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母亲节是感恩母亲的节日,明天就是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天了。</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本人更在乎中国的母亲节: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椿萱并茂”说的是父母亲健在,那是多么温馨和谐的家庭啊!</p> <p class="ql-block">我继续学习古文,学习“桐城派”。</p><p class="ql-block">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首的“桐城派”,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师事、私淑或膺服桐城派的作家,遍及中国19个省(市)计1200余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二百余年。连绪感觉,桐城派对当今的文人仍有启迪作用。</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6.cn/45wc0vsw?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左、史二公,忠肝义胆师生情</a></p> <p class="ql-block">今天,读到了桐城派的又一代表人物张惠言的《先妣事略》,那时候虽然没有母亲节,他可是动情写下了怀念母亲的文章。我想推荐给各位。</p><p class="ql-block">为了便于阅读,我试着分段翻译(先古后今,共七段):</p><p class="ql-block">原文:先妣姓姜氏,考諱本維,武進縣學增廣生。其先世居鎮江丹陽之滕村,遷武進者四世矣。先妣年十九,歸我府君。十年,凡生兩男兩女,殇其二,唯姊觀書及惠言在。而府君卒,卒後四月,遺腹生翊。是時先妣年二十九,姊八歲,惠言四歲矣。</p> <p class="ql-block">译文:先母娘家姓姜,先外祖父名叫姜本维,曾经是武进县学的增广生。他们的祖先世世代代住在镇江丹阳县的滕村,迁到武进县有四代了。我母亲十九岁的时候,嫁到我们家。十年以后,父母亲生了两男两女我们四个姐弟。其中两个早早去世,只剩下我姐姐观书和我本人惠言。我父亲去世四个月后,母亲遗腹生下我弟弟翊。这个时候母亲二十九岁,姐姐八岁,我本人只有四岁。</p> <p class="ql-block">原文:府君少孤,兄弟三人,資教授以養先祖母。先祖母卒,各異財,世父别賃屋居城中。府君既卒,家無一夕儲。世父曰:“吾弟不幸以殁,兩兒未成立,是我責也。”然世父亦貧,省嗇口食,常以歲時減分錢米。而先妣與姊作女工以給焉。惠言年九歳,世父命就城中與兄學,逾月,時乃一歸省。一日,暮歸,無以為夕飧,各不食而寝。遲明,惠言餓不能起。先妣曰:“兒不慣餓憊耶?吾與而姊而弟,時時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時有從姊乞一錢,買糕啖惠言。比日昳,乃貰貸得米,為粥而食。</p> <p class="ql-block">译文:我父亲从小就孤独无依。他兄弟三人靠教书奉养我祖母。祖母去世后,三兄弟分家单过,伯父到城里赁房居住。我父亲去世时,家中无任何储蓄。伯父讲:“我弟弟不幸去世,两个侄儿都小,培养他们是我的责任。”然而,伯父也很贫穷,省吃俭用,仍经常给我们家送钱送米。我母亲和姐姐做些针线活以养家。惠言我九岁的时候,伯父带我到城里跟着堂兄一起去上学,差不多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看望母亲。有一天,我从城里回来,天已经很晚了,但是没晚饭吃,全家不吃晚饭就睡觉了。第二天早晨,我饿得起不来床。母亲说:“我儿不习惯饿着睡觉吗?我和你姐姐、你弟弟天天这样啊。”惠言在哭,老母亲也在哭。后来我堂姐讨来一个钱,买了块糕给我吃了。到天黑,才借来点米熬成了粥,全家吃了一顿饭。</p> <p class="ql-block">原文:惠言依世父居,讀書四年。反,先妣命授翊書。先妣與姊課針黹,常数綫為節,每晨起,盡三十綫,然後作炊。夜則燃一燈,先妣與姊相對坐,惠言兄弟持書倚其側,針聲與讀聲相和也。漏四下,惠言姊弟各寝,先妣乃就寝。然先妣雖不給於食,惠言等衣履未嘗不完,三黨親戚吉凶遺問之禮未嘗闕,鄰里之窮乏來告者,未嘗不佽恤也。</p> <p class="ql-block">译文:惠言我在城里跟伯父居住,上了四年学。回家以后,母亲就让我教弟弟翊识字。母亲与姐姐做针线活,经常用线的多少来计时间。每天早晨起来,先做30根线的针线活再做饭。夜里点上一盏灯,母亲与姐姐对坐;惠言兄弟两个拿着书坐在她们身旁,针线声与读书声和谐共鸣。差不多四更天,惠言姐弟上床就寝,母亲也才能休息。