,感觉浑身都不自在,几乎手足无措,这是1979年11月初。刚开始几乎就是照本宣科,讲教案。既然进了门,就要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我的性格。慢慢地就上道了,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初步懂得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老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这是东方红林区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初中部最多时一个学年有16个班,教学和管理都是难点。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林业局实行了多管齐下的路子。一是实行在职函授学习,这是最普遍、最实用的好方式。二是离职进修学习,这是老师求之不得的方式,只是学习的人数有限。三是进修校培训,这是最本分,最有效的方式。到90年代初,教师队伍学历基本达标,各方面素质有着明显的提高。从北师院进修回来的老师,基本都成为各学科的骨干力量,或是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我是82年考上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育系函授学习的,学制5年,87年6月获得函授本科毕业证书。在初中部任教近5年,从84年9月起开始进入高中部任教,这一届学生我跟他们从初三教到高三,一共相处了4年,所以86届学生和我感情最深厚,他们中许多人的名字我还能叫的出来。那时高中政治课的内容刚好和函授所学知识相对口,如果没有函授学习,我的教学是会很困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此表是全省森工系统高考状元,不是学校状元。其中86届翟胜军的班主任是夏德久老师,特此更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林区教育硬件的不断完善,教师软件的丰富和提高,林区教育飞速发展起来。从85届开始高考录取数,在牡丹江林管局各中学中开始独占鳌头,并且到93年连续实现了九连冠,有上图中所列8位同学夺得省森工系统的高考状元。教育的突出成果,成为东方红林区的另一张名片,是林区人民的骄傲。突出的高考成绩在林业系统迎来了良好的声誉,有省森工系统的子女,从省会哈尔滨跑到东方红读高三。近到周围农场、迎春、虎林的学子,远到柴河、海林、牡丹江等林业系统的学生慕名而来,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大海林林业局不服气、不相信一个新建局教育会这么突出,派出一支庞大的学习考察团,来我校考察取经。虎林县(当年是县制)高中怎么也想不通,堂堂的县级最高学府,怎么不如境内的一个林业局中学高考录取率高?于是派出县进修学校和县高中领导率领的大规模学习团,在我校学习研究了四五天,各学科的课听个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东方红的教育之所以如此优秀,与局党委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那个年代是企业办社会,63年建局就创建了只有11名老师的中学,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学的规模也不断扩大,74年建成了现在的校址。教师队伍也是得天独厚的,初期从部队转业北大荒的官兵中,选拔出有知识有文化的优秀人才担任教师,后又充实了一批文革前的大学生,奠定了东方红中学教师队伍的基础。文革后从79—84年共选派42名各科教师到北师院进修学习,这在当年绝对是重视教育的大手笔,为林区教育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图片中杜业伟局长,亲自兼任中学名誉校长,为学校发展助力呐喊。早期的老校长江明昆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为林区教育事业贡献了一生,他留下的踏踏实实搞教学,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发扬光大。虽然教师队伍和领导班子不断更替,但基本的校风不变,这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和精髓,如同良好的家风一般,不可能被抄袭模仿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同时,教育教学现代化建设硬件软件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早在80年代初,我校就配置了全省只有两三台的电化教学设备。一位老师在主教室讲课,其他教室里学生观看电视学习。我有幸成为第一个实践者,那是因为教师不够,我一个人可以上三个班的课,两个辅教室只要班主任照看一下纪律就行,在那个时代不能不说是超前的现代化了。东方红中学辉煌的九连冠,我有幸基本都赶上了,而且有6届我都在高三毕业班从事教学工作。看到林区的孩子们飞出大山,奔赴祖国各地,作为老师无比幸福和满足。他们没有忘记家乡,怀念着母校和老师,憧憬着和大山再一次亲密接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两幅照片是东方红林区神顶峰的日出和风光照,同学们,孩子们,抽出你们百忙中的空闲,相约回家乡看看吧。领略一下神顶峰的壮美,听一听完达山波澜壮阔的松涛,闻一闻冰凌花和漫山红杜鹃的清香,尝一尝托盘果和狗枣子还那么甜吗?和老同学叙叙童年时光,家乡人欢迎远方的游子归来。我相信你们会抛弃烦恼,卸掉压力,更坚定地走完未来的路 ,因为你们是大山的儿女,有着大山的脊梁,山的意志和信念是不可摧毁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年老了,刚发生的事记不住,陈芝麻烂谷子的往事挡都挡不住,我的林区往事该结束了。虽然还有许多事,许多话要说,但未必别人喜欢看,还是留给自己吧。再见,该遗忘的往事,再见,神圣的故乡东方红,愿王震老将军为你亲笔写下的名字永远闪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5.6 (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