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母校江西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扎根于人民共和国摇篮红色土地的赣南,隶属于冶金工业部。我是1973年9月入学的,屈指一算,迄今50年了,人生有几个50年?时光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留下了难忘的从前,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那份深深地怀念,那怕岁月流逝,记忆会一直留存。近半个世纪了,人生已走向古稀的暮年,为什么还会春心萌动的怀念大学生活呢?思索了良久,我的感悟是:大学是年轻人的世界,青春是美好的,是力量与阳光的象征。每天喜怒哀乐尽情释放,无忧无虑,朝气蓬勃,在太阳下奔跑,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幻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大学传道授业解惑,赋予了学生认识社会与自然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涵养了那一种纯真保存在心底的志存高远、责任为先、追求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实现了在社会上求生存发展,成就自己贡献社会的价值。感慨之余,翻开学生时代发黄的老照片,许多往事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报到的时间,9月2日启程。我用一根竹扁担挑着行李,从湖口县乘小火轮到达九江市,驻在市委党校的黄伯母一家为我接风,专门炖了小童子鸡,说是上大学读书辛苦补身体。9月3日从九江乘南浔火车近2个半小时到达南昌火车站。学校在南昌站设立了接待处,72级的学兄将来自华东六省一市的新生送到江西省革委会第一招待所(南昌长途汽车站对面),105房间是冶院驻南昌办事处。4号一早4:00多就起了床,挑着行李到省一招对面的长途汽车站坐南昌至赣州的班车。中午好像是在新干汽车站吃的饭,途经吉安、泰和、遂川,一路上105国道沙石公路尘土飞扬,晚上7:00多,才灰头垢面到达目的地: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江西冶金学院。</p> <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3日,我们刚入校一个多月,利用国庆节假期,同学们相邀到赣州著名景点通天岩游玩,上图为部分同学的合影,从左到右:</p><p class="ql-block">一排,计明章、翁书松、周文生、王孟清;</p><p class="ql-block">二排,曾亚亮、单际民、张应龙、肖辉照、黄年根;</p><p class="ql-block">三排,谢尧林、李炎生、周文山、黄克诚、陈国在、杨新生、陈玮、何人贵。</p> <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母校1972年恢复招生,9731班是1973年首次招生的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我班36名学员来自华东四省一市,即江西、福建、浙江、江苏、上海(上山下乡插队至江西的知青)。</p> <p class="ql-block">上图左至右:李炎生(江西)、杨新生(江苏)、谢尧林(浙江)、林多贤(福建)。</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1973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办公室制作的《选拔学生文化考查入场证》。</p> <p class="ql-block">收到这张入场证时,作为知青的身份,我已在农村上山下乡插队五年了。经历了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五个轮回,在农村艰难度过了思想关、劳动关、生活关、卫生关、饮食关,基本上初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现在有了入场证,要想上大学,还必须通过文化关。受文革停课闹革命的影响,"老三屇"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没有办法在"抢收抢种"的季节,硬着头皮白天出工晚上挑灯夜战复习,仓促应考。填报志愿时,跃跃欲试,不知天高地厚的报了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不过,还是有点自知之明,志愿还填写了“服从分配”。考完后走出考场,自我感觉考试成绩不怎么样,记得语文作文题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自己做好了继续修理地球的思想准备。没想到的是在"双抢"累得不行、痔疮发作在医院就医的时候,1973年8月中旬意外收到了江西冶金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如同范进中举,当时真是百感交集,激动万分。这是党的阳光政策的普照,是母校的宽容接纳,在乡下漫漫长夜中寻找到22岁求学的光明之路,从此开启了人生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作者延伸1973年9月入学时,江西冶金学院学生证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学时,那是一个特定的年代。学生成分的组成结构比较特殊,我们班36人中,中共党员10人,占27.8%,退伍军人9人,占25%,上山下乡、回乡知青23人,占63.9%,工人4人,占11%。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高中文化程度16人,占44%;初中文化程度20人,占56%。9731班中共党员同学10人,他们是刘芳芝、张应龙、何人贵、周文山、肖辉照、阴长宁、林多贤、扬新生、陈一、李炎生。</p> <p class="ql-block">9731班九位入学前曾扛枪保家卫国服兵役的同学:刘芳芝、张应龙、何人贵、翁书松、周文生、周文山、肖辉照、单际民、阴长宁。</p> <p class="ql-block">那个时代,来自生产实践一线的学员,非常珍惜难得的上大学学习机会。图为入学不久,9731班112寝室的同学,在田径场的草坪上席地而坐,按照系里的要求,针对文化基础薄弱的实际问题,正在商讨制订个人以及“一帮一、一对红”的学习规划,决心夯实文化课数理化的基础,跟上学习进度。