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按:20年前,家乡报纸约稿,正值母亲节前夕,匆忙写下这篇随笔,发在《安庆日报.岳西版》上。今又值母亲节,一仍其旧翻出来送给妈妈。金达莱花有着思念家乡的花语,古代诗人常常用金达莱来做诗,表达自己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现在知道金达莱是杜鹃花的一种,要不是当年我给妈妈建造的电话亭原名“金达莱”,我就要将这文章题目改为《妈妈,送您一束红杜鹃》。</h3> <h3> 母亲节之际,远离家乡的我总是思念着母亲的形象。在我人生记忆中的第一张底片上深深地印上这样一幅画面∶爷爷接我们回老家,用块石头搭配着我挑着走,前面是块石头,或许这就是我命运中的伴侣。我坐在后面箩筐里,妈妈紧跟着,脑力劳动者的爸爸吃力地走在最后。妈妈那时留着大辫子,风华正茂。过河时她拣起几块小石头,扶着箩筐,一边向河里甩石头,嘴里一边嘀嘀咕咕祈祷着什么,大概是鼓励我别被河水吓着,或许是用石头向河神示威,现在想起来心头依然热乎乎的,母爱的力量使我终生难忘。</h3> <h3> 爸爸妈妈的一张老照片</h3> <h3> 还有一次深刻印象是记恨过妈妈。妈妈原在主簿区米厂当工人,平时在单位宿舍旁种瓜种豆。有一次妈妈叫我抬大粪浇南瓜,我抬不动,不愿意,妈妈一杠子扫过来,将我打了个狗啃泥,那时才七八岁,骨子软,妈妈搂着我揉揉腰,没事,我哭着抬着杠头,妈妈几乎将粪桶抱在怀里,终于将大粪抬到目的地。<br> 后来妈妈响应号召下放回乡,我在外地读书,再到外地工作,在外地结婚成家,就很少与妈妈一起生活,直至爸爸撒手人寰,我才开始懂得尽儿子的义务。爸爸走后,妈妈独自一人在县城生活,儿女不在身边,没人说话,食无味,寝不安,郁郁寡欢的妈妈就开始被疾病缠身。虽然有病时兄弟姊妹都会回来照料,但这并不能解决母亲孤独的生活现状。我的住房不宽裕,怎么办?于是我就想帮妈妈建造一个电话亭,让妈妈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十分感谢农行、城建、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金达莱电话亭诞生了。店小世界大,利微人意重。三言两语悄悄话,五洲四海处处通,还有老外光顾买过矿泉水。妈妈脸上从此笑容常驻,病没了,三年下来没住过一次院,人年轻了!<br> 在电话亭里我重新认识了妈妈,她说小时候兄弟姊妹多,书没读下去,念了一点私塾都忘了。我以为妈妈是吹牛,请妈妈念一两句,妈妈果然将《论语》开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背上一段。真是“不亦乐乎”!我乐得合不拢嘴。我理解湖南岳阳市市长84岁的老母亲摆十多年地摊的缘由,“在家蹲不住”,老有所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年生活的需要。因此,在原电话亭因市容建设的需要拆除时,我决意要为妈妈花钱买健康,花钱买青春,重建新的电话亭。我亲手设计监制的电话亭开张那天,同时我要离开家乡回省城上班。爱人买五千鞭炮准备开门热闹热闹,妈妈一大早却带来万鞭,说要为我送行。当我赶到电话亭,妈妈喊了一声“儿子”!好久没听到过妈妈这样喊我,小时侯妈妈喊我乳名,长大后妈妈喊我学名,今天妈妈突然这样喊我,母亲的呼唤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我喊了声“妈——”两人眼泪就夺眶而出,谁也说不出话来。儿子在妈妈面前永远是个孩子,我虽然走得不是太远,毕竟是又一次远离妈妈而去。我的眼泪直至离开县境时才忍住。<br><br></h3> <h3>妈妈在“金达莱”电话亭。为感谢农行,灯箱上打出标语:“农行行行行行”!</h3> <h3> 金达莱是一种花,是朝鲜族献给英雄的花,朝鲜的国花,被朝鲜人民看成是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美好,幸福,吉祥,坚贞。高尔基说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的妈妈也曾被称作英雄的母亲,那是因为弟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国捐躯。那一年《解放军歌曲》同时刊登了《杜鹃花开赞王灿》《再见吧!妈妈》《写封信儿给妈妈》和《我坐在常青树下》等一组歌曲,这些歌曲取材于《人民日报》关于我弟弟的报道《把青春和生命献给祖国》。弟弟临战前给妈妈写了一封信,落款后面写着就是“我坐在一棵常青树下”。艺术家们抓住了人生最关键时刻首先想到的亲人就是妈妈的题材,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再见吧!妈妈》,曾感动了多少人。妈妈也因此而当选过几届县人大代表、省妇联执委,多次在省城江淮大戏院主席台上就坐,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在省电视台上露过脸。妈妈现在坐在小小电话亭里,与坐在大雅之堂上一样风光,因为这是妈妈晚年精神充实的生活。<br><br></h3> <h3> 妈妈的骄傲难掩生命不能承受之痛</h3> <h3> 自古以来,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然而何处买青春?!儿子无钱也不需要那些身外之物,能够花万金买一束金达莱献给妈妈,赎回妈妈失去的青春年华,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br> 母亲节到了,多想送一束康乃馨,然而时空不允许。妈妈,还是请您看看电话亭门匾上的那束花,那就是儿子献给您的节日礼物,让金达莱陪伴着您,祝福您年轻,年轻,永远年轻!<br> 2002年母亲节前夕于合肥<br>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