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黄鹤楼》----崔颢</p> 《黄鹤楼》<br> ----崔颢<br><br><div>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br>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r>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r>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r><br></div> 黄鹤楼公园崔颢题诗图(浮雕) <h5><font color="#ff8a00">1、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br></font><font color="#ff8a00">2、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其说有二:一说三国时蜀人费文褘跨鹤登仙,曾在黄鹤楼上憩息;一说仙人子安曾乘鹤经过黄鹤楼。这句一作“昔人已乘白云去”。<br></font><font color="#ff8a00">3、历历:分明可数。汉阳:今属武汉市,与黄鹤楼隔水相望。<br></font><font color="#ff8a00">4、芳草:一作“春草”。萋萋:草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的沙洲,后来被淹没。<br></font><font color="#ff8a00">5、乡关:故乡。</font></h5> 崔颢的《黄鹤楼》诗确实名气很大,而他背后传奇故事更引人入胜。先看看田子艺、赵宦光的说法:<br> 田子艺说:人知李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黄鹤楼》又出于《龙池篇》,也是秉承了前人的东西。<br> 赵宦光说的更明白:“《诗原》引沈佺期《龙池篇》,崔颢笃好之,先拟其格,作《雁门胡人歌》,自分无以尚之,别做《黄鹤楼》,然后直出云卿之上,视《龙池》直俚谈耳!李白压倒不敢措词,别提《鹦鹉洲》,而自分调不如也,于心终不降,又作《凤凰台》,然后可以雁行无愧矣。”<br> 意思是:崔颢很喜欢沈佺期《龙池篇》这首诗,先拟其格作了《雁门胡人歌》,他写了后自己觉得不满意。于是又有了后来的《黄鹤楼》,直出云卿之上。李白看了崔颢《黄鹤楼》也不禁叹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李白虽然说不敢在黄鹤楼题诗,多多少少心里还有些不服气,便在不远的鹦鹉洲做了一首《鹦鹉洲》,写后李白自己都知道比不上前者。如是又作《凤凰台》,然后可以雁行无愧矣,也就是说,可以有一拼了。<br><br> 在此按先后顺序将这几首诗展示如下 《龙池篇》<br> ----沈佺期<br><br><div>龙池跃龙龙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br>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br>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br>为报阆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br><br></div> 《雁门胡人歌》<br> ----崔颢<br><br><div>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br>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br>山头野火塞多烧,雪里孤峰湿做烟。<br>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div> 《黄鹤楼》<br> ----崔颢<br><br><div>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br>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r>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r>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r><br></div> 《鹦鹉洲》<br> ----李白<br><br>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br>鹦鹉西飞陇山去,芳草之树何青青。<br>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江生。<br>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br><br> 《登金陵凤凰台》<br> ----李白<br><br>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br>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br>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br>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p class="ql-block">相关人物:</p><p class="ql-block"> 沈佺期(656?—714 ),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高宗上元二年(675)举进士,为协律郎,后历任通事舍人、给事中、考功郎。流放归,为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升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是继“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 崔颢(hào),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约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唐代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p><p class="ql-block">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p><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p><p class="ql-block"> 田子艺:田艺蘅,字子艺,号品[上品下山]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生活在明嘉靖,隆庆和万历处这段时间内。《明史》卷二八七《文苑传》(附见其父田汝成传)载:“性放诞不羁,嗜酒任侠。以岁贡生为徽州训导,罢归。作诗有才调,为人所称。”但其举业偃骞,“七举不遇”,遂放浪西湖,优游山林。著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艺集》、《留青日记》等。