五位学员中何人贵、翁书松、周文生三位刚从部队退伍,计明章、陈玮二位是上山下乡的知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入学后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全班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师难以进行数理化基础课的教学。学校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了摸底文化考试,按照文化考试的实际成绩,实事求是的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强化文化基础课䃼习。教师们尽心尽责,辅导教师早晚全程陪着辅导。我在文化补习过程中,幸运的是有一个同寝室同桌的杨新生同学(江苏兴化人、1967届高中毕业,在南京晓庄学院任教授,已退休),给予了我数理化基础文化䃼习热忱的“一帮一、一对红”的耐心辅导。经过五个多月没日没夜,没有星期天,早起晚睡,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在弄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坚持做习题,反反复复巩固提高,艰难的度过了五个月的“文化补习关”</p> <p class="ql-block">图为1973年11月3日73级9731班有色冶金专业女同学的合影。从左到右一排谢碧双、陈碧华、郑美英;二排陈一、翁爱湘、夏真、许秀莲。</p> <p class="ql-block">图中为1974年10月下旬江西省九江籍的部分校友在学校大门前的合影。从左至右:一排74采矿郭顺洪、74轧钢吴国钢、73有色李炎生;二排72采矿李楚、73炼钢徐国荣、73采矿万庆安、73轧钢殷逢新、74选矿彭霁时。</p> <p class="ql-block">1974年10月,部分上海籍(知青)学员,相邀在学院大门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1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江西冶金学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了韩峰为党委书记、周名曙(军代表)、钟志仁为副书记的首届党委班子。</p> <p class="ql-block">那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虽然当时国家经济状况比较困难,但对入学的学员在经济上给予了综合配套的优惠政策:学费、书费、住宿费全免,全员公费医疗,国家每月供给每位学员饭菜票13元,家庭生活困难的学员享受助学金,入学工龄满五年的工人学员带薪上学,上山下乡知青学员上学期间的工龄连续计算,粮食定量男生33斤、女生30斤,下工厂实习时,每天有0.27元的营养补贴。</p> <p class="ql-block">图为1985年10月5日,中国共产党江西冶金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合影。在前排就座的他们是:胡玖林、刘军、胡奕信、丁健(女)、谭国干、夏为炜、高福林、洪耶、张振宝、陈克、吴锡璋、黄庆梅、付有利、齐鸿恩、孙景德、时谨秀(女)、梁中万、涂德清、雷良坤 、雷钦生。</p> <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在党和人民的哺育下,由于母校老师和领导的精心培育,绝大部分大学普通班毕业的学员,创造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养育、培养之恩。</p> <p class="ql-block">图片为1974年5月徒步拉练至革命圣地井冈山,瞻仰红军烈士公墓,参观红四军建军广场,怀念与崇敬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烈士,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军事徒步拉练从学校出发,途径遂川、泰和、永新至井冈山100多公里,为期时间一周,九个教学班350多人,组织实施相当严密。以教学班为单位,每个班配备一辆解放牌汽车。前有先头部队,安排食宿;后有收容队,安排体弱、体力不支、脚部收伤的学员上收容车,车上有医生护理人员;中有指挥车,来回督察行军状态,调度后勤保障车辆。记得大客车师傅姓胡,高高的大个儿,为人爽朗义气,随9731班的解放牌汽车师傅是周礼照。一路上,行军的队伍,雄纠纠,气昂昂,红旗招展,歌声嘹亮,口号声此起彼伏,互帮互助,你追我赶,煞是壮观。事隔40多年后,同学聚会回忆此时此景,感慨长征路上有后人,革命人永远年轻,回味着青春年华的活力与美妙,仍然让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拉练的队伍途经三湾生产队时,路边有几个上海女知青,俊俏的脸庞,高挑的身材,正在地里辛勤的劳作。听说这支大学生队伍里也有上海知青学员,她们流露出羡慕的眼神。知青学员们因为相同的插队经历恻隐之心油然而生,真心感觉到自己的无比幸运,有的学员事后交流说,因为多看了一眼,从此心扉里永远刻有她们的身影,成为激励学习、工作,珍惜幸福生活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芳华岁月真好,八个女神一个不少!9731班1974年5月拉练至井冈山时八位女同学的合影,展示了青春年华纯真朴实的理工女靓照。</p><p class="ql-block">一排左起郑美英、陈碧华、翁爱湘;二排徐玲玲、陈一、夏真、谢碧双、许秀莲。</p> <p class="ql-block">9731班部分女同学1974年5月在井冈山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9731班109寝室六位男生,在井冈山三湾改编景点大樟树前的合影。图中左至右一排:杨新生、林多贤;二排:李炎生、黄年根、谢尧林、刘芳芝。</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4年5月,有色系稀有金属冶金专业8731班全体女同学在井冈山黄洋界纪念碑前的合影。图中三排左二是系办公室主任、教务秘书邓淑莲老师(归国华侨)。</p> <p class="ql-block">1975年5月,作者在井冈山学军徒步拉练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事隔47年后,我整理了拉练至井冈山的所见所闻,写了一首《井冈山颂》,转录如下:</p><p class="ql-block">白色恐怖黑夜天,</p><p class="ql-block">共产党人尸骨堆。</p><p class="ql-block">革命道路何处行?</p><p class="ql-block">艰辛探索寻光明!