母亲虽然给我们供不上吃食,但是我们的衣服却很整洁,亲戚们谁家有喜忧事,需要尽礼的,我们都能做到,从不缺失。邻居们因为日子不好过,来向我们借贷,我们也从来没有不及时照顾过(他们)。</p> <p class="ql-block">原文:先是,先祖早卒,先祖妣白太孺人,恃紡績以撫府君兄弟至於成人,教之以禮法孝弟甚備,里黨稱之,以為賢。及先妣之艱難困苦,一如白太孺人時,所以教惠言等者,人以為與白太孺人無不合也。</p> <p class="ql-block">译文:早些时候,我祖父去世较早,祖母白太孺人靠纺织等针线活,抚养了我父亲兄弟三人,并教他们知礼守法、兄弟和睦,使他们兄弟三人得到了十里八乡的称赞。后来,我母亲所经受的艰难困苦,和我祖母一模一样,所以她教我们姐弟,亲戚邻居都觉得:和我祖母没有任何不一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原文:先妣逮事白太孺人五年,嘗得白太孺人歡,於先後委宛備至,於人無所忤,又善教誨人,與之居者,皆悅而化。姊適同邑董氏,其姑錢太君,與先妣尤相得,虚其室,假先妣居,先妣由是徙居城中。每歲時過故居,里中諸母爭要請,致殷勤,唯恐速去。及先妣卒,内外長幼無不失聲,及姻親之臧獲,皆為流涕。</p> <p class="ql-block">译文:母亲伺候祖母五年,很受祖母喜欢,在祖母身边柔顺周到,从来不会顶撞。母亲又善于教诲别人,我们家的邻居都乐于和她相处而受教于她。我姐姐嫁到了同城的董家,其婆母钱太君与我母亲十分融洽,她把自己的房间清扫干净,让我母亲居住,至此母亲搬到了城里(俨然成了城里人)。母亲每年回到老家,婶子大娘都争着请她坐坐,生怕她早早回去。到了母亲去世的时候,张家内外长幼,无不失声痛哭,甚至亲戚家的佣人,都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原文:先妣以乾隆五十九年十月十八日卒,年五十九,以嘉慶二年正月十二日,權葬於小東門橋之祖塋,俟卜地而窆焉。府君張氏,諱蟾賓,字步青,常州府學廪膳生,世居城南郊德安里。惠言,乾隆丙午科舉人。翊,武進縣學生,為叔父後。觀書之婿曰董達章,國子監生。</p> <p class="ql-block">译文:母亲于1794年10月18日去世,享年五十九岁。1797年正月12日,葬到了小东门桥旁的祖坟地。我父亲叫张蟾宾、字步青,常州府学的廪膳生,祖辈居住在城南郊的德安里。我本人惠言,乾隆丙午科举人。弟弟张翊,武进县学生,过继给我叔父了。姐姐的丈夫叫董达章,国子监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原文:嗚呼!先妣自府君卒,三十年更困苦慘酷,其可言者止此,什伯於此者,不可得而言也。嘗憶惠言五歳時,先妣日夜哭泣,數十日,忽蒙被晝臥,惠言戲床下,以為母倦哭而寝也。須臾,族母至,乃知引帶自經,幸而得蘇。而先妣疾,惠言在京師,聞狀馳歸,已不及五十一日。嗚呼!天降罰於惠言,獨使之無父無母耶?而於先妣,何其酷也!</p> <p class="ql-block">译文:啊呀!母亲自我父亲去世,三十年的苦日子,受过多少罪,我能说的也就这些了,十倍、百倍的辛酸苦辣,我不可能再一一述说了。常常回忆起我五岁那年,母亲日夜哭泣,几十天后的一天,大白天忽然蒙着被子卧床不起,惠言我只知床前嬉戏,以为母亲哭累睡觉了。不大一会,邻居大娘来了,才知道母亲要自尽,幸好得救了。而母亲病重时,我正好在京,闻讯立即赶回来,但是已经晚了五十一天。啊呀!老天爷降罪于我,也不能这样让我没父没母吧!老母亲,一辈子也太苦了!</p> <p class="ql-block">由于本人水平不够,请教了专家。专家讲,这篇古文中的张惠言的母亲,在贫困线上挣扎,含辛茹苦地抚育儿子,教子有方,处家有道,与人为善,是一位勤劳贤惠的普通女性。文中流露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情,所歌颂的是平凡而伟大的母爱,足以打动人心,感人肺腑。</p><p class="ql-block">在张惠言这篇古文里,我们能够看到他家庭里的不幸。据史料记载,他本人也只活了四十二岁。</p> <p class="ql-block">连绪感言:幸福的家庭,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有千千万万,更有多种不幸的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幸的事情。遇到这个情况,千万不要自暴自弃,应该不断劝慰自己。有两点可以参考:一是可以通过读书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情能够很快静下来。二是可以见见知心朋友,对朋友诉说一下自己心中的苦闷,朋友一定能分享你的不快,一定会鼓励你振作起来。</p><p class="ql-block"> 韩连绪</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p>