</p><p class="ql-block"> 赵宦光 [明](公元1559年--1625年)字凡夫,一字水臣,号广平,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国学生。是宋太宗赵炅第八子元俨之后,宋王室南渡,留下一脉在吴郡太仓,便有了晚明时期吴郡充满人文色彩的赵氏一族。作为王室后裔,赵宧光却一生不仕,只以高士名冠吴中。他兼文学家、文字学家、书论家于一身。</p> 相关地点: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长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 西安龙池:在唐长安隆庆坊,玄宗未即位时所居的旧邸旁,中宗曾泛舟其中。 玄宗即位后于隆庆坊建兴庆宫,龙池被包容于内。在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br> 朱鹤龄笺注:“《雍录》:‘ 明王为诸王时,故宅在京城东南角隆庆坊。宅有井,井溢成池, 中宗时数有云龙之祥。后引龙首堰 水注池,池面益广,即 龙池也。 开元二年七月,以宅为宫,是为兴庆宫 。’”<br> “龙池”一湖碧水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亡,随着唐王朝宫阙的灰飞烟灭,千年巨变沧海桑田,池水已不知何年干涸。<br> 1956年,国立交通大学奉国务院之命,西迁长安,选址建在兴庆宫南。于是,西安市政府在兴庆宫旧址上兴建了兴庆宫公园,重新开凿“龙池”引水造湖,再现当年皇家园林风光。<br><br> 鹦鹉洲:原在 武汉 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 东汉 末年 祢衡 在 黄祖 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 鹦鹉赋 》而得名。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历代不少名人,“藏船鹦鹉之洲”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 评论:<br> 《龙池篇》和《雁门胡人歌》皆未著称於世,《黄鹤楼》却被广传于世,这是前人评论的。<br> 《龙池篇》《雁门胡人歌》《黄鹤楼》《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这五首诗,前面介绍了,崔颢是看了《龙池篇》,先作《雁门胡人歌》不满意,后作《黄鹤楼》就满意了,所谓‘直出云卿之上’,就是写证。李白是看了《黄鹤楼》,先作《鹦鹉洲》不满意,后作《登金陵凤凰台》自以为可以和《黄鹤楼》相比美了。就作者自己的感觉来讲,《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这两首诗更佳。就传世的影响及赏析评论的口碑来看,也是这两首诗更佳。《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这两首诗谁更佳呢?先看写作过程,崔颢是依《龙池篇》拟其格作《黄鹤楼》,作后感觉不错,超出了《龙池篇》;李白是依《黄鹤楼》拟其格作《登金陵凤凰台》,作后感觉也不错,也很满意。是超出了《黄鹤楼》,还是可以和《黄鹤楼》媲美,真是难以说清楚。前面介绍过崔颢和李白都是有个由不满意到满意的过程,私下还写了多少不满意的,不得而知,最终都是满意了。从这个写作过程看,我猜想李白是觉得他的《登金陵凤凰台》超出了《黄鹤楼》,才收手欣然而去的。后人也有评论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的意境高出崔颢的《黄鹤楼》。但多数评价是不在上下。如刘启村曰:“李白登黄鹤楼,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语。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今观二诗,真敌手棋也。” 但从传世的影响看,《黄鹤楼》还是在《登金陵凤凰台》之上,反正从普通人接触到的资料信息,成长过程所学习的资料,都只知道崔颢的《黄鹤楼》。只有深入学习才知道有李白的《凤凰台》之说,再进一步探究才发现还有沈佺期的《龙池篇》之说。打个比方,有100人知道崔颢的《黄鹤楼》诗,其中可能有60人知道李白的《凤凰台》诗,有30 人可能知道沈佺期的《龙池篇》诗。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除了崔颢的《黄鹤楼》诗确实写得很好外,还因为李白的名气太大,李白在黄鹤楼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语,助推了崔颢的《黄鹤楼》诗的知名度。小时候流传一首诗“一掌推翻黄鹤楼,一脚踏平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谁看了这样的诗,都会对崔颢刮目相看。 有说黄鹤楼因崔颢的诗而名扬天下,为一胜景。也有说崔颢的《黄鹤楼》诗因李白的推崇而名扬天下。<br> 崔颢的《黄鹤楼》诗,前有沈佺期的《龙池篇》,后有李白的《凤凰台》。前面提到《龙池篇》和《雁门胡人歌》皆未著称於世,《黄鹤楼》却被广传于世。正因为《龙池篇》未著称於世,所以世人少有知道崔颢是依《龙池篇》的格律写的《黄鹤楼》。而李白依据《黄鹤楼》的格律写《凤凰台》却是传世很广。《黄鹤楼》追逐前者《龙池篇》的过程,不被人熟知;而《黄鹤楼》被后者《凤凰台》追逐的过程,影响很广。这也是《黄鹤楼》影响很大的原因。哪怕《凤凰台》超过了《黄鹤楼》,也会认为是得益于《黄鹤楼》,这样更添《黄鹤楼》的影响力。 顺便说一下,格律诗是唐以后的古诗,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唐代以前的古诗多为自由体诗,隋唐开始为了科举考试,使诗也规范起来。有意思的是,前面介绍沈佺期,他是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沈佺期既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肯定在律诗上有一定造就。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崔颢看中沈佺期的律诗了。 <p class="ql-block"> 题外话:律诗写得最好的是哪一首?历史上公推杜甫《登高》为“古今七律第一”。律诗之所以为律诗,首先就是因为其严谨的格律。而《登高》的格律,堪称当世无匹。“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当然《登高》除了格律外,还有笔力、意境都高人一等,所以堪称“古今七律第一”。这里就不深入探究,最后顺便欣赏一下“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p> <p class="ql-block">杜甫《登高》</p> 《登高》(唐)杜甫<br><br>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br><br>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r><br>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br><br>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