</p><p class="ql-block">五指擎天井冈山,</p><p class="ql-block">孕育革命是摇篮,</p><p class="ql-block">马列主义中国化,</p><p class="ql-block">星星之火可燎原。</p><p class="ql-block">秋收起义闹暴动,</p><p class="ql-block">南昌八一枪声响,</p><p class="ql-block">朱毛雄师会井冈,</p><p class="ql-block">工农红军威名扬。</p><p class="ql-block">三湾改编指航程,</p><p class="ql-block">整顿部队纪律明,</p><p class="ql-block">党的领导是军魂,</p><p class="ql-block">政治建军显雏形。</p><p class="ql-block">旧居油灯明又亮,</p><p class="ql-block">革命理论指航行,</p><p class="ql-block">阐明斗争发展律,</p><p class="ql-block">红色政权永存在。</p><p class="ql-block">工农武装斗志昂,</p><p class="ql-block">农村围城指方向,</p><p class="ql-block">创立革命根据地,</p><p class="ql-block">枪杆里面夺政权。</p><p class="ql-block">敌军进剿万千重,</p><p class="ql-block">军民团结众志成,</p><p class="ql-block">五破围攻固战场,</p><p class="ql-block">击败顽敌炮声隆。</p><p class="ql-block">坚定信念卓绝斗,</p><p class="ql-block">实事求是闯新路,</p><p class="ql-block">依靠群众夺胜利,</p><p class="ql-block">井冈精神永继承。</p> <p class="ql-block">图为1973级有色冶金专业辅导员郭芳洲老师,1964年毕业於中南矿冶学院,中共党员,教授,革命烈士子弟。他与学生打成一片,殚精竭虑,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是学生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图为江西冶金学院在校学生党员党费证。由党费证上缴党费的记载可见,党员学生党的组织观念还比较强,每月按时缴纳0.05元的党费。当时,学校党委坚定贯彻落实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立德树人,养成了学员们勤学习,善钻研;学无涯,肯登攀;讲政治,有理想;守规矩,忠于党;乐奉献,敢担当。</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学生证的图片。</p><p class="ql-block">当时国家未实行公民身份证制度,学生证可以证明大学生身份,可以住宿招待所登记,每年可享受两次家庭住居地至学校乘火车往返硬座半价车票,外出实习时,可购买学校至实习地火车往返硬座半价车票。那时,赣州交通不便、不通火车,一般从南昌、鹰潭或韶关三地才能享受乘坐火车半价票的优惠。因此大家十分珍惜学生证,每个学期学校都签盖审核注册章,鲜有遗失学生证的事情发生。</p> <p class="ql-block">图为1975年部分同学就地过春节,有色冶金系领导唐中一、梁中万及蔡炳森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欢度春节,在机械系红楼前的合影。我们班的基础课与豨冶专业合班在机械系红楼一楼靠北面的阶梯教室上的,专业基础、专业课的上课地点在矿业楼。</p> <p class="ql-block">红旗校区老机电系红楼与新综合办公楼对比照片。</p> <p class="ql-block">图为1976年元月,在湖南株洲冶炼厂实习期间,9731班部分同学利用星期天,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在湘潭韶山冲诞生。一首1910年出自毛泽东的《无题》诗,展示了他从青年就立下革命志向,《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韶山之行,是一次瞻仰伟人重温革命之旅。参观中追思着伟人履艰创业的足迹和舍家为国的情怀;凝望着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人民革命者群像,敬仰与崇拜之情油然而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是为革命事业所牺牲的先烈们的精神所铸就的,包括毛泽东一家六人为了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这种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参观瞻仰吋间虽短,给我们一生留下的难忘的记忆。参观完后,在故居的池塘前合了影。照相的钱,好像是生活委员翁书松从班费中支付的。后排左一为本人,头戴着绿色军便帽,肩上挎着上海牌的塑料包。哎呀,一晃眼46年过去了,当年的小青年都变成了老大爷老大妈了,岁月无情,同学的友谊长存、缘分永在。</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6年3月9日,时任院办罗来资主任,亲自开具的(编号为0253)的外出开门办学证明。</p> <p class="ql-block">图为1976年5月~7月,在有色金属教研室王烔老师的指导下,9731班毕业设计课题组赴江西有色金属冶炼总厂进行毕业实习,完成了“黄钾铁矾三段转化法”半工业性实验,提高了锌的回收率。</p><p class="ql-block">那时有色冶金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以铜、铅、锌、铝、镁五大金属元素的冶金原理、火法、湿法工艺技术过程、冶炼设备与实际操作为教学内容,我们的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主要到赣州801厂、山东501厂、铜陵冶炼厂、株洲冶炼厂、江西701厂等冶金工业企业。那时的培养方案重基础,强能力,突显应用,金工、生产、见习、毕业实习的比重大,而且是实打实的“真刀真枪”的培养模式:“顶岗三班倒”。我们就在株洲冶炼厂电解车间上过晚班,在铜陵冶炼厂密闭鼓风楼前顶过岗,在淄博501厂回转窑前观测、调整过喷油温度……。在现代化大工业冶金工厂生产一线,感谢工人师傳言传身教,手把手指导,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严格规范、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受到了工人阶级“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熏陶:“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p> <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16日,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十周年时,学校体委、武装部组织了部分师生员工参加赣州市横渡赣江活动,9731班的计明章、王建中、翁书松、延伸等同学顺利渡过赣江。一个多小时的渡江运动,我们领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感受着劈波斩浪,奋勇向前的勇气,领悟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的力量,让人心旷神怡,爽快无比。事后、学校还发了笔记本作为纪念、奖励。</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6年10月毕业分配至江西铜业集团永平铜矿中学仼教的计明章校友,保留了46年的纪念册。由江西冶金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1976年7月16日颁发,扉页上写着:“计明章同志:参加赣州市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横渡贡江活动纪念”。</p> <p class="ql-block">颂歌献给毛主席,放声歌唱共产党,学校专门成立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汇集了各系能歌善舞、吹拉弹唱、多才多艺的俊男靓女,成为学员们心中仰慕的文艺范儿和形象大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 传队,它的职责和功能,就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说明、讲解、演译、宣传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文化人,以艺术的形式,影响群众,使之在受教育中接受并执行。图为院党委宣传部部长雷钦生(1963年华南师范学院毕业)、领队肖学美(部队文工团文艺兵转业)与学校宣传队全体队员的合影。他们逢年过节在大礼堂为师生员工奉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还经常深入冶金企业、矿山演出,上图为1974年、1975年春节,宣传队分别到西华山钨矿、大吉山钨矿慰问生产一线的工人师傅。</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当时的宣传队,还有一支规模不小的乐团,铜管乐、弦乐、木管乐、打击乐等一应俱全,领衔的小号手是有色系的阎德智老师,9731班的夏珍瑞、何人贵也是乐团的成员,他们分别演奏大号、小提琴。每当周末课外活动时,乐团在大礼堂排练演奏,声响气势恢宏似有排山倒海之势,时而阵阵悠扬弦律悦耳,我们都忍不住静立在青春林荫大道上,侧耳倾听,感受交响乐催人奋进的震撼,享受这如痴如醉的美妙时光。在校期间我也爱好文艺活动,能吹笛子、黑管、萨克斯,但上不了档次,只能在班级小乐队里混混,常常在宿舍楼里的过道里演奏,而惊扰宽容的室友们。</p> <p class="ql-block">足球、篮球、排球及田径项目是母校体育运动的强项,他们在省市比赛中屡屡获大奖殊荣,图为1975年、1976年部分运动员的合影。记得当时体育教研室的师资力量很强,室主任陈教授是国家级田径裁判,王小毛、黎、黄老师都是北京体育学院毕业的。</p> <p class="ql-block">1975年参加赣州市体育运动会,教练员、体育教研室范婉芬老师与运动员在市休育场的合影。图中一排、二排右一为9731班运动员许秀莲、翁爱湘同学,一排右二为冶机专业4731班俞卯君同学,二排左一为选矿专业2731班朱幼珍同学。</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9731班计明章同学1975年参加的男学员双杆双臂屈伸比赛“获得第一名”、由院学生会颁发的奖品日记本,讫今保存了47年。</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培养方案,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每周有2个学时的体育课。任课老师黎永炼,赣南人,个子虽不高,球类、田径、体操技能示范却很到位很棒。我在班里男生中的体育素养算是上乘的,特别是足球水平绝对是班级主力(偷笑)。有一次3000米体能测试,争強好胜,成绩虽跑进了前几名,拼尽了全力,但到终点时可能超过了身体的极限,躺倒在地而呕吐了。</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学员民兵纠察队队员的合影。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上时常有闲杂人员到学校搔扰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学校武装部、保卫处,在学员民兵中组织纠察队,主要任务是护校,利用课余时间巡逻,保护学校财产安全,对搔扰学校的社会混混起了很好的震慑作用,有力地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下图为1976年10月8日,院党委常委、武装部长孙景德、保卫处钟处长、刘处长等与民兵纠察队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正门口是宽畅的红旗大道,大道两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红旗大道的设计者是郑正。上世纪50年代末动工兴建、60年代初建成的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宽80米,全长5054.4米,可与省会南昌的八一大道相媲美,因为规划超前而闻名全国。这条道路上留下了冶院莘莘学子浪漫而又踏实的足迹,让人一辈子难忘。</p> <p class="ql-block">赣州人民电影院、赣州公园、标准钟、古浮桥等建筑和景点,都是我们的星期天休息时,学生们常去打卡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亲不亲,家乡人,在冶院读书期间,星期天几个在赣州的九江老乡偶尔也聚餐。这些老乡,有在赣州军分区、消防支队当兵的;有在赣南师范学院艺术系、化学系学习的;主体是冶院的李楚、万庆安、延伸、郭顺洪等。他们既是九江市第三中学1968届的校友,也是1968年10月15日同批上山下乡九江专区武宁县的知青,后又于1972年、1973年、1974年先后入学江西冶金学院学习。李楚因学习比较用功用脑过度有失眠的症状,学校照顾他们到物理实验楼单独住宿(还有同班的林国光同学),一方面晚上安静休息,另一方面能兼顾安全值班。常参加聚会的还有74轧钢的吴国刚,他是九江市三中1967届校友,以九江钢厂5年工龄的身份带薪上学,毕业后曾任九江钢厂厂长、九江联通老总;胡玖林曾任冶院学生会主席,上学前他曾是庐山无线电厂的工人,参加老乡聚会他的拿手好戏是煎烹九江鱼块“两面黄”;林国光虽是福建省生源,因于李楚同一居室,他的业余生活也于九江老乡融为一体,因此一辈子成为九江校友的挚友。于是,冶院物理实验大楼就成为我们九江老乡星期天聚会的幽静场地,最火爆的一次来了近20人,特别是赣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的两位女生,天生丽质能歌善舞,常常能把聚会的气氛推向欢乐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上图从右至左:二排李楚、胡玖林、万庆安、徐国荣、陈奇有;一排李炎生、张行彪、吴桂生,还有一人未认出来。</p> <p class="ql-block">据72级采矿专业李楚回忆“你们问赣州的饺子当时多少钱一斤的问题很有意思,让人情不自禁回忆起大学生活,回忆起母校,持别是赣州的小吃。虽然现在说起来有点可笑,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赣州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吃饺子;以前吃过包子、馒头、清汤、馄饨等等,就是没有吃过饺子。当时饺子是北方人吃的,九江人还不作兴吃。另一个是第一次吃各类鱼粥,觉得鱼稀饭一定腥得张不开口,后来一吃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非常美味可口。至于赣州饺子的价格我的记忆中好像是0.8元一斤,一斤20个,我一般是吃二十个,记忆深刻,是不会错的。学校小卖部卖的散装酒六毛钱一斤,每次都打一斤,除了炎生兄滴酒不沾不可救药,其它如郭顺洪、吴国刚、万庆安、彭霁时都在“白宫”喝过酒。平时我和林国光喝酒,多为对撇,一人半斤。不过多为国光兄不胜酒力,事后埋怨我把他带入歧途。”</p> <p class="ql-block">当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是井然有序的。教学的时间比较充裕,寒暑假不超过七周,每周六个教学日,每周30~36个学时。星期一至六每天出早操,那时出操还真有点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劲头,体育委员黄克成认真负责,像个催命鬼一样,天不亮就在男生宿舍逐个敲门,喊起床、起床。女生很自律,一般提前5分多钟就到了集合点。当时信奉一种口号,叫做每天锻练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早、晚自习都有老师辅导,星期六下午大扫除、晚上一般在礼堂或露天放映电影,票价0.05元。食堂每天的伙食以吃饱为主,早上老三样稀饭、馒头、咸菜,偶尔供应肉包子,那就是奢侈的早餐。中、晚餐最抢手的菜是红烧肉(0.20元,偶尔供应)、小炒鱼(0.10元)、豆腐烧肉(0.10元),事隔40多年了,那鲜美的味道时常在梦中触碰味觉,仿佛就在昨天……。逢年过节,食堂发加餐卷,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品几个不同花色品种的菜,再来点小酒解馋,那可是神仙过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近日,福建省校友联谊会秘书处的校友,看望身体抱恙定居在福州的原冶院医务所刘秀莺所长(图中坐轮椅者)。医务所靠近原篮球场、现老干处的位置,一座二层凹式的红楼平房,承担着全院师生员工日常的医疗保健工作。事隔近半个世纪了,有几个和蔼可亲,医术精湛的老校医仍然留存在脑海之中,如唐医生(其夫代斯文,冶院住南昌江西省第一招待所,105室办事处主任)、梁医生(其夫王宝贵,资深的矿山情报专家)、李医生(丰城人,其夫好像是财务处的蔡处长)以及刚从部队野战医院转业的马护士、吴护士等。</p> <p class="ql-block">图为9731班在信丰县小江公社学农参加双抢的照片。图中在打谷机上脱粒的为周文生,传递稻谷的为计明章、陈一(女),戴草帽挑担者为延伸。农忙时节参加双抢,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赤日炎炎,大汗淋漓。温故怀念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日子,民以食为天,农民皆兄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 <p class="ql-block">1974年9月中旬,9731班在信丰县“学农”、双抢返回学校,临行前老表盛情给同学们加餐,可能是食物中毒,当天晩上,我因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险些脱水,被同学们用床板抬到医务所。是医务所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与护理,二天后康复出院,因而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的学院医务所“誉满杏林”的高大形象,烙刻在我的心中,恋恋不忘。</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时任院党政主要领导:党委书记韩峰,革命委员会主任胡惠之、副主任陈克。这些老领导都颇有些资本,都是红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老革命,又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按照高等学校的领导既是社会主义政治家又是教育家来要求自己,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提高治理高校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为江西冶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陈克是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参加游击战争的老红军,胡惠之是解放战争时期塔山阻击战的英雄、行政十级的老领导,韩峰参加革命前,曾在当地的师范学校就读</p> <p class="ql-block">陈克副主任工作比较深入细致,他曾同军代表、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周名曙到我们班召开师生座谈会,征询有色冶金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在老师们的点拨授意下,面对院领导,我鼓起勇气、战战兢兢对培养方案发言谈了三点想法,不足的方面一是“重轻”,重视轻金属;二是“轻重”,轻视重金属;应改进的三是“重重”,重视重金属。在听取师生发言后,陈克同志总结讲话时指出,江西铜的储藏量丰富,铜冶金发展大有用武之地,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可以考虑按铜铅锌铝镁五大金属的顺序,有所侧重,以有色重金属为主,辅以轻金属,进行适当调整。这次座谈会,院领导礼贤下士,平易近人,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吸收有益的建议,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使我们受益匪浅,学习了老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p> <p class="ql-block">图为九十年代,老领导院党委书记韩峰、纪委书记付有利在广东省顺德市拜访老红军陈克副院长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学校的招生计划由冶金部指令性下达,专业按社会需求设置,毕业生适销对路,较好的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冶院恢复招生时开办了九个专业,专业代码是4位数,第1位数代表专业,第2、3位数代表入学年限,第4位数代表班级序号。我记得当时的专业序号为:1采矿工程、2选矿工程、3矿山机械、4冶金机械、5炼铁、6炼钢、7轧钢、8稀有金属冶金、9有色金属冶金。班级建制人数一般为35人左右。</p><p class="ql-block">当时所选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质量也很高,都是高教出版社老牌高校工科专业所使用的,例如樊映川的《高等数学讲义》,戴安邦的《无机化学教程》,程守诛的《普通物理学》等,高等数学及物理学还配有习题集。教材和教参的选用,体现了办学者的真知灼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夯实了后续课程的必备知识和基础。</p> <p class="ql-block">母校早年是冶金工业部部属高校,说句实在话,当时冶院的师资太棒了,虽然毕业40多年了,至今都难以忘怀许多大师、名师的风采。诸如:王牌矿业系的爆破大王刘清荣,通风专家龙惠章,采矿留苏专家邵永龄,矿山经济权威张玉清;德高业精的工程力学教师潘金泉;教学风格独树一帜的高等数学教师贺轶凡;教学激情活力四射与业务底蕴深厚的物理化学老师许孙曲;治学严谨、教学精准、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物理学教师陈癸尊;集教学理论和管理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管理工程学院创始人刘光南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功底深厚的高春初老师;英语老师刘恒成,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英雄群体一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多次参与与美军的谈判,他授课语音纯正,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常调侃自己说,英语比普通话讲得好;等等。这些大师、名师的哲理思维、教学风范与业务水准影响了学生一辈子,是后辈学习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大学毕业45年了,怀念为我们有色冶金专业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回忆曾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老师记得他们是:《高等数学》曾昭桂;《物理学》孙新跃;《无机化学》曾昭铮老师(抚州地院调用);《有机化学》蔡炳森;《分析化学》张锦云;《物理化学》唐冠中;《电化学》许孙曲;《机械制图》周年华;《工程力学》潘金泉;《电工电子学》李肇文(四川人);《政治经济学》谢永豪、钟季良;《中共党史》施昌隹;《体育》黎永炼;《英语》包伟玉、陈根发;《化工仪器与设备》蔡金福(归国华侨);《金工实习》校办工厂指导师傅;军训及井冈山拉练军事教员孙景徳部长、曾传瑚干事;有色冶金专业教研室的任课及实验室的老师他们是,主任张朝贤、副主任王烔;专业教师郭邻生、陈均球、蒋传辉、严君奇、贺庆元、曹家淑、刘淑泉、万林生、叶英宁、阎德智、熊漠喜等。系党政领导及老师:中共有色冶金系党总支书记唐中一、副书记系主任梁中万、系副主任胡奕信、团总支书记李文卿、指导员郭芳洲、系办公室主任兼教务秘书邓淑莲、生活秘书胡仁慧、系党总支秘书钟秀仰。</p> <p class="ql-block">授课给学生一辈子印象最深的是:潘金泉老师担任的《工程力学》课程。他早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大学,满腹经纶,基础理论底藴宽厚,教学功底扎实,他的教案设计严谨细致,婉如一本彩色的印刷体教材。工程力学的概念比较抽象,他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平实精准地阐述得形象具体,将复杂的力学结构条分缕析得明晣晓畅,让学生醍醐灌顶。潘老师特别一绝的是板书,文字功整秀丽,板面分布简洁,层次分明,不用直尺和三角板教具,将工程力学箭线分布、圆形、矩形图等用彩色粉笔信手一挥,仿佛是印刷体圆规方矩地镶嵌在黑板上,让人赏心悦目,记忆深刻。</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院领导韩峰书记、吴锡璋院长与教师、学员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有色冶金系领导唐中一、梁中万、胡奕信。</p><p class="ql-block">那时的系领导与老师,既是师长又是兄长、同志,他们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亲密无间。系领导、政工干部定点联系班级与学生党支部,课后他们经常深入班级、宿舍,与同学们促膝谈心,关心学员们的业务学习和思想政治上的进步。他们强调最多的是要求学员们做到“又红又专”。红,就是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专,就是学习和掌握现代化建设的专业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内行和能手。当时安排的政治学习时间还不少,但是提倡读原著。我记忆中读得最多的是毛泽东的“老五篇”:《矛盾论》、《实践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政治老师高春初、施昌佳、谢永豪、钟季良等定期到大礼堂或班级里辅导大家学习马列著作,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江西九江四位校友相距47年(1974年~2021年)在赣州母校合影的对比照片。图中一排左至右:72采矿李楚、74采矿郭顺洪;二排73有色冶金李炎生、73采矿万庆安。当年青涩的理工男求学小伙子,如今福态闲赋宅家的老翁,穿越时空隧道让人感慨呀!衰老退化的是容颜身体,永恒不变的是感恩之心。</p> <p class="ql-block">2021年7月1日,在党的百年华诞盛大节日之际,9731班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何人贵、刘芳芝、李炎生三位同学。</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2021年7月1日,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母校部分老领导、老教授、教职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大学普通班的学员毕业后,大部分在基层工作,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实际行动拥护改革开放。如9731班毕业36名学员中,有24人长期坚持在工矿企业一线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占67%,有12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占33%。从整体来看,江西冶金学院1975届~1979届五届大学普通班学员2200多毕业生,大多数在冶金工矿企业基层生产一线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担任工程师、基层领导。有少数人经过组织培养、市场打拼和继续深造,成为企业家、教授级高工、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中高级领导干部。</p> <p class="ql-block">政界部分校友:</p><p class="ql-block">郭声琨 熊维平 叶继革</p><p class="ql-block">王成云 陈茂生 陈大明 </p><p class="ql-block">揭赣元张晓萍 顾秋麟 </p> <p class="ql-block">1、郭声琨,江西冶金学院1979届选矿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武装警察部队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总警监。</p><p class="ql-block">2、熊维平,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选矿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2012年11月,当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铝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监事会主席。</p><p class="ql-block">3、叶继革,江西冶金学院1975届轧钢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省扶贫“两会”会长(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协会)。</p><p class="ql-block">4、王成云,江西冶金学院1975届冶金机械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中国侨联副主席,浙江省侨联党组书记。</p><p class="ql-block">5、陈茂生,江西冶金学院197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监察专员。</p><p class="ql-block">6、陈大明,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炼铁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省人民政府侨办副主任,省冶金工业厅厅长,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p><p class="ql-block">7、揭赣元,江西冶金学院1977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编委办主任,江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织书记、厅长,江西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8、张晓萍、女,江西冶金学院1979届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贵州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正厅长级)。</p><p class="ql-block">9、頋秋麟,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矿山机械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绍兴市政协主席,中共绍兴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企业界部分校友:</p><p class="ql-block">陈绍潘 刘同高 顾建国 </p><p class="ql-block">陈军伟 屠永发 熊小星</p> <p class="ql-block">1、陈绍潘 ,江西冶金学院197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福建高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国际爆破工程师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2、刘同高 ,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稀有金属冶金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高级工程师,曾任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p><p class="ql-block">3、顾建国 ,江西冶金学院1977届炼钢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高级工程师,曾任马鞍山钢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p><p class="ql-block">4、陈军伟 ,江西冶金学院1979届炼钢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福建省冶金(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代表)。</p><p class="ql-block">5、屠永发 ,江西冶金学院1979届有色金属冶炼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江西省冶金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江西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6、熊小星,江西冶金学院1979届炼钢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教授级高工,曾任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会。</p> <p class="ql-block">学术界部分校友:</p><p class="ql-block">蔡嗣经 周永安 施逢年</p><p class="ql-block">叶学均 林多贤 王晓梅 </p><p class="ql-block">仇厚援 熊正明 陈 军 </p> <p class="ql-block">1、蔡嗣经 ,江西冶金学院197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p><p class="ql-block">2、周永安 ,江西冶金学院1975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高级工程师,兼职硕士生导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p><p class="ql-block">3、施逢年,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选矿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4、叶学均 ,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选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教授,硕士生导师,指导硕士生41人毕业。</p><p class="ql-block">5、林多贤 ,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有色冶金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赣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江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p><p class="ql-block">6、王晓梅 ,女,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选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冶金部长沙矿山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金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p><p class="ql-block">7、仇厚援 ,江西冶金学院1976届稀有金属冶金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曾任海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8、熊正明 ,江西冶金学院1977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硕士,硕士生导师、教授、受聘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西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政协江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9、陈 军 ,江西冶金学院1979届稀有金属冶金专业毕业。</p><p class="ql-block">画家,现为中国翰林书画院副院长,东方诗书画艺术研究院芜湖分院院长,芜湖无为新佛寺书画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不经意间大学普通班的同学正走向人生的暮年,享受着退休回归家庭含怡弄孙的天伦之乐。</p><p class="ql-block">半个世纪,物换星移,一代大普,奔七闲赋,祝福大家怡养天年,健康长寿,不忘初心,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可以告慰母校的老师们,在特殊的年代,你们精心培育的大学普通班2200多名校友在各行各业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像太阳、月亮一样在发热、发光;成为单位的骨干、事业的中坚,向母校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感恩母校,桃李满天下;感恩老师,耕耘馈桑梓。</p> <p class="ql-block">母校,是一颗参天大树;校友,就是这大树上的繁枝茂叶。毕业46年了,人生能有几个46年?带着对同窗的思念,带着对老师的感恩,带着对母校的崇敬与眷恋,远离学校天南海北的校友们,衷心祝愿母校在新一届党政班子的领导下,教育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办学层次芝麻开花节节高!期望学校“十四.五”办学目标定位一定能够实现:全国较大影响、行业地位突出、区域最具贡献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